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技能竞赛模式探索
——以全国电子信息行业新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竞赛为例
2022-08-05方中雄
方中雄 吉 利 程 聪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36)
近年来,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极其重视,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办学模式,扩大招生规模,竭尽全力保就业、促就业,职业教育驶入发展“快车道”。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赛是开放的大舞台,也是院校师生展示交流的平台。院校围绕技能比赛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探究活动,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学风和实践动手能力发生显著变化,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教学资源库大大丰富,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得到有效改进。“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提升了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和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最终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成为检验院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有力手段。
疫情常态化下,如何保障各类赛事如期执行,并且确保技能竞赛的公平、公正和客观,成为赛事组织部门探讨的热点问题。2021年,全国电子信息行业新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竞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所有的评分裁判集中到总决赛承办单位,选手在原地参赛,裁判通过网络线上监控执裁,线下集中评分,最终竞赛工作圆满完成。在此,将这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竞赛新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希望供更多的同行评析、借鉴。
一、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的积极作用
第一,大赛推动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时打造出德技并修的专家和裁判队伍。第二,优化了专业标准。每一个竞赛的赛事规程都包括竞赛任务、知识技能、素养要求、命题标准、设备环境等,职业院校依此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实现竞赛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依托赛项任务改革教学内容。第三,很多院校以竞赛题库和优秀作品为载体,梳理开发了大量教学资源,依据竞赛的知识点、技能点的相关要求,开发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试题库,制订课程标准、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实训指南等教学文件,制作微课、视频等,并将这些教学资源融入到相应的专业课程中。第四,不少院校的指导教师参考精英式训练方法,将竞赛训练与常规教学实训结合,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第五,借鉴竞赛评分标准精细化课程考核方式,一些院校将常规教学作为竞赛前期准备工作的一部分,以常规教学考核成绩替代技能选拔。另外,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培养双师队伍,共同构建实训基地,共育企业需要的人才,拓展专业群“产教融合”规模和深度,实现产教融合与赛教融合的良性互动。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技能竞赛赛前工作
(一)增加赛前说明会次数,确保设备联调无误
传统方式下,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赛前说明会通常放在理论知识竞赛前一天或当天举行(举行一次),但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竞赛模式,对竞赛的软硬件环境有更高要求。首先由组委会统一部署并进行反复调试。竞赛模式调整后,选手分散在全国多个省市,每组选手所在地都是分赛场,他们要自行布置竞赛环境,需要提供能满足监控、上传大量数据的网络带宽。每个分赛场要有统一的竞赛标志,要提前备好云盘存储竞赛的过程材料、竞赛数据等。因此,仅靠竞赛前的一次说明会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为方便选手请假、购票等行程安排,大赛组委会一般应提前10天发布竞赛模式调整通知;之后在裁判长和专家组长带领下要先后举行至少三次赛前说明会,以落实各项工作。如远程指导选手落实竞赛前期各项工作、竞赛方式说明、分赛场设备联调,赛前一天再次对设备联调、竞赛环境进行全面检查。
(二)增设线上指挥中心,“遥控”裁判及全国各分赛场
在竞赛开始、结束等关键节点,裁判长在指挥中心给各裁判和分赛场下达指令,全程监控执裁过程,并与各裁判保持随时沟通。赛事说明会前要完成指挥中心的环境布置和设备调试。指挥中心要保障稳定流畅的网络条件,支持所有电脑设备同时联网,开通wifi,网络带宽一般使用100Mbps或以上的独立光纤网络。根据参赛队伍数量准备网盘会员账号,以便裁判下载选手提交的文件。指挥中心设备要求有电子大屏和裁判长专用电脑(如表1)。指挥中心裁判电脑配置要求为:CPU3.0GHz以上处理器、内存8G及以上、硬盘200G及以上、2个USB接口、操作系统Windows10(64位),大屏电脑安装会议系统软件,最少三个机位,配备导播台。
表1 指挥中心设备要求
(三)指挥分赛场监控及竞赛环境部署
1.网络环境要求
由于各分赛场竞赛全程在裁判视线范围内,一旦有异常问题需实时和裁判联络,所以要保障稳定流畅的有线网络接入条件支持电脑上网,网络带宽使用100Mbps或以上的独立光纤网络。如遇网络故障,选手可以用5G手机开启热点。每个赛场须提前开通一个网盘账号,为提高下载速度,建议开通会员账号。
2.设备及环境准备
在专家、裁判和竞赛技术支持企业指导下,各选手提前安装好竞赛所需各类软件的专用电脑,另须准备赛场监控电脑1台、摄像头3个、三角架1个、带麦克风耳机1个。
每名参赛选手配备一台竞赛专用电脑,一般配置要求为:处理器I7以上、内存16G DDR4、1TB机械硬盘或256G SSD 固态硬盘、显卡NvidiaRTX2060以上、操作系统win10专业版(64位)。选手电脑竞赛全程运行会议系统软件和录屏软件,配置摄像头和音频输出设备。选手电脑桌面上的所有运行程序都在裁判视线范围内,确保竞赛电脑的透明公开,摄像头正对选手固定在显示器上,用于比赛期间人脸识别,连接音频输出设备,用于收听指挥中心的指令。环境监测电脑配置不需要太高,主要用于监控分赛场环境,确保各分赛场环境全程在裁判视线之内。一般配置要求为:处理器 I5以上、内存8G DDR4、硬盘1TB机械硬盘或256G SSD固态硬盘、显卡Nvidia GTX960 及以上。环境监测电脑连接能监控全场的摄像头,竞赛全过程同样要运行会议系统软件。竞赛所有软硬件安装及调试在专家和技术支持人员指导下完成。以VR技术应用赛事为例的设备及竞赛环境准备见表2。
三、赛中工作
(一)裁判及选手登录竞赛会议系统
竞赛当天,各地参赛选手提前60分钟进入竞赛会议系统。根据监考选手分工,裁判现场用电脑提前编号,如“学生组01-答题机1、学生组01-全景”,并和选手同步进入竞赛会议系统。
(二)选手身份确认
各分赛场进入竞赛会议系统并调整到静音状态,等待指挥中心指令。根据指挥中心发布“竞赛正式开始”号令后,全国各省市决赛选手同时持身份证进行选手身份确认,画面清晰,裁判按顺序检查完毕后,通知选手放下手中身份证,并明确告知“各选手身份确认完毕,开始答题”。一般一个裁判负责5组选手,裁判组的选手确认工作在1分钟内完成为佳,以保证所有选手同步操作。
表2 VR技术应用“线上+线下竞赛”设备及环境要求
(三)线上完成理论、实操及答辩三项赛程
1.理论知识竞赛
通过预先安装并调试好的在线考试系统实现理论知识考试,选手输入账号和密码进入,核对姓名、准考证号,信息准确无误,可以开始考试。
2.实操技能竞赛
一般实操技能竞赛都在五六个小时以上。参赛选手的所有竞赛动作、用餐等全程在志愿者和裁判视线范围内,其电脑因为安装运行了录屏软件,也在视线范围之内。选手完成作品并提交后,等待指挥中心发出指令,统一离开竞赛会议系统,结束竞赛。
比赛结束前,选手接照要求提交相关模型数据、策划PPT、源程序文件和导出文件到网盘,并按文件名如“学生组01”“职工组01队”发布网盘链接到指定地点,各裁判在30分钟内到指定地点下载选手作品后,在线下集中评分。
3.线上答辩
有的竞赛还设计有答辩环节。以VR技术应用赛事为例,为充分展示各选手的创意设计,现场安排8个答辩室。三名裁判在现场,可同时对线上选手进行创意及核心技能点的提问,选手各抒己见、展示创意设计的风采。这种形式提升了竞赛的透明度、公正性及可观赏性。
四、赛后工作
答辩结束后,裁判员被分到不同组别,按照专家给的评分标准进行线下细项评分。严格缜密的评分过程能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公正。以VR技术赛事为例,按赛事规程要求,对每组选手线上提交的作品,均由两组裁判“背靠背”分别打分,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当两组裁判评定成绩相差超过20%时需要重新复核;仲裁组对赛项总成绩排名前30%的所有参赛选手的成绩进行复核,对其余成绩进行抽检复核,抽检覆盖率超过15%;复核、抽检错误率超过5%的,裁判组对所有成绩进行复核。赛项最终得分按百分制计分,最终成绩经复核无误,由裁判长、监督仲裁人员签字确认后公布。实际操作竞赛结束后24小时内公布最终成绩。
五、裁判队伍要求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技能竞赛模式对于全国电子信息行业新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竞赛全国组委会、专家组长、裁判长、承办单位和选手都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创新,而对于裁判员要求更高。裁判员不仅要有与竞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执裁经验,而且要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在执裁过程中要用到云盘、竞赛会议系统、录屏、远程监控等信息技术,裁判员要能精准执行裁判长下达的各种指令。如监考机全程录屏文件的命名规则;参赛选手比赛过程中动作规定(如不得离开工位,若中途需要方便或网络中断,必须在5分钟之内返回或上线,否则成绩视为无效);选手遇到问题时与裁判的电话联络(须举手示意,此外不得接听任何电话,若触碰手机视为作弊,成绩无效);在规定的时间提示参赛队员测试并打包发布文件;比赛结束后,指导监考录屏文件拷至指定U盘;不间断全景机位全程录屏。
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竞赛模式优势
运用互联网、5G、云存储、会议系统软件、在线录屏、远程控制等多种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竞赛模式能保障疫情防控安全,充分履行开放、公平、绿色的办赛理念,创新性提升职业技能竞赛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保障竞赛质量,这对现阶段全国范围内的技能竞赛、专业测评等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技能竞赛模式目前仍处于尝试阶段。在保持原赛事规程和竞赛技能点不变的前提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完美实现赛前的竞赛环境及设备部署、裁判培训、承办单位沟通、选手设备联调,以及理论及实操竞赛等工作,在疫情常态化时期该尝试大胆而有意义。采用这一模式,全国各省市的选手可减少差旅和奔波,对打造绿色、节俭、公平的赛事新模式是有益的探索。当然,对于这种依赖大型设备的赛项还有更多细节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