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博物馆融媒体发展中的音频传播方式

2022-08-01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泰州市音频听众

孙 璐

(泰州市博物馆,江苏 泰州 2253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融媒体”理念的前提是发展,使用的方式是扬优,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结合到一起,使得舆论生态环境、媒体传播格局产生了深刻变化,重新组合起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的链条。博物馆行业的发展同样需要融媒体的介入和助推,让文物藏品与宣传方式从“简单结合”转变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真正实现博物馆信息传播从简单、被动反应跨越到有效反应。博物馆融媒体发展可以从多角度考虑:从文物传播信息内容的角度出发,优质的内容永远是根本,应始终做到内容为王,用内容优势获取传播优势;从实际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始终坚持途径优先的原则,主动适应万物皆媒体、一切皆平台的网络多元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迅速占领文物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大数据时代给博物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改变,现在的博物馆应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全景VR、高清影视、多媒体互动、音频、短视频等应用场景的文物传播方式,努力打造融合官网、微信、微博、小程序、多媒体互动墙、宣传册页、海报、触摸屏、自助讲解、论坛讲座等一体化平台。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要做到以观众为中心,以传播实用为原则,与传统纸媒、电视广播、大众媒体、视频直播平台等媒体合作,将博物馆服务信息、藏品背后的故事等分享到各个平台中。

在以上博物馆融媒体传播的诸多途径之中,音频传播有着其特有的方式和映象效应。无线电广播于1920年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大众,肖恩·麦克布赖德等著作的《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交流与社会,现状和展望》一书中说“无线电的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像报刊那样依赖印刷和水陆运输的远距离交流工具,而且无线电是不识字的听众也能听得懂的。最初,收音机主要是一种娱乐交流工具,特别是它造就了大批新的音乐和戏剧爱好者。不过,到了30年代,使用无线电进行新闻报道开始变得重要起来,于是新闻业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部门”。在许多人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守着红梅收音机收听国家新闻,收听《岳飞传》《高山下的花环》《夜幕下的哈尔滨》等评书的感觉依旧十分熟悉和美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当今社会的时间碎片化现象越发严重,给网络音频行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当下以移动网络为载体,有声书、广播剧、音频分享平台、语音信息、音乐播放软件等多种音频传播方式被持续研发出来,信息渠道多元化增长趋势越发明显。数字化时代的音频传播贯穿从生产者到接收者的整个环节。在过去的广播时代,听众被动接受音频传播的信息。而互联网时代中,所有的用户都可自主录制、上传、分享和存储音频,用户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接受者,而是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传播音频,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传播关系。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创作、发布、使用音频,从而建立起一个生产、消费、分配一体化的全新传播模式。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与普及,大众开始接受各种各样的网络音频产品。音频节目成为了许多人乘坐交通工具、娱乐休闲乃至工作学习时的好伙伴。

除此以外,移动音频行业也在创业热门领域中占领了一席之地。短短几年的时间,这个领域就诞生了多家用户数量达亿级的互联网公司,例如,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多样化的新兴音频平台使得音频产品迅速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余建军认为,音频行业的发展机会就在于帮用户“省时间”。在信息时代的媒体传播方式中,文字方便有效,视频生动直观,但它们都不便携,会跟用户“抢”时间,只有音频具有独特的伴随属性。在行走、驾驶、锻炼、家务劳动时,人们看任何信息都不太方便,但可以用耳朵听。音频传播方式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眼睛、四肢得到解放,还能多线程利用空闲时间,让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需求得以满足。蜻蜓FM联合创始人杨廷皓觉得,网络音频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可低估。声音是最自然的交互工具,科技的进步已经给音频行业带来了第一波红利。今后随着人工智能、云平台的快速发展,声音传播的工具载体会更加多样化,将对音频行业的发展起到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音频传播已经发生革命性改变的今天,博物馆人也在尝试运用音频传播方式进行有效的大众传播。过去博物馆在受众心中一直是严肃有余、生动不足的高冷形象,当博物馆人跨界和不同的媒体传播元素相结合时,就可以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跨界美感,云课堂、云直播、云展览、文博短剧、漫画形式等博物馆跨界合作风生水起。它们让普罗大众发现原来博物馆也可以那么时尚、前沿、有趣,文物的艺术性、历史性、科学性是可以互通的。比如,2017年12月,由中央电视台和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国家宝藏》文博探索节目在央视综艺频道首播,节目由张国立担任001号讲解员,李晨、王凯、梁家辉、王刚、段奕宏、刘涛等担任国宝守护人,对文物的“前世今生”进行了大胆创新的内容设计,通过明星对国宝故事的情景演绎,穿越古今,让“护宝人”对国宝的未来命运、当下价值进行宣扬,拉近观众与历史文物的距离。

博物馆除了与电视媒体的合作,在和相关音频平台的合作上也进行了探索,比如,湖南省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与腾讯联合打造的《文物的时空漫游》线上音频课程,陕西历史博物馆与畅听旅行联合出品的《神奇长安开讲啦》线上课程。舟山博物馆与大舟山网、舟山广电广播合作,推出精品临展线上讲解,并在早、晚高峰定期推送“舟博有故事”“听得见的博物馆”“乡音的故事”等音频,真正让文物活起来。2016年,江苏交通广播联合南京博物院推出了一档全媒体栏目,分期讲述南京博物院的18件镇馆之宝,解说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录下了南京博物院清宫钟表以及尘封了两个多世纪的八音盒等文物的声音,制作成广播报时音频在国际博物馆日播放。还制作了一场精彩的现场直播节目,主持人与大学教授、南京博物院的嘉宾们聊文物谈历史,以广播的形式诉说文物的沧桑历史,让听众们在聆听文物声音的同时,还能听到直播节目里的谈古论今,获益匪浅。2017年,江苏交通广播继续创新推出《讲述一座博物馆》,邀请南京博物院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讲述博物馆的一天,带领听众们在博物馆里穿越时光(见图1)。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交通广播网又联合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以及当地电台,共同策划举办了“舞动一座博物馆”系列活动。在疫情期间,南京博物院与松鼠悦读合作,打造了“倾听一座博物馆”音频课程,首批更新了31个馆藏精品解读音频,为感兴趣的观众解读文物背后的传统文化。2018年“粤语音频第一平台”花生FM与全国首家粤剧专题博物馆的广东粤剧博物馆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声音邮局”正式上线,观众可以通过扫描博物馆里的二维码或者登录花生FM进入“声博馆”,全方位感受粤剧文化,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粤剧悦耳“听览”。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打造的《听游博物馆》系列节目正式在蜻蜓FM上线。节目中推出了地铁沿线31家主要博物馆的场馆介绍音频,听众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收听馆藏介绍,感受不一样的文物风采(见图2)。另外,上海文旅局还与蜻蜓FM合作启动了革命文物线上讲解大赛,由听众评选出“最美声音”,最后将优秀作品制作成专辑在蜻蜓FM上发布,让大家可以随时收听。从2020年开始,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走上了可以被“听”的路上,全国现已有一百多家博物馆在喜马拉雅FM上开设了电台,分享文物知识,讲述历史故事,展现文化魅力。其中西安博物馆将本为春节举办的线下特展“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搬到了喜马拉雅FM上,出品有声展览《福猫特工的十二时辰》,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见图3)。

图1 图片来源: 南京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图2 图片来源:蜻蜓FM

图3 图片来源:喜马拉雅FM

江苏省泰州市博物馆近年来也在博物馆音频传播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泰州市是江苏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有着自己的特点,对文物的服务更多停留在被动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追求更好的传播效应就必须拓宽融媒体传播的途径,泰州市博物馆早在2018年就与泰州广播电台合作共建“青少年活动基地”,并签订了协议书。馆内的专家、讲解员等多次走进电台直播间,为听众介绍“明代工坊”系列活动以及相关服饰知识。2020年6月,两家合作单位再次携手,以馆藏精品文物为主体,推出了《可以听的博物馆》系列节目。博物馆精心挑选出馆藏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文物和珍宝文物,内容涉及陶瓷器、书画、金银器、明代服饰、古动物化石等,将生动有趣的文字通过优美的声音传播给大众,每周五在泰州交通广播台的王牌节目《下班万岁》中播出。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前夕,泰州市博物馆再次与泰州交通广播电台合作,制作《听——文物里的红色故事》节目,这一次选取的是博物馆收藏的红色文物,立足泰州革命斗争史,讲人物、讲文物、讲故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革命精神,也同样在《下班万岁》中播出。江苏泰州交通广播节目是以机动车驾驶员和车载人群为主要收听群体,以交通疏导、音乐欣赏、娱乐参与、服务听众为主要内容,《欢乐同行》《车行天下》《下班万岁》等主打节目紧扣娱乐、服务、生活和地域特色,早中晚形成三大收听高地,有着很好的收听效果。特别是下午时段的《下班万岁》栏目,播出时间正值下班高峰,人们在行车途中经常收听本地交通广播,有着很大的传播能量。《可以听的博物馆》和《听——文物里的红色故事》系列节目就紧扣这个传播时段, 每期节目短小有趣,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物,由博物馆的志愿者或文物专家发声,后期经过录制播出,让每一位听众在下班开车或乘车的途中,短时间接受文物信息的被动轰炸,进而产生同理心,逐渐加深对博物馆的认同,最终走进博物馆。

泰州市博物馆在与交通广播电台合作的音频传播中,紧紧抓住内容和声音两大要素,音频传播的有效性除了平台的重要性之外,还取决于这两点。内容是音频传播的生命,什么样的内容决定吸引什么样的听众,内容的高度决定听众收听的时间长度。在大数据的今天,许多平台会通过数据精准推送内容,但是内容的质量界定了传播的质量,文物音频内容的收听者比较小众,他们要么是特定时段被动收听,要么是对文博有兴趣的主动收听,但是最终收听效果取决于音频内容。我们在制作音频信息时,首先应做到对内容多级别解读,文物内容千差万别又有许多同质化的东西,如何解读一件文物各有侧重。当下的听众追求速度化的知识冲击,多角度的新颖感受,合乎同感的快乐体验。我们应在内容上抓住文物本体的价值点,从历史时空中把握文物特性,以听众视觉组织语言,力求内容的可听、可想、可思。其次在音频讲述上,我们力求声音的优美和多样化,声音是广播传播的介质,也是广播的特色与优势,是对文物传播的二次创作。音频内容再好,没有好的声音传播,听众也会远离而去,或者去选择同样内容的其它节目。所以泰州市博物馆除了运用好博物馆自身讲解员资源之外,还特别发挥博物馆志愿者的专业性作用,比如,在制作《可以听的博物馆》时,泰州市博物馆的志愿者队伍远山青年朗诵团参与了大部分内容的音频制作。他们是一批年轻的朗诵爱好者,有着很好的声音条件和文化素养,对文物知识的把控十分到位,增添了音频播出的效果,特别是他们还运用自身资源,广泛发动周边人群和微信朋友圈好友关注节目,扩大听众群。

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泰州市博物馆 对线上传播手段进行了新的探索,精心制作云展览、云音频、云课堂等文物内容,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了《声临物境》和《耳朵里的博物馆》这两个栏目,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见图4)。《声临物境》是泰州市博物馆与“祥云”诵读社合作制作的朗读作品,作品以展厅里的文物为主题,由志愿者们将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声音呈现给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耳朵里的博物馆》是泰州市博物馆推出的线上精品展览,通过新媒体手段满足市民足不出户在线观展的需求,由专业讲解员录下展厅藏品的讲解内容,市民只需关注微信公众号,发送相应的藏品编号或者名称,就可以获取相应的语音介绍。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了解展览的文化背景、纪念意义等,细细品味文物、探索历史,获得个性化的观赏体验。

博物馆人虽然在音频传播方式上有了一些探索,但是对其在融媒体中的作用还远远认识不足,在音频的形式运用上也显得比较单一。今后博物馆一方面要加大既有音频传播方式的提升和深化,另一方面还要适应音频传播在现在生活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在喜马拉雅、蜻蜓FM等流量平台上讲文物故事、读文化名著、说文物鉴赏,在文物类音频产品下拉列表中设置留言与评论对话框,加强在线交流,打造出属于博物馆的粉丝圈,建立文博音频内容付费模式,吸引到更多优质的内容,提高文博爱好者的体验感,最终打造“可听、可看、可读、可感、可交互、可交易”的博物馆融媒体传播平台。

图片来源:泰州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泰州市音频听众
On Doors
Egdon Heath (Extract from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Beethoven’s Centenary1 (Extract)
项链
听众
由表及里,深入探究
奚爱国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表达心情
休闲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