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赜

2022-08-03张巧玲

成才之路 2022年15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劳动教育人才培养

张巧玲

摘要:劳动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人才的培育中发挥着劳动育人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劳动教育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文章分析劳动教育的内涵,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构想劳动教育的远景、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深化社会服务参与度。

关键词:高校;应用型本科;劳动教育;价值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5-0019-03

一直以來,一些高校都在开展着劳动教育,但尚未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劳动教育与学科前景、劳动教育与学生发展均未构成科学的递进关系。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对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学校负责劳动教育的组织策划者对劳动教育文件解读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关乎劳动教育的路径、方法和重点。可以说,从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养成角度把关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在高校能普及、普惠、普适的关键因素。劳动教育组织者、讲授者的认识水平影响着劳动教育的落实,教书育人且行为世范则有利于大学生劳动者接受教育并做到知行合一。本文主要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1.“劳动”词义演变

“劳动”一词最早见于《庄子·让王》“春耕种,形足以劳动”,即春天耕种,形体能够承受劳作。可见战国时期,“劳动”词义指向纯粹体力参与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劳动”一词包含物质和精神生产劳动是历史文明演进的结果。“劳”在古代汉语中有劳力、劳心以及慰劳之意,如《说文解字》中释为“从力……用力者劳”;三国时期,《曹丕·与吴质书》中有“未足解其劳结”,指向忧心、劳心之事等。“劳动”指向体力劳动,关乎古代中国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生产生活方式。“劳动”一词散见于《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有“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之句;《南齐书·列传》中,也有“无劳动民向远也”之句。“劳动”一词在先秦明显指向农业生产活动,此后词义时而偏向“劳”或“动”,未形成明显的合指。

2.劳动教育的范畴

劳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被视为文学、道德的起源。劳动教育在中国古代仅体现为生产劳动技能和手工技能,古人总结出勤劳、勤奋、辛勤、天道酬勤等重视劳动努力的精神,但关于劳动的科学创新和价值观教育是偏于缺失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则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意见》从劳动教育的三个层面着眼,即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纲要》明确了劳动是人类特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创造活动,要求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价值观和劳动品质。当前,劳动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深度参与社会建设、国家发展的重要教育。《纲要》指出:“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劳动教育中包含专业学习、创新创业指导,与专业、创业衔接,创新创业项目的产教融合、孵化是高校育人的要求。劳动教育与各行业融合,有益于培养行业复合型人才,落实“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企业需求的人才、技术也会反向促进社会技术的革新。劳动教育无论是设置独立课程或是与专业结合,都要与实训、实验、实践和毕业设计相结合。劳动教育在指导各类劳动实践时,要注重劳动新生态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强化劳动品质培养”。

随着中共中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学教育已进入普及化,要转变为高质量教育,劳动教育应是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成为延长人类手臂的实践,成为筑梦和孵化工厂,“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知识应用与能力养成转变,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劳动教育是专升本学生的劳动技能教育,相较本科生有延续性、多样性,整体待加强。劳动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教育未系统化,关于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心理辅导均应提上日程。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劳动教育方面较为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主张学生自我管理或参与式管理,学生日常住宿区域的卫生由学生之间互查。如教学楼文明、公共区域文明清扫和检查,学校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干部等均参与其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由生活指导教师、公寓管理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寝室长、宿管员协同共管,走进学生生活空间进行第一线的教育督促,生活区域的劳动教育较为务实。“学校虽然安排了学生劳动,但却没有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校内垃圾分类的开展,涉及劳动工具的使用、名称的识别等,使得学生参与感加强。垃圾分类过程中增强了集体协作能力和环保意识,是劳动教育价值观、劳动观培养的增值,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表征。

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兼顾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教育。体力相关的生产劳动教育存在于实践、实训环节,在理论教育进行的背景下兼顾实践锻炼。应用型本科高校还招收部分高职院校的专升本学生,学生对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掌握、实践相对深入。脑力劳动教育与整个课程讲授相连接,脑力劳动教育体现在毕业设计和论文的构思撰写全过程,体现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知识竞赛和科研项目提出到孵化的全过程。高校的劳动教育是师生互相促进劳动观念、技能成长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方在进行劳动实践、问答过程中互相“助产”(苏格拉底式精神助产术)新的观念或技能。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内课程教育中关注应用型理论、技能培养,通过校外企业实习、社会实践、项目调研锻炼劳动技能、培养劳动观念。学生校内外志愿服务、素质拓展时在教师及行业从业者的指导下,践行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物质资源、师资力量有限,劳动教育有实质内容在进行,却未获得相应的地位。德智体美劳的说法,劳在末尾,无疑会使受教育者忽视其重要性。

目前,高校的劳动教育正在设计方案或初步实践。从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总体来看,日常生活相关的劳动教育落实较好,生产劳动知识、技能和服务教育有广阔提升空间,但是劳动思想和价值观教育也刻不容缓。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抓住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将劳动教育作为锤炼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阶梯,开办有特色的劳动教育。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

从当前劳动教育环境来看,劳动教育的系统化、专业化提上日程。自《意见》《纲要》发布,高校劳动教育要求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与中小學、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有一定的承接性和区分度。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了解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想要获得怎样的发展,懂得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能促进思想升华、技能纯熟、体魄强健,能在社会实践、专业实训、社会服务过程中发现社会、行业、技术、管理的需求和改善空间,发现新兴行业、技术、商业模式,进而从高学历人群中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并辐射到全社会,服务社会。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注意对校内学生的劳动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养成,通过举办讲座、分享书籍、劳动创造故事来普及正确、健康的劳动思想。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开设面向特定规模企业、教育系统、医疗卫生体系的专业,顺应劳动市场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联合专业教育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为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训提供场所,校内资源也应向实训基地建设倾斜。

1.构想劳动教育的远景

构想劳动教育远景,使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国智能制造、科技文化百花齐放的进程中发挥作用。劳动教育联合家庭、学校、社会,能有效促进劳动教育终身化,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体系。

构想全民参与的劳动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养成。首先,要改变社会中部分人存在的轻视劳动或劳动者的看法。《意见》和《纲要》的发布,是关注劳动和劳动者身份的重要举措。劳动者身份认同是构建全民参与的劳动教育的有利要素,“重塑大学生劳动认知认同是劳动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劳动者扎根在农林牧渔各个行业,提供、创造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者身份得到认同,但是在社会财富快速累积的过程中,部分劳动者自我认同感低,崇拜金钱,价值观偏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的倡议应同步到大学生尊重劳动及劳动者意识的培养,扭转他们不良的价值观。

劳动教育的理想远景是劳动生产、技能、服务性教育全面发展。首先是赞美劳动、服务社会的意识深入人心。应用型本科学生除了应用型师范院校较为注重人文社科知识素养培育,其他院校在人文社科方面的教育还有待加强。在校大学生应阅读赞美劳动、普及劳动史和技能的相关书籍,如《平凡的世界》《创业史》等;劳动思想教育者应推荐阅读书单,为大学生指明道路。其次,重走革命故地,重温先驱筚路蓝缕的劳动精神、开创精神,发现劳动之美,树立服务大众的意识。再次,定期召开劳动教育研讨会,定策略,使劳动教育系统化、科学化。最后,响应《纲要》建议设置劳动教育课时,使劳动教育科学地纳入高校教育体系。

2.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

建设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科学化劳动育人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职责和机遇。首先,建设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在校大学生要参与到劳动教育中去。劳动教育课可邀请精英工匠、劳模、科学家、非遗传承人开展讲座。“术业有专攻”,劳动技能教育应交给专业的人。劳动技能教育的起点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绝非简单金工实习“磨小锤”式削减人脑智慧的技能。生产技能教育要钻研并记录心得,形成良性教育程序。其次,建设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认同劳动者身份。此类认同往往由表彰等形式予以深化,因此要有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制准则和激励机制。再次,建设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要发掘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和影响。要利用好校内资源,在不影响学生专业学习的情况下,可安排学生进行校园园艺设计、水利设施检修、实训场地安全隐患排查、住宿空间优化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劳动参与感和幸福感。

3.深化社会服务参与度

劳动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社会服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后,能优化劳动管理方法、改进劳动模式,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和劳动成果转化造福社会。当前,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不足,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考虑与城市周边农场、企业等共同合作、资源共享,使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场地延展、空间延伸,多渠道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应用型本科高校还要立足校本劳动教育模式设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校内外劳动教育平台。这样,就能形成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体系,走出富有自身特色的劳动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先谦.庄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6]刘丽红,曲霞.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同构共生[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

[7]吴雄生.劳动教育在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江科学术研究,2019(01).

[8]郭学利.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误区与优化路径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05)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Qiaoling

(Ningbo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Ningbo315175,China)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plays a role in cultivating talent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labor educ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urpose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organiz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daily life labor, production labor and service labor,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rect labor values and good labor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conceive the prospect of labor education, explore the new model of labor education, and deepen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services.

Key words: collegesanduniversities;applied undergraduate; laboreducation;senseofworth; personneltraining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劳动教育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