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早期诊断肺癌的价值观察
2022-08-02朱振国张军祥杜东海
朱振国 张军祥 杜东海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胸外科(河南 鹤壁 458000)
肺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以及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临床上,大部分肺癌确诊已处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生存率较低[2]。近年来随着CT扫描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多排螺旋CT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肺癌在形态学特征方面的显示,更加直观了解肿瘤位置、内部特征以及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3]。此外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可重复,也开始被应用于肺癌早期筛查,成为疾病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本研究选择血清癌胚抗原(CEA)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CYFRA21-1)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64排螺旋CT应用于早期肺癌诊断,旨在为疾病诊治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通过病理诊断或介入穿刺检查确诊为肺癌的患者80例以及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0例。肺癌患者中包括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53~79岁,平均(68.32±8.71)岁;病理类型:鳞癌37例,腺癌35例;小细胞癌8例。
纳入标准:病理诊断为肺癌;年龄18~80岁;影像学图像质量佳;临床资料较为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要器质功能障碍;扫描区域高密度植入物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近1个月内使用过影响本研究血清指标的药物治疗;不能配合CT扫描,对造影剂过敏。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包括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8.11±8.43)岁;肺结核11例,各类肺炎20例,其他良性病变9例。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CT扫描 采用美国GE 64排light speed VCT,从肺尖部扫描至肺下缘。参数设置:层厚、层间距均设置为5mm,电流、电压设置为300mA、120kV。层厚较小病灶层调整为1~2mm,0.625mm三维重建,肺窗 (窗宽、窗位分别为:800、-700)和软组织窗(窗宽、窗位分别为:250、45)观察,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 、多平面重组(MPR) 、三维容积显像(VR)、透明显示(Raysum)等进行处理。所有图像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阅片,当出现意见不统一时,经协商达成一致。
1.2.2 血清肿瘤标志物 采集患者3mL空腹采静脉血,3500r/min离心10min,血清分离,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Cobas8000),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CYFRA21-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
1.3 血清肿瘤标志物判定标准[4]正常参考值:CEA:0.0~5.00μg/L,NSE: 0~15ng/mL,CYFRA21:0.0~2.08μg/L,ProGRP:0~65ng/L。超出正常值高限则判定为阳性,联合检测时若有其中任意一项检测为阳性则判定为阳性,均为阴性则判定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效能,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CT征象比较肺癌组CT征象中“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结节比例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见表1。病例图像分析见图1~图3。
图1 男,48岁,吸烟史28年,CT发现右肺下叶结节灶,病理显示为高分化鳞癌。图2 男,52岁,无吸烟史,CT显示右肺下叶结节,毛刺征(+),纵膈淋巴结肿大,病理显示为腺癌。图3 男,59岁,无吸烟史,CT显示左肺上叶结节,病理显示为腺鳞癌。
表1 肺癌组与良性病变CT征象比较[n(%)]
2.2 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共有阳性病例77例,阴性43例,其中16例病理诊断为肺癌的患者漏诊为良性病变,13例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的患者误诊为肺癌,见表2。
表2 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
2.3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肺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ProGRP、CYFRA21-1含量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肺癌组CEA、NSE、ProGRP、CYFRA21-1阳性率分别为52.50%、76.25%、38.75%、77.50%高于良性病变组17.50%、30.00%、10.00%、35.00%(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n(%)]
2.5 64排螺旋CT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早期诊断肺癌效能分析64排螺旋CT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早期诊断肺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50%、62.50%、85.83%、83.87%、92.59%,64排螺旋CT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早期诊断肺癌敏感度、准确度高于单独CT诊断80.00%、75.83%,高于单纯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灵敏度78.75%(准确度74.17%(P<0.05),见表5。
表5 64排螺旋CT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早期诊断肺癌效能分析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分子诊断学的进展,许多肺肿瘤生物标志物被发现,肿瘤标志物来源于肿瘤组织自身,和肿瘤的代谢具有密切关系,可用于肿瘤诊断[5]。CEA在许多肿瘤中高表达,特别在肺腺癌中明显升高[6]。NSE为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异常表达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与肺癌组织中,当细胞破裂时可释放入血,与肿瘤患者的分期、分型相关[7]。ProGRP是促胃液素释放肽(GRP) 的前体物质,GRP存在于正常人体的脑、胃神经纤维中,肺腺癌肿瘤组织中也可分泌GRP,相关研究表明[8],ProGRP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GRP的水平。CYFRA21-1为肺癌患者体内释放的,具有较高敏感性的肿瘤标志物,其异常升高可先于CT影像学的检测结果,可作为肺癌进展的预测指标之一[9]。本研究中CEA、NSE、ProGRP、CYFRA21-1诊断肺癌敏感度分别为40.00%、56.25%、38.75%、60.00%,特异度分别为82.50%、70.00%、82.50%、72.50%。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下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达到78.75%、65.00%。
然而,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缺乏准确性,且不同肿瘤标志物对不同类型的肺癌灵敏度存在差异,单独应用易发生误诊或漏诊现象[10]。与常规CT相比,螺旋CT对肺组织空间与密度显示分辨率较高,扫描速度较快快,同时具备较为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病变良恶性和预后评估等等[11-12]。在胸部诊断方面,螺旋CT主要依据病灶形态、大小、位置、成分、强化特征、密度等,通过后处理工具,进行多层面的重建,可获得清晰影像[13-14]。相关文献研究显示[15]CT征象对于各种类型肺癌的诊断符合率达46.7%~67.7%。本研究早期肺腺癌CT 诊断敏感度80.00%。与良性疾病相比,肺腺癌组 CT征象“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结节比例较高,二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CT与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达到97.50%、62.50%、85.83%,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单独CT诊断,同时高于单纯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64排螺旋胸部CT扫描可直观了解病灶位置、内部特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血清肿瘤标志物通常在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前即可检测到,本研究通过两种检查手段的结合,提高了疾病诊断敏感度与准确度。
综上所述,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CT诊断肺癌,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对于早期肺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