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新生代话剧人与《哈姆雷特》
2022-08-04汪璐供图次仁罗布
◎文/汪璐 供图/次仁罗布
《哈姆雷特》演出现场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一部流传百年经久不衰的最经典戏剧作品之一,《哈姆雷特》有着无数版本的演绎、改编和无数的解读、致敬,至今仍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散发着戏剧艺术超越时代的光辉。
今年3月17日至19日,北京首都剧场,由西藏话剧团藏族青年演员们出演的汉语版和藏语版《哈姆雷特》交替上演,获得好评如潮。剧中的22 名演员均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他们也是上戏历史上第一个西藏表演本科班。
从1959年开始,上戏为西藏开设话剧表演班,每10年招生一次,迄今已经培养了6 届藏族表演班。2017年,上戏表演系第一次开始为西藏培养四年制本科生。经过严格筛选,14 名藏族男生和8 名藏族女生,走进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大门。《哈姆雷特》正是这批本科生4年后的毕业大戏。经过上海戏剧学院的洗礼,他们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每个人也都能在舞台上独当一面,闪现出自己独特的光芒。
该剧总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剧学院特聘教授濮存昕,曾经是1990年版《哈姆雷特》的主演,也是中国出演莎翁剧最多的男演员之一。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莎士比亚的才华和西藏青年的性情能够完美结合,甚至藏族民间传说中的故事,关乎命运、关乎人在大千世界中渺小和谦卑的生活态度,他们全都具备,莎士比亚作品的精神内涵在他们的认知里并不陌生。他们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质朴、真诚与清澈,这恰恰接近莎士比亚笔下的人文主义,而自己的任务就是把这些质朴与力量焕发出来。”
入夏时节,虽然距离《哈姆雷特》演出结束已两个多月,他们有的人正参加团里的下乡演出、有的人在学习为团里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貌似波澜不惊,但谈起自己与上戏的缘分及参演毕业大戏的经历,还是流露出怀念、激动与不舍,对西藏话剧的未来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A 次仁罗布:期待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打一场持久战
24 岁的次仁罗布,来自林芝市察隅县。高大英挺的他是第6 届上戏西藏班的班长。
被同学们戏谑地称为“林芝第一帅”的次仁罗布,高考前本以为自己会去考个警校或者军校之类,成为帅气的军人就是他当时的梦想。
“虽然我对艺术没有太多概念,但当话剧团的老师们来招生时,我看到了藏族老百姓都非常熟悉的‘铁三角’中的一员仁旺老师来面试,忽然就明白了什么似的,然后就去参加了面试。”最后,次仁罗布从林芝800 多名报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唯一一个被上戏录取的考生。
谈起《哈姆雷特》,次仁罗布说在高中藏语语文文课本里学到过,但没有深入解读过。在上戏期间,通过老师的深入讲解,让他对莎士比亚这部最经典的作品有了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兴趣。
“大二的时候,我们就排过其中的一小段,台词课时也接触过,特别是一些经典台词、独白等。毕业时我们班排演了《哈姆雷特》。我的角色是哈姆雷特的好兄弟雷欧提斯,他的父亲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很有智慧,算是正面形象的人物,其妹为哈姆雷特的恋人奥菲莉亚。”谈起自己塑造的角色与剧中人物的关系、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次仁罗布立刻进入了状态:“雷欧提斯是一个与哈姆雷特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哈姆雷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而雷欧提斯是个性情中人,与我有点儿相似,这大概也是老师最初选我出演这个角色的原因。刚开始我对人物认识是很到位的,但在表演时总是把握不准,缺少对他感情的理解,后来通过询问老师、各种方式查阅资料等,了解到他情绪的起伏,有伤心、快乐、悲伤,刚开始只认识到他为父亲报仇敢做敢当的一面,其实他也有自己的缺点,比如行为全凭感性冲动的摆布等,把他的缺点优点全部搞清楚后,角色就成功了一半。”
次仁罗布扮演的掘墓人
“演出过好多场次的老演员都是在一次次演出中不断丰富人物的特性。濮存昕导演也演过哈姆雷特,演过国王。他指导我们时平易近人,像一个父亲,表演时松弛自然,给我很大的帮助。而每次因为演出状态不同我的感觉都不会完全相同,所以表演上要自己去领悟,不是老师要求怎样就能做到。”对《哈姆雷特》这部剧,次仁罗布坦言现在还在了解当中,不仅仅体现在雷欧提斯这个角色上,其他角色也都有去琢磨,比如他很喜欢国王这个角色,认为他是个很有思想的政治家。
面对文艺界对他们的瞩目,次仁罗布希望自己不要太浮躁,需要沉淀一下,多跟老艺术家学习,多参与实践,期待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打一场持久战。
濮存昕赠予次仁罗布的题词
次仁罗布扮演的雷欧提斯
庆祝《哈姆雷特》演出成功
濮存晰导演现场指导排练
B 达瓦次仁:制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24 岁的达瓦次仁长相俊秀,脸庞有点儿婴儿肥,眉眼间还有几分张国荣的味道。很难想象颇有书生气的他来自那曲巴青县一个普通的牧民之家。
达瓦次仁从小就喜欢艺术,就读那曲第一高级中学时,他报了美术兴趣班,想着以后当个画家。
“2017年,我还在西藏大学参加了美术艺考并达到了艺考分数线,打算将来学唐卡专业。”后来因为话剧团老师去二高招生时给他拍了一张照,他就被建议去报考上戏。
“我虽然不清楚上戏具体是啥学校,但看到很多同学都在报名,心里只觉得和艺术相关的学校都可以尝试。老师们也说上戏更适合我,所以我就放弃了其他学校,最终过了上戏的层层面试。”
录取通知书到时,达瓦次仁正在那曲老家。
“我姐夫是搞艺术的,他很了解上海戏剧学院,看我收到的是上戏的录取通知书就特别惊讶,觉得我考了一所艺术名校,很了不起,还鼓励我好好珍惜学习机会。”直到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幸运。
与其他同学一样,达瓦次仁第一次接触《哈姆雷特》也是在高中课本里,知道故事情节,仅此而已。
达瓦次仁饰演的掘墓人
次仁罗布与达瓦次仁饰演的掘墓人在舞台表演中
“在上戏期间,老师们觉得莎士比亚的剧特别锻炼人,能快速提升表演能力。在老师们的分析中,我们很适合莎剧,因为莎剧表现得很原始、很真诚、很生动,想象空间巨大。像哈姆雷特那种复仇方式可以发生在任何民族身上,没有隔阂。”所以他们频繁接触到莎翁的作品,对《哈姆雷特》里的人物早已熟悉,也都有各自想要扮演的角色。
而《哈姆雷特》作为毕业大戏,导演选角有自己的角度,他们经过对形象、声音、搭配等综合考量,最终分配给达瓦次仁的角色却是他从未想过的“掘墓人”。
“因为与自己想演的角色相去甚远,刚接角色时内心特别抗拒,很迷茫,一两周里都特别难受,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濮老师就帮我分析,他说你在戏里扮演的是一个贫民,贵族的那种钩心斗角你没有,所以你要演出生活,你代表着这部剧里的快乐部分,要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慢慢地,我就了解到了‘掘墓人’的作用,他和另一位掘墓人对整部剧是承上启下的,甚至他的台词在原文里也是最多的。”达瓦次仁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所饰演角色的重要性。
一旦解开了心结,达瓦次仁此后的演出就一帆风顺,完美诠释了“掘墓人”的内心,其快乐憨厚的舞台形象被很多人喜欢。
舞台下的达瓦次仁是一个爱为自己制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的人。“大学时,我会把‘学好表演知识’当作目标,现在来到工作岗位上,我想先弄清楚自己在团里该做的事是什么,未来的目标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C 赤列白姆: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话剧团的骄傲
1998年出生于那曲的赤列白姆,是一个白皙文静的漂亮姑娘,一双大眼睛十分灵动美丽。
读高二时,赤列白姆因为生病,导致整个高二几乎没能听课,返校又接着上高三,学习基础很差,那时的她对高考本没抱多大希望。
命运却很神奇。某天,她的班主任老师告诉赤列白姆可以去报考上戏,并说招生老师正在操场上做初步面试。
“老师还说上戏相当于艺术界的清华、北大,我更觉得自己不可能考上,到操场上看到那么多人报考还吓得往后躲,直到校长把我拉到招生老师面前。没想到老师点头说‘你可以报名’。就这样,我的第一关就算过了。之后一切顺利,最后以第一名的面试成绩考入了上戏。”她语气温婉,说起报考往事还带着几分小小窃喜的表情。
“《哈姆雷特》与我的生活反差很大。”面对经典名著,赤列白姆当初只想演一个掘墓人,但老师分配给她的角色是老国王的王后、哈姆雷特的母亲。
“在世人眼里,这个母后是个背信弃义、贪图享受的女人。刚开始我很抵触,觉得她和我现实里认知的人相差很远。”但慢慢了解下来,她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基于爱的自私,母后在老国王死后嫁给了国王的弟弟。她在乎儿子,但她的行为得不到儿子的理解,儿子甚至装疯来惩罚她。当她意识到自己对儿子造成了很大伤害、而儿子将被叔父杀害时,她唯一能为儿子做的就是替儿子去死,于是她喝下了那杯本该哈姆雷特喝下的毒酒。”有了这些分析,母后的角色也丰满起来,不是简单的“好人”或“坏人”。
赤列白姆饰演的王后,图为她与王子哈姆雷特
赤列白姆还谈起排练期间一段最难忘的经历。“那时我的嗓音总是成问题,说重了老师说我没感情,说轻了大家又听不到,当时特别无助,感觉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最后还是濮存晰老师帮助了我。他慢慢地、一句一句地帮我抠细节,做示范。终于让我找到了感觉。”除此之外,刚开始与朝夕相伴的同班同学搭档演母子,她也很难进入情绪。后来认真领会角色,与男主相互磨合,渐渐地就不再被其他事情影响,“找到了‘母亲’该有的情绪,即使对方演出时出一点儿差错也不会带坏我的情绪。”
赤列白姆不止一次提到:“特别感谢濮存昕老师对我们西藏班的付出,对我们《哈姆雷特》这部话剧的付出!”
分配到西藏话剧团,让赤列白姆既开心又紧张,偶尔会担心领导对自己失望,但又觉得能在这里跟着前辈学习话剧特别幸运。她也想像话剧团的前辈那样有机会往影视方面发展,她说周迅、巩俐、杨幂、马思纯都是她喜爱的女明星,话剧团的索朗旺姆是她学习的榜样。
“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和她们一样闪耀,成为话剧团的骄傲,为话剧团做些小贡献,带动身边的人。”她用不大的声音表达着自己的“野心”。
赤列白姆饰演的王后气质端庄高贵
赤列白姆在舞台表演中
D 白玛拉吉:希望以后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23 岁的白玛拉吉,出生在那曲申扎县一个牧民家庭。身材高挑的她因为长青春痘一直不好意思摘下口罩,只是扑闪着双眼时不时调皮地插句话。
当年在拉萨二高读高三时,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五的白玛拉吉本想报考上海师范大学,不想却遇到了上戏在拉萨的招生机会。
“当时课间休息,我正趴在桌上打盹儿,睡眼蒙眬间忽然听到老师叫大家抬起头。就发现有老师在打量我们,或许因为有身高优势,便被老师推荐报名。听话剧团老师介绍上戏,觉得还不错便跟着大家报了。面试通过后,更觉得那是自己肯定可以考上的大学,结果也是很顺利。”因为自身是学霸,白玛拉吉对考学之事十分自信,从来没有担忧过。
在上戏期间,白玛拉吉聪颖刻苦,一切顺风顺水,“我可以”几乎就是她的口头禅。没想到在排毕业大戏时却遭遇了很大的烦恼。
“《哈姆雷特》排戏之前,我最想演母后,但结果被老师指定演伶人里的伶后,还有天使。”有了述说的欲望,白玛拉吉干脆摘下口罩,展现出生动的表情:“我的角色是戏中戏,在戏中戏里演哈姆雷特设计出的母后形象,借以挖苦讽刺自己的母亲。”刚分配到角色时,年轻气盛的白玛拉吉感到气愤,她不明白大家同样优秀,为何自己就只能出演一个配角。
她和另外两个被分配演天使的同学以躲在寝室睡觉的方式罢演。
白玛拉吉饰演的伶人
舞台上的天使,其中一位由白玛拉吉扮演
“后来老师来开导我们:‘角色没有大小,演好每一个角色你才是主角。’观念转变后,我们尝试慢慢进入到戏里,认识到伶后、天使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有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剧中在奥菲莉亚失足落水去世后,我们几个天使用藏语唱出仓央嘉措的道歌《洁白的仙鹤》作为挽歌,‘洁白的仙鹤振翅已飞,不要远走高飞,故乡一转就回’,贴切又动人,让观众觉得很有新意。”
再之后,白玛拉吉也得到机会代替其他同学演过母后的角色,遗憾也就渐渐消除。“濮老师对所有角色都一视同仁,为了安抚我们几个‘配角’,不但私下带我们几个吃饭,还专门给我们几人排《雷雨》片段训练。为了让我们感受,他用做过手术的腿,跪在地上给我们示范动作,看着都很心疼,这些让我们收获特别大。濮老师对表演的要求是开放式的,他在剧中加入了藏族歌舞,用我们熟悉的文化让我们放松下来。所以这样的过程是很宝贵的,而且得到老师额外的训练,让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白玛拉吉的言谈总爱辅以手势,显得急切又可爱:“我以前做啥事都很自信,但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欠缺。刚进入社会很懵懂,就希望多吸收前辈的表演经验,希望有好的老师指导我们。以后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虽然聊着各自的成长经历与各自对毕业大戏《哈姆雷特》的情感,但他们也没忘记在西藏话剧团成立60周年之际,表达作为话剧团新生代的共同心声。“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西藏话剧团和上海戏剧学院。没有他们给予的机会,我们不可能遇到那么多好的平台。”
“作为西藏的第一批上戏本科生,我们所有同学曾一起学习,毕业后都留在西藏话剧团工作,又可以一起创作、一起钻研、一起互相帮助……这些都是很幸运的,我们要好好珍惜。”
“我们心存感恩,希望通过时间的沉淀多学习老前辈的精神,在他们打下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做好传承。”
“希望我们这一代早日对话剧团做出贡献,希望话剧团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