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海外统战工作研究

2022-10-26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华文华侨中华文化

胡 扬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古人云:“远人不服,则文德以来修之。”新时代以来,国家对海外统战的方针策略应时而变,适势而行。2021年初新修订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第37条规定指出,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增进华侨和出国留学人员等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认同;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淬炼,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思想根基与联结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海外统战工作,讲好中国故事,是凝聚海外统战力量,画好同心圆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新时代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海外统战工作的现实必要性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发表系列重要论述,对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他指出:“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下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海外统战工作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寻找新的契合点以融入海外统战工作。

(一)国际局势发生变化,统战工作需应时而变

2021年1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对我国的影响,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善于积极应变,既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当前国际局势正面临着深刻变化,自苏联解体以来,国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主导的“一超多强”的格局,但随着世界各国的迅速发展,此格局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海外统战工作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被“污名化”的困境,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美博弈态势加剧,海外统战工作要适应国际新形势,从民间外交、民间华文教育和民间外宣的角度切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破除现实之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连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思想精神纽带,为海外统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海外统战工作的形式也要根据统战对象的生长环境和个体差异融通中外,达成共识,以系统化、多样化的手段创新统战工作。

(二)统战对象发生变化,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亟待创新

有学者指出:“文化认同和阶层认同是通往政治认同的两个路径,具有起承转合的作用,也是构建政治认同的两个支柱,位于经济社会基础之上。”可见,文化认同的培育在海外统战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海外统战工作中,新一代华侨华人群体与老一代华侨华人群体因所处文化背景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与所秉持的思想观念存有差异。老一代华侨多在成年后出国,其价值观已基本成形,故老一代华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已经体现于他们日常的行为规范中。新生代华侨华人成长环境与国内截然不同,更有着语言文字方面的壁垒,其文化认同培育具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统战对象的新特点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华文教育在团结海内外侨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开设在海外的,有以孔子学院、意大利龙甲教育、法国小熊猫学校、新西兰艺术学院等;国内则有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等面向华侨华人开展华文教育的院校。随着海外华侨华人群体的扩大,海外群体对华文教育的关注和需求也与日俱增。但现行教材仍沿用上世纪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分别委托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和北京华文学院编撰修订的《中文》系列和《华文》系列,内容时效性与吸引力存在不足。应尽快跳出既有思维范式,以找寻“最大公约数”为前提,创造性、针对性地开放华文教育资源,调动青年群体的学习主动性,促进海外华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受新冠疫情影响,文化传播方式亟待创新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华侨华人回国难度增大,民间交流受限,许多工作因跨地域原因无法开展,工作方式也多从线下转为线上,海外统战工作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国际舆论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西方媒体的抹黑与国内抗击疫情的成功形成极大反差,“中国威胁论”喧嚣尘上。这就要求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象化转码,完成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同时,要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强化民间色彩,拓宽文化交流渠道,提供中外交流平台。

二、新时代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海外统战工作的现实意义

统一战线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古已有之。战国时期有苏秦、张仪纵横捭阖;东周时期有诸侯联合共御外敌;抗战时期更有国共合作共御外侮。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中国政治色彩,深厚的历史经验积淀,其中蕴涵的方法论对当今的统战工作的具体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和而不同的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求大同”思想深刻烙印在统战工作实践中。“大同”最初见于《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社会政治理想和道德价值理念,“大同”是最大的公约数,是前提原则。

海外统战工作中的“求大同”,体现在不同成长环境、不同阶层、不同界别对共同价值的追求。海外统战讲究“求大同,存小异”,就是在正视因成长环境差异筑成的语言与利益观不同的同时,寻找“最大公约数”,以共同的“根”和“魂”为前提,寻求共识,争取“大同”,努力化“异”为“同”。实际上,这要求在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对中华文化加以创新,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满足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需求。

(二)“大一统”的理念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大一统实际上也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基础之一,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往往与国家的统一息息相关,大一统所具有的政治和文化内涵丰富了“大统战”的理论基础,为“大统战”格局的构建提供了经验借鉴。历史上“大一统”的动态实践就是一个包含政治实体和文明不断扩大的过程,不断地将“外人”变成“自己人”,把外部化为内部。这种自古而今,自上而下的对“大一统”的追求为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

海外统战工作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广交朋友,宣传政策。五千年中华文化绵延不绝,有其鲜明的特点以区别其他文明,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统战工作中,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形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中,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心态,把握住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多样性和一致性的统一,处理好海外关系;牢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广结好友,共绘同心圆。

(三)合作共赢的目标追求

合作共赢一直以来是我国外交方针之一,亦是统一战线本身固有的理念之一。合作共赢是指合作双方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能够给对方或多方带来收益。体现在统一战线中,就是通过大团结大联合追求双方的共同利益和目标,在追求自身利益时照顾同盟者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巩固和发展更加平等互利的团结合作关系。合作共赢现已是国际外交当中的基本共识,合作共赢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始终秉承着尊重文明多样性的理念,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海外统一战线中,合作共赢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重要原则。

三、新时代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海外统战工作的对策

2021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将统一战线作为“十个坚持”之一,彰显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集聚人心的重要手段,其中所积淀的中国智慧更是不断为海外统战工作提供新路径、新方法。传统文化融入海外统战工作,不仅仅要在文化的传播方面下功夫,更应发掘文化自身所蕴藏的强大生命力。

(一)适应时代要求,更新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

随着时代发展,如何发挥统战工作内在的接续性与连续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中西方博弈的国际局势的加剧使得统战的外部环境受到冲击,Z世代的活跃也要求统战方式进行变革,这都加大了统战工作的开展难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独特优势和强大活力应首先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完善内在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当前的文化运行机制仍存在着反馈不完备,覆盖面不广等问题,有关部门要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搭建沟通平台,提高对口部门和人员的专业程度,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选用了解传统文化、有创新意识的人员,更好地挖掘适合世界价值取向的中华文化,满足海内外中华儿女精神需求的同时,更好地引导他国人士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情绪偏好和价值体系,争取更大范围的国际认同。

其次,根据统战对象的不同,创新统战方式。Z世代是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由于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故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网络息息相关。开拓网络领域统战能有效解决海外统战工作固有的地域界限,最大限度地契合海内外华侨华人青年群体的兴趣取向。要利用好博物馆、景区开启的数字导览,使文化资源能突破地域界限进行交互体验,展现祖国风貌,增强文化认同。

最后,加大经贸支持力度,注重民间沟通,完善政策制度,吸引海外人才。

(二)扩大辐射范围,创新华文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华文教育作为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和团结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渠道和培养新一代华侨华人成长的重要平台,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华文教育传递中华文化中的精神内涵,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学习中华文化的主动性,进一步扩大华文教育的海外影响力是华文教育内容与方式创新的立足点:

一是更新教材内容,增强教材趣味性。当前华文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多为1996-1998年间出版,教材内容有一定滞后性,可组织专家学者根据当今汉语学习中的热点内容对教材进行更新,加入案例,帮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二是开放教学资源,借鉴国内优秀信息化教学经验。国内教学中经常通过视、听、说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传授的内容,在华文教育教学中可进一步开放包括中文流行歌曲、中文动画片、华语电影、中文情景喜剧等在内的教育资源,寓教于乐,降低中文学习的门槛。搭建网络教育平台,通过资源互通互享,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发挥民间力量,服务海外统战。华文教育的成效可通过在重要节日组织开展社区活动进行检验,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发挥中华文化影响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节日习俗通过举办活动的形式吸引更多海外华侨华人乃至外国群众参与,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

(三)与时代融合,创新中华文化的传播方式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受众的变化和传播模式的改变需要传播主体改变策略,将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以数字化、年轻化、趣味化的形式进行传播和引导,紧贴时代步伐,不断进行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变革,保证传播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首先,加快中华文化数字化进程,构建“云上”协同机制。对于国内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创作,开展“线上+线下”的模式,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与“寻根”工程,让统战对象打破时空界限亲历祖国山河。其次,团结网络意见领袖,加深国内外青年交流互动。当前海外统战的对象主体之一是青年群体,青年群体大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其关注的名人、大V的发言对他们的思想形成与行为规范影响较大。李子柒的现象级爆红成为西方了解中国生活方式、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关部门可联系部分意见领袖,以短视频形式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再次,加大文化产业建设,打造鲜明文化符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电影电视、流行歌曲等文化产业是能够突破国别与语言隔阂、切实展现中国文化的载体。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在国际上好评如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浪漫”。我国输出部分东南亚国家的一些电视剧,其收视率屡创新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联系海外华侨华人的精神纽带,是海外华侨华人的魂之所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视察或出访交流时,都高频率地引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来表达其思想。新时代视域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海外统战工作,需要我们回应国际关切,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实效,进一步推动海外统战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华文华侨中华文化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华侨华人儿童的权益保护与成长关注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身在异国他乡,海外华侨华人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我的华侨老师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