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博科技以“智”为马

2022-08-03文AO郑劼

汽车观察 2022年7期

文AO 记者 郑劼

未来行业发展将围绕数字化座舱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三大主要维度展开已成为共识,其中智能座舱领域竞争尤为激烈。在这一红海市场,诺博科技凭借着别具一格的竞争优势和迅猛的成长速度脱颖而出。

公开资料显示,诺博科技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诺博汽车系统的子公司,2019年11 月正式从诺博汽车的大盘子里孵化出来,变身为电子科技实体,开始布局智能座舱相关业务。成立以后不到2 年的时间诺博科技的首款智能座舱产品就完成了开发量产;如今已经形成了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4大产品线,涵盖座舱域控制器、驾驶域控制器、车身域控制器、T-BOX 和显示屏等,成为集汽车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工程验证和制造于一体的智能汽车关键系统集成供应商;目前旗下智能座舱产品已在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搭载,预计今年下半年将迎来国内海外车型集中落地的关键期。

脱胎传统零部件企业的身份,为诺博科技带来了哪些有别于其他智能座舱供应商的独特优势?智能化赋能下,未来的汽车座舱还将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在智能座舱领域,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与科技公司三方势力是水火不容还是协同发展?在《汽车观察》策划的独家专访中,诺博汽车副总裁乔宪光娓娓道来。

3 年与28 年的成长双曲线

采访甫一开始,乔宪光便主动向《汽车观察》介绍起诺博汽车的发展历史。“诺博汽车深耕汽车内外饰已有28 年历史,布局智能座舱也有3 年左右的时间。此前做传统内外饰的过程中,也接触过座舱智能化的零配件,但由于当时主要与整车厂合作的方式开发产品,扮演的多是代装的角色。从2019 年开始,诺博汽车开启了以智能座舱为主线的核心零部件自研之路。”

诺博科技脱胎于整车企业,自带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双重基因。也正是因为如此,诺博科技对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理解比其他初创型公司要深刻许多,在品控与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与整车企业的配合度方面也有着天然优势。

“在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当中,对于品质的追求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乔宪光介绍,诺博科技用不到3 年的时间快速搭建了专业化的团队,在上海、成都、南京和苏州等地快速布局了研发能力,截至目前研发人员规模已经接近600 人。强大的研发阵容为研发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制造端,诺博科技同样建立了以IATF16949 为核心、融合ISO26262 和ISO21434的完备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品控是诺博科技决胜市场的首要因素,底层技术的原创性则是其另一坚持。至于如何实现,平台化、模块化和自动化是秘密武器。据乔宪光介绍,诺博科技旗下产品会首先从底层进行平台化、模块化的开发和封装,同时在自动化方面开发专有环境和工具,从而实现代码的自动集成、自动编译和自动检查,大大提高开发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开发质量。

站在整车厂的角度,在搭载先进智能技术的同时成本也是一大考量因素,尤其是在目前各大整车企业都争先加入装备竞赛的背景下。诺博科技是如何帮助整车厂化解成本焦虑?“该投的必须投,该省的必须省。”乔宪光脱口而出的12个字既通俗易懂又一语中的。

“抛开投入单独去讲降本是极度不合理的,必然会对开发质量和交付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只能说怎么去尽量消除浪费。”那么什么该省?乔宪光认为,可以通过电子电器方面的平台化整合、软件复用度管理、标准化模板的开发和信息化的知识管理实现成本的节省;什么该投?必须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和装备制造水平提升上的不计成本。究竟又有多“不计成本”?他透露,自成立不到3 年以来诺博科技的研发费用就已经超过了9 亿元,这一数额令人惊叹。

从电子座舱到智能移动空间

如果说“28 年与3 年”是乔宪光为诺博科技总结的历史发展曲线,那么对于智能座舱行业而言,他同样将其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电子座舱”“智能助理”与“智能移动空间”。

从目前来看,基于技术进步和多样化的需求,汽车座舱已经从单纯的“电子座舱”发展到了“智能助理”的初级阶段,但尚未迈入“智能移动空间”的终极阶段。在“智能助理”阶段,全液晶仪表代替了原先的传统仪表,一体化设计方案成为大势所趋,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等多样化的智能方案逐步涌现,人机交互方式也由触控向语音、手势等多模态演进。而在未来“智能移动空间”的理想状态下,智能座舱将不再拘泥于在目前的技术架构上构建起来的表现形式,而是能够更好地融合自动驾驶。

以2021 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诺博科技展示的一款名为iNest 智巢2.0 的智能座舱为例,就已经相当接近于“智能移动空间”。据介绍,iNest 智巢2.0 将智能电子部件与传统座舱部件更好融合,同时在目前的电子电器架构上进行了大的改进,能够营造三区驾驶、家庭模式和会议模式等多样化的座舱环境。尤其是在三区驾驶模式下,副驾同样能够实现对车辆的操控,这样的场景在目前市面上已经量产的自动驾驶汽车上是难以想象的。

在汽车观察传媒联合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举办的“2022 中国汽车智能创新技术评选”期间,诺博科技报送的IN 9.0 座舱域控制器同样表现出色。这款座舱产品基于高通8155 芯片打造而来,采用软件虚拟化技术,支持QNX/Android 多操作系统,拥有9 个摄像头,集成仪表、中控娱乐、副驾、抬头显示、空调控制、DMS 和360 环视等多个电子部件模块,还支持6屏显示。

在硬件、结构和软件均采用平台化设计的前提下,IN 9.0 集成了AR 导航、智能语音控制、身份验证、疲劳监测和360 环视等软件算法,还可基于场景拓展内饰氛围灯、出风口、天窗和座椅等更多控制,支持在线导航、影音娱乐、BT&WiFi、手机互联、OTA 升级、多屏互动、AR 导航、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和内容服务等多种功能。

这还不够,据乔宪光剧透,2023 年上海国际车展上,诺博科技将再度推出一款更加超前的概念座舱。这款座舱在智能显示、舒适环保和尊享体验技术方面将全面突破,将真正具备“智能移动空间”属性。“我们的目的是打造一个多模态交互融合形成的智能化空间,而非依托于目前的技术发展起来的独立的智能化场景和功能。”他表示。

打配合战将是常态

目前来看,参与智能座舱研发的企业可分为三类,分别是传统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与科技公司,三方势力共同构建起智能座舱行业的生态格局。

在乔宪光看来,传统整车企业在电子电器架构定义及消费者需求把握方面具备绝对优势,零部件供应商在开发效率、开发质量及生产制造方面表现突出,而科技公司则强在生态导入和链接客户,以及AI 能力。

在智能座舱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整车企业所受的冲击力度最大——随着涉及的技术门类越来越宽,以及融入了更多的AI 技术,传统车企开始感受到力犹不及,在集中力量打造自身智能化竞争力的同时,也意识到需要融合零部件公司和科技公司的能力,共同协作将智能座舱做强。毕竟,智能座舱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是需要多方配合协调才能创造的产品。仅从智能主机这一个技术领域看,其就包含了芯片、硬件和软件等各方面的科技,更不用说整个座舱的有机融合,还要涉及音响、显示屏等各种各样其他的零配件。

作为上游供应商,整车企业的觉醒同样对诺博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需要适应整个行业的发展,提升软件能力,做多种角色的定义。从目前来看,诺博科技能够作为Tire2 为整车企业单独提供软件,同时也能以Tire1 的身份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尤其是在Tire1 的角色,诺博科技与整车企业的合作关系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乔宪光举了个例子,在针对座舱域控制器的开发中,诺博科技负责硬件、底层软件及一部分中间件,整车企业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其余中间件和应用层。从一方定义、另一方执行,到双方融合、共同开发,供应链关系也得到了实际性的进化。

疫情暴发以来,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芯荒”成为悬在整个产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诺博科技产业布局后3 年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同样避不开这一话题。不过,与那些被动等待“芯荒”缓解的企业不同,诺博科技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化解的捷径。

首先是在平台的选择和搭建中与芯片厂商、主机厂做好前期沟通,避免选择落后工艺制程的芯片产品。这是因为芯片行业快速迭代的特性决定了其开发和生产资源往往会向先进制程的、能够代表未来趋势的半导体倾斜。

其次,和整车企业保持密切沟通,配合车企将传统的单独ECU 升级为集成式,甚至提前“锁单”。所谓“锁单”,指的是与整车企业提前确认未来2-3 年能够执行的产能订单,“锁定”执行这些订单所需要的芯片种类、数量和要求,提前下单给芯片厂商,从而给后者留出充足的制程时间和响应空间。

三方打配合更是常态,乔宪光介绍,诺博科技每个月都会与整车企业和芯片厂商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站在全球资源供给的角度协调产能。“在整体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科技公司必须抱团取暖。”他强调。

5G、AI 等新技术接踵而至,汽车的定义正在不断被刷新,对于智能座舱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乔宪光充满了信心。“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智能座舱作为智能汽车的重要一环,重要性也会越发明显。未来智能座舱产业趋势必然是光明的,将不断向着‘智能移动空间’的终极阶段迈进。诺博科技也将围绕智能座舱这一业务主线,开拓智能车控、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领域等其他产品线,驾驶域控制器、车身域控制器和雷达等相关产品也将在今年年内逐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