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

2022-08-01蒯莉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8期
关键词:肌瘤出血量腹腔镜

蒯莉莉

211700 盱眙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淮安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性疾病,以月经异常、阴道分泌物异常、下腹疼痛、压迫感为典型症状,且部分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进而对其身心健康构成威胁[1-2]。在临床治疗方面,多采取手术措施,如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二者各有利弊,为了更好地分析其应用成效,本文分析60 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 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 例,年龄35~74 岁,平均(54.53±1.19)岁;病程1~8年,平均(4.48±0.26)年;平均子宫肌瘤体积(26.05±3.71)cm3;受教育水平:文盲2 例,小学及初中学历9 例,高中和中专学历11 例,大专学历5 例,本科及以上学历3例。研究组30 例,年龄36~72 岁,平均(54.08±1.27)岁;病程1~9年,平均(5.01±0.13)年;平均子宫肌瘤体积(25.65±4.11)cm3;受教育水平:文盲3 例,小学和初中学历8 例,高中和中专学历10 例,大专学历5 例,本科及以上学历4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签署研究知情协议;②无手术禁忌证;③病历资料无缺损;④关于检查、治疗措施,患者存在较高配合程度、无排斥心理或行为。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心、肝、肾);②理解、沟通能力匮乏,伴随精神疾病史者;③凝血功能异常者;④研究中途退出者。

方法: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送至手术室后,行常规消毒、铺巾、麻醉操作(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体位,辅助患者调整舒适方式。切开患者腹直肌部位,将其双侧附件夹持,并将子宫完全暴露,查看子宫肌瘤大小、数目、所在部位等,在单极电刀辅助下剔除肌瘤,检查后清洁、缝合处理[3]。

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行全麻操作,取截石手术体位;对患者脐轮上缘做1 cm 切口,在腹腔内穿刺气腹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12~14 mmHg),而后将气腹针拔出,建立穿刺孔(10 mm trocar 穿刺、右下腹麦氏点、左下腹麦氏点,1、3 穿孔之间),操作结束后将腹腔镜器械置入。针对性剔除:①子宫肌壁间肌瘤:突出位置的肌层内,利用穿刺针将(12 U)垂体后叶素注入,而后选取隆起明显处进行切开,并将子宫肌瘤利用抓钳提起,剔除,对于出血现象,需实施电凝止血处理,缝合瘤腔组织,剩余肌瘤可在旋切器辅助下进行剔除[4];②浆膜下肌瘤:子宫与肌瘤蒂连接,可将肌瘤蒂进行套扎后切除,电凝止血即可,未连接肌瘤蒂,可环形切开子宫肌瘤包膜,剥除瘤体。缝合切口,手术结束[5]。

观察指标: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盆腔粘连、尿频。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肛门排气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对照组 30 93.52±5.48 2.67±1.08 103.29±4.21 5.48±0.37研究组 30 80.17±5.09 1.31±0.25 59.07±2.08 4.03±0.19 t 9.78 6.72 51.58 19.09 P 0.00 0.00 0.00 0.00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讨 论

子宫肌瘤属于多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常见群体为育龄期女性患者,子宫肌瘤致病因素复杂,可将其归纳为遗传性、干细胞突变、性激素水平、年龄、基础性疾病刺激等[6]。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具有显著优势。原因分析: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传统疗法,虽然临床应用时间较长,具备丰富经验,手术视野较广,能够对患者病灶组织进行清晰观察,进而实施针对性改变,但是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出血量多,在部分肌瘤患者中,还可能诱发一系列并发症,进而影响其恢复效果[7]。而腹腔镜剔除术作为医疗设备完善基础下的新型模式,典型优势在于创伤小、痛苦小,手术所需时间短、预后快,在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能够通过建立气腹、操作孔措施进行干预,而后置入腹腔镜,在其协助下,对患者腹腔内病灶组织进行观察,了解其所处位置、大小、数量等信息,而后实施切除。该过程中,其手术切口小、对美观程度的影响较小,在周围组织方面,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损伤,且术后通过电凝止血可降低患者出血量,在腹腔部位的不断冲洗中,可有效预防感染、其他并发症。手术结束后,此类患者能够在早期阶段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压疮、感染等并发症出现,能够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安全性,改善预后水平[8-9]。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具有确切效果,其一表现在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的缩短方面;其二表现在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猜你喜欢

肌瘤出血量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