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擎”助推体育强国
2022-08-03俞灵琦
本刊记者/俞灵琦
在“科技引擎”的助推下,体育产业将以新面貌,实现“量”与“质”齐升。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创新赋予体育产业多样的可能性。无论是体育产业体育用品的创新研发,还是体育消费模式的换代升级,都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和推动。在建设体育强国的道路上,亦是如此。
建设体育强国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助推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动力。细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我们可以发现,科学技术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多方面,已成为推动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的重要动力。
科技正成为竞技体育的“幕后助手”
回顾2020年东京奥运会、残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备战参赛中,我们可以发现,诸多奥运金牌和纪录都蕴含着高密度的“科技含量”,也喻示着体育竞争已经进入到科技竞争的时代。
诸如此前的奥运赛艇女子四人双桨金牌背后,有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助力;百度智能云的“3D+AI”跳水辅助训练系统,被形象地称为国家跳水队的“AI教练”;能模仿许多球员的路数、从而让运动员更有针对性训练的乒乓球机器人庞伯特,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庞教练”;集数据集成解算和三维模型驱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游泳运动测量仪,对游泳运动员每一个动作精细化评估,针对性改进;中国举重选手脚下极具科技含量的吨位级举重鞋,采用超耐磨纤维,耐磨性能达普通材料2.5倍,能承受超14个成人的重量……
可见,中国的竞技体育正成为尖端科技一展身手的大舞台,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不仅提高备战训练水平,更是在赛场上获得如虎添翼的效果。
对于运动员的生活,科技也正提供着多元化的服务。回顾之前的冬奥会,从机器人做饭到智能遥控床,冬奥村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了科技感十足的服务;“量身定制”的冬奥列车、尾气是纯净水的冬奥大巴车,把绿色环保理念贯彻到底;国际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为运动员们建造了“最快冰面”……科技、实力等关键词一再被点亮。
眼下,面对竞技体育,我国正着力提升“双一流”高校与高水平体育院校在创新关键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方面的硬核科技攻关实力,紧随竞技体育国家战略指引,全力激发体育院校与科研院所在知识创新、人才出新方面的巨大潜力,推进体育学学科体系的迭代升级,推动体育学与工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交叉集成,培育与形成新的研究方向、路径和范式,构筑新时代体育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和新体系。
科技创新不仅增强了运动员为国争光能,更是力助力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提升。科技助力竞技体育,既是“人”的科技化,在更高更快更强的赛道上不断突破;也是“科技”的人性化,科技给予了人以友好、温暖和切实的帮助。
全民健身“智慧化”
科技助力体育产业,不仅仅表现在对于专业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提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日常的健身和体育运动,科技都带来了不小的改变。
在疫情封控期间,在刘畊宏带来的“宅健身”热潮下,居家健身相关产品的热度也有了明显的上涨。据4月份义乌购指数和关键词搜索量显示,“健身器材”作为一级关键词排名有了陡增的趋势。其中,不乏许多“黑科技”健身器材的身影。
事实上,在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推动之下,我国的体育产业正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家庭智能健身器材作为全民健身普及化的新赛道,也涌现出了众多玩家。中国智能健身镜品牌FITURE在创立后仅仅5个月内便成功获得了红杉资本投资的600万美元,并于其后的不到两年内拿下了腾讯、C资本和凯辉基金等十余家国内外投资机构将近4亿美元的融资,估值一度达到15亿美元。
另一方面,在解封之后,户外健身也有了更多元和更便利的选择。健身步道、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运动场地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体育活动,为了提供良好的健身体验,打造舒适便捷的运动场地,众多智慧服务设施被应用到运动场所中。
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主旋律下,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我们已经能够实现体育场馆活动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
同时,随着智慧智能座椅、智能存贮柜、智能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基础设施被广泛运用于球场、健身步道等户外健身空间,科技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提供休息、手机充电、存储、球场步道卫生清洁等功能,运用智能化服务,帮运动减负,为健康赋能,同时也为公园管理运营减负。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全民健身过程中的科技含量,更将加快健康中国的建设速度。
激活体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对于体育产业发展主体而言,科技创新也为他们带来了新产品、新场馆以及新的商业模式。
从产业的影响角度来看,体育产业是幸福产业和民生产业,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直接相关,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对此,科学技术将打造现代智能体育产业体系,引领体育科技创新潮流,转化体育科技创新成果。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加快推动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激发市场自主活力,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产权产品,显著提升国产智能体育产品的国际认可度与品牌知名度。
以上海的体育产业发展为例,近年来,上海市大力推动体育信息化发展,鼓励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体育公众服务。久事体育集团作为上海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代表,已经把这一议题上升到战略地位。
上海久事智慧体育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场馆、赛事、青训、电竞等体育产业相关主体提供专业的信息科技服务,用科技手段帮助他们提升管理能力,主要产品线覆盖智慧场馆、智慧赛事、智慧训练与电子竞技。久事体育方表示,“智慧体育”不仅是智能硬件和APP,也是现代的经营理念。未来将延续现有的发展思路,不断取得“智慧体育”领域的创新与突破,赋能上海和周边地区的体育服务行业。
在数字体育教育方面,随着“上海市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应用项目开始试点,体育运动数字化让孩子们的锻炼变得有意思有成效。例如,智能乒乓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训练课程,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快乐。
不仅是乒乓球运动,全新的智慧体育运动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体质健康的课内外双线管理。课上,学生可通过该系统学习体育技能,系统可实时监控学生心率,并给出动作指导,帮助学生科学运动。课后,学生们通过该系统相约“体育云课堂”,单人练习、趣味挑战……多种模式帮助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
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正是对这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积极回应,而科学技术将成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尽管2022年在疫情的冲击下,体育产业面临多样的挑战,但相信,在“科技引擎”的助推下,体育产业将以新面貌,实现“量”与“质”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