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郊野农旅型绿道选线研究

2022-08-05孙婷婷张继兰史鹏飞胡柱臣

绿色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选线郊野绿道

孙婷婷,张继兰,史鹏飞,胡柱臣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绿道在我国乡村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在“十四五”时期将集中发挥旅游市场优势,推进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同时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挖掘乡村多层次价值,实现乡村振兴[1,2]。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农村资源与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渗透,在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急待转型升级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农旅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农旅融合不仅推动农村资源的转型,而且在空间上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乡村资源与旅游的相互融合,促进社会城乡的协调发展[3,4],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和实现路径之一。郊野绿道将农村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聚落形式串联成一体,使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带动经济的发展。

郊野绿道最早产生于英国,1968年发布的《乡村法》呼吁建立郊野公园,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设置游憩设施,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游憩功能未得到充分重视;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对郊野绿道游憩功能逐渐重视和开发,游憩开发相对丰富和系统化,其服务设施也逐渐完善[5]。1805年,由德国开发的具有新型生产性景观的“市民农园”即是一次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尝试[6],随后西方国家便兴起此类旅游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针对绿道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型绿道选线方法的研究逐渐完善,成熟度也逐渐提高[7]。但是相比较城市而言,县域绿道选线目前仍旧处于探索和早期的发展阶段,在县域绿道系统规划方面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8]。鉴于此,笔者以西畴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西畴县域的资源并进行分类归纳,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对县域绿道特点的分析,将其嵌入农村资源的特性,以规划可行的县域郊野农旅型绿道选线方案,进一步满足县域内的发展需求,推动郊野农旅型绿道的深入研究和规划理论的发展。

2 概念辨析

(1)绿道。被广泛认可的绿道的定义是由查理·莱托(Charles Little)在著作《美国的绿道》中提出的,将绿道视为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用作游憩娱乐的废弃铁道、运河、风景道等人工走廊;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线性开敞空间;包括一些小尺度下的被称为公园路或绿带的条状或线型公园[9]。

(2)郊野型绿道。指非城地用地范围,通过将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农业观光区、历史文化村镇、特色村落串联起来,以期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健身和生物迁徙等的景观空间[10]。

(3)农旅。农旅即农村旅游,指将现代化旅游业与农村发展相结合,形成农村环境下的旅游新形态:利用农村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吸引点,寓科研、观赏、娱乐、文化等功能于一体,两者结合各自优势,弥补对方的缺陷和不足,将农村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之间资源要素的重新整合,最终形成丰富农业旅游内涵、拓展农业旅游功能、提高农业旅游效率的新业态[11~13]。

(4)郊野农旅型绿道。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本文认为郊野农旅型绿道是指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将农业资源和旅游业交融,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连接起来,以创新农业产业和农村自然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农业产出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线性开放空间。

3 研究内容

3.1 郊野农旅型绿道选线评价体系构建

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绿道选线要素的梳理和总结,借鉴相关学者对影响绿道选线要素分析研究,考虑县域空间结构布局以及交通道路体系等方面情况,综合选取影响县域绿道选线的要素和因子,即地形、水体、自然保护区、自然发展节点、保护单位、特色村落和道路网络7个影响因子。

通过邀请多位风景园林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打分共计收回有效问卷16份,将选线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并进行平均值计算,进而得出郊野农旅型绿道选线因子的判断矩阵(表1)。

将数据导入“SPSSPRO”,采用方根法得到此矩阵最大特征根为7.3497,CI值为0.0583,根据RI表得到对应RI值为1.341,因此CR=CI/RI=0.0435<0.1,通过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到影响郊野农旅型绿道选线的各因子权重(表2)。

结合郊野农旅型绿道选线的各影响因子占比,建立郊野农旅型绿道要素选线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表3)。

表1 郊野农旅型绿道选线因子判断矩阵

表2 郊野农旅型绿道选线影响因子权重

表3 郊野农旅型绿道选线评价指标体系

4 实践应用:郊野农旅型绿道选线研究——以西畴县为例

4.1 研究区域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隶属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辖2个镇、7个乡,分别为西洒镇、兴街镇;蚌谷乡、莲花塘乡、新马街乡、柏林乡、法斗乡、董马乡、鸡街乡。县政府驻西洒镇,全县1506 km2的国土面积中99.9%为山区,喀斯特地貌占75.4%。

4.2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数据来源于卫星影像图(2021),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西畴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7~2030)等其他相关材料。

4.3 西畴县资源要素统计

通过文献查阅以及阅读相关上位规划,将西畴县资源要素总结为自然保护区、自然发展节点、保护单位、特色村落四大类。

(1)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生态板块,在后续评分中按照其等级进行分类打分,等级越高的自然保护区相对应分值越高。

(2)自然发展节点:是指能够很好地体现区域的特色及文化内涵,按其知名度赋予相对应的分值。

(3)保护单位:是历史文化的呈现者,是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其评价分值按照其知名度进行排序[14]。

(4)特色村落:包括古村落和文明村镇,按照其等级及知名度在后续进行打分。通过统计县域内部的资源将其总结并进行分类(表4)。

表4 西畴县资源要素统计

4.4 GIS技术应用及选线研究

将下载西畴县相关的高程数据以及卫星影像图与实地调研相关资料进行结合,在西畴县现有资源进行统计完成的基础上,依据西畴县现有的生态基底与设施基础,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GIS重分类以及叠加分析技术,建立西畴县郊野农旅型绿道的初步选线。

(1)通过水经注获得西畴县30 mDEM数据,得到县域范围内各个区域的高程点,将其导入GIS10.8软件中计算其高程和坡度,利用软件中“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其分为5类,分别对5类旧值从小到大赋予9,7,5,3,1五个新值[15],得到其坡度适宜性分析图(图1)。

(2)利用高程数据通过GIS10.8软件中水文分析工具,填洼提取河流水系,建立河流0~50 m,50~100 m,100~300 m,300~1000 m、>1000 m的多环缓冲区,将其栅格化后重分类赋值为9、7、5、3、1,并按照县域范围进行掩膜提取,得到西畴县河流适宜性分析图(图2)。

(3)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上位规划结合高清卫星地图,利用目视解译在GIS10.8中绘制风景名胜区、自然发展节点、保护单位和特色村落的范围和位置,利用GIS中面转栅格或要素转栅格将其转为栅格数据,查阅相关等级,利用重分类进行赋值,得到西畴县风景名胜区、自然发展节点、保护单位和特色村落的适宜性分析图(图3~6)。同时将下载的路网数据进行上述操作得到其适宜性分析图(图7)。

(4)通过对西畴县评价的7个因子图层数据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得到选线适宜性分析结果(图8),结合原有游径空间布局,优化成1条主线、3条副线的县域郊野农旅型绿道线路(图9)。

图1 坡度适宜性分析 图2 河流适宜性分析 图3 风景名胜区适宜性分析

图4 自然发展节点适宜性分析 图5 保护单位适宜性分析 图6 特色村落适宜性分析

图7 道路适宜性分析 图8 选线适宜性分析 图9 拟选绿道

1号主线:途径鸡街乡-西洒镇-蚌谷乡-莲花塘乡,将鸡街河风光、汤谷风景区、下坝尾民族村、省级镇江龙村民小组、香坪山风景区(鸡冠山风景名胜区)串联起来,是观赏山水的不可多得的线路。

2号副线:途径兴镇街连至主线,将牛栏太平桥、三义寺庙串联起来,是感受文化、体验民俗风情不可多得的线路。

3号副线:途径法斗乡-柏林乡,将小乔沟国家自然保护区连接至主线,是旅游研学、体验田园风光绝佳场所。

4号副线:途径柏林乡-董马乡,将董马乡风景区与小乔沟国家自然风景区连接起来,展示西畴县域自然风貌,推动县域旅游的发展。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乡村振兴和大众旅游的背景下,以西畴县郊野现有的资源为基底,通过文献引证,软件分析,对各个资源要素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了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地形C1(0.0997)>自然保护区C3(0.2729)>水体C2(0.2238)>道路网格C7(0.1364)>自然发展节点C4(0.0903)=特色村落C6(0.0903)>保护单位C5(0.0866),并通过赋值,运用GIS叠加分析得到1条主线、3条副线的郊野型绿道选线方案。4条线路将西畴县域内2镇6乡有机串联起来,形成极具特色的郊野农旅型绿道旅游体系,为西畴县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推动县域的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郊野农旅型绿道的选线在于最大化串联起农村资源,但是由于县域的地理位置不同,各地域政策不同,县域范围的选线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对县域资料挖掘不够充分,对西畴县绿道选线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但仍希望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模型能为县域郊野农旅型绿道的选线提供一定的参考,推动绿道规划理论的发展和农旅型绿道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选线郊野绿道
“三河一山”绿道成为新的“打卡地”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浅谈10 kV电力系统接地系统接地方式
浅谈如何提高中低压不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选线的正确率
基于遥感与GIS空间分析的电力优化选线研究
香港的郊野公园
香港争论是否开发郊野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