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实施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与DR 胸片诊断的准确性对比分析
2022-08-04曾志
曾 志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泰州 225500)
在临床上肋骨骨折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疾病,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为保证治疗的效果,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的骨折情况做出准确的诊断。肋骨骨折以影像学方法为主要诊断方法,然而目前临床上可采用的影像学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CT、DR、X 线等。虽然X 线较为常用,且在基层医院中广泛应用,诊断价值也比较高,然而却存在漏诊的情况,尤其是针对多发性的骨折患者,且不能有效的诊断出隐匿性骨折[1]。与X 线相比,DR 的应用使得骨折的检出率得以明显提升,同时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伴随近些年来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开始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该诊断方式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诊断效果。为进一步分析DR、MSCT 的诊断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21年12 月期间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52 例肋骨骨折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年12 月期间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52 例肋骨骨折疑似患者,患者年龄为24~78 岁,平均(42.98±4.35)岁,其中男性32 例,女性20 例,致病原因:交通事故20 例,高空坠落8 例,意外穿刺7 例,17 例其他。患者入院时,询问患者感受,呼吸时或咳嗽时肋骨处剧烈疼痛。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疑似肋骨骨折,且存在受伤史者;②患者手术资料完整;③影像学资料完整者;④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了解和知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影像学检查禁忌者;②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③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④休克或严重创伤者;⑤其他骨折者;⑥大量出血者;⑦较差配合度,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52 例患者首先接受DR 检查,检查利用X 线摄影系统(数字化),在实施检查之前,告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如何配合检查,提升配合度,管电压设置90 kV,利用DR 正斜位拍摄肋骨(胸廓),摄片完成后,向工作站中发送资料,分析所获资料。完成DR 之后,实施多层螺旋CT 检查,在检查之前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对配合技巧充分掌握,检查体位选择仰卧位,对检查参数常规设置,指导患者自然上举双手,在头部两侧放置,指导患者屏气,检查范围为髂骨和锁骨上缘各个区域。在MSCT 诊断后,向工作站中发送相关资料,处理影像资料,并实施三维重建,利用容积再现、薄层重建、多平面、曲面重建技术,完成重建之后,评价和分析影像资料(三维立体),综合分析骨折情况。2种检查结果均选择2名放射科医师判断,经协商获得最终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DR、MSCT 诊断结果,即隐匿性、多发性、单发性骨折检出率和总检出率;②对比DR、MSCT 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追踪和随访结果
通过追踪和随访患者结果发现,52 例疑似患者中,发现肋骨骨折的有38 例,非肋骨骨折14 例。肋骨骨折38 例患者中,骨折共64 处,其中8 处为隐匿性骨折,15 处为多发性骨折,41 处为单发性骨折。
2.2 对比DR、MSCT 诊断效果
MSCT 诊断肋骨骨折中,隐匿性的为100.00%,多发性的为100.00%,单发性的为97.56%,总检出率为98.44%,均高于DR 诊断,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DR、MSCT 诊断效果比较[n(%)]
2.2 手术、诊断结果
手术、DR、MSCT 诊断结果见下表2。
表2 手术、诊断结果 单位:例
2.3 诊断效能比较
MSCT 诊断的敏感度为97.37%,特异度为92.86%,准确性为96.15%,均显著高于DR 诊断(P<0.05),见表3。
表3 诊断效能对比[n(%)]
3 讨论
在骨科中肋骨骨折作为一种常见骨折类型,其发病率较高,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若想对其有效治疗,需对肋骨骨折准确诊断,而诊断方法直接关系到诊断效果,若诊断方法不佳,则会导致误诊和漏诊情况发生。肋骨骨折在临床诊断中一般选择综合诊断方式,以患者临床症状、受伤史、影像学资料为依据对患者病情综合判断,其中若想确诊,需依靠影像学技术[2]。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在早期以X 线检查常用,然而很多研究表明,虽然肋骨骨折大部分患者通过X 线检查可做出诊断,但是有的互相重叠的肋骨或隐匿性骨折,利用X 线诊断一般会发生漏诊情况[3]。基于X 线检查,DR技术得以发展,此检查方法简单处理影像学资料,可获得清晰的影像资料,分辨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资料。相关研究表明[4],在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对比X 线检查,DR 诊断的实施可明显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检出率。在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DR 却会受到光照条件、曝光度等影响,有的摄片中却有重影问题存在,另外,DR 所获资料仅能实施平面分析。而针对多发性肋骨骨折,一旦发生重叠,利用DR 检查则会有漏诊情况存在,因此,在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很多因素会影响DR 检查,导致诊断偏差出现。伴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多层螺旋CT 检查,该检查方法可快速扫描,也提升了空间和时间分辨率,MSCT 检查过程中,患者心率和呼吸较少影响检查,可获得可靠的检查资料[5]。
本次研究对DR、MSCT 诊断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追踪和随访发现,52 例疑似患者中,发现肋骨骨折38 例,非肋骨骨折14 例。肋骨骨折的38例患者中,骨折共有64 处,其中8 处为隐匿性骨折,15 处为多发性骨折,41处为单发性骨折;MSCT 诊断肋骨骨折结果方面,隐匿性的为100.00%,多发性的为100.00%,单发性的为97.56%,总检出率为98.44%,均显著高于DR 诊断的50.00%、66.67%、80.49%、73.44%(P<0.05);MSCT 诊断的敏感度为97.37%,特异度为92.86%,准确性为96.15%,均高于DR 诊断的76.32%、78.57%、76.9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MSCT 诊断可有效检出隐匿性、多发性、单发性肋骨骨折,同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较高,诊断效能较高,可有效诊断肋骨骨折,可降低误诊或漏诊情况,优势更为明显。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利用多层螺旋CT优势明显,很多临床研究均有记载[6-8]。多层螺旋CT 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优势为立体显示、多角度显示,可满意显示整个肋骨解剖结构,可明显分辨出微软组织和骨骼组织,呈现理想密度效果,干扰因素较少,伪影不会出现,可保证准确的结果,患者仰卧位实施检查,可使身心舒适度增加,亚毫米或毫米分辨率,可有效诊断细微骨折[9-11]。荣洪林等[12]研究中选择肋骨骨折患者65 例,比较MSCT、DR 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MSCT 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6.9%、90.7%、93.8%,而DR 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6.9%、72.3%、72.3%。可见,与DR 相比,MSCT 诊断方法诊断效能较高,共同证实了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综上所述,在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与DR 相比,MSCT 的诊断价值更高,可有效检出肋骨骨折,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推广价值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