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时互动产业发展展望

2022-08-0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检察风云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数字发展

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实时互动技术作为新一代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支撑,将大幅提升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加速新型数字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在国际经济加速博弈、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国内外均在积极探索下一代互联网的方向,争取领先地位。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及产业上的领先突破,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重要基础,为后续应对复杂竞争环境提供持续推动力。

实时互动发展背景

近年来,世界格局重塑、新冠疫情蔓延,贸易关系复杂,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逐渐增多,全球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科技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家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加大科技引领已成为众多国家的核心发展战略。

疫情常态化加速了线下活动的线上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重要支撑,国家及地方相继推出有关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建设数字中国等发展战略的利好政策。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强调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同时,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也存在巨大的协同发展空间。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占GDP比重38.6%,整体发展进入快车道。在具体行业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数据显示,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0.7%、21%和8.9%,传统产业数字化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生活上,对于互联网的需求不再是单向的娱乐消费内容获取,原生于互联网的在线虚拟陪伴社交已开始替代线下生活的社交。在工作上,协同办公工具提升了沟通效率,改变了传统的团队协作方式,弥补了疫情下难以面对面交流的不足。同时,在线教育打破了线下教育的时空限制,使教育在技术、内容、形式及主体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升级,尤其是在疫情形势十分严峻的当下,在线教育有效保障了学生学习的开展以及“停课不停学”政策的落实。受疫情影响,众多场景已实现利用数字化技术完成线下活动的线上化转移,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云原生技术和分布式云不断成熟,成为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云计算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企业上云的加速及云服务在传统行业的实践应用,推动了云原生技术体系与分布式云架构的不断完善。云原生底层核心技术已相对成熟,中间件、服务网格、无服务器等更上层的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研发门槛大大降低,云端开发部署应用成为行业趋势。同时,边缘计算与边缘侧的算力需求,加速了云计算从中心向边缘延伸,分布式云逐渐成为云计算发展的新形态。

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实时互动处于产业培育期,很多技术思路还处于试验阶段,没有经历过大规模应用的验证,木桶效应明显,需要底层硬件、基础应用和核心算法等多方面技术共同推进方能实现设想中的诸多场景探索。交互层面,目前实时互动主流交互设备中,XR设备在显示分辨率、续航、重量等方面仍不理想,与实时互动所要求的无感佩戴相距甚远。脑机接口技术当前还处于较早期的研究阶段,当前可实现的性能距离目标理想状态仍有较大差距。一方面,人类对大脑工作机制的了解相对有限,手术植入的安全风险有待评估;另一方面,脑机接口技术的适用范围与运作模式尚不明确,存在大量伦理风险。网络层面,完全沉浸感需要高分辨率、低时延的画面传输,这对于网络传输的带宽、延迟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亿级的交互用户规模将对网络传输的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实时互动还将占据大量带宽,或对网络稳定性提出新的要求。算力层面,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方面的瓶颈依然存在。算力网络面临技术不完备,产业标准和理解不统一等问题,在未来亟待解决。

在互联网以及传统数字化转型的应用中,实时互动场景待充分挖掘。相比于数据库等其他互联网基础设施,实时互动目前的渗透率仍存在不足,具备巨大发展空间。同时,在已包含实时互动的相关应用中,人均使用时长相对较低,实时互动在互联网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处于数字化转型中的实时互动应用在未来存在大幅扩张空间,尤其是实体经济的众多线下场景还未能充分地搬到线上,疫情对工业制造、安全生产、医疗、金融等行业的实时互动的大量需求还没有专门的服务企业进行深耕,大量的新场景等待开发。

实时互动产业整体缺乏统一标准,互联互通有待提升。实时互动的底层是通信,而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对于已经存在的通信系统如何兼容、互通,是现在实时互动的一大挑战。上一个阶段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互联网原生企业,较早形成了这部分的技术融合。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的工业制造、安全生产、医疗、金融等传统行业,在增加实时互动能力时将面临与已有系统和标准的互通兼容问题,实时互动服务提供商需要进行充分考虑。

产业发展处于早期,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尚待完善。实时互动是当前的新兴赛道,用户层面、技术层面、市场层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仍需完善。由于互动方式的创新、技术的突破,会带来一些新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合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及行业自治;行业对于服务到达质量、网络延迟与卡顿等尚未形成统一的系统化标准,因此行业协作、跨企业共建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产业发展建议

加强专有基础技术的深度研究,提供核心技术支持。终端侧光学成像、储能、空间定位、传感器,网络侧基础通信技术,算力侧芯片、算法、计算架构等众多基础技术方面,需要聚集优势资源,集中攻坚,才能实现实时互动产业的宏伟远景目标。针对有示范性、影响力、权威性的高势能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试用策略,有效引导、释放、扩大对关键产品的消费需求。

开展规模化应用试点,探索新场景和新商业模式。尝试推动扩大实时互动在大众生活和娱乐领域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探索和融合在实体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在数字文旅、教育、企业协同、智能制造、科技金融、数字政府等具备业务变现能力、产品能力相对成熟、政府示范效应显著的细分行业应用领域,落地一批应用示范。通过行业优秀案例征集、创新应用大赛多维度宣传推广,鼓励一批应用先跑起来。

推动产业聚集融合,优化扶持政策。支持具有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实时互动应用创新中心和联合实验室,串联产业链不同领域骨干企业组建联盟生态。建立实时互动产业基地和产业聚集发展示范园区,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生态的芯片研发、网络传输、算力供应、开发工具、内容制作、应用分发等领域,发展一批面向新兴业态与跨界创新的市场主体,培育和招引一批实时互动细分领域优势企业,推动产业聚集融合。优化实时互动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平台生态和产业协作,提高财税政策利用效率,实现由政策输血向政策造血的转变。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服务能力。构建实时互动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体系和基础设施软硬件工程体系,提供面向全行业资源供应、试验验证、投融资对接等公共服务能力。提供面向用户体验、软硬件兼容、功能健全完备、性能和成熟度指标、平台数据安全的产品测评和检测认证服务。充分发挥资本和地方投资对新兴产业和技术的激励作用,鼓励和引导地方加大资源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实时互动产业发展与应用推广。建立交叉学科来进行专门的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和企业支持实时互动领域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项目、科研项目,积极进行深度创新场景的技术研发,并鼓励产研学结合,争取做到“成熟一批,产业化一批”。

完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推动行业稳健有序发展。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除了支持立法保护数据安全合规、规范竞争行为之外,行业监管部门和行业自治联盟的职责还有如下:(1)制定行业标准,推进行业互助合作;(2)构建信任机 制,引导健康有序的商业竞争: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例如行业治理委员会,合理规划引导产业发展,推动开放平台生态建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保护知识产权: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应推动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保护实时互动领域中信息流动的自主性和产权归属,促进实时互动创业者加速入局。

猜你喜欢

数字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数字
答数字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