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 人

2022-08-05吕辰璐

名家名作 2022年7期
关键词:名利匠人器物

吕辰璐

老城里的人,说起话来都带着老城的腔。他们世世代代扎根于脚下的一方土地,栖于低矮房屋,还保留着旧时风貌。所以,哪怕是在万物飞速更新迭代的当下,老城里却还有着一条条坑坑洼洼的石头路,怎么看都跟柏油大道格格不入。可只有踩在那上面的膈应劲儿,才是踱步在历史里头的模样。

故宫,一圈宫墙围起来八千七百多间屋子,被戏称为北京真正的一环。正所谓“朱门金殿乱人眼,千回百转终有尽”,人们就在里面顺着那坑坑洼洼的膈应劲儿走,准能找着令人流连驻足、感慨万千的地方。这地方或许是在那堂皇展馆里头的昏黄阴暗之处,抑或许就在那晾衣杆底下趴着只懒猫的地方。在悠悠历史长河之中,不知多少达官显贵,多少平民百姓都从这里走过。当时,就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迈过高高的门槛,入了七道厚重斑驳的朱红大门。这些人操着一口正宗的京片子,带着几代人传下来的精湛手艺往那儿一坐,几十年如一日地侍弄着件件儿都称得上价值连城的木器青铜、彩漆温玉。“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时间滴滴答答往前走,但他们好像全然不觉,只盯着眼前的这一件件器物,目光温润如水。他们原本也是年轻的小伙子和小姑娘们,但昔日的张扬跋扈早就被这日复一日的工作磨去,愣头青一样的坚硬棱角被时光轻柔地抚平,只剩下岁月打磨出的温润儒雅,诚朴醇厚。匠人们年过半百的眼眸却仍旧清亮如水,眷眷目光凝视吉光片羽,温柔到极致,竟都有了些缠绵悱恻的味道。

器有魂魄,匠自谦卑。愿为匠人,终此一生。一手抚弄草木金石,一手直抵宋元明清。这听起来是再沉重不过的使命责任,其实若是放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那不过就是温和恬淡的一抹笑容,伴随着极认真专注的长久凝视。一间小平房就当是工作室,外面种上杏和枣儿,再喂几只猫,养几株顺着杆儿往上爬的藤,伴着轻啼婉转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侍弄,漫长而又短暂。匠人们半只脚踏在过去,在沉寂了千百年的文物上倾注自己的心血,却又用着现代性的话语,做着与现代社会不相符合的悠闲事情——亲手从大院里摘水果。他们好像和这个世界的浮躁和繁华隔离,一心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计较得失,不耽于名利,他们只兀自将手中的器物们摆弄好就是了。

格物,将一活的灵魂与死的灵魂相融。

“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这些个如水的魂魄自此就融入沧桑里,这沧桑又沉入厚重的历史里。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匠人们凭着用生命修补的器物而在历史的长卷中代代不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诚如苏轼所言,他一定见到太多人为了读书,为了应举,为了谋生而消耗了一辈子的光阴,可能他也曾是深陷于其中的一人。但在经历过万难之后,苏轼却发现人生本不应该斤斤计较,更无须去追求虚无的名利与财富。只要顺遂自己的心意,尽心尽力将自己眼前之事做好,就已然能够留下自己生命的痕迹,而无须执着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于是苏轼以匠人精神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将诗篇遍洒于中华大地,将生活的真谛娓娓道出,将人生的感悟说给万千世人,这种洒脱豁达的精神气质已然成为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在当今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能够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便是最好的逆袭。在大多数人行色匆匆的年代,这么一群带着沉淀了时间与文化心灵的匠人就更显强大。所以,我们只有将心灵置于静湖之中,摒弃浮躁,才能使自己的梦想日渐丰满,最终绽放绚烂之花。

择一事,终一生。匠人们于浮华万千的光影里,自得其乐地延续历史的血脉,坚守千古流传的华夏记忆,也给这浮华世界带来了一缕清风。

猜你喜欢

名利匠人器物
方学斌:以匠人之心 著华彩金银
中华传统器物制作文明的现代创造转换与现代美育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身如器物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修心
青年匠人
“神级”匠人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匠人?
看破名利爱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