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对策

2022-08-04吕荣臻山东省莱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莱阳265200

黑龙江粮食 2022年6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高产产量

□ 吕荣臻(山东省莱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莱阳 265200)

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有效地提高了玉米的产量与品质。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并未全面推广,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而全方位地推进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成为当今农业发展面临的趋势。玉米在成长过程中容易遭受病虫害的入侵,严重影响其产量及品质,因此需要制定相对应的病虫防治措施,才能更好地推动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一)玉米产量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粮食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玉米的价值明显要比其他谷物更高,是高效的经济作物,淀粉量高达65%-78%,蛋白质含量8%-10%,脂肪4%-5%,高油玉米达8%以上。玉米富含丰富的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酶等成分,对提升人类的健康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因玉米蕴含着巨大的淀粉源,能广泛地满足糖源、能源及传统的药源之需,已用于诸多工业领域。采用淀粉做工业原料,1000kg的普通玉米能生产出600kg淀粉与35kg的玉米油;在进行加工生产后,还能获得30kg的氢化油。同时还能生产粗蛋白70kg、胚饼饲料40kg、粗饲料120kg,综合有效增值5-6倍。若进一步加工成果葡糖浆,还能有效增值8~10倍。此外,还可以采用玉米淀粉进行生产可降解塑料,是减少垃圾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可见,玉米全身都是宝,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种植技术的发展对玉米种植的影响

长期以来,改良玉米种子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持续探索研究的问题,并在不断的田间实验中研发出诸多适应各地温度与环境的优良种子[1]。科技人员在对国外发达国家环境与温度实施对比后,借助新技术研发出适应我国环境与温度生长的玉米种子,极大地提高了玉米的存活率,促使种植率得到有效提升,满足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整体农业发展水平。

二、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一)优选种植地点

实施高产种植技术,首先要选择良好的种植地点。只有适合玉米生长的种植地,才能为玉米的高产提供良好条件。玉米适应能力较强,适合多种类型土地种植,但要实现玉米高产丰收,还需谨慎选择玉米种植地点。研究表明,玉米喜温,需要充盈的水分,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要选择气候温热的地区。调研发现,要发挥高产种植技术的实效性,必须挑选水源充沛、阳光充足的种植地,并且要确保土地低酸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排水,促进玉米的生长[2]。种植地选好后,还要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如在作物收获后,要对土壤实施全面翻耕,翻耕深度要控制在20-50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翻耕后要确保地势平坦,使土壤呈现疏松多孔与上虚下实的状态,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播种效果。

(二)优选种植时间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气候温度。玉米种植高产量,必须要结合其历史种植情况,以及目前玉米的种植特点,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确保气温、地理环境等适宜条件,为玉米生长与高产量奠定良好基础。

在种植时间上,如选择秋天种植,可在6月份进行播种;如选择春天种植,则可在4月末至5月初完成播种,确保播种时间的合理性。播种前要对玉米种子进行晾晒处理,避免种子受潮,完成晾晒后,要使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以此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除此之外,在种植中还要设定科学的种植间距,确保每株种子间距为25-30cm,避免种植密度大而出现植株争夺养分情况,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出现弱苗和病苗,导致玉米产量与品质下降。

(三)科学筛选品种

挑选玉米品种对实现玉米高产至关重要。相关种植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挑选时通过多方调研和系统的对比后,综合进行考量,选择最佳的玉米品种。由于玉米品种具有多样性,在选择时要始终以稳产高产作为筛选的主要因素。具体而言,就是结合玉米生长特性实施选择,如种植地区温度较高可以选择晚熟的玉米品种;种植地区温度较低,气温有多样化的特点,则要选择较为早熟的品种。这是因为晚熟的玉米品种生长周期相对而言较长,适合生长在稳定的自然条件中;而早熟品种周期较短,能减少外界自然条件对玉米产生的影响,避免种植风险的产生。除此之外,在筛选玉米品种时,还需结合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等因素,选择抗病能力较强且适合当地生存环境的优良品种,为玉米的高产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正确处理种子

玉米品种选取后,为了能确保玉米种子的发芽率,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处理玉米种子。处理种子的环节通常分为三部分:晾晒、浸泡以及挑拣。晾晒就是让玉米接受太阳光照,利用紫外线对玉米种子进行杀菌消毒,确保种子良好地生长。将玉米种子均匀铺撒,确保每颗种子都能受到太阳光照,且在此过程中还要定时进行翻动,让每颗种子都能沐浴阳光。晾晒工作要确保3日以上,才能更好地实现晾晒的目的[3]。

为了促进玉米的高产量丰收,还要选择一些药剂对玉米进行浸泡,如矮壮素、生根粉等,借助药剂促进玉米迅速出苗生长,长出更多的玉米穗,实现稳步高产任务。其中矮壮素的使用,能有效提高玉米种子的抗逆性能,使玉米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生长,具备较强的抗旱与抗涝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磷酸二氢钾,将其运用到玉米浸泡中,使玉米在生长阶段具备较强的营养吸收能力,实现高产。

(五)合理完成施肥

实现高产玉米的种植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作,要结合大自然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结合玉米生长状态科学合理地施肥,给予玉米合理的营养补给。

研究表明,玉米在生长中所需营养元素多为钾、磷、氮等。要综合了解玉米生长发育中所需的基础营养肥料外,还要结合玉米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玉米实施精心施肥。例如,在玉米播种后长出幼苗时,种植人员要结合玉米生长缓慢的特点,适量施肥,避免灼伤根叶;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施肥,如玉米出苗阶段需要的肥料最多只占据玉米种植总体肥料的1/10,而玉米植株逐渐长大后,其生长的态势逐渐旺盛,在玉米形成雌雄穗子的关键期,种植人员要及时给予其足够的肥料,确保玉米籽粒饱满。

(六)精心实施田间管理

玉米播种7日后,逐渐出苗,此时需仔细观察。发现玉米在出苗时期存在问题,要及时处理,实施引苗[4]。缺苗的地方实施移植补充,如缺苗较为严重,则可实施二次播种。在幼苗长出3-4片叶子后,可以结合玉米出苗情况进行剔苗处理,依据留强去弱、留大去小的原则实施,并在幼苗长出5-6片叶子后,还要进行定苗,确保每个种植穴只有1株苗。

玉米生长较为旺盛且出现分蘖时,要在幼苗进入到大喇叭口期前进行去除分蘖,以保证玉米养分充足。在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后,则需依据15-20kg/667m2尿素计量施肥,并确保在两株玉米间播撒,收盘为5-10cm间。需用150-200kg/667m2计量的水实施溶解,依据50mL/株的剂量施肥。针对生长周期较短的玉米,要借助施撒基肥与种肥等形式追肥,或是撒农家肥,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在施肥前,一旦发现水分不足,要及时进行灌溉,并引入深耕方式配合喷灌。在玉米进入到拔节期、抽穗期及灌浆期时,需求大量水分,为了确保玉米的茁壮成长,要仔细观察玉米生长情况,确保其各方面的养分充足。结合种植的密度实施管理,依据实际情况,对玉米种植密度实施科学调控,以促进玉米的茁壮成长。

三、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一)防治玉米蚜虫和红蜘蛛

玉米蚜虫和红蜘蛛,是玉米种植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虫害。特别是玉米蚜虫,会直接影响到玉米发育,玉米蚜虫通过附着玉米植株吸食玉米的汁液,并迅速传播,严重影响玉米的发育,甚至会造成颗粒无收的情况产生。因此,必须要做好玉米蚜虫的防治工作。在防治时,可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及抽穗期间,采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兑水,还可以采用5%的抗蚜威2000倍液喷洒在玉米上。在喷洒时,可以在药液中适当加入1%的洗衣粉进行混合,达到增强药液黏性的特点,促进药效周期的增长,有效提高玉米蚜虫防治的效果。

(二)防治大斑病

大斑病是玉米叶片中出现大小不一的斑点,如果不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会导致大斑病覆盖全部玉米叶片,致使玉米减产,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大片死亡(该病分级标准见下表)。因此,防治此种病害,必须做好田间管理工作,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最佳的治疗方式。通过运用抑菌药剂,实现杀菌消毒。具体而言,可以选择50%的多菌灵500倍液、70%的百菌清800倍液,或者用50%的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每隔半个月进行喷洒,喷洒中连续喷洒2-3次即可,能直接消除大斑病[5]。要避免大斑病的产生,则要在种植期间,避开湿热季节,选择提早播种,并且在播种的过程中要确保相应的株间距,确保玉米的透气及通风,通过采取此种方式,能直接降低大斑病出现的几率,实现玉米高产[6]。

玉米大斑病分级标准

(三)防治玉米螟虫

玉米螟虫在玉米种植中最为常见,通常在玉米植株长大时,便会抽出玉米穗子。此时玉米螟虫会侵蚀穗及杆,导致玉米生长速度降低,造成玉米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严重危害到玉米的产量。由于玉米螟虫具有强烈的抗药性,普通农药无法有效防治。因此,相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结合玉米螟虫的生长环境及习性,在其大量生长的时期,通过设置防虫灯,对其进行有效扑杀,还可以采用释放赤眼蜂的形式进行防治。此外,在玉米的心叶末期,通过采用50%的巴丹100g/667m2兑水100kg,并采用喷雾的形式将其喷洒到心叶里,也可避免玉米螟虫害的产生[7]。

(四)防治玉米黑穗病

玉米在抽穗期间会出现黑穗病,直接导致玉米不吐花丝且穗子比较短小,甚至还会导致玉米穗子化成黑粉,且黑粉会随着空气不断飘散,附着在更多玉米上,致使玉米虫害不断加剧,减少玉米的产量[8]。针对此种状况,要选择抗病性能较为优异的品种,并选择适合的种衣剂,以防止黑穗病的产生。同时,采取倒茬轮作的形式,降低玉米黑穗病的产生。

(五)防治地下害虫

减少病虫害,除了要选择优良的玉米种子外,还要做好田间管理,定期清理地下害虫,为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9]。具体而言,要确保田间的整洁,通过倒茬、轮作、深耕和及时处理杂草,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环境。要在施肥阶段做好严格控制,采用腐熟的肥料实施追肥。结合种植经验与当地条件,选择恰当时间对地下害虫进行祛除。具体而言,可以结合3∶4∶1∶2的比例,将糖、醋、酒、水混合,并加入少量的敌百虫,在傍晚时分将其置放在离地面1m处的田间,能起到祛除害虫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5kg的炒香豆饼、0.05kg的80%敌百虫可湿粉剂,将其兑入水中制作成毒饵,在傍晚时分将其撒在虫害田间,按照1-1.5kg/667m2的剂量施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提升玉米产量,是现阶段我国种植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要想促进玉米高产,相关部门要结合玉米的生长特性进行全方位分析,并对原有技术进行提升与改进,才能更好地提升玉米产量,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高产产量
2022年全球虾产量将突破500万吨
伊朗红肉月产量增长11%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矮壮素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贮藏中玉米种子活力与寿命的问题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