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传播措施
2022-08-05陆秋春王珍珍
陆秋春 王珍珍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而我们所说的汉语也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并且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巨大的文学宝库。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用语应运而生,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语言,通常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传播使用。随着网络语言使用的越来越多,一部分人将随意的网络语言与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混合使用,如果长时间发展下去,可能会对汉语言的传播造成极大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的概念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科技在不断兴起,网络语言也随之出现。并且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以及人们的生活当中。网络语言是网络上人们交流的一种特别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有很多形式,其中有英语单词、汉语词语、标语符号等等。现实生活中网络语言与传统的语言形式存在一定的区别,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也在逐步形成一个快速发展的体系,同时,也在逐步稳健发展,开始慢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二、汉语言文学
(一)汉语言文学的含义
其实我们所说的汉语言文学,就是中国人民的汉语言文化、节日习俗、思想情感、各类情怀的总体名称,是中华民族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汉语文学也是一门具有重大传播效力的学科,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伦理性原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的发展与流传促进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不断发展。
(二)汉语言文学备受重视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的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也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世界文学范畴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如今,有很多外国友人都在学习汉语,汉语也在全球迅速流行起来。很多国家为了学习中华传统语言文化创办孔子学院,因为,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学说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世界文化的发展需要依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来发扬光大。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宣传汉语言文学,也出现很多电视节目,例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其播出不仅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也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汉语言文化的喜爱之情。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是备受重视的。
三、网络语言现状
网络语言是新时代网民交流的一种产物,相比于传统的交流方式有很多的不同点,网络语言产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网民在网络交流中的聊天效率,是在特定情形下的一种交流方法。与人们的传统交流方式不同,网络语言具有简单易懂的特点,是虚拟空间中存在的一种“方言”。网络语言包括数字表达形式、字母表达形式、符合表达形式等。随着网络技术越来越先进,网民也越来越多,促使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网络语言的高频使用给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很多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汉语言文学以其强大的优势避免了很多侵袭,因此,汉语言文学如果不想在历史长河中被淹没,就需要我们正确地分析网络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
四、网络语言的特点
在网络语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许多显眼的特点。首先,变化速度飞快。人们使用的网络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网络的发展不断变化,也会随着社会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网络语言具有多种社会特色。网络语言在每个时代都具有浓厚的色彩和极其丰富的情感,这些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再次,网络语言较为简洁,网络语言原始的作用是为了方便网民沟通而建立的,譬如用一些简单的字母或符号代替一些复杂的内容,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最后,网络语言受到大众的吹捧。网络语言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网络语言有一定的趣味。例如,网络用户在聊天过程中可以使用网络语言增加聊天的乐趣,更生动地表达聊天的内容。
五、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重要传播措施
(一)汉语言文学促进网络语言的发展
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网络语言更加容易学习,我们在关注网络语言的同时,必须注意其对汉语文学的影响。想要使语言环境生动有趣,就需要人们在学习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同时能够客观地使用网络语言,尽可能发挥网络语言的优势,结合汉语文学和网络语言的优点,保证两种语言的健康发展。
(二)利用网络拓展交流和分享渠道
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各种形式传播和交流中国文学。为了有效传播中国语言文学经典,提升学生对传统经典的体验,教师可以依托网络平台为人们搭建各种有效的互动体验平台。利用公共图书馆和知名文学网站宣传文学经典。使用各种社交软件引导人们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中国语言文学经典,加强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让中国语言文学经典焕发活力。
六、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促进汉语言的发展
网络语言作为新时代的热潮,不仅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合理地使用,不仅可以让网络语言有更大的运行动力,还能使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学相结合,形成前所未有的特色。一些网络名词相较于汉语言是简便的,而且与汉语言表达的意思也是一致的。比如“520”代表“我爱你”等,这些简单的网络术语更容易表达,同时,也丰富了汉语文化的表达方式。随着网络术语的日渐丰富,也出现许多网络流行语,例如,“爷青回”指的是我的青春回来了,“小丑竟是我自己”常用来自嘲和相互取笑,“干饭人”指的是奋力吃饭的一类人等,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乐趣。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喜欢通过一目了然的方式来简化事情,网络语言可以让人们对重要信息一目了然。网络语言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简洁,也促进了汉语言的发展。
(二)网络语言有时会曲解汉语言的本意
生活中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网络语言促进汉语的发展,在某些地方方便了人们对汉语言的使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1)网络语言具有不规范性。例如,网络流行语“你造吗”意思是你知道吗?从字面上看这两种表达方式的意思毫无联系,这样容易造成交流的不便,或者使人误解原本的意思。(2)网络流行语还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对于正在学习的青少年来说,会对他们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误导青少年对汉语言学习的正确性,严重的会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及价值取向。
七、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世界传播汉语言文化应该实施的传播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汉语言文化网络资源和宣传体系
在汉语言文化中文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本身是很有内涵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会完全听不懂一些语言学专业课,即使看过一些书籍也钻研不透,了解得很浅显,比如语法分析和音韵学具有逻辑性,有一些专用的名词和学科逻辑体系。要想在网络上让汉语言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好,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汉语言文化网络资源和宣传体系。首先,对汉语言文化资源进行优化,网络平台上一些年代久远的、不符合当前传统文化要求的、书中对文学历史讲解有缺陷的书籍可以进行酌情删减,目的是为了防止一些人看到这些复杂难懂的网络书籍之后,丧失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或者对汉语言文学产生错误的认知。不但要做出删减,还要对缺少的书籍资源进行补充,书籍对应的课件也要进行优化,以满足普通人群对汉语言文化的学习需要。其次,针对汉语言文化的宣传体系作出整顿,汉语言文学虽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文学,但是由于趣味性比较低,许多人仅凭好奇心无法长久地学习汉语言文化,我们可以采用符合时代潮流的宣传方式宣传汉语言文学,比如采取“汉语言文学网络征文竞赛”的方式更好地传播。
(二)利用文字和图像等互联网美化技术增加汉语言文学的趣味性
汉语言文学在网络上传播的时候,通常采用文字或视频的形式,许多人在观看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视觉疲劳,对汉语言文学失去兴趣,学习汉语言文化实效性不高,无法深入地了解文化。我们可以采用两种传播方式扩大汉语言文化的传播领域。(1)将文字、图像和音乐融为一个整体进行传播。在浏览网页学习汉语言文化的时候人们会感到疲劳,插入音乐和图像,可以增加汉语言文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将一些复杂的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以音乐和图像的形式展现给人们,学习时会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2)创立汉语言文学知识网站。这个网站是有权威性的网站,人们可以在网站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发表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和认知。也可以将一些著名的书籍上传到网站,这样能够节省人们寻找学习资源的时间,有了这个权威性的网络沟通平台,汉语言文学的传播速度会呈上升趋势,人们对此文化宣传的满意程度会达到最高。这个网站可以建设成集书籍信息、视频教学、交际论坛于一体的汉语言文学网站。这样的话人们面对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时会有一个独特的良好的感受。
(三)数字化的传播模式带领人们去探究文字的奥秘,深度研究文学
在汉语言文学中会学到一些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人们用现在的思维去思考以前的文章和以前的文学,思维会受到阻碍,况且中国的文学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创造出来的,研究文学史也是汉语言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在网络传播的时候,应该用数字化的传播模式,带领人们去感受当时历史对文学造成的影响,还可以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例如,我们将汉语言文学中几个非常重要的专业知识划分为几个板块,将这几个板块设置成几个独立的系统,当人们想了解此方面的知识时网站里面要出现推荐的内容,这个时候就要采用数字化的传播方式,确定正确的观看方向,这种网络技术不仅可以用在向大家推送汉语言文学知识上,也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推送适合不同年龄段读者的文学信息。
网络用语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涉及现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使用。但由于缺乏合理引导,网络语言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发展方向。随着市场化的深入与互联网的发展,一些不良的网络语言影响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防止人们过度娱乐、盲目消费,防止人们接触暗藏诱导性的网络用语,促进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