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脉络与逻辑理路

2022-08-05桂石见钱朝琼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桂石见 钱朝琼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文理学院马列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也是新时代我党民族工作理论创新的核心内容和开展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根本遵循,更是新发展阶段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力量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抉择。系统领会这一重大原创性理论成果的生成脉络,探明其内在蕴含逻辑理路,有助于为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汇聚磅礴伟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先导和实践理路。

一、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脉络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56个民族在文化、经济、情感等的交融共生共荣中共拓辽阔疆域,共书悠久历史,共创灿烂文化,共育伟大精神,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伟大中华民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敏锐把握新时代我党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探索形成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理论成果。

在2013年3月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数千年来各族人民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民紧紧凝聚在了一起。同年10月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的回信中进一步明确,各民族间的这种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指示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起“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明确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范畴。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56个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明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战略意义。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论断。习近平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讲话中,在进一步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线的同时,对新时代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全面部署安排。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面系统深入总结我党百年民族工作宝贵经验,形成“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内的十二个“必须”、四个“必然要求”、三个“正确把握”、五个“要”的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把“坚持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作为党领导人民百年伟大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写进了《决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置于新时代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主线、战略抉择、必由之路、伟大觉醒的高度予以关注,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现实路径。

二、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

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有其具体的丰富内容,作为助推复兴的战略抉择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不应是一个口号,应该有而且必须有其具体内容。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强调站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正确政治立场方向及战略全局上思考谋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在实践中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铸牢、铸牢什么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怎样铸牢等问题,形成了具有深厚内容、深邃价值、深远意义的严密逻辑体系。

(一)一个统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着眼于解决某一个民族或某一个方面问题而作出的谋略,而是要在各族人民中牢固树立起“五观”“五个认同”,凝心聚力实现美好生活向往,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这种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也绝不可能是自发形成的。马克思曾指出,“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回答了当前整个中华民族的这个“共同的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明确阐明了这个共同利益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自近代以来整个中华民族矢志不移的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百年的历史实践向世人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在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中,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造就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大联合,才开创了、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面貌。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中国百年历史进程中其他任何政党和阶级均无法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重任,开启了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拉开了进行伟大的改革开放新革命的大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大道,找到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迎来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历史时刻,迎来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复兴的最为光明的前景。同时,习近平也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包括各族儿女在内的中国人民是这个梦想的主体,也是实现这个梦想的最深厚的根基。这一梦想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并由人民共享,人民既是梦想的创造者,也是享有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或是哪一部分人的梦想,也不是仅仅成就哪一个人或是哪一部分人,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讲:“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由此可见,党中央在新时代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是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战略抉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具体行动先导、路径指引和坚实保障。反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只有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大事、大势中才能最终形成。

(二)一个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及现实实践是有其特定的阶级指向性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没有任何私人利益。我党之所以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全体中华儿女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没有任何私利,我们所要实现的追求的是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幸福。我们决不是站在少数人的立场上,或是以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满足实现少数人的利益来实践民族共同体,也决不是剥离现实来空谈民族共同体,而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置于各族儿女及其个体幸福的基础上。这种共同体意识在国家整体利益基础上又富有浓厚的人民情怀,始终把各族人民作为谋划部署中国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铸牢必须始终坚持以各族人民为中心,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我”需求与个体、“小我”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在追求中华民族“大我”中尊重“小我”的多元多样,不断满足各民族人民“小我”的多元需求。

同时,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虚无缥缈的镜中花水中月,它的培育、铸牢是建立在现实个体利益及由其所组成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密结合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略构想,将不断满足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上重要日程,在统筹教育医疗、就业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正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三)五个抓手:增强全民族的“五个认同”,牢固树立“五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要求我们要强化工作中的政治意识,即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在各族人民中牢固树立“五观”。一是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牢固树立起正确的“国家观”。这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命运共同体,祖国统一、和谐发展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二是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观”。这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大家庭大联合大团结的言行。三是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这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同时又要引导各族儿女在全力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担当起助推中华文化自信的重任。四是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这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美好新生活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党领导各族人民百年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民族一切成就的取得,决不是任何神灵的恩赐,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开放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今天,做好民族工作,助力民族复兴大业,也要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是有充分保障的。”对此,要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作用。五是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 这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改革开放以来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长期不懈探索取得的根本性成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由之路。

(四)三大实现路径: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不仅仅要见物,更要见人,既要关注人的物质利益需求,也要关注人的精神需求,这两方面的问题都要解决好,哪一方面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出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路径方法。他指出:一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教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强化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人民心灵深处。二要重视和强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用好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也要发挥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功能。同时利用好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学生乐于接受的的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意度、实效性和学生获得感。三是要全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各族人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做人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