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尾反复结构的语义隐入与语义溢出效应及翻译探析

2022-08-04

现代语文 2022年7期
关键词:词项首词语义

一、引言

本文所讨论的“首尾反复(epanalepsis)”,是指同一个语言片段中本身的首语与尾语反复

。由于首尾反复出现的某一语言成分“在重复的过程中被其他语言成分——词语、句子或段落所隔断”

,因此,首尾反复是一种间隔反复。如:“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以前这是公开的秘密,现在这是秘密的公开”,“Like attracts like”,“Diamond cut diamond”。首尾反复结构并非简单地重复或赘述,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修辞方式和语义增益方式,具有视听凸显效果,能够引起接收者的关注,在增强节奏感、强化表现力、丰富语义色彩和突出渲染主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首尾反复结构可以是同义反复,其首词项和尾词项的音、形、义一致。如:“Blood must atone for blood.”

这里,尾词项只是重复了首词项,并没有产生语义上的增加或变化。它还可以是同词反复,其首词项和尾词项的音、形一致,义只是部分一致,尾词项有语义溢出或增值现象出现。如:“Boys are boys.”这里,第二个“boys”显然比第一个“boys”语义范围宽泛,内涵更为丰富。

无论是同义反复还是同词反复,首尾反复结构都会涉及到语义隐入和语义溢出效应的问题。所谓“语义隐入”,是指在句法表层未实现为显性语言形式的语义成分,隐含在述谓的某一词项中

。本文所讨论的语义溢出效应是指在不同语境下,被激活的单一语言表层下的多种动态语义阐释或多种动态语义实现。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动态运用能够激活首尾反复结构的意义潜势,变隐入语义为溢出语义,并产生语义溢出效应。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同义反复整体结构的语义溢出与同词反复尾词项的语义溢出及其首尾反复结构的翻译问题。

二、NP+Be+NP 结构尾词项语义溢出的理论阐释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指出:“语言交际功能的意义就在于意义”

。确实如此,交际的功能就在于意义传输,交际应以探讨意义为核心。首尾反复的NP+Be+NP 结构看似冗余,不合逻辑,但作为自然语言却充满着语义增值与再生的能动潜力,可以根据语境和交际的需求,表达不同的意义。洛克认为,意义源于“与观念契合并与客观事物契合”

。如果运用洛克的观点对NP+Be+NP 结构进行分析,那么,第一个NP 的意义一般与客观事物契合,第二个NP 的意义则与人们或言者的观念契合,是言者对事物一般规律的概括或者对客观事物特征的描写。

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NP+Be+NP 结构进行阐释,都可以说明第一个NP 属于封闭型,语义范围有限;第二个NP 比第一个NP 的内涵意义宽泛,具有开放性、随机性、游离不定性、语境依赖性或无法穷尽性等,读者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尾词项的溢出语义作动态解释或进一步的语义填补。当该结构中的首词项和尾词项在音、形一致而语义不一致时,就会出现语义溢出现象。下面,拟结合词汇学、语义学、符号学、信息传播学和语用学等理论研究成果,对NP+Be+NP结构的语义溢出现象进行多视角探讨。

(一)从词内义与词外义论语义溢出

以语义为标准,我们可以将词语分为词内义与词外义。所谓“词内义”,是指词语的词汇义/概念义/词典义和语法义;所谓“词外义”,则包括“修辞义、深层义、含蓄义、言外义”或超概念义

。词外义是在词内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和语境关联产生的,而这种语境关联需要作者和读者具有必要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联想才能得以完成。如:“Girls are girls.”

这里,首词项“girls”表达的是词内义,尾词项“girls”体现的则是词外义。尾词项进入该句子结构以后,在原有词内义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语义,这就是语义溢出现象。该句子尾词项“girls”的溢出语义可能会包括:温柔、优雅、文静、心细、耐心、周到、脆弱、胆小、小心眼、情绪化等,其溢出语义可根据不同语境而不断延伸。借助句子上下文,隐入在第二个“girls”中的语义得以溢出,从而衍生出基于词典义的词外义。

在有些情况下,英语NP+Be+NP 结构的汉译,则不宜采用直译的方法。这时,可根据目的语的行文要求而灵活处理。如:“Professor Zhang knows what’s what when it comes to the state of the current economy.(有关当前的经济状况,张教授知道得一清二楚。)”“what’s what”在独立使用时,是可以直译为“(该是)什么就是什么”的;但在这一句子中,其语法功能起到的是名词作用。因此,这里只能根据句法的需要而采取意译的方法,它表达的含义为“事实真相”“事实情况”。

(二)从符号概念与类概念论语义溢出

美国语言学家Jackendoff 将意义分为符号概念与类概念,其中,前者指的是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指,即事物的指称意义,后者指的是人们在学习某一范畴时创造和储存的具有描述特性的信息

。据此,NP+Be+NP 结构中的首词项NP 代表的是体现指称意义的符号概念,而尾词项NP 则是表示描述特性的类概念。

比如,

曾刊载了一篇题为

的文章,此文认为:在六一儿童节,许多中国孩子无暇享受自己的节日,因为一年一度决定孩子将来前途的高考近在咫尺,所以六一的欢乐气氛被紧张的备考所取代。因此,作者指出:“Education professionals must respect the fact that a child is just a child, entitled to a free-living environment that respects their independence and personality.”

在“a child is just a child”中,首词项NP 表达的是指称意义或符号概念,尾词项NP 则是具有描述特性信息的类概念,它已发生了功能上的转变,起到了形容词的作用。这既是作者的创造性发挥,也是语义溢出所在。此例表达的溢出语义是:孩子们应该是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的,教育应该给予他们自由宽松的环境,尊重他们的独立与个性,使其自然健康发展,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

根据抽水孔结构,建立本次抽水试验的抽水井模型:井径r=0.11 m,水位埋深h=10.20 m,含水层厚度H=34.9 m,井流为无压井流。

(三)从类指意义与特征意义论语义溢出

根据监测软件接收到的数据包个数分析可知,固定周期传输网络中平均丢包率为2.5%。变周期数据传输网络中丢包率为0.43%,与固定周期传输网络对比,传输成功率高,网络稳定性更好。多个检测器节点固定周期发送数据增加了同一时刻数据传输中网络堵塞的概率。而变周期数据传输网络中,由于对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前后两次求差与设定阈值作比较,当大于所设定阈值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的传输,网络负荷变小,数据堵塞概率降低,丢包率减小,确保了网络稳定性。

(四)从主位与述位理论论语义溢出

根据韩礼德的观点,任何具有交际功能的句子或话语均可以分为主位和述位

。其中,主位传递已知内容和信息,述位则通常传达未知内容或新信息。从这一理论出发,NP+Be+NP结构中的首词项NP为主位,是交际双方话语的出发点或所谈论的话题;尾词项NP为述位,是要传递的新信息。语义溢出主要体现在作为述位的尾词项上,如:“Business is business.”这里,首词项“business”是交际双方正在谈的生意,它是共有知识或已知内容;尾词项“business”的含义是根据双方经验、情景语境或文化语境而产生的新信息,是交际双方所关注的信息焦点。尾词项的开放性信息或溢出的话语含义可能会包括:“成本”“利润”“效率”“核算”“价值”“竞争”“货真价实”“讲求信用”“公平务实”“合作共赢”“具有一定风险”等。

(五)从会话含义理论论语义溢出

美国哲学家Grice 曾提出会话的合作原则,具体表现为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在交际双方合作配合的前提下,遵守了这些准则,会使交际合理高效地进行;违反了这些准则,就会产生会话含义

。总的来说,会话双方的大致方向和总体目标应该是一致的,结合具体语境和交际双方的共识,就能推断出说话者真正的语用目的和语用意义。例如:

值得注意的是,当两个NP+Be+NP结构并列使用时,还可以表达一种对立性差异,从而产生态度意义的溢出效应。比如:“功是功,过是过。”这一对立性差异体现出说话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又如:“科学就是科学,艺术就是艺术。”这一对立性差异则表达了说话者重视理性与感悟并存的辩证思维与客观态度。

B:Women are women.

而英语的否定句则相对简单,在简单句中,若含有系动词be、情态动词或助动词时,直接在这些动词后面加not构成否定句;而当谓语动词为行为动词时,则根据时态在动词前面加上do的变位和not构成否定句。

需要指出的是,首词项表达类指意义和尾词项表达特征意义的英语NP+Be+NP结构属于语义隐入型。英、汉民族的这类表达,由于具有思维模式的相同性、认知体验的相似性,因此,在翻译时一般可采用直译的方法。两者略有不同之处是,汉语一般会在“是”的前面加上表示主观性情态意义的副词“就”“到底”“终究”“毕竟”等

。还需注意的是,在翻译时,汉语主要是通过词汇手段表达,使语气显性化;英语则往往通过句法形式表达,语气隐含在句子中。如:“A fact is a fact.(事实终究是事实。)”“A hero is a hero.(英雄到底是英雄。)”“Principle is principle, friendship is friendship, one must be clearl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other.(原则就是原则,友情就是友情,两者必须区分开来。)”

刘正光认为,NP+Be+NP 结构中的首词项NP 表示类指意义,尾词项NP 表示特征意义或描述性意义

。比如,郭沫若的散文《杜鹃》托物喻志,寓意隽永,发人深思。作者在文中指出:“杜鹃就只是杜鹃。”

这里,首词项“杜鹃”表示类指意义,是指这类鸟;尾词项“杜鹃”则体现出形容词的性质,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就《杜鹃》的整篇语境来看,尾词项“杜鹃”的特征意义或描述性意义可做如下解读:1.杜鹃是“欺世盗名的”,但它在文学中的过高美誉不是它攫取的,而是人们所给予的;2.杜鹃是“霸道的”“专横的”,因为它抢占莺之巢;3.杜鹃是“残忍的”和“忘恩负义的”,雏鹃被母莺孵化后,反而将雏莺挤出巢外,任由其惨死。除此之外,还可以衍生出其他的开放性意义,这些都体现出动态的语义溢出效应。可以说,这些丰富的语义由人们的经验和认知而产生,由作者的创造性编码和读者的动态解码而产生,由整体语篇、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而产生。

可以说,之所以会产生上述交际效果,主要是因为B 成功地运用了NP+Be+NP 结构。从微观词语角度分析,首词项“women”是泛指词或类别词(类属词),尾词项“women”则在首词项的基本语义上,结合会话的语用语境,产生了语义溢出现象。这种溢出的语义是开放的,可做多种解释,比如:女人爱抱怨、小心眼、易冲动、小题大做、计较挑剔、喜欢说长道短等。从宏观句子角度分析,B 的话语“Women are women”则表现出不满、批评的态度。同时,说话者还流露出一种高人一等、屈尊俯就、自恃大气宽容的优越感、傲慢感。这些都充分体现出NP+Be+NP 结构的语义和语用溢出效应。

三、NP+Be+NP 结构的态度意义溢出

在NP+Be+NP结构中,还往往会融入说话人的立场、情感和态度等主观意义

,说话者可借此表示赞扬、贬抑、憎恨或羡慕等情感。比如:“(这饭店里)饭是饭,菜是菜。”“(她长得)眼是眼,眉是眉。”

这两句话显然表达了说话者褒扬和羡慕的态度。又如:“A thief is a thief.”则表达了说话者对窃贼偷盗成性、恶习难改的贬抑,对其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厌恶。再如:“一码是一码”,表达了说话者实事求是、不偏不倚的中性态度。

在“War is war”一句中,它所表达的溢出语义可作如下理解:1.战争必然会导致许多可怕的事情发生,流血、暴力、杀戮、残忍、贪婪、生灵涂炭、背井离乡……,即战争是残酷的;2.战争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对这种灾难感到遗憾或无济于事

;3.我们必须拿起武器,以正义的战争抵御侵略者的非正义战争,并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War is war”体现了说话者对战争残酷现实的客观认识、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与积极应对战争的决心,这些就是通过句子表层所溢出的语用含义。

A:My husband doesn’t stir a finger to help me with the housework.

忻州的硬件条件不是最好的,但整个工作得到了老同志的普遍认可,工作成效非常好,可以说工作做的是最好的。忻州的思路和做法,是贫困地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一个贡献和一种引导。

四、首尾反复结构的英汉互译

这里,B 的回答看似与A 的话题不太相关,但B仍被认为在会话中是合作的。这是因为B 违反了关联准则而“另有他图”,B 传递的会话含义并不赞成A 的评价,但出于礼貌的原因,而作了这一委婉的回答。这样就避免了与A 的直接冲突,保全了双方的面子。同时,B 的回答过于笼统,提供的信息量不足,因此,违反了数量准则;并且B 的回答前后重复,又违反了方式准则。B 对上述准则的故意违反,产生了女人爱唠叨、对丈夫期待过高、挑剔过多等会话含义。就此而言,B 的回答实际上是一种间接批评,巧妙而不失体面地回应了A 的抱怨,使会话得以顺利进行。

汉诗英译的现象学考察 …………………………………………………………………… 张 帆 刘华文(3.72)

该系统主要采用STM32F103C8T6 单片机来控制整机,L298 为电机驱动模块,铁丝检测使用LDC1000金属传感器模块。首先将信号送到MCU 进行处理,然后调制出PWM 脉冲和电平进而对直流电机进行驱动[2,3];同时采用OLED 对时间和距离进行计时和显示,检测硬币时用蜂鸣器进行报警,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有些首尾反复结构也要采用意译的方法,例如:“Like knows like.(英雄识英雄。)”“Like draws like.(物 以 类 聚。)”“Like begets like.(龙 生龙,凤生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Diamond cut diamond.(硬碰硬/棋逢对手/强中自有强中手/针尖儿对麦芒儿。)”“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Whether you like it or not, you must be obedient.)”总之,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译者都应以读者的正确理解为前提,以揭示原文的语义内涵为旨归。

五、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很多情况下,首尾反复结构并不是一种绝对完全的语义重复,就此而言,同义反复的说法有失精确,应称为“同词反复”或“同形反复”。首尾反复结构具有修辞功能和语用功能,特别是NP+Be+NP 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它体现出一种动态的语义流动、语义增益与语义溢出效应。NP+Be+NP 结构不仅是作者或说话者“对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特性的概括”

,而且是表达新创语义的有效载体。同时,交际过程中的溢出语义也是由受话者根据各自的经验和对具体语境的解读而做出的动态选择结果。

无论是NP+Be+NP结构中的尾词项,还是整体结构,都产生了语义溢出现象。不过,语义溢出并未转移到表层形式意义,而是渗透于所在语篇的字里行间或语言使用者的语气、态度中。从这一意义上说,它是通过静态词语的能动使用而产生的,通过结构中首尾词项的重复而产生的,通过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关系而产生的。同时,首尾反复结构看似形式单一,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能够深化主题思想,表达强烈深沉的情感。其语义表达的多义性与不定性,也能够留给读者足够的解读空间,充分体现出语言的张力与能动性。

会议指出,要重点保障教学生活基本条件,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必须把改善基本教学条件放在首位,同时完善必要的生活设施。

就首尾反复结构的英汉互译而言,采用直译方法主要是取决于英汉民族认知的共性与英汉两种语言相似的词化现象。直译能够原汁原味地再现原文的语义隐入、由具体语境所产生的语义溢出,能够彰显原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与对立差异等。人类共同的社会经验也是英汉直译再现原文隐与显的重要基础。采用意译方法则主要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使然,或者是由于原文的结构意义与形象意义难以直接用译语再现,或者是由于原文词语编码的隐含性和简洁性难以在译文中再现。

总之,单一语言表象下的首尾反复结构具有多元意义增值潜势,它在篇章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中的恰当运用,可以使文本形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能够产生语义和语用溢出效应,从而实现成功交际的目的。

[1]文军.英语修辞格词典[Z].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2]吴军超,任怀平.反复的语用分析与翻译[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曾剑平,况新华.论语言的相对可译性[J].中国科技翻译,2002,(1).

[4]许林麟,杨子越.试论英语“反复”的修辞意义[J].九江学院学报,2008,(2).

[5]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6]许宁云.复合空间:诗歌语篇中“创新意义”的翻译处理——以威廉•华兹华斯《水仙》中的两行诗句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7]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8]杨简.汉语的词外义[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5,(3).

[9]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0]李振.从转喻—隐喻连续体的角度看同义反复的工作机制[J].林区教学,2017,(9).

[11]Tang Yuankai.Feeling Children’s Pain[J].Beijing Review,2006,(23).

[12]刘正光.“非理想”的语言事实在理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同义反复”的非范畴化理论解释[J].现代外语,2005,(2).

[13]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4]仲方方.主位—述位推进模式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0,(16).

[15]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16]陈融.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 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J].外国语,1986,(4).

[17]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8]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词项首词语义
神回复
语言与语义
自然种类词项二难、卡茨解决与二维框架
宋高宗的眼力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我记得,我记得
英语词项搭配范围及可预见度
月人《元词六十首选评》出版
依据语篇中多层次信息的句法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