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泉县蝎子沟河道生态景观设计

2022-08-05叶志伟陈中义

绿色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亲水蝎子河道

叶志伟,陈中义

(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20)

1 引言

“逐水而居,因水造城”,河流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1]。河道生态景观是城市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休闲游憩等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及其背后的设计理论、原则、方法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2]。当下,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激化,城市河流治理也面临各种挑战,例如:水体黑臭、生态基底破碎、城市滨水空间单调乏味、文化缺失等[3]。而传统的城市河流治理往往以恢复河道水利功能为重点,对河道生态景观的考虑较为缺乏,无法实现城市河道的综合效益[4]。因此,如何优化传统设计思路,提升传统河道生态景观设计质量成为解决城市河流污染问题的有效思路。在现有解决方案中,统筹景观、人与城市元素,整体协调优化,强调以生态景观和人类需求为依据,进行防洪、生态、游憩、经济开发等综合规划成为广泛共识[5]。基于此,本文以临泉蝎子沟景观工程项目为例,探讨了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实践的途径与方式,以期为城市河道的科学规划以及生态恢复提供参考借鉴。

2 项目概况及现状问题

2.1 项目概况

蝎子沟位于阜阳市临泉县中部,地块呈带状,南北走向。西侧紧邻古沈大道,北至前进路,南侧为外环南路(图1)。河道南北总长约4.7 km,东西宽约70 m,最宽处约为200 m,景观总面积约为335498 m2。结合临泉县中心城区土地总体规划及现状调研,蝎子沟沿线河道两侧规划用地较为多样,主要以居住、商业以及行政办公用地为主,是未来老城片区发展的重要核心地带。

2.2 现状问题

蝎子沟河道景观基本停留在水利工程、交通以及漫步休闲的基本需求层面,河道滨水空间亲水性不足,整体河道空间空洞乏味缺少地域特色。经调研,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图1 河道区位及周边土地用地性质

2.2.1 河岸线形生硬、驳岸破碎化严重,连续性较差

河岸线性规划是生态景观在城市河道中的首要问题[6]。在河道的线性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考虑河道与实际相协调,其次应遵循近自然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2.2.2 河道游憩空间缺失,体验感较差

近年来,由于临泉县城市的快速扩张对城市河流景观空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导致河流的游憩空间缺失;另一方面,河流现有路网规划不完善,低质量的河流景观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居民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

2.2.3 人文景观建设匮乏,地域文化特色缺失

在生态景观的建设中,人文景观不仅可以提升生态景观, 而且可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而现状河道两岸缺乏人文景观,景观显得乏味和空洞,没有生机活力。

2.2.4 现状植被搭配缺乏层次性和四季性,植物生态性较弱

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除了规划合理的生态岸线外,如何巧妙地运用植物造景打造适宜的景观空间,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也是关键性的一步[7]。而蝎子沟河道两侧绿量不足,植被稀疏,植物配置手法生硬,乔木和地被植物之间缺少过渡,植物天际线过于单调。

3 设计内容

生态景观设计本着尊重自然,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损耗,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本原则,在满足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基本需求基础上,最大程度上保证环境与生态本底的安全[8]。作者通过梳理蝎子沟现状及城市发展趋势,从场地景观元素梳理、河道线性设计、景观生态设计以及地域性文化植入4个方面剖析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

3.1 场地景观元素梳理

景观的组成元素包括斑块、廊道以及基质。斑块是指景观中的最小单元,呈碎片状;廊道则是呈线状或带状的景观元素;基质则作为场地环境的本底[9]。作者从植物、水体资源、地形地貌以及交通路网4个部分对蝎子沟河道景观元素进行梳理,为后续蝎子沟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奠定基础。

3.1.1 植物

主要针对现状植被及其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方案设计阶段对长势较差部分进行移除,对树形优美以及珍贵树种进行保留,同时在重点活动区重点打造精致景观绿化组团,在水岸交汇处进行生态化手法处理,净化水源。

3.1.2 水体资源

在河道初期建设阶段,为满足水利条件,水体往往被生硬的混凝土护坡所隔断,阻碍了居民与水的亲近,也导致现状生态基底的破碎化。设计过程中则需根据不同河道的现状情况,最大限度地利用河道水系现状资源,打造打造湿地花园、雨水湿塘等节点,激活水体。

3.1.3 地形地貌

即现状自然地形和土质情况。对现有地形加以利用和改造,运用“借景”“对景”“透景”等设计手法,打造近自然景观。

3.1.4 交通路网

即场地内部及周边通行路网。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采取增加慢行交通、水上交通,完善路网等措施,恢复蝎子沟各地块间的相互联系,提升整体路网的合理性和便捷性。

3.2 河道线性设计

河道线性设计是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的首要问题,在保证水利功能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更应该以自然生态理论为核心,全方位考虑河道的生态效益,尽量规避形式单一、呆板、生硬的河岸线型,同时结合不同河段的周边用地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断面形式,形成岸线优美、宽窄有致的滨水景观[10]。通过现场调研分析,结合蝎子沟总体景观规划方案,在蝎子沟河道驳岸线形设计中主要采取阶梯型、砌块型、带平台型、缓坡型以及缓坡阶梯复合型5种驳岸形式(表1)。

3.3 景观生态设计

基于生态景观设计的蝎子沟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一方面是通过景观规划恢复河道整体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当地居民打造休闲游憩的城市滨水活力空间。因此,设计过程中从景观分区设计、亲水设计以及植被景观设计3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3.3.1 景观分区设计

蝎子沟河道全长4.7 km,河道呈蜿蜒绵延的状态。为了确保河道整体景观分区的合理性,综合考虑场地现状地形地貌、水文资源、周边用地、历史文化等因素,将蝎子沟整体景观构架分为“一脉两区、人文三园”(图2)。“一脉”为璀璨人文历史文脉;“两区”为生态自然休闲景观区和人文历史景观展示区;“人文三园”分别为太公园、由基园以及二龙园。

3.3.2 亲水设计

水对于人类自古就有着一种内在的亲和力,是最能吸引人类聚居的元素。但仅具物性而没有人性的水岸空间是没有内在活力的,因此,能够创造出人性化的活动场所是水岸空间能为人们所接受的核心要义[10]。蝎子沟河道亲水设计主要从亲水平台、亲水生态护岸以及水安全3个方面进行设计。

表1 蝎子沟驳岸线形一览

图2 蝎子沟景观分区

(1)亲水平台:亲水平台是连接人与水的物理通道。设计从“戏水”“近水”以及“看水”3个层次布置亲水平台,满足不同群体对于亲水空间的不同需求。在浅滩处,通过控制水位,将亲水平台平缓延伸入水,形成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戏水”景观空间体系。“近水”设计结合场地高差较大及受周期性水文影响较大地段,设计多层式亲水平台,做到景观、游憩、防洪于一体,增加场地的趣味性。“看水”则是利用栈桥打造栈桥式亲水空间,将传统的的亲水平台与河中生态湿地相结合,实现看水而不戏水。

(2)亲水生态护岸:首先,拆除场地现状原有混凝土硬质驳岸,重新规划各段河道的护岸类型,运用生态材料结合自然绿地,营造生态物候环境,促进河岸物质流及能量流动,恢复河岸带“源”与“汇”的基本功能。其次,将存在安全隐患地段通过片植绿化灌木,留出中层绿化空间,既改善了垂直堤岸给生态带来的破坏,同时也通过“透景”手法使对岸水景通过绿化留白处展示出来,给游人带来独特的亲水体验。

(3)亲水安全:河道景观设计中,亲水安全同样不容忽视。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规划3~6 m宽度不等的浅滩,将内部水位控制在0.5 m以内,在解决亲水安全的同时,也为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对于一些无法实现上述设计要求的地方,设计中通过增设警示牌及温馨提示标语,并结合植物软性隔离保证游人的安全。

3.3.3 植被景观设计

植物景观具有独特的四维性,是最能让人直观体验时间的变化流逝之美[11]。因此,在蝎子沟植物造景中作者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给人带来分明的四时感应的特点,以“四时变化”作为整体植物设计理念,营造“春·清新、夏·浓荫、秋·红叶、冬·苍松”四大植物主题片区(表2),让久居都市的人们真正体验到回归自然的情感。

3.4 地域性文化植入

河道景观是城市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块狭长、濒临水系、利于展示城市文化的特点[12]。文化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是当地居民对于城市依赖感和归属感的体现,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13]。因此,作者在蝎子沟河道景观设计中,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建筑风貌等文化元素进行了调研,提炼并融合,从主题广场、景观小品以及地面铺装3个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

表2 蝎子沟植物总体规划一览

3.4.1 地域性文化在主题广场中的应用

主题性广场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综合艺术效果相对较强,不仅直接赋予景观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丰富了景观空间,增加了趣味性[14]。临泉沃野千里,人才辈出,文苑武功,代不绝书。在蝎子沟河道景观规划中,提取当地历史名人姜太公、养由基的历史事迹,重点打造“太公园”和“由基广场”两大主题文化广场。在“太公园”入口,通过运用耐候钢打造结合主题logo,打造入口文化广场(图3),其主题logo墙则记录了姜太公的生平事迹,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传达了思想。在由基园中心广场中,通过设置养由基主题雕塑,雕塑基座上镌刻养由基生平大小战事及荣誉(图4),展示了该地域的特色文化魅力。

图3 太公园入口广场效果

图4 养由基文化广场效果

3.4.2 地域性文化在景观小品中的应用

景观小品设计包括雕塑及艺术景墙,前者能直观生动地向人们传达文化思想,引起游人的思想共鸣;后者可塑性极强,可根据不同的材质塑造形象各异的文化景墙[15]。太公园中心广场对面的“太公垂钓”人物主题雕塑,既与中心广场形成对景,也将太公垂钓的精神反映其中(图5)。“二龙园”的入口文化展示墙则利用延展性极强的耐候钢,将“二龙”人物事迹通过文字浮雕固定于展示墙上(图6)。在宣传文化的同时也与周围环境相融,打造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文化景观。

图5 太公垂钓雕塑

图6 二龙园文化景墙

3.4.3 地域性文化在铺装上的表现

在城市河道景观中,广场铺装占比较大,是城市居民日常使用及接触最多的元素之一。在蝎子沟景观设计中,通过运用铺装材质的不同色彩和肌理进行相互协调搭配,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在太公园入口广场、养由基广场等景点,场地基底以大面积灰色系花岗岩满铺,在重要节点处巧妙设计,将具有文化气息的人物历史事件、民俗风情或文化符号,通过地雕及文字牢牢铭刻于铺装上,从而打破了以往单调乏味的固化模式铺装设计。让游客在漫步时、休憩交谈时、亲子活动时都能随时了解本地的文化印记,同时宣传了当地的民族文化魅力。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蝎子沟河道的现场调研和分析,发现当前城市河道普遍存在水体黑臭、岸线生硬、游憩空间单调以及地域性文化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游憩品质,也制约了城市绿色健康发展进程。基于此,通过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理念与方法,研究了蝎子沟河道生态景观提升完善的策略和措施,获得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场地景观元素的梳理应是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先决条件,为后期规划设计提供重要的资源条件;其次,针对蝎子沟河道跨度大、河道宽窄变化多、周边用地复杂等特点,提出阶梯型、砌块型、带平台型、缓坡型以及缓坡阶梯复合型5种驳岸形式,丰富了河道驳岸设计形式;再者,基于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增加滨河趣味游憩空间,营造多重亲水空间,增加人与水的互动,营造了一个高质量的精神场所;最后,从文化传承角度,以主题广场、景观小品及文化铺装为载体,将临泉县历史文化特色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即丰富了河道景观空间,同时也宣扬了当地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避免了设计的千篇一律。

如今,城市河道的治理正向生态化、景观化、多学科化方向发展,加强河道、河岸的水体保护,恢复河道湿地生态功能,同时宣扬地方文化特色,不仅恢复了河道的生态环境,而且为城市旅游休闲及形象宣传提供了良好的资源[16]。

猜你喜欢

亲水蝎子河道
弯道之妙
江心岛
撮粮之术(下)
河道里的垃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高温引爆“亲水”经济
聚偏二氟乙烯亲水改性专利技术分析
黄色的小蝎子
蝎子
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