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符号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2022-08-05黄宁波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510080
黄宁波 (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510080)
图形符号是指以图形为载体,传递、表达、解释其意义的视觉信息。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教师运用图形符号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促进其身心愉悦、营造乐享的体育课堂。
一、运用图形符号获得乐趣
教师在运用图形符号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互惠互动,创造团结奋进、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使其获得运动乐趣。如,在篮球场画4个“九边形”(根据班上人数情况画多边形),进行胸前传球游戏。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1个篮球,9名组员分别站在“九边形”的9个顶点,进行“九边形”圈内传球,要求邻位不能传球,不回传球。在30s内,看哪组传球次数多,违反规则的组将淘汰出局。刚开始游戏时,传球快的组往往在慌乱中失误先出局。“九边形”图形为传球游戏预设了传球情境,让学生思考传球路线如何与游戏规则相结合,优化传球路线。经过2局的游戏后,各组的成员开始思考取胜的“秘诀”,有的组先确定好既定传球路线,有的组专门留有提醒学生在场地外提醒将球传给谁。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各组均有机会获胜,激发了学生在运动中的积极性。运用图形符号创设运动场景,让学生间产生交互作用,促进学生获得成功感、享受运动乐趣。
二、运用图形符号掌握学练
1.运用图形符号创设教学情境,掌握运动技术
教师可以通过在球场中画出身体姿势、动作轨迹等图形符号,烘托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情境化,给予学生想象空间,为学生熟悉授课内容做铺垫。如,在三步投篮教学中(初授课),教师在篮球场上画好2个“脚印”(图1),在既定路线上,学生持球后踩准脚印投篮,从而减少失误,有助于体验技术动作,且增加练习次数,提高练习密度。同时,教师对图案提问,即,“为什么老师只画了2个脚印,而不是3个脚印?”有的学生认为跨三步是违例行为,有的学生认为画3个脚印,导致最后1步较难控制步距,抑制有能力学生的发挥。接着,教师讲述“三步投篮”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三步投篮是篮球运动员接球或运球持球跨跑2步后腾空投篮,是篮球行进间投篮的俗称。这样的启发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进入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性,并在反复练习中巩固技术动作,促进动作的自动化,形成动作技能。当然,在三步投篮教学中,在地面上画2个脚印,只限于初授课,是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巩固投篮步伐而设定的,基础较好的学生不用刻意踩脚印投篮。
图1 三步投篮脚印
2.运用图形符号分层施教,掌握运动技能
图形符号作为信息的一种存在形式,被人体感觉器官接受、信息加工。学生要对动作轨迹与难度进行反馈、甄别,筛选出适合自己的运动技能梯度和学习层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运动技能梯度,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获得提升。如,三步上篮教学中,在篮球场上划3组间距线,每组为同心圆间距线的2条弧线(分低、中、高层次)分别对应的弧线间距逐渐加大,要求学生投篮的前2步尽量踏在对应的弧线上,腾空后投篮(图2)。同时,观察投篮人员位置,尽量避免同时投篮,注意安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运动技能掌握程度,选择升降运动技能的难度,低层次学生动作掌握熟练后,可升至中、高层次进行学练;反之,高层次的学生,想进一步巩固动作,避免动作变形,可降低层次学练。
图2 三步投篮间距线(层次)
三、运用图形符号享受比赛
教师采用分组篮板球接力赛,要求篮球碰板时组员一起数数,营造欢畅的比赛氛围。在匹配2组组员时应注意2组学生的篮球技术实力相当,2组组员分别在同一篮板上进行篮板球接力赛,如1组明显碰板次数多,可根据球员实际篮球技术水平酌情调配,再试直至实力均衡;如碰板次数较为接近,说明2组势均力敌,无需再调配。在1组的篮板上画1个小圆圈(为1组),另1组的篮板上不画圈(为2组),经过一轮比拼后,交换场地。几个回合后,篮板上画圈对应的组别始终是赢家,2组交替收获胜利的喜悦,同样2组交替体验失败的挫折,不气馁,塑造良好的体育品德。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失败组组员的不良情绪,邀请他们一起跟随获胜组员继续数碰板的次数,学生无不享受着激烈的比赛。因小圆圈的存在,限制了碰板范围,学生在触球碰板更易找到位置和碰板点,减少了失误,让学生更专注比赛,促进比赛进程。
小圆圈也可用于其他运动项目,如用小圆圈限制学生足球颠球范围,让其尽量在圈内颠球,避免学生随意大力颠球。“乐练赛”理念强调教育公平,创建每组均有机会获胜的竞争平台,让学生享受比赛。
教师以图形符号为载体,为教学提供场景氛围,促进教学情境化,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提高学习兴趣。图形符号运用于篮球教学,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提升学生对体育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动作的认知,有利于学生改进技术动作,掌握学练方法和技能。“乐练赛”理念下,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切身体会,让学生享受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