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纹章瓷产地转移现象及其对陶瓷的启示

2022-08-04江佳奇

佛山陶瓷 2022年7期
关键词:纹章景德镇瓷器

江佳奇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 333403 )

1 前言

明代中晚期至清代中期,中外陶瓷贸易空前发展。最初中国对欧洲的贸易以香料、茶叶和丝绸等为主,后来到明清时期瓷器制造技术有很大的发展,非常受欧洲市场的欢迎,对中国瓷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17、18 世纪欧洲掀起“中国风物热”,长期持续的瓷器出口,使外销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

2 纹章瓷发展概述

2.1 纹章瓷源起

纹章瓷是一个重要的外销瓷品种,因瓷器上装饰着一些贵族、城市、大家庭的纹章标志,所以将这些瓷器称为纹章瓷。早在中国纹章瓷创烧之前,欧洲国家已经开始流行纹章文化了。如图1 中罗斯柴尔德家族徽章,欧洲皇室、贵族们都拥有自己固定的纹章,纹章在西方社会中也显现出日益重要的地位。随着他们对中国瓷器的追捧,国外王室贵族集团不满足于只拥有普通的瓷器,许多人希望把家族徽章装饰在陶瓷上,所以出现了可以定制的纹章瓷,代替银器、纺织品成为纹章的新载体。欧洲商人为了迎合市场,他们承接订单后来中国定制专属瓷器,中国工匠再按照他们提供具体的纹章样本以及需求制作。纹章瓷的定制周期长,价格也很昂贵,甚至成为能彰显欧洲贵族荣耀、身份、财富和地位的东方产品,也直接促成了一股定制纹章瓷热潮。

图1 罗斯柴尔德家族徽章

2.2 纹章瓷的重要地位

纹章纹饰表达出西方的文化精神,同时边饰又蕴藏着中国的风格,是非常典型的中西合璧产物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商业价值。纹章瓷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以东方的瓷器为特别载体记录了西方文化,有时被用来纪念重大历史和政治事件。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清楚的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状况。中西方的艺术在不断的碰撞、交融中促进推动了发展,纹章瓷对中西方陶瓷艺术风格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3 纹章瓷生产地转移及现象分析

3.1 生产地转移具体现象

16 世纪早期纹章瓷兴起之初,主要如图2 中的景德镇青花纹章瓷为主。17 世纪后期到18 世纪早期,景德镇五彩和粉彩的兴起为景德镇纹章瓷带来了发展高峰,新品种五彩、粉彩纹章瓷代替了青花纹章瓷,如图3 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描金瑞典王室纹章盘。当时的纹章瓷订单由广州商人带到景德镇,制作完成再运往广州。18 世纪早中期,纹章瓷的装饰工序生产地点发生了转移,广州商人从景德镇买入素瓷在广州进行彩绘加工。从此产生了独具风格的广彩纹章瓷,它的兴起代替景德镇绘制的纹章瓷而成为主流。19 世纪后期欧洲商人购买半成品盘子回去让本国彩绘师绘画,装饰工序一部分转移至外国。随着欧洲的瓷器生产水平不断发展,中国纹章瓷逐渐被欧洲本土生产的纹章瓷所取代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如图4。

图2 纹章瓷

图3 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描金瑞典王室纹章盘

图4 欧洲本土纹章瓷

3.2 生产地转移原因分析

3.2.1 景德镇自身的原因

导致景德镇生产地转移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地理原因和制作水平原因。一方面地理上看景德镇地处内陆到广州距离遥远且路程艰难,一般是通过水路转运至广州的,瓷器属于易碎品破损率很高,导致瓷器运输成本高、价格昂贵。另一方面欧洲客户订购瓷器的要求越来越具体化,《景德镇陶录》记载了当时外销状况:“专销外洋者,商多粤东人,贩去与洋鬼子载市,式多奇巧,岁无定样。”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当时的景德镇彩绘工匠语言障碍难以准确辨别各种外文和纹章图案,导致常常出现图案及拼写上的错误,如图5 的景德镇英格兰城市纹章瓷盘将ENGLAND 错误拼成了ENGELANDT,制造出的产品难以达到顾客的要求造成巨大损失。最终,这些原因综合导致生产工序的开始转移。

图5 景德镇英格兰城市纹章瓷盘

3.2.2 转移到广州的原因分析

由于清廷实行闭关政策,广州是全国唯一通商口岸自然的成为中国与欧洲进行贸易的主要商港。广州把生产和贸易结合在一起,也大大缩短了纹章瓷的制作时间和成本。相比其他定制瓷,纹章瓷的要求要高很多不允许发生错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能更精确的制作纹章瓷,减少损失和成本,精明的广东商人在景德镇购买素瓷,引进彩绘材料和工匠然后在广州彩绘加工二次低温烧制如图6。《竹园陶说》记载了广彩与广窑:“或日广窑也,非景德镇所制。审其言,实则粤人所称之河南彩,或日广彩者....盖其器购自景德镇,彩绘则粤之河南厂所加者也。”纹章瓷彩绘工序的产地转移至广州,便于西方商人监督沟通定制情况。这个改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纹章图案的误差提高效率,因质量迅速提高也大大增加了纹章瓷的出口量。十八世纪中期广彩纹章瓷从此兴起空前繁荣,代替景德镇的纹章瓷成为了主流,一直保持到清代后期。

图6 素瓷二次低温烧制

3.2.3 转移到国外的原因分析

欧洲商人经常订购空白盘或只有边饰的半成品瓷器带回国内,再请本国陶瓷彩绘师绘制纹章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偏差,既可以让纹章更加的精确完善又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如图7 中饰以荷兰地区政府韦斯特赞和奥斯特赞的纹章的瓷盘,就是在景德镇制作完装饰图案后运送至荷兰再加饰两枚印章,由此逐渐出现了中国纹章瓷装饰工序转移至国外的现象。1712 年法国传教士殷弘绪专程来到景德镇,并将景德镇瓷器制作工序及配方等传到欧洲,从此中国垄断世界瓷器的局面被打破。1765 年韦奇伍德的出现带给中国瓷器致命的打击,流水线生产模式和工业化大生产让韦奇伍德的陶瓷迅速占据了英国的市场,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中国垄断世界瓷器市场的历史即将结束。十八世纪中后期,欧洲制瓷技术不断进步,本土商人也逐渐设立自己的陶瓷工厂,欧洲各国首先通过模仿中国风格生产大量的纹章瓷,后期其纹章瓷质量甚至超过中国纹章瓷水平。自此中国纹章瓷订购量急剧下滑,逐渐被欧洲本土生产的纹章瓷取代。

图7 饰以韦斯特赞和奥斯特赞纹章瓷盘

4 纹章瓷生产地转移对陶瓷的启示

4.1 对转移原因的感悟

一方面是地理原因。当时景德镇地理位置的不足带来交通不便利的问题,而广州的地理位置靠近欧洲商船停泊的区域为处理订单提供了便利。在交通非常便利的今天,固然没有通商口岸的限制,依然需要通过发达的互联网加大力度宣传和提高影响力打开文化交流的窗口。必须顺应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邓小平在1984 年就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另一方面是文化差异。纹饰产生误差的一部分原因是当时消息闭塞缺少文化交流,当时景德镇制作出的产品纹章纹饰的图案色彩和铭文经常出现理解偏差,导致外国客商严重不满。转移到广州进行装饰,能和欧洲商人对订单进行更好更高效的沟通,减少误差。另外,在注重工艺的同时也应该兼顾自身修养,并在陶瓷生产制作方面应该保持一种极致认真的态度,粗制滥造的东西不仅造成客人一时的失望而且会自砸招牌,摧毁原本在人们心里的美好想象对将来的持续发展也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要积极面对各个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将各方文化文化兼收并蓄,并转化为不断前行的动力。

4.2 在精神方面对陶瓷设计的启示

纹章瓷是欧洲社会的发展下为了满足当时欧洲贵族的精神需求而出现的,纹章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绘制代表家族和团体的纹章瓷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所以在当时非常受欢迎。现今陶瓷产品市场风格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注重对产品品质、情感以及服务层面的体验和专业的定制化服务。在进行陶瓷的设计中可以结合时代特征,根据当下人们的心理实际需求,例如结合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等进行设计。不仅要注重装饰和造型的美观,还可以更多地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功能性,同时赋予其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增加陶瓷类产品的附加值,让陶瓷更多样化、多元化。

4.3 对陶瓷未来方向的探究

4.3.1 需要具有创新意识

在陶瓷行业发展中,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很容易停滞不前被超过,最终被社会淘汰。如制造技术方面创新,景德镇从青花纹章瓷到五彩纹章瓷,不仅丰富了纹章瓷的种类,还让纹章瓷变得更加精美,这个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吸引了纹章瓷客户,进一步提高了订单量。而欧洲陶瓷的创烧成功,也从无到有开创了自己的陶瓷品牌,欧洲陶瓷行业快速发展后已不再单纯依靠进口中国的陶瓷。同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国的陶瓷产业都在迅速的发展,还有一些先进陶瓷的创新研发,例如电子功能陶瓷、生物陶瓷等,陶瓷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被拓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中,陶瓷运营也需要创新,出现了互联网化趋势,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模式受到广大欢迎。可以提供更好的售前咨询、售后服务,减少沟通中出现的偏差,将需求对接生产,产生新的效益,同时效率也大大增加。无论是制造技术的发展、先进陶瓷的研发还是互联网运营模式的改变,我们都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陶瓷产业,进而给陶瓷行业带来无限活力。

4.3.2 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应该在对外贸易中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制造出带有中国特色的陶瓷。纹章瓷作为当时西方文化的载体,如今我们在陶瓷设计时,也能融入历史文化、名族服饰、神话故事、宗教信仰和图腾等元素,这些元素通过设计与陶瓷相结合,不仅可以输出我国陶瓷,也可以输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在设计和制作时,必须通过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创新,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被动的生产。同时需要极度重视对优秀的传统陶瓷工艺进行保护传承,以及对陶瓷人才的精英教育,有利于各陶瓷专业高校积极输送陶瓷艺术类专业人才,将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的优势。陶瓷文化的传播也能给陶瓷带来积极影响,推进国内陶瓷文化旅游传播中国陶瓷历史,扩大中国陶瓷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将陶瓷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能实现产业联动,例如现在很流行的“游学”,通过旅游和学习相结合,让对陶瓷感兴趣的人们在了解陶瓷历史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动手制作陶瓷,感受陶瓷的魅力。中国的旅游业带动陶瓷产业的发展,陶瓷文化产业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增加了活力,互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4.3.3 促进产业转型

虽然我国陶瓷技术在全球领先,但传统作坊式、粗放型生产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工业发展需求。在十八世纪当陶瓷生产工艺不再是秘密时,工业化的欧洲陶瓷迅速崛起先后建立了一些瓷器场,在短时间里经历了研究、仿制到发展的过程,流水线生产模式和工业化大生产让欧洲陶瓷迅速占据了国外市场,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瓷的领导者。几千年都未曾改变的过的中国传统瓷器业,在短短一个世纪中就对欧洲产生了如此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因此欧洲工业化进程中许多观念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譬如引进先进机械化生产设备,工业化生产解决了在生产中容易出现生产效率低和产品档次较低的问题,流水线生产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劳动成本。另外,还可以对管理、运营和陶瓷专业等人才进行引进,鼓励高端人才以技术入股陶瓷企业等。坚持国家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政策方向,抓住机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发展战略。发展产业集聚让我国陶瓷企业发展向自动化、规模化进程迈进,与国际接轨形成龙头企业或著名品牌,提升中国陶瓷企业在国际竞争的能力。例如法国塞弗勒、德国梅森、英国韦奇伍德和意大利卡波迪蒙蒂等著名国外陶瓷制造厂商,都对世界陶瓷行业有重大的影响。企业的口碑、信誉和形象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提高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也能增强企业经营活力。我们在产业升级的同时注重市场的需求,发展特有的企业文化,形成一批技术先进、竞争优势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企业。

5 结语

纹章瓷是明清时期优秀的外销瓷品种,纹章瓷生产地经历了两次转移。探索生产地转移现象出现的原因,从纹章瓷逐渐衰弱的轨迹进行梳理总结,对陶瓷未来的设计和制作做出深刻的思考。陶瓷设计和制作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在创新中发展,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顺应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积极面对文化交流碰撞,并抓住机遇发展大型陶瓷产业。对纹章瓷生产地转移现象的分析,可以借古启今,对陶瓷行业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纹章景德镇瓷器
因为有你
——省景德镇老年大学校歌
景德镇颂歌
不忘你,景德镇
问一声,景德镇
纹章瓷
纹章的用色法则与视觉效应的研究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外销欧洲的中国纹章瓷释读
——以荷兰阿姆斯特丹海军舰长定制的联姻纹章瓷盘为例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