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精准发力 让城市道路更畅通
2022-08-02
前些年,云南省昆明市的交通拥堵较严重,很多市民反映出行不便。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近年来,昆明市公安局推出潮汐车道、“绿波带”、非机动车待行区、智慧交管大数据平台等,一路一策找准堵点,科技赋能提升通行效率,优化学校、医院等特定区域交通组织,有效地缓解了拥堵情况。
摸排交通堵点 采取800多项微改造措施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路内的虚线,是待转区,每个绿灯可以多过五六辆车;人民中路离路口10多米的开口,是调头车道,能有效避免一辆调头车堵住整条道路;北京路中间那个隔离栏可以遥控移动,遇到车流高峰,能多出一条转弯车道。”在位于昆明市中心的交三桥路口,已在一线执勤24年的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六中队中队长介绍。
“以前我们指挥交通,做的是简单化管理。现在根据交通特点和群众需求一路一策,着眼于精细化疏堵。”民警说,前些年昆明交通拥堵严重时,日常执勤要时刻紧盯重要路段、主要路口,每次遇到突发状况,饭都来不及吃。
为了切实解决交通拥堵难题,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近年来,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定期组织人员到一线执勤路段调研,民警也经常被叫到交警支队开会,反映意见建议。
“就说眼前的待转区,可不只是画几条虚线这么简单。”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秩序管理处处长说。要有效解决待转问题,除了画线还要跟着调整信号灯;要调整信号灯,部分路口就要重新布线、更换控制系统主机,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
为此,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统筹协调,抽调秩序管理、设施设置、科技信息化、安全宣传等各专业人员,组建“道路优化专班”,从交通组织策略、管控方案、设施设置、信号配时等环节入手,破解交通缓堵工作中的难题。
精准摸排城市交通堵点,公安领导包保路口制定缓堵方案……随着200多项“工程性”改造和800多项微改造措施落地,63个拥堵点位的交通秩序全面改善。道路优化专班的组建,也带动了全市交警执法理念的转变。民警说:“以前是怎么画线怎么执法,现在是想着怎么画线可以提升通行效率。”“变管理为服务,尽可能提升通行效率”正成为昆明交警的共识。
智慧交管调控城市车流 动态调整信号灯时长减少车辆路口排队
“运气好时,在昆明市主干道环城南路开车可以一路绿灯。”司机吴师傅说。
“运气之外,更重要的是智慧交通起作用。”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说。昆明市新建成使用“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平台,可以对各个路口交通信号灯实现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决策、绿波通行。
经过小花园路口时,车辆明显较多,此时绿灯倒计时在12秒时停顿了4秒,直到4秒后才开始继续计时。这多出来的4秒,不少车辆得以顺利通过。“这是智能感知设备通过监测路口实时流量动态调整了信号灯时长。”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信息化处处长介绍,智能感知设备能够根据路口各个方向的车流量配比情况,适当延长流量大的方向绿灯时间,让更多车辆通过。
智能感知设备安装在距离路口30米左右的电警杆上,其背后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起的一体化智慧交通系统,可检测150米至200米范围内路面运行情况,通过对道路运行情况进行感知和信息收集,实时计算并输出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合理配置信号周期,路口排队的车少了,城市的拥堵指数也降下来了。”张灵说,目前“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平台的联网信号机已实现主干道全覆盖,联网率从28%提升至86.1%。
同时,按照“外截内疏、一路一策”的总体思路,昆明市加快推进“绿波带”建设。“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平台按路口、路段流量变化趋势等整体交通运行情况,自动采集拥堵状态,依靠强大的全域数据集成、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能力,对城市主干线进行绿波优化。数据显示,依托智慧交管,昆明市主城区日均车速提升了7.1%,平均拥堵指数下降了4.2%;高峰时段平均车速提升了5.3%,平均拥堵指数下降了3.2%。
设置“限时通过”通道 提供临停服务缓解学校等特定区域拥堵
昆明小石坝立交处发生了一场小型交通事故,道路出现拥堵。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智慧大屏前,指挥中心教导员点开警情报送,很快看到交警已经在现场疏导,11分钟后拥堵消散,车流恢复正常。
“治堵最早靠‘摸’,发现哪里交通堵了,就派民警去巡查;后来靠‘看’,接到投诉举报再调取监控查看;现在可以靠‘感’,拥堵信息自动推送预警,二环以内5分钟、二环以外10分钟,出警人员可以快速找到事故发生点,极大提高了处置效率。”民警说。
影响交通拥堵的因素众多,只有找准原因、精准施策,治堵才能见效。辖区有个路口隔三差五就出现交通事故,常常导致拥堵,后来发现是路口附近的施工围挡阻碍了视线。辖区民警通过协调相关部门调整施工围挡,事故率一下子就降了下来。
作为重要的交通参与者,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行为也是造成路口拥堵的原因。为此,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一些路口设置非机动车待行区,减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有效减少了混行带来的路口拥堵;而在人行横道,到了高峰时段,民警也会引导行人快速通行。
除了早晚高峰,在特定时段,学校、医院、商业街也容易出现拥堵。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通过微改造、微调整,“一院一策”“一校一策”持续优化交通组织。在医院门前路段,设置就医车辆“限时通过”通道,沿线设置动态停车指示牌,实时显示医院内部停车位剩余数,及时引导车辆到周边停车场停车。在学校周边,实施机动车上下学时段路侧单车道限时停车管理措施,为接送学生的家长提供临时停放服务。
昆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说:“在主城区现有道路基础条件已不具备大规模改扩建的情况下,我们在交通组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道路通行潜力,有效改善了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提升了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更好服务了城市经济社会高效运行。”
向科技要效能“智慧交通”助力缓解交通拥堵
车流量大时,隔离栏会自己“变”出一条车道;发生交通事故时,事故点精准上图定位,方便交警快速处理;警力可按拥堵重点、安全黑点精准投放……这些细微改变,在一定程度上畅通了昆明市交通大循环。
2020年,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探索智慧化转型,从传统的经验决策向数字决策转变,向科技要效能,提升了交通管理的精准性,优化了群众出行体验。
智慧大脑让交通管理更精准
截至2022年1月20日,昆明市共有机动车3167878辆、驾驶人3868955人。面对庞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及驾驶人群体,单纯依靠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交通管理需求。昆明交警科技信息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10月,昆明交警启动“昆明交管·智慧大脑”平台建设,依托科技手段的加持,从交通态势感知、集成指挥调度、综合勤务管理、数字监督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提升了交通管理效率。
解决交通拥堵、处理交通事故是公安交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比如,点击这里查看此处警情,报警信息显示白色商务车与电动车相撞,无人员伤亡。我们就会安排附近执勤民警前去处理。”昆明交警科技信息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传统的信息采集方式—发现警情主要依托群众报警,不过这种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的一个短板是交警对路面的感知能力比较差,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及时发现路面上什么地方发生了拥堵、什么地方发生了事故。“现在通过‘昆明交管·智慧大脑’平台的建设和一些辅助系统的集成,我们可以快速地感知路网的拥堵情况、拥堵点、拥堵程度等,同时还可以针对交通事故的具体地点精准进行上图定位,方便出警人员快速找到事故发生的地点,提高处置效率。”他说。
此外,“昆明交管·智慧大脑”平台在指挥调度、交通拥堵数据分析等方面为交通管理者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警力的精准投放提供了依据。比如,在对历史警情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拥堵高发时段、警情高发区域,昆明交警指挥中心就可以根据“昆明交管·智慧大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可以根据管理需求进行精准部警。
不过,造成交通拥堵有规划层面、建设层面、管理层面和城市历史原因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个“大脑”再聪明也只能优化交通管理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科技赋能让出行体验更优化
聪明的“大脑”不仅为交通管理者带来了工作上的更多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群众的出行体验。《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在市内道路方面,同比2020年,2021年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16%的城市拥堵下降,昆明拥堵降幅位居全国前列。
昆明交警科技信息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交通管理实际上依托于两方面的手段,一方面是传统的交通管理和交通治理手段,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智慧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以及发现事件的时效。另一方面,在诸如交通拥堵等问题上可以进行前期数据精准化分析,提升发现问题的效率,逐步改善处理交通问题的能力。
比如,昆明交警通过信号自适应、设置交通信息诱导屏、“绿波带”等手段,有序引导车流。而潮汐车道的设置则更具科技感。昆明交警依托“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平台,对路口实时流量进行监控分析,在交三桥路口南口设置了“潮汐车道”,根据车流的不同情况进行变换,车流量大时潮汐机器人会“变”出一条车道,有效提升通行效率。
此外,昆明交警还推出应急保障服务,围绕交通管理机构与出行民众,在宏观交通感知、事件信息发布和警民互通等多个日常工作环节提供立体的交通场景应用,为群众提供了暖心服务保障。民警举例说,当发生交通事故、交通管制、施工、气象灾害等状况时,一线交通管理者可通过“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平台联动公共服务平台,将交通事件信息通过网络路况平台进行实时发布,确保信息精准触达出行民众。群众在进行路线规划时就会智能避开事故路段,在导航过程中,也可通过语音播报和交通实况聊天室等多渠道获取事故或路况实时信息。
从大处着眼、从细节着手,“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平台正逐步发挥应有作用。民警表示,从目前整个智慧化的建设成效来说,昆明交警主要集中在“情指勤督”和以指挥调度为主的体系建设,下一步整个指挥交通体系要逐步往数据智慧化分析、决策支持数据化方向发展。
“黑科技”让噪声污染无处遁形
“轰轰轰……”巨大的轰鸣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尤为刺耳,一辆辆改装的摩托车从街道上疾驰而过,道路两边的居民很多被惊醒……在城区部分路段,这样的场景时有发生,周边居民烦不胜烦,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巨大的隐患。
今年以来,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运用声呐采集这项“黑科技”,精准捕获“炸街”车辆和人员,有力打击了噪音扰民等不文明交通行为。
“黑科技”留痕 有声音有图像
“年轻人比较喜欢炫酷、喜欢追求刺激,他们通过拆除排气管消声器,加粗加长排气管,使改装后的车辆发出巨大的轰鸣声,以达到吸引人的目的。”昆明交警涉车犯罪侦查大队相关负责人说,改装后的车辆发出的噪音高于了国家标准,这些改装车辆的驾驶人倒是达到“炫酷”的目的了,可是这扰人的噪音着实让群众“要哭了”。
那么噪声阈值是如何界定的呢?在国家标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和《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对摩托车、汽车产品的加速和定置噪声限值和测试有相应的规定。比如汽车在城市道路噪声限值白天为70分贝,夜间则是55分贝,只要摩托车或汽车发出的声音超过国家限制标准,即视为噪音。
为了规范通行秩序、回应市民期盼,昆明市公安机关针对汽车、摩托车非法改装后轰鸣疾驶、“炸街”,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后“翘头、竞速”等对市民生产生活及出行带来严重困扰和安全隐患的违法行为,展开“猎音行动”,在常态化路面整治和情报线索分析研判基础上,将声呐采集“黑科技”运用其中,精准定位,有力打击了非法改装车辆造成的“炸街”“竞速”等不文明的交通行为。
何为声呐采集“黑科技”?这是一套先进的噪声抓拍采集设备,该设备将声波定位拾音器与视频监控抓拍技术相结合,实时侦测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超标噪声源,精准定位超标噪声车辆,通过自动筛选、识别超标噪声车辆并进行抓拍、录像,固定含有超标噪声车辆的号牌及发出轰鸣声的视频、音频及图片等证据,设备采集到的证据由昆明交警科技信息化部门统一整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推送到辖区交警大队,由他们根据证据线索进行查处。
声呐采集“黑科技”的运用,是昆明市交通管理工作智慧化、科技化深入推进的成果体现。这项技术在证据采集、解放警力、提高工作效率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黑科技”来了 还市民一片宁静
严厉打击非法改装车“炸街扰民”“竞速飙车”的违法行为,不仅是为了还春城市民一个安静、畅通、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更能及时扫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可能有人会不解:非法改装车能有什么安全隐患?
非法改装车涉及电路改变,容易留下火灾隐患造成车辆自燃;若改变车辆的底盘结构、轮胎、悬架、刹车系统,将会影响车辆的制动和平衡,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同时,非法改装车上路行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可能将面临保险公司不予理赔的情况。
目前昆明交警在昆明市主城区范围内布点设置了多套声呐采集设备,在多路段、多点位进行移动式地精准监测、采集固定证据。自今年一月份“猎音行动”开展以来,截至3月13日,声波定位拾音器共收集固定噪声超标车辆线索1600余条,通过设备收集的证据,民警查扣车辆498辆,处罚机动车非法改装647起。
涉嫌非法改装或者噪音扰民的车辆会被如何处置?首先办案民警会对车辆依法进行扣留,并请相关检验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若车辆非法改装情况属实,便责令车主对非法改装部件限期恢复原状,对驾驶人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猎音行动’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会坚持推进源头治理、路面整治和对重点目标的专案打击,并针对‘春城好网民’的举报反映、声呐采集‘黑科技’收集的线索信息持续对此类违法犯罪保持严打态势。”有了“黑科技”的助力,非法改装车辆驾驶人实施“翘头、竞速、炫技”的违法行为将无处遁形。
发挥科技优势力量 做实做好重点车辆专项整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昆明市货车交通违法突出,例如闯红灯、超限超载、改装、噪音扰民、扬尘污染等,货车管理越来越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昆明交警一大队结合货车专项整治行动,落细落实“减量控大”事故防控专项工作,以“为民办实事”为切入点,迅速响应和反馈群众诉求,做到民有所呼,警有所应,优化昆明市主城区货运交通组织,有效遏制货运车辆交通事故、重点违法行为的产生,切实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力保辖区群众出行安全、道路畅通。
大队依托集成指挥平台、智慧交管·昆明大脑,紧扣交通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化实战需求,加大对货运车辆活动轨迹分析,对可能存在超载超限以及假牌套牌的可疑车辆,设卡进行布控拦截,做到精准拦截、精准查缉,有效净化道路交通环境。同时大队通过抓拍系统、视频图侦,对重点车辆进行筛查,对违规行驶、无证违禁入城的重点车辆开展抓拍处罚工作。
“强治理”专项整治货车违禁入城。根据辖区工作实际,大队立即组织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针对大货车及重点车辆违禁入城、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超高、超宽等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研处。制定大队专项工作方案,科学安排警力,成立整治执法小分队,精准查处重点车辆突出违法问题。
截至3月份,交警一大队共组织大小交通整治200余次,出动警力700余人次,累计打处涉及货车各类违法、违禁行驶、改装、涉牌涉证、超限超载等各类交通违法3000余起,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做到从源头严格管理,,营造齐抓共管高压态势。下一步,大队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力以赴推进重点车辆专项整治工作,最大限度消除隐患,筑牢安全防线,积极为广大群众营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
“诱导屏”更智慧
在昆明城区内,部分诱导屏上出现了新的路况诱导发布内容,重新渲染道路组成,新增城市地标,新增行车预估时长。
这是昆明公安交警通过科技赋能对于诱导发布内容的一次创新性更新。通过“智慧交管·昆明大脑” 加强信息技术与交通管理的深度融合,全方位、立体化推进公安交管工作由“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在此基础上对市民出行诱导的开展了一次新的尝试。目前在滇池路、广福路、西福路、前卫西路、日新路等路段开展了试点工作。
昆明交警利用大数据平台多元异构数据融合技术,通过交警前端感知设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融合算法计算当前精准路况,有效预测当前位置到目标位置的行程时间。通过对路面诱导路况的重新渲染,丰富道路组成和完善城市地标性建筑,提高出行效率和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
升级迭代后的智慧诱导屏将预计驾车通行时间也投放在显示屏上,更清晰、便捷、直观、多维地呈现路况信息,大大缩短交通参与者的认知时间,与分钟级路况更新频率双管齐下,既能保证路况信息的准确性和即时性,更能起到真正智慧诱导、分流的作用。
昆明交警后续将陆续更新城区内主要道路诱导屏的路况升级,并结合大数据技术让诱导出行更加的智能。同时,将进一步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进行其他诱导应用推广。比如,在恶劣天气时,智慧诱导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进行提示等。当道路有突发交通状况时,智慧诱导屏将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化“堵”为“疏”提醒驾驶人及时规划路线,避免因交通信息传达的滞后性造成的大面积拥堵和次生交通事故,缓解拥堵问题,让司乘人员享有更加良好的驾乘体验。
科技赋能助力COP15
2021年10月11日,在昆明市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15)。昆明举全市之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向世界展示了昆明的魅力、云南之美,为保障会议顺利进行,昆明公安交警提前筹划,全警备战、科技赋能,有力维护了会议期间的交通安保工作。
“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实战运用
昆明公安交警全面推动智慧交管和“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实战应用,助推信息技术与交通管理的深度融合,全方位、立体化推进公安交管工作由“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同时,积极对接高德平台公司,多次对城市交通拥堵评价体系进行完善,针对昆明总体城域面积、道路情况、速度测算等指标进行了优化调整,并与外场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为建立昆明自己的交通评价体系提供数据支撑。
一是智能预警分析,助力决策研判。整合全路网2082个监控点位,1493套电子警察,790套道路卡口,民警、骑警实时定位等多数据资源,通过交通指数、实时车速、在途车辆数、拥堵指数、警力定位等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交通运行状况评估指标,建成“全域覆盖、全维感知、全网融通”的新型感知体系,全方位、立体化、广角度反应交通健康状况。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搭建了交通感知、智能预警、违法分析、事故分析等6个研判分析子模块,实现了分类专题分析、直观呈现,违法查处综合比对、强化关联。
二是扁平指挥调度,高效处置警情。搭建拥堵处置、警情查询、视频监控、渣运智管、实时调度、动态跟踪等子模块,配合警员实时态势感知等功能,实时监控、直观反映辖区交通态势,并结合大型活动、恶劣天气、警卫线路等要素信息,实现工作任务图上推演、动态跟踪、综合评估,达成了指挥精准、调度实时、处置高效的目的。截至目前,“首调成功率”常态化保持在90%以上、二环以内5分钟、二环以外10分钟“快反到达率”常态化保持在95%以上。
三是科学勤务管理,提高管控效能。综合施工智管、勤务排班、违法智拍、道路积水等4个子模块数据信息,找准管控重点,盯牢管理难点,准确把握态势,精准查缉布控,增强路面管控新精度。同时,全面整合全市289个易淹积水点位、111个道路施工点位要素信息,通过视频动态跟踪、指令一键发布、联动响应处置的闭环运行模式,实现对“围而不动、久占不还”以及淹积水情况的准确定位、精准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市政施工和强降雨天气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四是精准任务保障,提升安保水平。紧紧围绕COP15等重大安保任务,建设应用“智慧交管·昆明大脑”交通安保平台,开发了推演评估、勤务管理、指挥调度、警卫方案、基础信息等数据模块,实现了对安保车队位置的精准定位、视频自动跟踪和信号自动控制,为警卫保障车队提供了全程实时可视化跟踪。
五是优化信号控制,降低通行延误。依托“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常态分析、排查拥堵点段,通过建设外场联网信号机、雷视一体机、三合一卡口和智慧盒子等智能化设备的联网联控,进一步提升数据整合治理效能,并按照“外截内疏、一路一策”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绿波”及自适应协调控制应用,在北京路、青年路等57条路段实施了分时段“绿波”协调控制,在滇池路、前兴路、沣源路、学府路、一二一大街、巫家坝路等基础条件较好的道路实施了自适应协调控制。实施自适应区域协调控制(含干道绿波)后,根据高德地图数据显示,主城区相关区域日均车速提升了6.8%,平均拥堵指数下降了4.3%;高峰时段平均车速提升了5.1%,平均拥堵指数下降了3.1%。
六是闭环监督考核,提升工作效能。建立“机制+科技”监督预警新模,整合“执法大数据监督平台”数据、和业务窗口排队时长等数据,通过警力上图、轨迹回放、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对路面执法、窗口服务质量以及缓堵保通等工作的全方位考核考评,提高督导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公安交管工作质效。
“十四五”云南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基础设施
2022年5月,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协同高效建设,发展智慧交通基础设施。
《规划》提出,实施综合交通网全光纤网络和物联感知全覆盖工程。建设智慧公路,推动公路感知网络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用。发展智慧铁路,提升铁路全路网列车调度指挥、运输管理、维护检测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机场,推进机场内部信息网、物联网建设。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与交通枢纽智能协同调度。推动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建设,完善导航、票务、换乘等设施,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信息互联共享,提升综合出行服务便捷水平。建设服务区综合信息平台,提升服务区智能化水平。
《规划》明确,推动传统物流设施改造升级,加快智慧物流设施推广应用。开展智慧物流试点,布局建设5个智能仓储示范基地。支持企业充分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的传输、装卸、分拣、包装等技术装备,加快传统仓储设施的智能化改造,重点推动无人仓等智慧物流项目建设。探索智慧物流新型服务模式,引导“无车承运人”模式、智能仓配一体化服务等新模式应用,建设智能化、无人化智慧物流。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工程:在基础设施网络互联、全息感知基础上,推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基础设施资源数字化,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筑信息模型化(BIM)和综合交通视频资源上云,推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信息高速网、三维虚拟化路网、实体运输网的“三网合一”和云化服务。建设省级综合交通系统,打造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和省级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综合交通协同管控和安全应急工程。围绕“智慧高速”建设和改造,建设智慧服务区,发展“智慧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