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珠海市一模作文解析
2022-08-02广东关超
Ⓦ 广东 关超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美”与“崇高”是交融的。2500多年前,伟大思想家孔子发出感叹:“尽美矣,又尽善也。”意思是说,真正的美不仅在于给人感官上的愉悦,更在于能让人领会到崇高的力量。巍峨的山川、精湛的艺术,乃至高尚的人格,无不体现这种交融与共生。
上述材料给人以启示。请整体把握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与感悟。
【名师解题】
1.对作文材料的理解
作文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话富有哲理性,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美”与“崇高”是相互交融的。第二句话引用孔子的名言“尽美矣,又尽善也”印证以上观点。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材料对这句名言做了阐释,即真正的美不仅在于给人感官上的愉悦,更在于能让人领会崇高的力量,由此界定“美”的两个层次:一是带给人感官上的愉悦;二是让人领会崇高的力量。第三句话则从三个角度阐释这种交融与共生的关系:一是从外在感官的角度来体察“美”与“崇高”的交融关系,如巍峨的山川(崇高)带来的壮美,强健的体魄(崇高)带来的阳刚之美;二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如精湛的艺术(比如气势雄壮的豪放词、荡气回肠的交响乐)带来的心灵震撼;三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如家国情怀等带来内在的深层次的人格美。
2.对写作引导语的理解
写作引导语对学生写作进行了提示与限制。“上述材料给人以启示,请整体把握材料写一篇文章”说明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一定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及含意来审题立意,不能脱离开“美”与“崇高”两者关系来立意。“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可见一定要写出你对“美”与“崇高”两者关系的哲理性思考,要有一定的深度。“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提示写作者要以青年的视角,结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看待“美”与“崇高”两者之间的交融与共生。要谈到对这一关系的正确认识及其带给青年个人及国家的影响,树立一种正确的审美取向及价值观。
3.对写作角度的把握
写作“要求”部分,确定了材料的限制及常规的写作要求。要求学生选好角度,考虑哪些立意角度是比较好的。比如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外表的漂亮固然是美的,但崇高的人格才更能衬托美,这无疑是最好的角度。谈巍峨的山川(崇高)带来的壮美、强健的体魄(崇高)带来的阳刚之美、精湛的艺术带来的心灵震撼也是合适的角度,但如果谈这些角度时,不能结合青年学生的成长来谈,就很难写出一类文。
佳作示范
于美中滋养高尚人格,于崇高中领会青春之美
◎珠海一考生
(题目中包含了“美”“崇高”“人格”“青春”等关键词,凸显了文章的主旨且形式工整)
古之箴言映照现实(一句话由古至今,“映照”一词体现考生对材料引用古语所含启示意义的理解),“尽善尽美”气韵犹存。以前人广博放眼量风物:冬奥赛场上领略竞技带来感官之美的时候,闪耀高尚光辉的包容博爱展现崇高之美。作为美的新人(明确新时代青年的主体身份),我认为青年学生要学会:于美中滋养高尚人格,于崇高中领会青春之美。(开篇结合材料,紧扣“美与崇高”的关系,中心明确,入题干脆利落)
于美中滋养高尚人格,不是镜花水月的空谈,而是交融共生的实践。(以单独成段的形式清晰呈现分论点,可借鉴)
真正的美并非表层感知的意会,而是直触深层心灵、铸就高尚人格的引擎。(信手拈来的比喻,阐释美的内涵)“美”与“崇高”之所以交融,是对人格塑造的交织;“美”与“崇高”之所以共生,则来自美育的滋养和实践。(围绕美与崇高的关系,阐释分论点。论点后有分析,分析后有事例,段落内有起承转合,深谙议论文法)君可见余秋雨杖行天下,以实闻灼见锻造《文化苦旅》直击心灵花园;君可见花滑选手羽生结弦于冰中作诗,身体力行谱写花滑之美;君可见人大康瑜执念探寻心中真美,抛下城市优渥,抚慰大山诗意,终以崇高之美感化山川,滋养青年人格。(一组排比,以丰富事例论证论点,又可见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结尾处扣题)
于崇高中领会青春之美,体验交融共生。(换个角度,继续围绕“美与崇高”的关系分而论之,不紧不慢,不急不躁)
山川、艺术乃至高尚人格(结合材料所提供的角度),无不蕴含崇高光辉。因为美与崇高的交融共生,在于教化人格、提升审美素质,锻造高尚品质。美育之效,首要亦在人格。(警句)反观当今“内卷”当道之社会(联系现实,对比论证),崇高与美的交融体验在迅猛的信息时代呼啸而过,仿佛知识与信息交融便可倚持现代社会之发展。由是山川褪色,由是艺术落灰,由是高尚决堤,(娴熟的小排比,照应本段开头)只留下古人沉默的叹息。白岩松曾经说过,《感动中国》不是标榜名人,而是为人性筑起高墙,不至于过快溃败。(引用精当且扣题,有说服力)诚哉斯言,放眼如今,“流量”误导真正之美,互联网之冷漠无情击溃人格高墙,只有让崇高与美之交融重焕活力,才能真正培育美的新人,铸就美的时代。(联系社会现象,强调美与崇高交融共生的现实意义,相对前段更有升格,文章更加不深刻)
于美中滋养高尚人格,于崇高中领会青春之美,为新时代青年担当复兴大任之要诀。(从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与感悟入手,写出对“美与崇高”的辩证思考,体现新青年应有的态度和担当。逻辑思维严谨,层次分明,同时体现考生对写作任务的准确把握)
真正之美,依托崇高人格,辐射社会他人,至今闪烁真理光辉。美育的重要性,于信息时代“娱乐至上”的风气中愈显重要。于国家,应引导社会尚美风气,传承传统美学之尚美理念,发挥美育社会功能;于社会,理应净化舆论环境,重视美育质量,调整育人方针,以美之教育树美之新人;于青年,我们更应(应、理应、更应,用词精当,语势渐强,强调了践行“美与崇高”的必要性)引领尚美风尚,提升审美素养,于社会奉献中锻造高尚人格,实现美与崇高交融共生。(段内有总有分,层次清晰,很好的写字习惯)
行如苔米微,览物云梦泽。让我们携手共心,以美之崇高为刃,共创真美社会!(结尾以呼吁的方式扣题,深刻且有格局。全篇结构清晰,思路严谨)
考场得分:19.5+19.5+19=58分
名师点评:
该文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辞顺畅,其值得借鉴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切合题意,观点鲜明,立论深刻。标题即文章的中心论点,紧紧围绕“美”与“崇高”的关系立论,全文既能从新时代青年的角度阐释“美”“崇高”这两个关键词的内涵,又能清晰阐述二者的辩证关系——“于美中滋养高尚人格,于崇高中领会青春之美”,且表达出践行“美”与“崇高”的现实意义,不止于个人,也包含了国家、社会层面,拓宽了论述视野,充分体现了对材料和引导语的准确理解,很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
第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思维严谨。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点题,继而分论之,结尾扣题。各段比例匀称合理,段落内能紧密结合材料,以材料为出发点展开论述,点后有析、析后有结,段落内有起承转合,且引用事例(余秋雨、羽生结弦、康瑜)丰富恰当,有说服力,体现了对议论文法的深刻理解,可以看出考生有很好的行文习惯。
第三,语言流畅,富有文采,卷面美观。全文语言生动流畅,修辞(比喻、排比等)运用娴熟,富有感染力,体现出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积累。卷面整洁,书写漂亮,在考场作文中优势明显。
文章个别几处有瑕疵,如“内卷”的出现稍显突兀,如“执念”“优渥”“倚持”等词或语法上不严谨,或略显晦涩,但瑕不掩瑜,整体上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