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受伤”文物讨公道

2022-08-03张苗

检察风云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古桥文物保护检察官

文/张苗

2022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之际,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教育局走进颜安小学,进行公益诉讼保护示范点挂牌活动。颜安小学创建于1889年,是孕育早期革命者的摇篮,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金色名片。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国。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我国记录在案的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主要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在23年间约有4.4 万处曾登记过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年均消失约2000处。调查显示,不法分子侵害、无人保护、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是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

此前中央电视台出品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王津、亓昊楠师徒走进了大众视野。“这数年来,没有人想要做这个‘冷门中的冷门’的职业,连续11年招不到人”,故宫钟表修复师就只有师徒二人,陪着他们的还有院子里的果树、流转的四季,还有现在也火了的御猫……这是亓昊楠当时接受采访时的回忆,其背后引人深思。

文物之殇

“人间巧艺夺天工”,这句诗出自元代赵孟 。凝视那些历史悠久、形态优美的文物,很多人大概都会兴起如斯赞叹,可是,你是否意识到,有些文物正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受伤”。故宫里的国宝尚有可能面临“无人照顾”的境地,城墙外风吹日晒的文物又面临何种“伤害”,不免让人担忧。

“天灾”

毛公桥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巷子口镇直田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系毛姓族人捐建,为全麻石拱平一体桥。桥体由多块长条形巨石构成,没有切割痕迹。桥身有石刻的一条大蜈蚣,寓意蜈蚣避水,庇佑桥体平安。石块大小不同,错落有致;桥体为圆拱连着平板,是为圆拱平板连体桥。此造型在古桥中是不多见的,因此甚为宝贵。古桥南北走向,全长55米,宽1.6米—5米,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公桥曾在战火中几度受损,又被修复,距离上次修复已经快70年。然而,在2017年8月3日的一场特大暴雨中,毛公桥4桥墩全部倾圮、3节梁桥垮落、桥体构件散落河床。被人们认为庇佑了石桥数百年不倒的石刻蜈蚣,这次也“爱莫能助”。

“人祸”

2019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发生一起9人涉嫌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其盗掘古墓葬严重危害文物安全。案件中,违法行为人盗掘古墓葬致使墓葬受到严重破坏。

2020年经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审查,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场勘察,其出具的《关于博乐市乌图布拉格1号墓群(乌图布拉格土墩墓)被盗墓葬现场勘察报告》确定墓葬盗洞深处已达墓葬封堆下中部位置,已接近墓室,盗掘行为已对墓葬本体造成了严重破坏;结合新疆伊犁地区同类型土墩墓的发掘工作,初步判断被盗乌图布拉格土墩墓所属年代为战国至汉代,从墓葬规模来看,其体量巨大,等级较高;依据国家文物局《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预算定额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被盗挖区域盗洞回填修复费用为人民币44592.24元。

除此之外,“受伤”的文物还有很多……

文物保护遇上公益诉讼

近期,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就“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哪些优势”问题答记者问:“检察公益诉讼作为中国特色公益保护司法制度,其制度初衷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检察机关可以发挥行政公益诉讼职能,通过诉前磋商、圆桌会议、公开听证等方式,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厘清职能、全面履职,解决‘九龙’治水难题;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可以发挥民事公益诉讼职能作用,对破坏、损毁文物的当事人或者单位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或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在上海就有这么一座“消失”的古桥,在公益诉讼检察官们的不懈努力下“重获新生”,这也是上海首例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

曾被遗忘的古桥

丰德桥,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布长街。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重建,时为罗店镇最大环形石桥。1992年7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对宝山区文物保护情况进行了一次排查,当排查到丰德桥时,检察官们发现古桥“消失”了。

资料记载,1986年丰德桥因河道填塞而成旱桥,由于没有详细的地址,原有河道又已经消失,加上丰德桥所在古镇附近巷道众多,甚至智能导航系统也无法对丰德桥进行定位。为了找到丰德桥,检察官们顶着烈日,不厌其烦地在古镇附近四处寻找和探问,最后在几名老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几乎已被人遗忘的古桥。

然而,眼前的古桥让检察官颇有些难过。“桥身杂草丛生,桥墩石栏杆上的一只石狮子眼睛被涂为蓝色,桥栏上还晾晒着附近居民的棉被、衣物。桥上方电线纵横交错。桥洞下方有7个垃圾箱,箱内及周边地面垃圾堆放,散发臭味。另有车辆停于桥洞内,桥洞变为停车点。”

实地调查后,公益诉讼检察官们一致认为,丰德桥具有典型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历史、经济、风土人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如今的丰德桥处于杂乱的环境之中且安全隐患突出,针对古桥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已刻不容缓。

公益诉讼检察官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的直接指导下,迅速投入保护古桥的行动,与区文物保护部门联系协作,于2019年4月26日、5月5日,制发了两份检察建议,建议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对丰德桥的保护和监管职责,消除安全隐患,整治周边环境。同时,考虑到古桥地处居民生活区,保护难度较大,便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建立保护古桥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复。检察机关的建议发出后,获得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周内,建议中的各项内容就获得了落实,所有问题基本整改到位。

5月30日,公益诉讼检察官们对丰德桥再次开展实地查看,此时的古桥已是“容光焕发”,在初夏骄阳下重展“一镇桥梁之冠”之姿。

任重而道远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非常宝贵的资源。文物的有效保护利用离不开法治的有效保障。我国高度重视以法律手段加强文物保护,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1982年,我国颁布了文物保护法。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涉外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陆续出台,我国文物保护法律框架体系不断完善。

2019年12月,全国首个省级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正式成立。协会成立之初,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等指导下,即启动“蓝皮书”组织编撰工作,其目标是通过发展背景解读、发展现状剖析、行业未来展望,全面推动上海全市文物保护领域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12日,上海市发布全国首部省级文物保护工程行业“蓝皮书”:《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发展报告2021》,开创了文物保护工程领域发展报告的先河,填补了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综合性数据指标的空白。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丝绸之路、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苏州园林,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东方韵味的传统民俗,更有代代相传的文物和引以为傲的技艺。做好文物保护是城市、乡村文脉溯源与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保护文物的本质就是保护民族文明,保护文化传承。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猜你喜欢

古桥文物保护检察官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检察官让我重获自由”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名胜古迹
双十一,单身检察官是怎样炼成的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挽救『小男子汉』的检察官
探访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