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举油画特点之我见
2022-08-01陈士斌
陈士斌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笔者有几年时间,跟随王克举老师走南闯北,疯狂写生与创作;收获很多,感受颇深。那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写意精神”油画写生与创作课程班进修期间。但直到结业后多年,笔者才整理出此文。也许,在众多研究学者面前,这仅仅是一知半解。
笔者也曾有幸三次进京研修油画,但自觉都反应迟钝、觉悟较晚。1990至1991年,笔者在央美油画系进修,见证了第五届助教进修班的探索成就,而所在班级却圈在画室里画了一年写实画风的人体——几位老先生说“你们是来补课的”,也因此,笔者对所谓写实以外的风格更感兴趣。十年后的2004年,笔者再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访学,培训中心主任姚永,主张个人语言和当代观念,班上多位同学踌躇满志,而笔者却未找到自己的北。也就是此次访学,使笔者认识了王克举老师。
一、开始嬗变“十六字诀”
王克举画风嬗变,始于不愿重复自己乡土情调的人物油画,以及那批造型敦厚的人体画,尽管基本功力扎实,且作品已多有积累。究其原因,首先是他不愿再描摹与“写实”自然;不想要作品中的情节或文学性;其次,是兴趣已彻底转向了造型规律和油画本体语言。画风嬗变,是将立体造型的写实研究,转变为较平面形式因素的探索;画面中的情感文学性,变成对绘画性如笔触肌理等符号性的东西,即对画面中点线面等形式因素的思考与实践。开始一段时间,有人对王克举放弃写实很不理解,对慢慢的画风嬗变很不以为然。某昌艺术网论坛(油雕版)甚至有过激烈的讨论与争辩;有人不敢苟同,也有个别人贬低,甚至恶意诋毁。其实,就当下也依然能见到疑似为捍卫所谓“写实”画风的人,固执己见,迂腐且公开渺视与自己画法不同或画面语言的追求。笔者当然是站在赞成王克举变革这一边的,比较他早期的写实作品,变革后的绘画,有一种阳光明媚之感,好像时代变了,画面突然就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对画面规则方面的探索尤为突出(见图1)。如他所讲:“从开始的被动描写到主动的绘画语言转换;从对画面的理性把握到情绪的注入,由此逐渐到达自己的内心并从中发现一片更为宽阔的天地。”
图1 同为王克举的同时代作品,画面前后发生了质的变化
笔者在艺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时,听过众多老师讲座,偶尔也会溜进央美蹭课,但唯有对克举老师的讲座大受启发,感觉醍醐灌顶。2005年在蓟县曾有幸与他一起写生,大家伙常讨论切磋,备受激励和鼓舞,画起画来开始都有些亢奋。现在来讲,笔者是出于对所谓写实如照片般画风的实在腻烦;对绘画语言观念和当代艺术,又一时消化不良,个人艺术方向正处于徘徊状态。因此,笔者的访学收尾阶段,在原本安排去张晓刚工作室参观之时,便偷偷溜到天津美院去学王克举——报名参加了《中国油画》与天津美院合办的暑期短训班,他受邀从教。那一阶段,王克举的画给了笔者强烈的构成感;画面讲求平面效果,直线用的较多,不太注重全因素的色彩与空间感,但画面仍具有传统西洋画的部分特征;色彩则来自于客观对象的归纳和概括;在笔触特点上,多是根据对象使用笔法。经过那次学习和慢慢沉淀,笔者归纳出了四句话,用以诠释那一阶段克举老师的油画特点:“构成着眼,主题切入,色彩明确,用笔讲究”。
克举老师的整体画面,已不再是描绘外界之境——物象,而是他感悟之后构成的心象,这是他对整幅画要着重考虑或比较注重的一个方面。抽象的画面因素,是进入主动表现的首要起点;面对自然,首先要遴选取舍,挪动搬迁,以达到最适合主题的表现。一改“天地物”的传统取景,纯粹是为如何形成画面——是一幅画,而非自然对象。除保留有透视感觉外,不要试图在他作品上寻找光线从哪里来,条件色与光源色的关联,及空气的氛围等自然因素。细品画面,你定会发现均衡与对称、色块大与小、黑白的多与少、线条的疏与密等构成因素,才是作品中的主要关系。
克举老师作画从不用大排刷,而是强烈呐喊般用色和笔,直奔主题去刻画。他也不事先定调子涂刷底色,所用画布甚至都不涂白色底料。常常从构图的一个点开始,或二至三个点铺开;由点而凝聚成主题或副主题,然后慢慢向四周推进。最重要的点,也许就是他常常提及的中国画传统上的画眼。从这一点看,他很中国、很传统。这种由里向外、从实到虚的步步为营,始终不离开画面的主题和视觉中心。
王克举画面的色彩表现绝不拖泥带水。色相不用说,单就色彩纯度和明度的各种高级明色和高级暗色,尽显微妙之处。既有客观感受,更有理性比较。在写生与创作中,从客观的条件色到主观的表现色系统,若没有一个色彩明确的信念,很容易被环境自然的变化所拖累。他已走出了从被牵动到更主动,走向了自由王国的境地。
在用笔方面,那些看似从感觉中来的随意涂抹,其实是不知他花了多少功夫的理性比较。王克举绝不去模仿某大师般的矫揉造作,也不常见他秀运笔、屋漏痕和堆厚色,不管用笔大小方向、顿挫抑扬,均来自对象感受之真诚流露,却表现的并非对象之表象——艺术的本体。如同有理不在声高,但却彻悟自然,生灵起舞(见图2、3)。
图2 王克举《西望李家山》180×200cm 2009
图3 王克举《山路弯弯寨底村》100×80cm 2016
二、生灵起舞“八句话”
王克举不愿重复自己成熟的写实风格,而另辟蹊径,走一条布满荆棘的探索之路,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他自己都无法继续,不改不行;痛定思痛,非改不可。从摆脱模仿自然的惯性写实,到主动探索油画语言、组织画面,去画视而非见的东西,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挣扎过程。他凭借敏锐的感知,真正表现出对象的律动和张力、秩序与平衡,他的画就像他笔下的大地、自然、生灵在起舞;画面强烈的色彩仿佛在呐喊。笔者对他绘画语言的研究,并非肯定他而否定别人,而是说克举老师的觉悟、理性、勤奋和敢于颠覆自我,十分难能可贵。笔者对他作画时的状态,曾用以下几句话与同伴做过讨论与分享:构思理性兼智慧,作画冷静多思维。语言变换随对象,画面强烈非同雷。
王克举从以往的立体空间造型研究,转向画面形式因素的探求;由过去情节绘画写实风格的描述,变成绘画语言的探索所取代。过去更多的是对自然形体、空间颜色的依赖,转而注重造型中的抽象构成与画面需要的主观色彩关系,绝不会不假思索地照搬对象,而更多考虑纯粹绘画的形与形、色与色、线与线、点与点之间的组合与协同关系。也如他自己所说,“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色为画面构图提供了无尽的可能,不同的纹理和质感则变成笔法和肌理。”这就是他从客观模仿自然,到主动组织画面的嬗变,也是他归纳总结和最终形成个性表达语言的一个基本点。
通过几年跟随克举老师写生与创作,可看出面对纷繁杂乱的自然景象,他特别善于梳理与归纳,以找出画面所需要的秩序、旋律和节奏之美。因此,作品就更强烈也更感人(见图4)。作画中他讲求丰富的内容,经得住推敲,因此也更耐看。这种感人不会像所谓写实风格那样,追求细腻的物象;也非那种随意狂草的涂抹,找寻书写的快感刺激。而是经过缜密的形式探索和主次安排,看上去又确实轻松自如的高级意象——抽象构成的美感、强烈的主题表达、明确色彩的节奏和极为讲究的笔法。是去寻找明信片般的精细美景,还是探索作品表达的意境,体现艺术与凡俗的不同境界之追求。画家之意不在景,在乎心中化境也。即“八句话”:
图4 王克举《三王峪之一》200×160cm 2017
(一)脱离自然化境求——体现化境而非自然对象的场景;
(二)立体空间抛脑后——摒弃空间立体观念,追求纯粹画面的精神而非对象的物质;
(三)符号元素来作画——画面语言的表现,而非努力去描绘对象为能事;
(四)不择手段现感受——求得画面不同,树立理性思维归纳,梳理出节奏与律动;
(五)归纳色彩需深究——在色彩三个要素最基本点上,明确画面的色彩表现;
(六)情势律动有节奏——要善于处理复杂繁乱之景,丰富的参照可启发更多情感机会,在杂乱中整理出一幅险峻构图及平衡的秩序,赋予画面新的理解并由此引发意境;
(七)中心始终要突出——画面表现的中心的画眼,即:主题思想、最想表现的地方,怎么夸张与表现都不嫌过分:
(八)主题外推稳步骤——作画要非常守规,按照对传统的理解方式来进行创作。
由写实人物画转向走进大自然写生与创作,是王克举对绘画形式与情节性绘画的二选其一。诚然,选择写实人物画与写意风景画,本就不分优劣与高下,但对他来说这一步就非常关键。因为这更暗合他的性情,也从此获得更多的表现性自由,进入更宽阔的艺术发展空间。
三、写意精神“百字令”
古人云“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笔者第三次进修,入人民大学“写意精神”油画写生与创作课程班,有幸在王克举老师亲自带领下做写意油画的课题研究,与全国写意油画众多名师名家一起写生研讨,在认识与观念的高度上多有提升。最难能可贵的是克举老师的表率作用,言传身教。他对待每一幅作品的严谨态度,从不草率马虎。选景、构草图、铺色、刻画;不管是巨幅大作,还是方寸小品,也不管风吹日晒条件艰苦,他都稳站画前一丝不苟。他坚持以创作的态度对待每一幅写生,去超越和颠覆自己的昨日。这无疑是最好的示范(见图5)。笔者加入课程班,让笔者有机会较长时间进一步接触克举老师,得以更多了解。
图5 王克举 《陆安大裂谷之一》199.9×160.5cm 2017
笔者曾在小堡画室写下了《观举哥画作有感》的百字令,不讲究平仄韵律,仅作为阶段性认识:
变
画颜
点线面
视而非见
远看大自然
近观块色惊艳
一切当构成着眼
实为似而不似之间
心境情画体现在主观
艺术本体语言凸显笔端
强趋势随类色弱空间
厚薄机理笔触后见
传统线条曲直延
打散对象重建
笔断意还连
非抄自然
还隐现
画眼
炫
变:求变,变描摹自然为去画心中之景。
画颜:即画面,对作品来讲最应注重的因素。
点线面:注重画面语言表现形式而非对象本身。
视而非见:去画视觉感受,而非眼见的客观表象。
远看大自然:远远看去,疑似所画的仍然是客观对象。
近观块色惊艳:仔细观看画面则为惊艳的抽象色彩斑块。
一切当构成着眼:在画前,所有作为都应该从抽象构成出发。
实为似而不似之间:画作真正表现的则是化境“似与不似之间”。
心境情画体现在主观:心与境、情与画,作品表现得是主题与思想。
艺术本体语言凸显笔端:讲究油画艺术本体语言,应突出形式表现出来。
强趋势随类色弱空间:强化律动走向,随类附彩,但弱化空间。
厚薄机理笔触后见:画面笔触厚薄材料机理等不会优先考虑。
传统线条曲直延:借鉴中国传统用线延展曲直方法变化。
打散对象重建:为创作所需得重新把对象打散重构。
笔断意还连:顾名思义线虽断意却仍相连。
非抄自然:作画绝非照抄表现对象。
还隐现:自然仍隐现但已非自然。
画眼:作品主题中心。
炫:最灿烂。
王克举有健康的体魄,更钦佩他探索艺术的坚毅性格,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近年来,他的油画《黄河》长卷的创作,成为激励从事意象油画探索研究者的典型和楷模。无论“十六字令”“八句话”,还是“百字令”,都无法追上克举老师在探索中的脚步。因为他总在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有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