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积极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2022-08-01杨志欣施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8期
关键词:总分积极性量表

杨志欣 施辉

202158 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糖尿病不仅是三大慢性疾病之一,同时也是诱发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全球范围内成年的糖尿病患者约占全球人口的1/15,每年各国关于糖尿病的卫生支出高达数千亿美元,并且糖尿病患者的占比和每年各国的相关支出仍在不断上升[1]。虽然关于糖尿病的防控已经具有明确的对策——“五驾马车”,但仍有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其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原因主要是这些患者依从性较差,没有积极做好自我管理。鉴于此,临床上长期致力于寻求多种更有效的措施,能让糖尿病患者提升自我管理意识,糖尿病的治疗和高血糖的控制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患者自身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而糖尿病的控制除了要依赖药物之外,饮食和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必须要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并采取多种措施和宣教,不断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落实在生活多个方面,在控制患者疾病发展的同时也能提升生活质量。对此,本研究选择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分析其自我管理积极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20年4-12月在崇明区港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档案的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积极度量表评估患者对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按照积极性评分从低到高分为A组、B组、C组、D 组四组,每组25 例。A 组男12 例,女13 例;年龄52~85 岁,平均(71.06±10.16)岁;病程1~12年,平均(7.43±1.34)年。B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52~85岁,平均(71.13±11.12)岁;病程2~13年,平均(7.54±1.18)年。C 组男10 例,女15 例;年龄51~85 岁,平均(71.27±10.38)岁;病程3~13年,平均(7.42±1.17)年。D 组男9 例,女16 例;年龄53~84 岁,平均(71.34±11.23)岁;病程1~13年,平均(7.48±1.29)年。四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 岁;②通过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③均为本社区常住人口(连续居住>6个月),且糖尿病病程≥12个月;④均可取得良好的沟通,无语言障碍;⑤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1 型糖尿病;②患有焦虑、抑郁症者;③合并有恶性肿瘤和严重躯体功能障碍者;④语言功能障碍或者不能良好沟通者;⑤参与性不强或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方法:①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对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该量表共有24 个条目,按照患者抑郁症状从轻到重分别计0~4 分,计算总分,总分>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症状;总分20~35分,可能为中度抑郁症状;总分8~20 分,可能为轻度抑郁症状;总分<8分,提示没有抑郁症状,将其用于评估患者自我管理积极性,则可认为,总分<8 分,患者自我管理积极性强,总分8~20 分,患者自我管理积极性尚可,总分20~35 分,患者自我管理积极性一般,总分>35 分,患者自我管理积极性较差[3]。②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认知、心理和行为特征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糖尿病认知共包括15 个问题,主要有基本用药、用药规范、饮食、防治措施、高危人群、高危行为、类型、并发症、诊断依据、糖尿病典型症状,答对1 题得1 分,计算总分(0~15 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糖尿病认知程度越高[4]。③以中文版糖尿病患者自我行为管理量表评估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状况,该量表共有11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患者自我管理程度的高低分别计0~7 分,计算总分(0~77 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程度越好,若评分<50 分则代表患者缺乏足够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5]。④以中文版糖尿病问题量表评估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该量表共有20 个条目,每个项目按照患者负性心理程度的轻重分别计0~5分,计算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则患者负性心理越严重[6]。⑤以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共有社会关系、心理、生理、治疗4 个维度,共调查27 个项目,采取1~5分制,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低[7]。在上述调查中,均采用问卷调查进行了解,工作人员需要详细耐心地为患者进行调查条例讲解,部分患者因为文化程度较低,无法完全了解,工作人员还需要单独进行二次说明,随后引导患者自行填写。如果部分患者不会写字,则需要工作人员耐心听取患者的回答并协助填写或者代替填写,确保问卷调查回收率>98%。

观察指标:对比四组患者的糖尿病认知评分、自我行为管理评分、社会心理评分、生活质量特异性评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四组患者糖尿病认知评分、自我行为管理评分、社会心理评分、生活质量特异性评分比较:四组患者糖尿病认知评分和自我行为管理评分D 组>C 组>B组>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心理评分和生活质量特异性评分A 组>B 组>C 组>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糖尿病认知评分、自我行为管理评分、社会心理评分、生活质量特异性评分比较(±s,分)

表1 四组患者糖尿病认知评分、自我行为管理评分、社会心理评分、生活质量特异性评分比较(±s,分)

分组 n 糖尿病认知评分 自我行为管理评分 社会心理评分 生活质量特异性评分A组 25 7.44±1.24 51.57±3.33 57.37±8.24 49.87±4.66 B组 25 9.33±1.43 58.24±4.24 45.24±7.24 42.48±3.44 C组 25 11.14±2.08 66.97±5.01 34.67±6.84 37.34±2.11 D组 25 13.56±3.19 74.24±5.25 29.55±4.38 30.45±1.98 P<0.05 <0.05 <0.05 <0.05

讨 论

以2 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疾病无法根治,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来控制病情,延缓病情发展,但许多患者缺乏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治疗依从性较低,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擅自停药或减少用量,这无疑会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血糖水平不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虽然临床可以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来确保患者正常接受治疗,但患者出院后,社区与家庭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对患者的监督也成了空话,患者的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自然生活质量与社会心理状况等方面会显著降低。

相关研究指出,患者自我管理积极性的高低和其病情控制效果、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密切的联系,原因是积极度越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越高、越愿意接受自我管理,其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更有效的改善,此观点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许多患者都缺乏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这使得其病情和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得不到改善,对于这种情况,2 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借助家庭和社区的力量,如果自己的管理能力对疾病没有帮助时应该积极求助社区,由社区开展一系列的糖尿病讲座活动;通过血糖控制知识宣教来帮助患者建立血糖控制目标和方案,可以采取团体性的培训和宣教方式,如果患者处于一个团队当中,和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共同接受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提升,则更有助于不断地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而且加上家属的帮助和监督,能带给患者更多的鼓励和信任,对心理状态进行积极的改善,提高治疗依从性,努力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做到对血糖的有效控制,进而显著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同时,2 型糖尿病患者还应该努力学习糖尿病的相关预防保健知识,采取对健康有益的生活行为,如合理饮食、积极锻炼、严格坚持血糖监测、坚持治疗等,以提高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效果,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结果显示,以高度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自我管理中去的试验组获得了更高的自我管理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其生活质量评分也到了显著改变[8-9]。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没有考虑用药对血糖的影响,患者负性情绪的诊断没有使用客观量表,笔者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同时根据问卷调查可以督促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知识,了解降糖药与胰岛素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以此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10]。

综上所述,自我管理积极度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自我管理状况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2 型糖尿病患者应该认识到自身在疾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积极参与到自我管理中去,进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负性心理状况,最终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总分积极性量表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