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法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2022-08-04刘琨鹏
刘琨鹏
摘要:田径是高中体育教学中考查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项目之一,也是高中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难点内容。目前,高中体育田径项目教学以传统的训练模式为主,训练强度、训练效果、教学反馈均不及预期。对此,文章在讨论激励法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对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有关教学设计、课堂创设以及教学评价的教学改进策略,以此不断提高田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激励法;教学设计;课堂创设;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0-0125-04
田径是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养成的基础。田径是田赛、径赛的统称,是全球范围内最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其中,测量高度和距离以统计成绩的称为田赛,比如跳跃、投掷等;测量时间来统计成绩的称为径赛,比如跑步、竞走等。高中阶段体育课程的田径项目包括长短跑、跳高、跳远、竞走等项目,旨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激活学生的体育运动细胞,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围绕激励法展开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原理、现状以及对策的探索,以此提高高中体育田径教学效率。
一、激励法的教学价值
激励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适当的胜负欲来达到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不是直接要求学生或让学生被动参与。激励法是基础学科教学中最符合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考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教学方法。高中体育田径教学采取激励法,符合田径类体育项目耐力考查、综合素质考查、意志力以及技巧性考查的特点,对于夯实学生的体育运动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其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以最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参与体育项目的学习和练习,同时对于强化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二、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训练强度不足、频率不够
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地位不明确,由于不是大多数学生的高考考查内容,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在训练的强度要求上、考核严格性上会予以让步、放松,即使学生在日常体育课程学习中或阶段性考试中没有达到相应的训练标准,也会让学生通过。例如,在径类项目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将班级学生分成2组至3组,每组至少10人,其共同完成1轮至2轮的比赛,比赛结果要求较低,甚至只需学生按照径赛规则完成即可。这就导致学生在训练时敷衍了事,强度不足,既达不到教学目标,也达不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耐力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的让步和懈怠直接导致学生不重视高中体育课程的学习。而田径类项目,如长跑、竞走等,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意志力和相应的身体素质。如果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不达标,在耐力项目,如400米、800米的竞走中将无法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另外,高中体育田径教学还存在训练频度不够的情况,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高中体育课程在高中全部课程中的占比较低,并常常被其他学科占用,在高三年级被占用的情况更频繁。这就导致相应教学内容无法正常开展。一般而言,高中阶段每星期至少安排两节体育课,即一星期有80分钟的体育课时间,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兼顾球类、综合训练项目等,这就导致学生进行田径项目的学习和练习时间有限。(2)在有限的田径类项目学习中,教师给学生安排的训练频度明显不够。一節40分钟的体育课,热身运动至少占10分钟,教师介绍体育项目并示范、指导需要15分钟,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只有15分钟。可见,学生在田径类项目上的训练频度比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和教学效果。
2.学生的兴趣不高,倦怠情绪严重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相关调查数据表明,部分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较低,存在倦怠情绪,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部分学生对田径类项目的认识浮于表面,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了解田径类体育项目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分类、特点,更不了解田径类项目的历史由来和文化以及对人体综合素质的影响。浅表的认知使得学生难以从田径类项目的学习中获得快乐感,引起共鸣,而这不利于田径类教学的顺利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够科学,或缺乏趣味性。(2)学生对田径类项目不感兴趣,还因为自身耐力不足、身体素质较差,无法按要求完成田径类项目的训练,如400米长跑从未达标,跳高、跳远总不合格,这就导致学生对这类体育活动出现畏难情绪,最终失去参与田径类项目的兴趣。
3.考核无硬指标,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中体育田径类项目的考核存在不严格的情况,教学目标也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定位,其主要表现如下。(1)田径类教学项目考核无硬指标体现在400米长跑、800米长跑以及跳高、跳远项目上,部分教师经常不按照教材的硬性要求给学生设立完成指标,而以学生学业压力大为由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部分学校也没有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设立考核硬指标。这就导致高中体育田径类项目的学习和考核形同虚设。而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尤其是缺乏提升耐力和身体综合素质的田径类项目的锻炼,学生的综合体育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水平将不能有效提升。很显然,这不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2)高中体育田径类项目教学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长跑、短跑、跳高、跳远、跨栏、竞走等项目均没有设立具体的、可量化的教学目标,如男生、女生跳高的合格标准,教师的班级合格率等。这些必要的教学目标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励法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优化教学方案,循序渐进提高强度
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是体育教师应着力提高的一项专业技能。一个完美的、适当的、科学的体育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体育教学和学习任务。(1)明确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田径类教学内容时,应将基础性与趣味性考虑进去。例如,长跑、短跑等内容可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耐力,强化学生跑步的爆发力和速度控制能力。对此,教师可循序渐进提升跑步训练的强度,最后以“长跑接力”形式进行综合测试,即教师将考验耐力的长短跑等径赛内容分散在几节课中,并逐步增加练习频率,提高训练强度。(2)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具体学情。高中体育教师要明确体育运动训练强度与练习量的密切关系,以适当的练习量满足学生的正常学习需求、成长需求。在日常田径训练中,教师要避免出现前一天训练强度过大而影响后一天训练的情况,同时避免容易诱发学生受伤的因素。在合理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以高标准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挖掘学生的田径运动潜力。需要注意的是,高中体育田径项目的练习内容要以科学的强度和练习量发展学生的弱项,巩固学生的优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训练的强度,避免出现伤害学生身体的情况。具体来说,教师要科学把握训练的强度,逐步增加训练量,过多的训练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训练量过少,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很重要。对此,在全面开展高中体育田径练习之前,体育教师要根据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制订完善的训练计划,适当调整各项训练内容,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科学指导,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田径项目练习。例如在训练初期,体力的积累非常重要,力量训练可不设计过多。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增加训练量,强度也适当提高,以此丰富学生的运动技能,改善学生的呼吸功能。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练习量、提高强度,并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可见,科学的训练计划是以确保适当的训练量和强度为基础的。在调整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田径教学思维方式,逐步形成基于新课标的田径训练体系。
综合来看,田径是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练习强度的同时合理分配练习量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原则。对此,体育教师要本着教育创新的理念,积极优化田径项目培养目标,以科学的教学策略逐步完善田径教学内容设计,激发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并在田径教学实践中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最终实现以田径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
2.打造以田径为核心的体育情境式课堂
教育的发展始终是在传统与变革的互动中进行的,其中观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现行的课程教学理念应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在高中体育田径项目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训练意识、训练习惯和训练能力,强调田径训练的健身特色,强化学生的体质。对此,教师要科学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合理分配运动负荷,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发展。体育教学要遵循“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要保证每周的体育课程时间,鼓励所有学生都参加体育活动,这对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终身运动为核心,打破传统观念,以高价值的教材为教学依据,以趣味运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田径类体育教材以提高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适应能力为主要内容,以跑步、竞走、跳跃、投掷等基本操作技术为主。在精心挑选体育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优化学生的田径类项目锻炼手段、方法,以系统的体育教学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质。
其中,跑步项目对器材的要求较低,但比较枯燥。对此,教师可引入趣味运动,提升学生对田径类项目的参与度,同时经常变换田径训练的组合模式,以此激发学生对田径训练的热情。例如,在最基本的陆地跑步训练中,教师可让学生用标尺测量跑道的长度以及自己的步幅,找到自己的步频,然后以此为基础不断增加训练量,并加大训练的强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让学生进行测量,看看步频是否有变化,以此提升跑步训练的趣味性。另外,装备与田径项目的结合也会让跑步训练充满趣味性。必要的辅助设施可让学生发现隐藏在田径类项目背后的其他知识,进一步感受到田径类项目的运动乐趣。
此外,教师还可创设游戏化的课堂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高高中体育田径类项目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以“800米长距离跑步”训练为例,800米长距离跑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可在训练中设计灵活的练习游戏———“小鸡捉鹰”,重组800米长距离跑的田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标。在“小鸡捉鹰”的游戏中,教师将学生科学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6名学生,然后将4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安排在4条跑道上,每条跑道上以100米的间隔让6名学生排列好。比赛开始后,每条跑道上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奋力奔跑。然后,教师评选出优胜小组以及每个小组的优胜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体力、耐力和瞬间爆发力都得到了有效锻炼,学生们乐在其中。可见,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每节课的具体训练目标以及学生的学情,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法,创设相应的情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收获个性化的运动技巧提升。例如,在基础跑步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质设定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训练方式,通过定制化的径赛训练,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产生愉快的体验感。这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
另外,学生普遍有求新求异的心理,如果教师一直按照传统的训练模式开展教学,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下降。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种创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体验,从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此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团队合作、思維启蒙的竞技比赛活动。例如,教师可在田径教学中组织接力赛,将班上的学生科学分成两组,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3.丰富田径教学评价模式,激活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田径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价时,教师首先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完整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不仅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相应的田径运动技能,还评价学生自身进步大小和能力提升情况。另外,田径类知识、情感等也可纳入评价范围。在评价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积极运用鼓励、表扬等教学手段,激励不同学情的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让其享受田径类运动的快乐。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不会因看不到进步而气馁,而是激发出积极进取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和体育运动基础,进一步优化评价方式,建立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体育技能以及体力的提升、知识水平的提高等。评价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互评等。丰富的田径教学评价模式可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其在各种情境、难度下轻松、积极地参与田径训练活动。
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学科评价方式———期末测评,教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积极改进。期末测评并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训练情况。例如,体能好的学生在学期末不需要经过大量训练就可取得好成绩,而体能不好的学生即使平时很努力,可能也无法取得好成绩,因此将一次性的期末测评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并不科学。对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适当改进考试模式。例如,教师可以考勤表的方式记录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迟到扣2分,早退扣1分,上课不活跃扣1分,在期末时,可将这些记录纳入评价范围。基于这种评价方式,学生会积极参与日常体育学习,并真正获得运动技能的提升,身体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类项目的学习对于学生身体素质、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师、学生对体育田径类项目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影响到田径项目的教学效率,影响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此,高中体育教师应针对田径类项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地提高田径类项目的训练强度,同时积极创设田径体育课堂情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并丰富田径教学评价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以此为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以及田径类项目的训练水平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长扩.基于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田径专项训练策略分析[J].田径,2020(12).
[2]魏刚.激励教学法在高中体育特长生田径教学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0(14).
[3]何春林.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12).
[4]张维兴.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研究[J].天津教育,2020(24).
[5]杨一宁.提高田径运动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教学效果[J].广西教育,2014(22).
[6]朱胜利.浅议激励方法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田径, 2020(07).
[7]张军海.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高考,2020(14).
[8]桂成率.基于新课改下对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研究[J].体育世界, 2012(05).
[9]蒋小东.浅析激励教学法在高中體育特长生田径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风尚,2020(02).
[10]白云军.引入趣味田径教学模式,提升高中体育课堂质量[J].中国教师,2019(S2).
[11]随卫国.解析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体育世界,2019(11).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centive Method in Sports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Liu Kunpeng
(Zhenyuan No. 2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744500, China)
Abstract: Track and field is one of the items to test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hysical quality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content of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learning and exercise.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of track and field event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and the training intensity, training effect and teaching feedback are less than expected. In this regard,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teaching value of incentive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sports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eaching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cluding teaching design, classroom cre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centive method; instructional design; classroom cre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