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在碧道建设中的应用

2022-08-03李晓鹏

广东水利水电 2022年7期
关键词:海绵雨水设施

李晓鹏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640)

1 概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2018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高标准规划建设广东万里碧道工程的重要部署,通过万里碧道建设,在南粤大地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1]。

广东万里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碧道建设包括五大建设任务,分别为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以及一项提升任务即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2]。碧道建设采用系统治理、多元复合、部门协同的新理念进行整合、优化、提升,同步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岸景观与游憩系统建设,提升碧道的生态、文化和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岸上产业结构转型、建设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实现沿线地区协同发展[3]。

碧道建设中应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水资源特色,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有效控制和利用雨水径流,形成自然生态的碧道景观,带动沿线地区协同发展。

2 碧道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2.1 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改善区域水循环,综合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4]。海绵城市统筹考虑景观水体、滨水带等开放空间,通过分散、生态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布置[5],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防止城镇化区域的河道侵蚀、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6],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海绵城市理念,为修复城市水生态、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有效方法。

2.3 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碧道建设中的意义

碧道建设应以行洪建设为前提,以生态道建设为核心。碧道工程景观绿化宜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统筹雨水综合利用、排水防涝、水系保护及修复,结合区域及周边条件(如坡地、洼地、水体、绿地等)进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广泛采用透水材料铺装,设置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将碧道空间打造为区域化海绵体,能够提升碧道雨水径流控制、污染控制和内涝调蓄等功能,缓解城市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水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8-9]。

3 碧道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碧道建设中应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水资源特色、绿地率、汇水区特征和设施主要功能,统筹考虑区域布置,优化景观设计,有效控制和利用雨水[10]。建设过程中应按照经济适用、景观效果好的的原则选择效益最优的单项设施及其组合系统,尽量选择感官自然、透水性好、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材料及耐涝耐旱的本土乡野植被[11]。碧道建设中可采用的海绵设施包括透水路面、生态草沟、雨水花园、终端滞留区等设施[12]。

3.1 透水路面

透水铺装是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一定要求的地面铺装结构。硬质地面通过透水铺装促进雨水及时下渗,减少径流产生,并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生物滞留池,提升硬质下垫面的雨水消纳能力。碧道建设中广场、公园及连通道路应优先采用透水性铺装材料,如透水沥青、透水陶瓷砖、透水PU材料以及碎石、卵石等材料,可根据使用部位、功能特点、日常荷载及损耗程度选择合适的材料。

3.2 生态草沟

生态草沟是生态的地表排水方式,一般沟内植草,通过下渗、植物的吸收、储存和过滤等原理净化和削减雨水径流的工程设施。碧道建设中可沿道路布置连续的生态草沟,利用路面坡降和沿线路缘石的出水口收集路面汇流的雨水。

3.3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一般利用浅洼地形等开放空间承接和储存雨水,内部种植耐旱耐涝植物,通过植物、沙土的吸附、渗透和过滤等综合作用使降落在不透水表面的雨水得到控制和净化。碧道建设中可将雨水花园多布置在地势较低、片状分布的绿化组团中,可配合植物的设计形成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3.4 终端滞留区

碧道建设中可结合周边地形地势,在湖泊河流等水系、雨水终端出水口周边区域设置雨水终端滞留区,包括滞留池、滞留溪、渗透塘、人工湿地、卵石池等。终端滞留区一般具有一定调蓄容积,种植多年生挺水植物,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径流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净流污染控制设施。

3.5 应用实例及效果

邓山十里碧道起点在沙岗村委,终点在邓山村与朱村街连接处,依托增城区小楼镇整体上位规划情况及二龙河、邓山河水系建设。建设范围内河涌两岸多为土堤,植被杂乱无章,水流速度快、冲刷大,水土流失严重,不仅存在水安全隐患,水景观也较差。

邓山十里碧道的设计理念是着力提升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和水景观,以水为脉,串联附近村落、周边农田、山林等绿色开敞空间,促进水、岸、城、乡联动提升。工程设计时遵循乡野、自然、生态、可持续的原则,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沿原河道走势新建生态堤岸,在碧道沿途设置汀道、瀑布、花卉、绿植、亲水平台等景观节点,保证水安全的同时打造生态景观。

本工程对区域内原有河流湖泊、湿地、绿地林地等自然海绵体进行保护、修复和串联,保留原生景观风貌的同时建立区域生态雨水循环系统。广场、游径及公路等硬质地面处采用透水沥青、透水砖等透水材料铺装,促进雨水及时下渗,减少径流产生(透水铺装剖面及效果示意见图1)。

a 透水沥青地面剖面

b 透水砖地面剖面

c 透水铺装效果

堤顶路两侧设置平道牙,沿堤顶路设置低于铺装路面标高的生态草沟,收集、转运、过滤地面汇流。生态草沟标高要低于铺装路面标高,边坡坡比不宜大于1:3,纵坡不应大于4%,纵坡较大时设置为阶梯型生态草沟。生态草沟内设置溢流口,溢流口的标高应高于生态草沟标高至少100 mm,超标的雨水可通过溢流设施排入市政管网。生态草沟及溢流口设计示意见图2。碧道沿线结合地形选取地势较低处设置雨水湿地及雨水花园,储存、净化雨水的同时也形成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雨水湿地构造及效果示意图3。

a 沿堤顶路(透水路面)设置生态草沟

b 溢流口及集水井构造

c 植被缓冲带

图3 雨水湿地设计示意(单位:mm)

本工程建筑材料选择自然、生态的材料,植被选择以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既耐水淹同时又能耐干旱耐瘠薄的本土植物品种为主,在充分保证植物能够应对各种生存条件的同时兼顾植物搭配所产生的景观效果,保持乡野特色,减少对环境的改造和破坏。本工程在碧道项目建设区内,合理布置各种功能的海绵设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区域雨水收集、转运、蓄滞、过滤、回用或排放的循环系统,形成海绵体系。后期还要做好海绵设施的日常巡查(破损、积水巡检、重点巡查等)、简易维护(植被修剪、沉积物清理、设施维修等)和功能性维护(整体损坏更换或功能丧失修复),使区域内各海绵设施协同发挥效用。

邓山十里碧道工程建成后,不仅保障了河道行洪排涝,改善了区域环境和景观效果,同时有效控制了区域雨水径流,提高了区域的水面、绿地和用地的利用质量和农业灌溉水平,为群众提供亲水游憩、健身休闲的公共开敞空间。邓山十里碧道现已成为碧道建设的示范点、综合治理的好样板、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见图4)。

图4 邓山十里碧道效果示意

4 结语

碧道建设中应充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在碧道建设中对水系、绿地、湿地等进行保护修复,有效控制区域雨水径流,缓解内涝保障行洪,全面建成贯通开放的海绵碧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分析邓山十里碧道的建设理念、海绵设施和建成效果可知,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碧道建设中,因地制宜布置海绵设施,能够打造一条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海绵碧道,可为其他碧道建设工程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海绵雨水设施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民生设施非“摆设”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