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弥散张量成像对腰骶部神经根卡压体征明显患者的诊断价值

2022-08-02杨碰花林丽亚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卡压张量体征

杨碰花 林丽亚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研究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患者椎间盘受损、变形有关。另有研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腰骶部神经根卡压相关[1]。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张量成像是在常规MRI 的基础上一种改进诊断手段,在获得图像后在其特定的软件中对神经束变化进行分析评价,以此来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与神经根两者之间的关系[2,3]。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弥散张量成像对腰骶部神经根卡压体征明显患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21 年2 月至2022 年2 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腰骶部神经根卡压体征明显患者80 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42 例、女性38 例;年龄35~60 岁,平均年龄(47.52±2.31)岁,病程3 个月~2 年,平均病程(1.01±0.21)年。纳入标准包括:①经CT检查椎间盘单侧型突出,且与神经根分界不清或者神经根受压;②腰痛伴随或者不伴随着下肢疼痛、下肢功能障碍。并剔除:①腰背痛、下肢放射痛史患者;②腰部外伤史患者;③椎管内占位病变史患者;④MRI禁忌证患者;⑤合并肿瘤患者;⑥精神、沟通障碍患者。另选取本院行常规检查的受检者8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5 例、女性45 例;年龄35~59 岁,平均年龄(47.34±2.47)岁。对照组纳入标准: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无腰部外伤史、腰椎手术史。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MRI 扫描、改进腰椎间盘MRI 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取仰卧位,患者保持平稳呼吸,运用Bstar-300 3.0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脊柱相控阵线圈。对患者行轴位3D扫描,患者腹部脐上方3 cm处为扫描中心,扫描参数:层间距0.75 mm,层厚1.5 mm,矩阵129×129,350 mm FOV,19 sm TE,43 ms TR,共激励4 次,扫描时间为6 min 39 s。之后采用轴位自旋-平面回波成像序列扫描,扫描中心与常规MRI 扫描中心相同,扫描参数:层间距0 mm,层厚3 mm,共激励3 次,20 个扩散方向,b 值900 s/mm2,扫描时间为9 min 29 s。嘱受试者扫描过程中尽量保持不动。

1.2.2 图像分析、数据采集 在扫描完成后,将常规MRI、改进腰椎间盘MRI 弥散张量成像数据上传至Siemens 后处理工作站,由2 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处理,使用Fiber track 功能对神经根三维图像进行重建,获得图像。根据矢状位、横断位进行图像定位,在硬膜囊外行处、椎间孔外、椎间孔上半部设定ROI,兴趣区体素:40,测定两组患者双侧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需连续测量3 次取平均值,为避免周围肌肉等软组织对FA 值、ADC 值数据的干扰,所选兴趣区应包括神经根整个截面。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FA 值、ADC 值单一及两项联合对腰骶部神经根卡压体征明显患者的诊断价值。设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征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学图像分析见封二图2

图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学图像示意图

由封二图2a 可见,男性患者42 岁,腰5/骶1 椎间盘右后突出,右侧骶1 神经根卡压,主诉腰腿痛。常规MRI 扫描无法判断患者右侧骶1 神经根是否卡压;由封二图2b、c 可见,改进腰椎间盘MRI 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显示患者右侧骶1 神经根卡压,神经根卡压处纤维数目减少、变细,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分界不清,箭头处为患者腰骶部神经根卡压区域。

2.2 两组双侧FA 值、ADC 值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双侧FA值、ADC值比较

由表1 可见,研究组患侧FA 值低于健侧,ADC值高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2.00、5.62,P均<0.05),研究组患侧FA 值低于对照组左侧、右侧,ADC 值高于对照组左侧、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68、9.66、5.62、5.31,P均<0.05)。

2.3 弥散张量成像参数对腰骶部神经根卡压体征明显患者的诊断价值ROC曲线分析见表2

表2 弥散张量成像参数对腰骶部神经根卡压体征明显患者的诊断价值

由表2可见,与FA 值、ADC 值单项诊断比较,两项联合对腰骶部神经根卡压体征明显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Z分别=4.01、3.84,P均<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逐渐趋于年轻化,属于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研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改变为患者纤维环某区域中出现广泛性或者局限性的破裂现象,而腰椎间盘的髓核部分出现变性突出症状。从影像学方面研究分析,其表现为椎间盘外周存在峰状形的突起。既往临床诊断时,只有患者出现相关的神经根卡压体征或者症状时,才可将患者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5]。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电生理、MRI、CT 等对患者神经根卡压部位、严重程度进行评价,但常规MRI 扫描虽然能检测患者椎间盘突出的位置、突出严重程度,但因腰骶神经根较为纤细,且解剖结构复杂,常规MRI 并不能观察患者神经根走行,不能准确观察患者神经根卡压症状[6~8]。随着MRI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根病变的诊断中[9]。相关学者发现,MRI 弥散张量成像属于一种功能磁共振成像,其基础为组织中水分子扩散的各向异性,是弥散张量追踪成像的延伸,MRI弥散张量成像可敏感的检测到水分子之间的布朗运动,进而反映出组织与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时的结构环境,同时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准确反映出患者神经根走行,反映出患者神经根受压症状[10,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FA 值、ADC 值两项联合对腰骶部神经根卡压体征明显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达84.38%,曲线下面积为0.81,表明弥散张量成像对腰骶部神经根卡压体征明显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神经根卡压症状的评价。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精准地显现出受检对象神经走行、受压部位神经束变化情况。临床上多应用其参数值FA 值、ADC 值对受检对象神经走行、受压部位神经束变化进行定量分析[12]。相关研究发现,当受检对象神经根被压迫、刺激后FA 值低于正常水平,ADC 值高于正常水平,FA 值越小、ADC 值越大,水分子扩散能力越强,而神经根作为各向异性组织,在受压后,出现炎性水肿,水分子扩散增强,胞内分子活动性增强,故FA 值降低、ADC 值增加,因此FA 值、ADC 值可作为神经根结构变化的重要量化评价指标[13~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腰骶部神经根卡压患者,患侧FA 值降低,ADC 值升高;且FA值、ADC 值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高于FA值、ADC值单项检测(P均<0.05),表明FA 值、ADC 值可作为腰骶部神经根卡压患者的临床诊断的影像学参数,弥散张量成像可为腰骶部神经根卡压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腰骶部神经根卡压体征明显患者患侧FA 值降低,ADC 值升高,FA 值、ADC 值联合检测准确率较高,可为腰骶部神经根卡压体征明显的诊治提供借鉴,但因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在数据统计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结果还需后续研究进一步分析证实,以期望为更多的腰骶部神经根卡压体征明显患者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卡压张量体征
高频超声在上肢周围神经卡压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一类张量方程的可解性及其最佳逼近问题 ①
2型糖尿病脑灌注及糖尿病视网膜氧张量的相关性
严格对角占优张量的子直和
四元数张量方程A*NX=B 的通解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关于薄壁不锈钢管在燃气管道系统中的应用浅析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