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和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2-08-04张广辉
□文/张广辉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和队伍建设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破解制约乡村振兴瓶颈,笔者到邢台市、邯郸市、定州市等地开展了实地调研,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和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剖析。
一、基本情况
自2019年下半年承接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工作以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宅基地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和宅基地规范管理为重点,强化审批制度和五级队伍建设,宅基地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省、市、县、乡、村五级宅基地管理责任体系基本建立。
(一)宅基地制度规范建设情况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在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方面,印发了《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宅基地审批程序、时限等内容。在规范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方面,印发了《河北省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宅基地流转和盘活利用行为。在村民建房方面,先后出台了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加强农村自建房规划建设管理等有关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村民建房行为。
(二)宅基地管理队伍情况
宅基地管理和改革责任体系基本建立。省级宅基地管理机构设在农村合作经济处,专职人员3人。11个设区市宅基地管理机构,8个设在合作经济科,3个设在改革和合作经济科,从事人员数26人,均为兼职人员。180个县(市、区)明确了宅基地管理工作负责科室和相关人员,大约600人,大部分为兼职人员。全省98%的乡(镇、街道)明确了机构和人员,从事人员数大约5000人,基本为兼职人员。98%的行政村设立了宅基地协管员,人数约5万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政策有待细化完善
当前宅基地管理制度散见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缺少专门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而宅基地问题通常时间较长、情况复杂,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分类认定和处置政策没有下达,分类实施的具体措施不好把握。
对于宅基地审批,国家、省都提出了规范审批管理的意见,乡镇也基本建立了宅基地审批联审联办制度,但是一些乡镇建立的联审联办制度仅仅为国家、省出台的有关政策内容,未根据实际需要对乡镇内部机构职责分工协调、办理程序、具体内容、期限等内容进一步细化、优化,操作性不强,导致宅基地审批不能顺利开展。
(二)基层队伍力量不强、业务水平不高
虽然县乡基本都明确了机构和工作人员,但县级工作人员仅1~2人,且基本都是兼职负责宅基地管理工作,同时承担农村改革、承包地管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经营主体、农村财务审计、乡村治理等多项工作。乡镇工作人员基本为兼职,承担工作更为繁重,影响工作有效开展。
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是一项极具专业性和政策性的工作,农业农村部门作为宅基地管理工作的“新人”,市、县普遍缺乏懂政策、业务精的专业人员。乡镇从事宅基地工作人员面临更多事务性工作,无暇政策研究,且变动较为频繁,刚刚熟悉政策就转岗,导致人员政策水平不高。
(三)宅基地审批不顺畅、卷宗不规范
受农户对新的政策规定不了解,对翻建、改扩建住房需要乡镇审批认识不足,以及乡镇因队伍力量薄弱,业务水平不高导致不愿批、不敢批、不会批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县(市、区)宅基地审批,包括翻建、改扩建住房审批还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开展审批业务。在一些开展审批工作的地方,审批卷宗内容不全、不规范,申请表、审批表内容填写不全、不规范。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宅基地配套政策法规
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方面的配套政策法规,省里进一步研究相关政策规定,明确宅基地规划布局、申请审批、使用、流转与退出等规定,为地方出台或修订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提供基本遵循。同时,县乡要进一步细化优化宅基地联审联办及日常巡查制度,对工作流程进行分解,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完善村级宅基地民主管理程序,制定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建设自治管理制度,确保宅基地分配使用公开公平公正、宅基地管理合法有序。
(二)健全基层宅基地管理体系
宅基地管理工作的重心在基层,县乡政府承担属地责任。县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协同推进宅基地和村民建房规划管理工作。加强宅基地和建房管理机构、队伍建设,乡镇建立“统一受理、集中审批、全程监管、综合执法”管理机制和“一个窗口对外受理、多部门内部联动运行”的联审联办制度,村级设置宅基地协管员,每村至少设立1名宅基地协管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支政策精通,业务纯熟的宅基地工作队伍。
(三)扎实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扎实推进定州市等4个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行唐县等10个省级试点示范,探索完善宅基地分配、流转、抵押、退出、使用、收益、审批、监管等制度方法路径,总结一批可复制、能推广、惠民生、利修法的制度创新成果,培树一批宅基地规范管理和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促进宅基地管理机制健全,管理队伍壮大,宅基地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