APP下载

中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2022-08-05杨丛维付庆会陈江莉

光明中医 2022年14期
关键词:学历中医药人才

杨丛维 付庆会 陈江莉 吴 云

中医学作为世界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的生存、发展历史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何在医学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将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入推进,以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其可以承担中医药发展的重任,一直是广大中医人关注的热点。遵义市中医院作为黔北地区唯一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院,不仅肩负着为人民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任,同时还承担着传承和发展黔北中医药的重担。当前中医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1]。因此遵义市中医院在中医教育及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从单纯的政策激励到现在的考核指标量化,初步形成了具有院内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杏林种子计划”人才项目。该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之前人才培养无具体量化指标的窘境,通过构建“四维评价模型”对人才培养的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综合评价。此外该人才模式很好地做到了中西医并重,既保留了中医特色,同时借助现代技术和方法,使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经过2年的人才培养周期,“杏林种子计划”成员在科研能力、成长能力、临床能力、团队能力方面具有重大提升,现将相关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遵义市中医院具有研究生学历职工为研究对象。申请标准:硕士以上学位、年龄在36周岁以下的正式在编人员,以及通过医院面试、确定与医院签订三方协议的毕业生均可申报。审核标准:申请人提出申请,从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制订2年发展规划,由所在科室主任提出推荐意见,医院学术委员会会同有关专家进行遴选,组织面试答辩,上报党委会审议,院内公示,党委批准。通过考核13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成员从医院符合申请标准的其他人员中随机选取13例。观察组中男性9例,女性4名,年龄平均(29.56±1.35)岁。对照组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平均(30.34±1.68)岁。2组在性别组成、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指标“四维评价模型”创建主要包括科研能力、成长能力、临床能力、团队能力。科研方面包括科研课题、论文以及专利。成长能力包括学历提升、职称晋升。临床能力包括立体评价及新技术。团队方面以学科带动为主。作为新时期中医药特色人才不仅要做到继承传统,更要结合现代技术与科学,规范中医药特色的诊疗技术,进一步挖掘中医药宝藏,真正做到习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科研可以将中医药诊疗以循证医学的模式进行论证,将诊疗项目的每个环节以数据形式直观体现出来。而成果的价值需要通过分享研究成果才能得到效益的最大化,所以临床能力、团队能力是当代中医人必不可缺的。科研、临床、团队三者组成了新时期中医药人才不断前进的动力。

2 结果

2.1 科研能力及成长能力2组在入选前其科研能力和成长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选后观察组科研能力和成长能力中除学历提升外,其余各项指标增长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成员入选前后科研能力及成长能力状况比较 (名,%)

2.2 临床能力及团队能力2组在入选前其临床能力和团队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选后观察组临床能力和团队能力各项指标增长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成员入选前后临床能力及团队能力状况比较 (名,%)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中医高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同时对中医人才的技能水平,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此外,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各类老年病、慢性病长期困扰着中老年人,成为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所以发展中国传统医学不仅是社会需求,更是千万患者的需求。这些都要求加强中医药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复合型中医人才[3]。相对于传统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本次研究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中医高端人才模式的探索。从4个方面对培养的人才进行全方位、立体评价,既体现了对高端中医人才的专业技术培养,同时兼顾了团队能力及服务水平。通过为期2年的培养,项目成员在各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例如科研能力中的课题和论文方面,观察组获得课题数量是对照组的3倍,论文数量差距为2倍,就连差距较小的专利数量也超过1.5倍。所以该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科研能力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新技术与学科带动方面,2组最后差距高达数倍,充分体现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通过高效的资源整合,利用自身的优势,将其原有潜力释放出来,这就是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

纵观此次人才培养项目,虽然部分成员通过短期进修学习使临床专业知识得以提升,但是没有一位成员的学历得到提升。高学历人才意味着知识面的宽广和深入,越高层次的学历意味着其所研究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研究成果,更多是现有知识的突破、创新或者填补空白,甚至是对原有理论体系的颠覆,这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但2016年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中医科研人员学历水平,硕士以上学历水平仅占34.0%[4],中国中医科研人员学历水平明显偏低。此次培养虽然所有成员均为硕士研究生,大部分成员均刚刚参加工作,面临家庭、工作、事业的多重压力,无法应对学历提升带来的巨大负担。此次人才培养项目并没有规范对学历的提升的各项扶持政策,缺乏相应的奖励措施,对于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没有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故所有成员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成员在整个培养期间都未进行深造学习,限制了人才培养周期内的技术提升。

“四维评价模型”涵盖四大方面8大指标,为中医人才的培养构建了立体四维模型,从各方面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此次人才培养项目的核心是将中医学与现代社会认知相结合,将中国传统医学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做到与现代接轨,与国际接轨,故此次评价指标多以循证医学为参照,真正做到西为中用,中西结合[5]。但指标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仅以单纯数量评估总体疗效,对整体人才培养效果无法做出准确评估。例如科研能力的论文项目,此次统计发表论文共计45篇,省级期刊23篇,国家级期刊20篇,核心期刊2篇,不同级别的期刊其科研影响力不同,无法同质化评判。此外部分指标主观性较强,无具体的统一量化标准与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应用。

培养模式不完整,未充分发挥医院自身资源优势。中医高端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充分发挥医院本身的资源优势,更加借助外力资源使得人才的培养得到更强大的助力。依托各类人才项目不仅可以使培养人员得到更加优越的资源,同时叠加优势资源可以起到1+1>2的效果[6]。通过获批的省部级、市级各类人才培养项目积极扩展人才培养的渠道,提升了人才培养项目的整体水平,最终造就出一批具有现代思维的复合型新时代中医高端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中医学在中国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但是对中国的医疗事业影响巨大[7]。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医思维缺乏,尤其是中医观念西化[8],甚至部分地方中医发展已经停滞不前。但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应该抓住此机遇,以现代科技的成果将中医学以新的形势展现在大众面前。而这就要求培养一批不仅具有中医学知识同时掌握现代医学技能的高端人才。但是,针对该类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发展较为滞后,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及规范,严重阻碍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因此,本课题希望通过创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新的思路,推动中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学历中医药人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人才云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膨胀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