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艰险地区地质调查安全标准化保障体系应用研究

2022-08-02陈龙照林晓晖刘智慧郭腾飞张建平张尾盐陈郑榕

能源与环保 2022年7期
关键词:救援装备应急

陈龙照,张 扬,林晓晖,刘智慧,郭腾飞,张建平,张尾盐,陈郑榕

(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00;3.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二局,福建 福州 350108;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北京 100123)

近年来,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在西藏高原、贵州、广西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开展野外地质勘查工作(表1),项目所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极为恶劣,这些地区与人口稠密的中、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地理位置边远、地形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交通通信不便、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医疗卫生条件差、少数民族众多,经济文化及道路基础设施比较闭塞和落后、通信信号差、山高路陡、岩石不稳定、大部分为无信号无人居住区且经常有凶猛动物活动。鉴于项目点多面广,需要车辆及野外人员长距离运动作业,危险系数较高,工作中随时都有可能面临人员失踪、高处坠落摔伤、石块脱落砸伤、交通事故、过河导致淹溺、遭遇抢劫、滑坡坍塌、泥石流及凶猛动物攻击、毒蛇毒蜂野狗咬伤和村民不理解可能导致纠纷打架等安全风险和突发事故等不安全因素,这些不利条件都给从事地质调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带来了较多不利影响[1-5]。因此,结合艰险地区地质调查作业实际、人员安全装备配备情况、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标准化方面开展专项研究,建立一套适用于地勘单位的艰险地区地质调查作业人员安全保障标准化体系,确保野外作业人员安心无忧开展野外地质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其中,西藏努日铜钨钼多金属矿区普查成果获得国务院颁发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及自然资源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奖,湘西—滇东地区矿产地质调查获得2019年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奖,广西古木口金矿区详查获得金金属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

表1 艰险区域野外作业应用项目Tab.1 List of field operation application projects in difficult and dangerous areas

1 艰险地区作业人员安全风险分析

艰险地区地质勘查作业人员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风险:风沙多、温差大、日光强、寒潮、暴风雪、高海拔、山体陡峭、崩塌滑落、凶猛动物、有毒植物、通信信号差、山高路陡、人员失踪、医疗卫生条件差、少数民族纠纷等(表2)。

2 作业人员安全保障现状及问题

艰险地区地质工作区域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找矿难度越来越高,往往是“攻深找盲”,山尖、沟谷、高原、戈壁、沼泽、雪山、原始森林等无人艰险区域作业是常态,自然环境相当恶劣,对人的体能和设备的要求也相对较高[6-11]。地质条件、生存环境、民族矛盾、凶猛动物、毒虫、病毒等不确定因素增大。这些都对野外地质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加大了安全保障工作难度。目前,普遍存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适用性差、装备配备系统化程度低、个体防护装备整体质量不高、装备更新维护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存在安全保障不到位、应急救援不及时、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教育针对性差、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检查不全面不标准等问题。

表2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Tab.2 Safety production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3 作业人员安全保障标准化体系构建

结合艰险地区作业环境特点,从个体防护、人员定位、安全保障、应急救援等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三级责任体系以及“7个1”装备配置标准。

3.1 安全装备标准化体系构建

艰险地区地质勘查安全装备配备原则是“立足实际、重点优先、优化配置”,即以艰险地区地质调查作业安全风险分析为基础,优先配置涉及中等以上风险度的安全装备,以达到各项安全装备系统配置的最优化[12-15]。方式是结合安全风险分析结果配置能够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的装备,目的是通过安全装备配置和系统的完善防范或消除安全风险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对作业人员的影响。根据《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地质勘查安全防护与应急救生用品配备(用具)配备要求》(AQ 2049—2013),艰险地区作业人员安全装备标准化应该配备性能卓越的越野车辆、北斗野外定位终端、卫星电话、高性能对讲机、大功率充电宝、烟雾信号棒、闪烁手电筒、防狼喷雾剂、望远镜、安全绳、氧气瓶、应急药品、车辆应急工具、双人帐篷、耐寒睡袋及防寒鞋服、安全警示牌、警戒线及反光背心等,确保每个项目组有1台应急车辆、2台卫星通信电话,项目基地应急救援物资应包含应急药箱、药品、担架、氧气瓶、应急矿泉水、饮料、面包、快速面、制氧机等,每个作业小组配备1台北斗终端,1部对讲机,每部车辆配备行车记录仪、电子狗、氧气瓶、补胎工具、车载灭火器(小型)、故障三角警示牌、西藏车辆配备防滑链条等,每个作业人员配备安全劳保鞋服、安全帽、反光背心、大功率充电宝、安全绳、充电宝、闪烁手电筒、烟雾信号弹等,从本质及技术上保障人员野外作业安全(图1)。

图1 艰险区域野外作业安全保障应急装备Fig.1 Emergency equipment for field operation safety guarantee in difficult and dangerous areas

3.1.1 个人防护装备

个人应配备防寒防水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工作手套、雨衣、雨鞋、安全帽、护目镜、防晒霜、登山拐杖等个人防护用品(图2)。

图2 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装备Fig.2 Safety protection equipment for operators

3.1.2 作业组安全保障装备

作业组应配备手持北斗终端一体机(或卫星电话)、对讲机、望远镜、响铃、笛子、防摔拐杖、大功率充电宝、强光闪烁手电(或夜间照明灯)、防狼喷雾剂、烟雾信号弹、安全绳、地形图及交通位置图、野外安全手册等,建立作业组层面人员装备“7个1”安全保障装备标准:1(北斗终端定位系统或卫星电话)+1(对讲机)+1(安全绳)+1(防狼喷雾剂、望远镜)+ 1(信号弹)+1(急救包)+1(大功率充电宝、强光手电)(图3)。

图3 作业组“7个1”安全保障装备Fig.3 "Seven ones" safety assurance equipment of operation team

3.1.3 项目部应急救援装备

应配备可上网手提电脑(人员定位用)、担架、急救药箱、制氧机及氧气呼吸器、常用医疗药品、地质救生包、无人机、应急车辆、应急食品、矿泉水等(图4)。

3.1.4 交通车辆安全应急装备

野外应配备具有越野性能好,耐用、维修方便的汽车等交通工具,配备的交通工具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等应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的要求。专职汽车司机的配备,应根据野外项目部配备的汽车数量而定。专(兼)职汽车司机应取得相应交通工具的驾驶证,身体健康,且有2年以上(含2年)艰险地区的野外驾驶经验。车辆要配备必要应急装备如:对讲机、车载灭火器、补胎工具、打气机、备用轮胎、防滑链条、行车记录仪+电子狗+导航,尼龙拖车绳、小铁锹、危险警示牌、氧气呼吸器、担架、矿泉水、急救药品、应急物资等,建立车辆装备“7个1”安全保障体系:1(行车记录仪、导航仪) +1(对讲机或北斗卫星定位系统)+1(车载灭火器)+1(应急铁锹、拖车绳及危险警示牌)+ 1(修车补胎工具、打气机及备用轮胎)+1(防滑链条)+1(急救箱)(图5)。

图4 项目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Fig.4 Emergency rescue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of project team

图5 车辆“7个1”安全应急装备Fig.5 Vehicle "seven ones" safety emergency equipment

3.1.5 医疗应急药品和急救包

野外项目部应配备艰险特殊地区常见病及易发病(如高原反应、中暑、胃肠炎、毒蛇咬伤、蚊虫叮咬等)相应治疗药品,野外工作人员应配备急救包。

3.1.6 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装备主要性能

为艰险地区野外项目部及野外人员配备各种后勤、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装备的主要性能见表3。

表3 安全保障应急装备主要性能Tab.3 Main performance of security emergency equipment

3.2 安全保障标准化体系构建

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流程:技术交底→风险及管控措施告知→责任书签订→填报开复工申请表→在二局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备案→人员体检及人身意外保险→车辆检查及维修→现场踏勘及风险辨识→安全标准化看板→开(复)工安全检查→劳保用品、口罩、应急药品、保障装备发放→安全宣导→作业过程周检、月检,车辆及安全装备佩带日检→安全月活动宣导与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安全基础台账建立→安全月报→现场安全问题反馈→提交年度安全工作述职材料→项目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考核。

3.2.1 健全安全保障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网络要覆盖艰险区域片区所有项目,并派专职安全员负责艰险片区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了艰险地区安全领导小组及安全应急救援小组,确保项目从进场开始按照标准化规范管理和运行,有效地保障了艰险地区地勘项目工作安全稳步实施。

3.2.2 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严格落实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并加强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项目出队前组织野外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应涵盖《地质勘查安全规程》《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野外作业常见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及现场处置措施》《北斗终端使用方法》《野外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艰险区域地质勘查野外作业安全保障措施》《凶猛动物攻击防御手册》《专兼职安全员安全岗位职责》等,对临时外聘司机及劳务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图6)。

图6 西藏分院三级安全教育培训Fig.6 Three level safe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ibet Branch

3.2.3 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及项目备案登记

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推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形成安全管理“责任链”,确保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项目出队开工前在单位安全部门备案后,要求专职安全人员在进艰险地区前要准备相关各种备案材料及时到中调局拉萨工作站及当地国土局、安监局等单位进行项目备案。

3.2.4 加强安全风险辨识及分级管控

艰险区域项目出队前提前收集和分析项目所在地安全风险,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和预案,实现了由“关注事后分析与防范”向“关注事前辨识与控制”的转变,大大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项目进场开展前期,要求收集汇总当地所有可以联络及急救电话号码。项目出队后,及时将各项目安全装备、车辆、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等上报中国地调局安全保障系统,通过北斗终端及卫星电话等先进定位及通信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定位,加大与中国地调局西藏站的联系沟通,为野外地质人员作业提供全方位的可靠保障。

3.2.5 强化野外作业及人身安全保护

所有项目人员进入高原前进行体检,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等患者不宜进入高原,并在出队前购买抗高原反应药物,野外防蛇、蚊、中暑、胃肠炎等药品。发放了职工野外劳保衣服、劳保鞋、个人急救药包等,对职工及临时外聘人员进行工伤及人身意外保险。每天野外作业前,召开安全宣导会,并检查作业人员安全保障应急装备佩带情况,没有按要求配备不许出野外。项目基地配备统一安全保障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制作统一看板,看板内容包含“单位简介、项目概况、岗位安全职责、安全管理网络、风险告示、应急救援电话及艰险区域野外勘查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统一野外作业项目安全基础台账内业资料等(图7)。

图7 项目组每天野外作业前安全宣导Fig.7 The project team shall conduct safety propaganda every day before field operation

3.2.6 规范车辆及外包安全管理

对所有外聘驾驶员进行上岗认定,所有驾驶员与院签订安全行车承诺书。建立健全汽车技术档案卡,及时淘汰更新安全性能差的车辆,出队前对所有车辆进行保养维修,按时办理车辆责任保险等。每个司机出车前,要严格对车辆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填写车辆安全日检表。

对钻探、部分化探及重力物探野外工作外包时,严格与合作方签订安全环境协议书,明确各自安全生产责任;在合同签订前对外包单位准入条件进行审查;对外包钻探施工方案进行安全评审及风险辨识,制作了钻机施工安全标准化看板,内容包含“项目概况、安全风险告示、机长安全职责、安全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要点、安全管理网络”等,确保施工安全(图8)。

3.2.7 强化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

采取项目自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专项检查相结合等有效措施,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将日常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与安全月大检查活动有机结合。项目专兼职安全员对项目开工,施工过程及收工安全自查、艰险地区专职安全员对所有野外项目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安全检查,单位安全部门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隐患治理(图9)。

图8 组织钻机施工人员学习安全标准化看板Fig.8 Organize drilling rig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o learn safety standardization

图9 局院领导开展野外作业及施工安全检查Fig.9 Leaders of bureau and institute carry out field operation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inspection

3.2.8 开展针对性应急救援演练

出队前,安全部门应根据野外工作区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气象条件等特点,对野外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及野外生存、自救基本常识培训。针对艰险地区野外容易发生野外人员失踪、高处坠落摔伤和受到凶猛动物攻击等危险,利用中调局安全保障系统、北斗终端手持一体机,卫星电话、GPS定位仪、急救信号弹等先进应急救援装备,开展《野外人员遭遇凶猛动物攻击、高处坠落摔伤昏迷失踪、车辆交通事故、毒蛇咬伤及高温中暑等应急救援》现场演练,提升野外作业人员自救和救援能力(图10)。2016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西藏高原格桑幅矿调项目组野外人员发生高处坠落,头部受伤流血不止;2017年,湘西—滇东地区(贵州)矿调项目工作期间野外作业人员突发心肌梗塞,就是得益于日常通过开展针对性应急救援演练积累经验,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应急救援处置及时得当,才避免发生人员伤亡事件。

图10 开展人员高处摔伤昏迷失踪应急救援演练Fig.10 Carry out emergency rescue drill for people who fall from height and are unconscious and missing

4 结论

(1)本文通过研究艰险无人区开展野外地质工作安全保障模式、应急救援体系及装备标准,建立技术、装备本质安全,解决野外人员容易失踪、被凶猛动物攻击、高原高寒人员职业病、冻伤、摔伤、车辆事故等安全隐患。

(2)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模式、安全应急体系及装备配置标准,即是作业组层面人员和车辆装备“7个1”安全保障体系,对以后在艰险无人区域开展野外地质工作起到推广示范作用,真正让野外人员安全无忧开展工作。

(3)随着地质找矿的不断深入,野外地质勘查作业区域将向更纵深西藏高原等无人区域推进,安全风险系数更大,探析研究《艰险无人区野外地质勘查安全保障标准化体系构建》,可以有效预防野外地质勘查事故发生,促进地质找矿事业的安全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救援装备应急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紧急救援
港警新装备
3D打印大救援
防晒装备折起来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