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温经通络方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血虚寒凝证)的临床分析
2022-08-02陈青微吴丹张胜娟
陈青微 吴丹 张胜娟
肩周炎主要系指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膜等组织受损、退变而产生的慢性无菌性炎症[1]。肩周炎若未尽早得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甚至肌肉萎缩、粘连,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行为与生活质量。肩周炎属祖国医学中“痹证”“冻结肩”“漏肩风”等范畴[2],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病因为脏腑阴阳衰弱,经络运行不畅,气血津液失调,或受风寒湿热侵袭,外伤劳顿等所致。本次研究对肩周炎(血虚寒凝证)患者采用中医温经通络方与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1 月至2021 年9 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肩周炎(血虚寒凝证)患者65 例,其中男性15 例、女性50 例;年龄44~64 岁,平均年龄(51.74±2.53)岁;所有患者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血虚寒凝证证型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4]中相关标准;研究前1 周内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神志清楚,依从性良好;并剔除:①双侧发病者;②急性肩关节损伤与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心、脑、肝、肾等疾病,骨质疏松,肿瘤,结核者;③肩部有金属植入物如钢钉、钢板等,心脏安装起搏器者;④中途自动脱落者。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书。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3 例和对照组32 例。观察组中男性7 例、女性26 例;平均年龄(52.11±2.55)岁;病程2~13 个月,平均(4.55±0.45)个月;发病部位:左肩16 例、右肩17 例。对照组中男性8 例、女性24 例;年龄44~60 岁,平均年龄(51.37±2.51)岁;病程1~13 个月,平均(4.51±0.47)个月;发病部位:左肩17 例,右肩1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体外冲击波治疗,采用MP-100ESW 治疗仪(由瑞士STORZ 公司生产),标准探头,初始能量1.5 bar,根据患者对疼痛耐受程度调节能量,调节范围1.7~2.5 bar,频率12~15 Hz,冲击波次数:痛点200 次,肩关节周围2 000~4000 次,每周1次,治疗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温经通络方治疗,组方:黄芪、制川乌、鸡血藤各30 g,细辛、白术、透骨草、桂枝各10 g,当归6 g,蜈蚣2 条。采用我院全自动煎药机代煎,两包/剂,均为200 ml,每日2 次,每次200 ml,早晚餐后口服,7 d 为1 疗程,连续服用4 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1.3.1 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 采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 周、4 周后各进行1 次评价。该量表包含5 个方面评定内容:疼痛30 分、活动范围25 分、日常生活能力35 分、肌力5 分、局部形态5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肩关节功能越好[5]。
1.3.2 疗效评价 采用《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定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4 周后各进行1 次评价。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治愈: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定量表总分数80~100 分,肩关节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恢复;好转:50~79 分,肩关节疼痛基本消失,但在过度体力劳动后与天气变化时出现酸痛感,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总分数<50 分,肩关节疼痛与活动功能无变化[6]。
1.3.3 实验室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 周后抽取晨时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
1.3.4 安全性指标 治疗4 周后对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进行检查,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比较/分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疼痛、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肌力、局部形态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9、0.55、0.02、0.15、0.20,P均>0.05)。治疗1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日常生活能力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1、2.24,P均<0.05),两组活动范围、肌力、局部形态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9、0.65、0.41,P均>0.05);治疗4 周后,两组疼痛、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肌力、局部形态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5、0.64、0.47、0.16、0.34,P均>0.05)。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由表2 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β、IL-6、TNF-α水平见表3
由表3 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β、IL-6、TNF-α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45、0.32、0.38,P均>0.05),治疗4 周后,观察组IL-1β、IL-6、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67、7.18、7.54,P均<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β、IL-6、TNF-α水平比较/pg/ml
2.4 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近些年来,众多学者采用中医理论对肩周炎病因病机进行探究,总结而来,肩周炎属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证[7]。肩周炎(血虚寒凝证)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多为内外因共同作用所致;血虚则阳气不升,正气不足。现代社会工作、生活、作息方式导致人们更易受风寒之邪侵袭,瘀阻筋脉,内外作用下气血不畅,营卫不固,筋脉不通,不通则痛。治疗应以温经、通络为主,经脉温则气血行,气血行则寒凝祛。
近年来,体外冲击波逐渐已经成为临床一种新型非侵入性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主要可发出低能量或高能量震波,穿透人体组织、体液,通过止痛与松解软组织粘连生物学效应起到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仅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71.88%,说明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刘凌等[8]也证实了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具有止痛效果好、无创伤、治疗过程简单、体感温和等优势,患者接受度较高。
中医温经通络方为治疗风湿痹痛、筋骨屈伸不利等病症经验效方,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制川乌、细辛、白术祛寒除湿止痛、通络,鸡血藤、桂枝、当归有补益营血、流利经脉之功[9],透骨草可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加用蜈蚣熄风通络、解痉,诸药合用共奏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之功效。内服温经通络方可快速缓解疼痛症状,同时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能够进一步巩固疗效,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医温经通络方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1 周后疼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中医温经通络方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血虚寒凝证)具有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应用优势。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4 周后,中医温经通络方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观察组IL-1β、IL-6、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中医温经通络方具有降低肩周炎(血虚寒凝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效果。现代药理学证实,白术、桂枝具有镇痛、抗炎、解痉等作用,透骨草可杀菌、消炎、调节免疫力[10]。同时,观察组治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进一步证实中医温经通络方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血虚寒凝证)疗效优于体外冲击波疗法,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中医温经通络方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血虚寒凝证)与单独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比较,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高。本次研究所选取样本量有限,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后期可延长研究时间,增加样本量,纳入更多客观指标如免疫功能,并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指标,进一步丰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