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2022-08-03袁立琼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十几岁 2022年21期
关键词:静穆入世人生态度

文/袁立琼(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对待人生,有人选择入世,亦有人选择出世。入世之人,如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世之人,如道家的无欲无求游走山水之间;更有既入世也出世的陶朱公、陶渊明等等。而无论出世抑或入世,都代表了个人的人生理解与价值追求。

让我们与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的袁立琼老师一起,探讨今日之“出世”与“入世”。

材料传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朱光潜《谈人生与我》一文曾提到两种人生观,一种是“观戏人生”,一种是“演戏人生”。朱光潜主张选择观戏人生,用静穆观照人生的精神,体现了“超世观世”的人生观;而鲁迅认为,“国难当头,风沙扑面,虎狼成群”,大丈夫当持“匹夫”之责,怎可以讲“静穆超脱”?

比较这两种人生观,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写作导引

此作文材料是关于人生观的讨论,考查学生对“观戏人生”“演戏人生”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学生对两种态度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并充分结合社会现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辩证地审视和评论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发表见解。

材料分析

1.审准材料内容

材料第一层,讲述了两种人生观——“观戏人生”“演戏人生”,并暗含“人生与我”的讨论话题。

材料第二层是朱光潜的观点。他认为要选择“观戏人生”,用平静、恬淡、自守去观照人生,持有的是一种“超世观世”的人生观。

材料第三层,是鲁迅认为在“国难当头,风沙扑面,虎狼成群”的时代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饱受奴役屈辱的人民、波诡云谲的国际环境等,都需要大丈夫主动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他强调有识之士应主动地扛起家国重任、担起民族使命。

从材料内容中明确:材料是以“观戏人生”“演戏人生”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来谈人生感悟、价值选择等。比较权衡的关键在如何准确理解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以及如何做出有根据且兼具启发性的选择。

2.审准任务指令

题干中明确说明“比较这两种人生观”,这就要求写作时进行切实分析比较。立意可以倾向于积极践行的“演戏人生”,或静穆超脱的“观戏人生”,或二者互为补充等。

“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一句中的“与”字,要求写作要表达自己的“体验”,同时也要表达“思考”,兼具个体感受与理性思考。

思维拓展

处理题干中有“比较”要求的材料作文时,要使用辩证思维去看待:

首先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皆可以一分为二地看待,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所以我们需要辩证分析“观戏人生”“演戏人生”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的优缺点、利弊点。

其次,可以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这要求我们联系具体的环境条件评价人物或某种言论。所以比较、选择之时,我们应该将“观戏人生”“演戏人生”放在具体的条件之下思考、讨论。

具体如图所示:

人生态度选择 演戏人生 观戏人生角色 主人翁,行动者 旁观者,沉思者态度 参与人生改造自我不断突围奋进、积极、有为“匹夫”之责锐意争先的意识保持距离静穆观照人生精神层面可以达到“超世观世”乐观自达观戏也是另一种“有为”实质 不同的人生感悟、价值选择——“演戏人生”更倾向有为、有用,更符合儒家入世观;“观戏人生”更主张无用之用,更贴近道家超世观。利弊 利:主动积极面对世界,掌控人生方向。弊:易功利至上,陷入功利主义。利:更冷静、持守地看待世界、人生的变化。弊: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从联系的观点看,在什么条件下适用此种人生态度?时机正好、待时而起、突破舒适圈等时机。蝇营狗苟、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生活工作快节奏等境况。

素材集锦

所谓君子,一是有真理想,二是勇于为理想献身。中国古代文化史实际上是一部读书人与政治博弈的历史。一些读书人走进政治,被体制所同化,成为体制的一部分;一些读书人在体制与儒道之间游走,饱尝权力与理想交织的快乐与苦痛;一些读书人则走出体制,成了真正坚守理想的君子。

——《君子无路:陶渊明的入世与出世》

作文共赏

出入合一,自在乾坤

文/赵雪辰(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K2107 班)

你的生活是觥筹交错、迎来送往?还是春花酿酒、无为而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多少仕子的夙愿。他们渴望在“济苍生”“匡社稷”的抱负中积极入世,实现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然而汲汲营营,弊端也显而易见。道家思想为仕子们辟出了一条通往山林之路——在鸟兽虫鱼中觅得心灵的静谧,超然尘世,自然无为,以实现自我提升为主要目的。但是,也有不少人打着超然的幌子来安慰自己的碌碌无为,陷入虚无主义的深渊。

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的精神,既入世而又出世。入世与出世,并非全然相左、非此即彼。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既表达了“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豪情壮志,又蕴含着“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深刻哲思;陶公洞中的陶弘景既赏山川秀景,又做山中宰相……他们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惟有出入合一,才能以身载道。

明乎此,力行之,方能赢得达观而积极的生活态度,臻于大境界。古有范希文心系苍生,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腔热血;今有“逆行者”们直面新冠肺炎疫情,积极有为,开辟“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之无限生机。纵然岁月以荒芜相欺,我们都需有“出入合一”之智慧,与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

今日之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更需以“出入合一”的思想来面对。要积极入世,以青年之拼搏姿态叩响生命之弦,不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旁观;要适时出世,找到自我精神世界的锚,不致迷失与茫然。做自我生命的导演,把握全局,自在乾坤。

作文解析

文章行文先说社会现实,引起读者共鸣与兴趣,接着说何为出世、为何入世,再分析两者利弊,结合时代情况做出选择、指导实践。思路清晰,观点立意有理有据,层层铺开,缓缓道来;分析辩证有力,思想深刻,见解独到。

全篇文采斐然,语言上不仅善于引用,而且句式灵活多变,长短结合;尤其善于使用反问、排比、对偶等手法,增强文章气势与感染力。全文还体现了语文学科思想与人文共舞之美。

猜你喜欢

静穆入世人生态度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出入相宜天地宽
咒语
世界观(二)
表达
中国入世15年
出世做人,入世做事
论伊拉斯谟
缓慢的静穆(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