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统一战线历史与经验研究

2022-08-05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自治区内蒙古民族

刘 彤

中共赤峰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

一、内蒙古统一战线历史

(一)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1921年7月-1927年7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集中力量开展工人运动,并积极在学生、农民、青年、妇女以及知识界等各界开展活动。以乌兰夫、李裕智、云润、康根成、赵诚等为代表的归绥青年学生界积极投身于学生爱国运动。1923年,四十多名蒙古族青年来北平求学,这是受北方地区党组织秘密委托招来的。李大钊专门派邓中夏、赵世炎、韩霖符等北方地区党团组织的负责人专做蒙藏学校进步青年学生的工作。后期选派优秀学员分别赴黄埔军校、广东农民讲堂等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他们进行精心的培养和严格的锻炼。

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了9个决议案,其中《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是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专门文件。至此,全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战略思想改变了党的一大关于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的规定,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推动国共合作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党的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重要地位和意义。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27年8月-1937年7月)

1931年7月,王若飞受中共中央派遣,从莫斯科回国领导西北地区的农民革命运动和民族工作。根据王若飞的指示,时任中共西蒙工委书记的乌兰夫同志,在有条件的村镇,建立农会组织,发展会员100多人,组织发动群众成功开展反锅里税收的斗争。

1936年国民党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在全国抗战的呼声感召下和蒙汉各族人民的有利支持下,率部奋起抗击日伪军,取得了保卫红格儿图的两次胜利。这在全国引起震动,中共中央和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于1936年12月1日发出“关于绥远抗战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援绥抗战。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1945年8月)

日本全面侵华后,日本的殖民势力范围已经到达呼和浩特和包头,而伊盟、河套地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的北方门户,是阻止日军向西北进犯的战略要地。领导蒙汉各族人民,动员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保卫伊盟、河套地区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领导抗日斗争的重要任务。

1938年11月22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关于绥蒙地区建立统一战线策略,要正确地具体依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对象、不同情况处理。

在友军工作方面,尽力争取一切友军,与我们亲密抗日。最主要是搞好傅作义、马鸿逵的关系。在蒙古民族工作方面,把“唤起和团结蒙汉一切力量,一致联合抗日”作为绥蒙工作的总任务。设立蒙古族民族工作机构,如中共绥远省委、绥西、绥中地委和县都设立了蒙民部。

大力培养民族干部。遵循中央的指示,1939年从绥蒙地区选送蒙古族青年去延安学习,1939年冬,复办陕北公学并成立了蒙古青年队(即55队)。从1939年到1941年就组织和动员了八、九批蒙古族青年到延安学习,这批德才兼备的蒙古民族干部,不仅是内蒙古地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成为内蒙古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努力争取蒙古王公上层。抗战初期,蒙古王公上层对日寇扶植起来的伪蒙疆政府抱有极大的幻想,但是日寇对以德王为首的蒙古王公上层没有充足的信任,所以当时共产党对蒙古王公上层的政策由过去“打倒蒙歼德王”改为“争取德王抗日”。

团结争取宗教人士。在伊克昭盟做好阿拉庙活佛、鄂托克旗保安队司令章文轩的工作。1937年曹布诚代表中国共产党去阿拉庙,表明中国共产党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等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下,内蒙古地区表现出空前的民族大团结和凝聚力。内蒙古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分歧、矛盾被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取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年8月-1949年9月)

抗日战争胜利后,内蒙古再次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战略要地,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对内蒙古的自治运动给予了极大关注,制定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相关政策以及在内蒙古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践。如1945年10月23日的《关于内蒙工作方针》,1945年11月的《目前对内蒙古政策的几个要点》,1947年3月23日的《关于内蒙自治问题的指示》以及1947年4月1日的《内蒙古自治问题的意见》等等,都增强了党中央对蒙古民族问题的认识,保障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更好开展。

(五)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9年10月-1956年9月)

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区同全国一样,进入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时期。围绕党在这一时期的中心工作,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资本主义经济为自治区的经济恢复服务,经过联合民族资产阶级达到消灭这个阶级,并且把这个阶级的绝大多数人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了恢复经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采取了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中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消极作用进行了坚决地打击和限制。同时大力宣传“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激发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积极性。根据1952年统计,私营商业、饮食服务业的营业额已由1946年的6800万元上升到1.6亿元。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改造”的方针,加快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同时,为了摸索公私合营的经验,树立公私合营典型,从1954年开始在一些较大的私营企业进行公私合营的试点工作。在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工作中,清产核资、定股定息、人事安排是体现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的重要环节。如人事安排,本着“量才录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私营工商业者进行了适当安排。除实职安排外,对34名有代表性的私营工商业者作了政治安排。其中担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2人,自治区人民代表13人,直辖市、行政区人民委员2人,自治区政协常委2人,委员8人,盟政协副主席2人,委员5人。

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和支持宗教界爱国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清除帝国主义势力,摆脱帝国主义控制,对宗教实行民主管理。1951年,自治区第一次喇嘛代表会上提出了喇嘛参与生产劳动的倡议。从此以后70%以上的喇嘛积极参加了农牧业和工矿企业劳动。1950年冬自治区在天主教、基督教中开展了反帝爱国运动,使自治区天主教、基督教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为实现自养,各教区、教堂建立了医疗、服装、修理、种植等生产组织,割断了与境外教会政治经济的联系。

(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56年9月-1966年5月)

在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特别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内蒙古的民族统战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严重影响,出现了许多问题。1962年4月全国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1962年12月召开了全区民族工作会议,内蒙古党委和政府和各族各界各方面代表326人参加会议,制定了5个文件,对解决蒙古族社员原有土地补助问题,加强民族文教卫生工作,加强民族贸易,调整农牧关系和保护牧场,禁止开荒及做好自治旗和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等问题,作出了有针对性的决定,全面调整了自治区民族工作方面的许多具体政策,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以牧为主,围绕农牧业生产,发展多种经济”的生产方针。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对民族统战工作的影响,内蒙古的民族工作在曲折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七)“文化大革命”中的统一战线(1966年5月-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打击和迫害,大量冤假错案发生,统战工作停滞不前。

(八)实现伟大历史转折中的统一战线(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这一时期内蒙古统一战线工作主要集中于平反冤假错案,医治了十年动乱在民族关系上造成的严重创伤。自治区进行了拨乱反正的工作,组织爱国人士进行调查研究,为切实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面向“三胞”做好海外统战工作的指示,在中央统一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拨乱反正,下大力气狠抓落实各项统战政策工作。先后为四千多名“三胞”眷属和一万五千多名起义投诚人员落实了政策,给他们送去了党的温暖,赢得了党的信誉和威望,调动了他们为祖国统一、四化建设做贡献的积极性。

(九)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1978年12月-1992年)

改革开放后内蒙古同全国一道建立更加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以促进内蒙古发展。

1979年以前,内蒙古自治区仅有80名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数都是五、六十年代从内地支援边疆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当时自治区尚未建立和发展民主党派地方组织。1982年7月开始,先后有民盟、民革、九三学社、民进等5个民主党派在我区建立了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84年陆续召开第一次成员代表大会,各自选举产生了自治区第一届委员会。1988年,民盟、民革、九三学社换届;1990年,民进、农工党换届。截止到1990年底,自治区已建立了民盟、民革、九三、民进、农工和民建等6个民主党派自治区地方组织。1985年,自治区党委正式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定立了定期座谈制度。自治区党委还作出了恢复自治区社会主义学院,在统战工作任务比较重的高等院校、大厂矿企事业等基层单位建立和恢复统战工作机构或配备统战工作干部的决定。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后,自治区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20多项与《自治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30多项政策。大力培养和积极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搞好民族工作,在此阶段,全区少数民族干部由自治区成立初期的7000余名增加到14.9万名,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在这批少数民族干部中,懂经济会管理的专业干部和科技干部达9.13万名。这些少数民族干部已经成为自治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骨干力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各族人民群众的纽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落实了党的各项宗教政策。1980年恢复自治区天主教爱国会和教务委员会,1981年恢复自治区佛教协会,1982年建立自治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基督教协会和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并对爱国宗教界人士进行了政治安排。拨付专款维修自治区内的寺庙,自治区和政府作出决定将自治区无依无靠、年老体弱的喇嘛养起来。开办佛教协会喇嘛学校、自治区天主教神哲学院。

(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爱国统一战线(1992年-2002年10月)

1992年,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内蒙古把非公有经济纳入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蓝图当中,出台了很多发展非公有经济的政策、措施。

1995年,个体工商户虽然由1993年的89064户减少到81417户,但是工业总产值却由36.06亿元增加到了71.44亿元。个体私营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涌现出的一批如伊利、草原兴发等优秀的企业,预示着我区私营经济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十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爱国统一战线(2002年11月-2012年11月)

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内蒙古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致力于祖国北疆的建设。这一阶段内蒙古统一战线的工作亮点集中体现为一大批海外侨胞支援家乡建设。

(十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爱国统一战线(2012年11月-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个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责。仅以支援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为例,展现了各民主党派认真建言献策,发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作用。疫情刚一爆发,内蒙古各民主党派就有15名医务工作者前往湖北参加抗击疫情工作。

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用原创歌曲、诗歌、快板、剪纸、书法等形式宣传防疫知识,传递温暖、信心和决心,凝聚起全区防控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着眼促进“两个健康”,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构建新型“清”“亲”的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提高工商联工作科学化水平。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提高统战干部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水平,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教育宗教界群众,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最广泛团结港澳台海外同胞。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致力于服务全区经济发展大局,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积极结合各领域实际,进一步采取务实举措推动内蒙古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发挥职能优势,努力打造统战系统品牌活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境外开展招商引资,并探索利用“网络+”平台,讲清楚内蒙古资源、政策优势和项目需求,注重“以侨引外”,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对接工作。充分发挥自治区政协港澳委员和内蒙古海外联谊会理事建言献策、内引外联、沟通协调作用,大力引进港澳台资金和智力,推动内蒙古经济外向型发展。积极“走出去”扩大交流渠道,主动“请进来”讲好内蒙古故事。

二、统一战线历史经验研究

从近百年的内蒙古统一战线工作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做好内蒙古统战工作的基本保证

统一战线是不同阶级、政党、民族、团体和各方面的政治联盟,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而这个领导除了中国共产党,任何一个政党都很难肩负起来,也不可能肩负起来。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开展内蒙古统战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不同的阶段,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范围有所变化。比如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获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广泛发动工人、学生运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建立独立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如蒙古王公上层、宗教界人士、各民族儿女、先进的知识分子、中富农及牧主;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十八大之后的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对象更加广泛。但是无论统战工作的对象如何增加变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没有变,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而更新工作方法的理念没有变。

(三)坚持大统战格局,是发挥内蒙古统战工作凝心聚力的正确道路

历史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发展过程,就是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今天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风云变幻,思想观念和社会诉求方面更加多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素日益复杂,构建大统战格局的要求也就更加的迫切。只有积极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才能凝聚更广泛的思想共识,汇聚改革智慧,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社会力量。

猜你喜欢

自治区内蒙古民族
MINORITY REPORT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闫锡聪
内蒙古大草原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数据库
书画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