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内涵及意义
2022-08-04石建国宋婷婷
石建国,宋婷婷
(青岛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170 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开创人类历史的巨著《共产党宣言》中开篇即写到“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首次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论证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1]。自此之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十月革命”吹响了社会主义的第一声号角,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之后,中国接过社会主义的接力棒,并将之推向蓬勃发展的高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这一重大政治与理论观点的提出,具有石破天惊的影响,对于对人类现代化事业、社会主义正义事业以及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在中国的必然反映,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为指导,并吸收借鉴一切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在完成民族复兴任务的实践探索中以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巨变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在中国的必然反映
从历史纵向的角度来考察“人类文明新形态”,就不难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质上就是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自13、14 世纪资本主义在地中海产生以来,就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演进的趋势逐渐在世界发展壮大。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时代思想巨人马克思、恩格斯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他们吸收应用以往人类社会所取得的一切思想成果,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并从中最终发现和首次提出了人类社会演化的规律。在1848 年撰写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他们阐述的历史逻辑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3]。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理论和实践活动,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辟了广阔道路。“十月革命”吹响了整个社会主义进程的第一声号角,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使人类第一次可能在一种新的制度下建设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文明,这个文明将有助于解决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矛盾,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社会政治、文化基础。在苏联巨大建设成就的感召下,社会主义逐渐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而在苏联之后,中国接过社会主义的接力棒,并经受住了来自各方的挑战,成功将之推向蓬勃发展的高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今日之中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给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新的活力与希望。
(二)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马克思认为人类要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其中,傅立叶曾把从16 世纪发展起来的社会制度——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视为最后一个阶段的文明[4]。可见,资本主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16-18 世纪大力发展生产力,极大推进了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文明在推动人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充分暴露了其内在固有的矛盾;一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二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5]。这种内在固有的矛盾就决定它必然向新的、更高级的文明形式过渡。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之时,中国不但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反而走向了自我封闭的道路,使得中华文明逐渐呈现衰微之势。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给中华文明带来了复兴的曙光。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复兴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充分吸收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养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念、新思想,为中华文明复兴注入了强劲动力。特别是在新时代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而且成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之魂、力量之源和制度之基。
总之,在中西结合、古今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精华之中,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成果。
(三)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族复兴使命实践探索的产物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民族复兴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最强音和社会取向。无数仁人志士曾尝试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来实现民富国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最终并未能使中国摆脱被西方奴役的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唤起了中国社会的希望。在1921—1956 的35 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经历了28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和7 年过渡时期后,成功使近代饱经战火与磨难的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赶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面对国际上的巨大变化和国内发展从未经历过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没有从本本出发,而是结合中国的实际和国情,大胆创新,相继提出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新目标、新举措,为实现民族复兴以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体制保障。此后,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极大的发展了生产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012 年中共十八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间坐标。一是实现了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行稳致远有了坚强有力的掌舵者,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迈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的集结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实践上一次又一次的与时俱进,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攀登的新征程。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民族复兴使命的进程就是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6],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正确性与科学性,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而创造的伟大的创新性成果。
(四)现实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诞生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亨廷顿曾经在20 世纪最后一个10 年间预言:西方在冷战中获得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但在那一刻,衰竭只是一个逐渐成为现实的趋向,还没有发展成为既成的事实。”[7]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而美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中逐渐弱化,其所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逐渐走向式微。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亨廷顿的预言也正在成为现实。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利用自身的制度优势,积极求变、应变,牢牢把握住百年大变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发展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左右[8]。同时,自2008 年起中国开始参与G20 峰会,并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和筹建亚投行,在国际制度建设中的话语权逐渐提高,推动中华文明成为了全球文明多样性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哪怕是在“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的严峻挑战影响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也再次迈上新台阶,成功将我国发展推进到新发展阶段[9],向世人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和文明的先进性。与中国截然相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进入了停滞期[10],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失业率攀升、极端民主和极度个人自由导致社会极端混乱和失序。应对疫情中,西方大国意推卸责任,美国更是在疫情严重时退出世界卫生组织、退出《巴黎协定》、奉行“美国优先”政策抢夺抗疫物资等,再次暴露出美国社会的丑陋面目,其现代化范式不断遭遇挑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是经济力量之“变”,政治中心之“变”,更是文明形态之“变”。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开始走下神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呈明显崛起之势,昭示着人类正迎来文明形态大变局的时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内涵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百年艰辛探索,成功创造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为何与众不同,其“新”意就体现在理论内涵上。
(一)推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物质文明
从一定意义上说,物质文明建设的过程就是推进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从18 世纪到20 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力飞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和交换形式日益成为生产本身所无法忍受的桎梏。”[1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私有制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文明日益显现出不合理性,逐渐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中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奉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致力于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取得的硕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尽管新中国成立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失去的二百年”的差距,但是70 余年来,中国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并联式”叠加发展[12],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 万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专利申请国[13],全球创新指数在2021 年已升至第十二位[14],还建成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可以说,中国仅用几十年就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取得的工业化成就。在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和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背后,凸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模式的优越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提供了可行路径。
(二)致力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
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框架下,权力实际上被精英阶层所垄断,庇护的是党派利益和资本利益,而不是保护广大民众的利益。在70 余年的不断改革与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和总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探索,冲破利益固化藩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体系。
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它贯穿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全过程,具有最广泛、最真实和最管用的显著优势,是全过程民主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国人民最具特色的利益表达和维护机制。它既是对西式民主文明的超越,也是对传统文明体系民主政治的创新与发展,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形态的新探索。中国共产党所开辟出的政治发展新道路与新型政治文明形态,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也同传统性质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所差异[15],蕴含着具有社会主义属性且突显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发展优势,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三)极力提高人民思想境界的精神文明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被金钱和物质等异己力量支配,物质欲望不断膨胀,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导致人们精神世界日益萎靡,这必然会限制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而人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不仅是劳动成为乐趣,更是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显然,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与人的本质格格不入。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邓小平就说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在理论与实践上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更多新探索。一是在实践中吸收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建党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共产党带领海内外中华儿女在各重大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着力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三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发展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四是在基本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基础上,着力推动中华文化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国际传播能力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如今,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具有鲜明中华文明特征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已遍及全世界,成为了引领时代与世界潮流的关键力量。
(四)推进社会稳定发展的社会文明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却造成了社会贫富两极分化,诸如英国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等,暴露出社会道德沦丧、混乱无序,无产阶级受奴役、剥削和压迫的严重弊端,加剧社会的不稳定性。如何避免社会的对抗与对立,是人类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的重要方向和领域。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就是谋求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百年。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深刻认识到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百年来,党始终把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依赖力量确立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原则,成功带领人民在社会和谐与稳定方面取得了彪炳史册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成功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奇迹:一是2020 年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儿女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实现中国社会历史性的巨大进步;三是民生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在社会和谐方面创造的经验和取得的成就,不仅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推动世界民生事业的发展贡献了现实成功范例。
(五)追求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在的生态文明
马克思曾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7]“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18]。这些科学而又深刻的论断清晰的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关系。资产阶级在超额利润的驱使下过度的撰取自然资源,其在实现繁荣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如上世纪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就极大的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资本主义国家也因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精华和借鉴“以民为本”“天人合一”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就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近些年,国家通过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推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形成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引领我国生态文明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
(六)倡导世界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人类文明
伴随着东西方的交融和时代的变迁,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仍没有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跳出零和博弈的小圈子。特别是在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时常以维护世界秩序为名,频繁干涉别国内政、发起“贸易战”,炮制“中国威胁论”等不实言论,试图制造“新冷战”气氛,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际政治形势动荡不安、意识形态领域冲突接连不断。
面对风云跌宕的国际环境以及不断出现与积累的全球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综合分析时代变化,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逐渐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世界和平合作、共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世界和平发展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和方案。当前,国际上主张和平发展的进步力量不断增长,为了人类未来,世界各国应用和平发展的理念取代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用和平交往,互利双赢、共赢、多赢的合作导向取代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行为和零和博弈思维,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一切价值体系和文明形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的世界意义
在世界动荡变革期,中国成功创造并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人类现代化事业、社会主义正义事业以及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一)回答了“人类现代化文明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梦想。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西方范式”是坚持资本利益至上、少部分人攫取大多数人利益的现代化[19]。进入21 世纪,西方现代化范式在众多国家不断遭遇挑战,出现“拉美陷阱”等诸多问题,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深陷国际金融危机与新冠肺炎疫情困境,证明了西方现代化范式不具有普适性,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已失去“范式”意义。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实现现代化,人类现代化文明向何处去?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锚定社会主义目标和现代化的建设方向,在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后,成功开辟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党的领导和现代化道路的指引下,今日之中国GDP 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工农业生产总值世界第一、贸易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正在日益靠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用自身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向世界各国和人民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可行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优越性,彻底粉碎了美国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美国的制度和范式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和范式,已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20]等荒谬绝伦的谎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不仅是中国成功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重大法宝,更是对“人类现代化文明”向何处去时代之问的有力解答,为曾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经验价值和方案参考。
(二)回答了“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
社会主义,一个神圣而伟大的字眼,自世间世务问世,就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再到列宁将科学社会主义运用到俄国革命实践中,社会主义事业在20 世纪不可阻挡地发展起来。20 世纪80 年代发生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震惊世界,人类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巨大挫折,国际上对社会主义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中国受“十月革命”的影响,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带下成功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20 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以及国际上发生的巨变,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不得不重新思考世界社会主义的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21]马克思的“问题意识”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再次启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航船的最好注脚。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融入到了世界发展潮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历史成就,呈现出了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活力,向国际社会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提出与创造,不仅会引领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也将推动人类事业的进步,开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书写人类社会主义历史新篇章。
(三)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层出不穷,意识形态领域冲突不断,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 年高屋建瓴地提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命题,并向世界各国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2]。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世界将向何处去?成为了国际社会亟需解答的难题。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演进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要求,又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主张、新倡议,不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探索。经济方面,世界各国要齐心协力加快实现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加快落实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共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安全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安全领域避免零和博弈的出路在于——从国家间、区域组织内到全球层面不断推动“构建安全共同体”;文化方面,中国主张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互学互鉴、共同创新发展,共建人文共同体,为世界文明找到了一条共生、共存、共荣的发展之路;对外援助方面,中国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减贫经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世界各国抗疫提供支持与援助,呼吁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生态方面,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倡导世界各国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清晰地揭示了人类命运与共的发展规律,也系统地回答了世界将去向何处的世界之问,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战略方案。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发展至今,通过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努力实践已经取得了不俗成绩,被世界瞩目,为中国实现“中国梦”、世界繁荣发展以及人类共同进步指明了方向。
图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发展示意图
四、结语
社会主义文明作为新生事物,与资本主义文明的博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文明是近现代文明中最主要的文明方式,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已进入衰退期。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领域都遭遇重创,国际影响力日趋下降。2020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美国等西方国家应对失措,其糟糕的表现再次暴露出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其中美国作为重灾区,截止2022 年4 月6 日死亡人口已累计超过100 万,资本主义文明走向衰竭已经成为无法否认的事实,人类亟需新的文明形态引领世界发展。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实践,成功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并且以中国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向世人昭示了这一文明形态的优越性与可行性。由此,人类历史上出现了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成功实践,不仅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更是再次让中华文明实现超越,处于人类文明前列的重大法宝。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提出与创造对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和正义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必将作为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灯塔,推动人类创造新的历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