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性必修教材申论写作指导解读材料,讲好道理

2022-08-02李芳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子弟中学语文教师

十几岁 2022年18期

文/李芳(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子弟中学语文教师)

申论,即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由概括、方案、议论三部分组成。开头提出观点,主体写现状、分析、对策等,结尾需扣题。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子弟中学的李芳老师一起,向时评学写申论文章。

经典一瞥

请阅读《人民日报》的这篇节选时评,初步感知申论文体特点。

推动开展抗击疫情国际合作,中国的作为有目共睹。中国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为世界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在积极支持各国抗疫斗争。推动世界各国加强协调合作,为稳定全球经济建言献策,中国方案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比如,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向80 多个国家,以及世卫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向世卫组织提供了2000 万美元捐款,支持其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中国同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提供多语种的防控和诊疗方案,举行疫情防控经验的国际分享交流大会,与多国专门举行卫生专家的视频会议,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派遣医疗专家组,并同有关国家开展疫苗研发、药品研发等合作;在中方的倡议下,中国—东盟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议在老挝成功举办,中日韩举行了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视频会议,中韩专门成立了应对疫情的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富有成效的合作成果,生动诠释了打造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技法初探

申论,实质上是一种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字面上理解,“申”为申述、申辩、申明,“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申论介于政府公文和杂文评论之间,比公文更开放和灵活,比杂文评论更客观严肃,可谓糅活泼、严肃于一体。

以上选文即很好地凸显了申论的特点:既严肃又活泼。严肃的是写作态度,活泼的是写作角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观点,围绕“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作一篇申论。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做好外宣工作,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既要宣介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传播当代优秀文化。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涵,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④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能停留在舞个狮子、包个饺子、耍套功夫上,不能满足于向国外提供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关键是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⑤同时,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不能厚古薄今,更要注重展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既要入乡随俗又要入情入理,努力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

(摘自2018年9月2日《人民日报》文章:《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写作关键:对材料进行结构性解读

申论的命题材料与平日里作文材料的最大不同处,在于字数多、信息量大,需要我们首先学会梳理、概括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结构性地解读材料。

第一步:逐句梳理内容点

句序 内 容①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②做好外宣,既要宣介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宣介优秀当代文化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④文化走出去,关键是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⑤更要注重宣介展示当代进步的文艺精品和文化成果

第二步:概括整体段落内容

优秀文化要走出去。

第三步:多向立意,找准切口

结构性解读材料,首要应确定关键词,比如以上材料的关键词为“文化走出去”;其次是理顺围绕关键词展开的各方关系,比如以上材料的各方关系有“国家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的根脉”“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文化精髓”。

一般材料无外乎叙事类和论说类,都是由主题和材料合成,即“神”和“形”。形神结合是所有文本的基本要素。解读材料,“形神”的关系、“形”的各材料之间的关系就是切入点。

雅文共赏

中国文化,让世界看见

文/张凡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一度将宝玉错认成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季羡林曾说,“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人类文明将会拥抱更多的可能性。

( 节选自2017 年05 月31 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技法总结

整理思路,定好调子

1.提炼段旨句: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引领。

2.进行理论描述:“走出去”的某些中国文化,内容狭窄,符号性过重,既不能传播精神气度,也不能传递价值理念,更遑论产生深刻的文化影响。

3.列举事例论证: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一度将宝玉错认成女孩。

4.小结延伸道理: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

面对庞杂的材料,一要抓住关键词定论题,二要分析各方关系理思路,三要懂得由果溯因找方法,四要懂得多向辐射谈影响。如此,才能快速整理好思路、定好调子。

总之,好申论一定能找准读者“兴奋点”,立场坚定又态度亲切,能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平时,多看时政热点、多听理论政策,能够帮助理解材料,提升政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