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考古视域下陶俑、壁画类舞蹈创作探析

2022-08-01张亮亮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陶俑古韵乐舞

张亮亮

(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引言

古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宗教的信仰,通过情感和技艺依附在陶俑、壁画等艺术形式之上。艺术考古,就是古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美”的结合。历史回眸,是我们寻找“根”之旅,也是构建未来的必经之路。陶俑、壁画等艺术考古遗产,是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高峰,也是融古通今的美学源头。陶俑、壁画既是两种不同形式古代文化意识形态的实物载体,也是华夏历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中最为璀璨和夺目的两朵奇葩,并且对东方美学、中国美学有着极为深远的作用和影响。是华夏民族智慧的伟大结晶,陶俑、壁画无论是在精神思想领域,还是艺术创作领域都对现代社会精神文明产生着持续性的重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在进行陶俑和壁画创作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舞蹈动作,正是这些优美的舞蹈动作赋予了陶俑、壁画极为深刻的艺术灵魂,使它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特殊艺术语言,并且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舞蹈动作给现代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注入了新的创新思想和创作灵感,是极为珍贵的艺术文化瑰宝。陶俑、壁画类舞蹈具有特殊的艺术文化属性,富有浓厚的传统舞蹈艺术特征,有些陶俑、壁画类舞蹈具有非常强烈的宗教舞蹈艺术内涵,现代舞蹈的展现形式和传统陶俑、壁画类舞蹈艺术创作有效融合,能起到主题鲜明、层次丰富、创作艺术内涵深厚的重要舞蹈艺术创作价值。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充分对陶俑、壁画类舞蹈创作的基本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并且总结古风古韵传统乐舞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形势背景下,对现代化社会精神建设产生的关键性影响和起到的促进作用。

图1 莫第14窟 晚唐

图2

图3(均采自《佛教的手印》庄雅惠设计)

图4

一、陶俑、壁画类舞蹈作品分析

(一)舞蹈动作的基本特征

说起陶俑、壁画类舞蹈动作的基本特征,随着古代历史的发展,每个朝代不同时期,陶俑、壁画类舞蹈动作都有明显的差异性,基于陶俑、壁画类舞蹈所创作的时期不同,舞蹈动作的创作表达形式也因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呈现出极大的差异化特征。学术界对陶俑、壁画类舞蹈创作的具体时期的划分,到目前为止仍旧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例如,以敦煌壁画为例,有些学者将历史上的北凉、北魏、西魏划分为陶俑、壁画类舞蹈艺术创作的早期;将北周、隋朝定义为中期;将五代、唐朝视为是盛期;将宋朝、西夏、元朝视为是晚期;还有些学者将先秦、北周等视为早期,唐朝、明朝、宋朝视为盛期等,总的来说,如下图所示,在古代的不同时期陶俑、壁画的创作当中,其舞蹈的具体表现特征各有不同。

(二)舞蹈造型的基本特征

由于每个不同时期的陶俑、壁画类舞蹈的创作历史背景各有不同,而且陶俑、壁画类舞蹈的造型特征是当时社会人们精神文明的缩影。故此,由于舞蹈场景、民间活动的各不相同,呈现在陶俑、壁画上的舞蹈造型也各有不同。第一,陶俑、壁画上的舞蹈造型是基于当时社会的宗教元素作为创作内容的,从而舞蹈造型也是多以宗教元素为主;第二,陶俑、壁画类舞蹈造型是以当时社会统治阶级的精神思想作为舞蹈造型的创作要素;第三,陶俑、壁画类舞蹈造型是以当时社会主流的文化思想内容,作为舞蹈造型的基本创作依据。如下图所示,不同时期的舞蹈造型具有当时社会的文化、宗教、经济等基本元素的表现。

图5 选自王克芬著《大上人叫舞翩跟》

图6 汉代建鼓舞画像砖

(三)舞蹈韵律的基本特征

2020郑州歌舞剧院的舞蹈作品《唐宫夜宴》,是以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的参赛作品《唐俑》改编的。这部音乐舞蹈作品在春晚上的亮相,给广大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体的舞蹈风格诙谐幽默,同时有展现着极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最值得观众赞叹的不仅是其舞蹈的造型,尤其其中的舞蹈韵律更是点睛之笔,通过古典舞蹈的音乐韵律和舞蹈动作的相互融合,创造出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的舞蹈作品。陶俑、壁画舞蹈的韵律大多都是基于古典音乐的基本特征,例如,以琵琶、古筝、古琴、中国鼓等传统器乐为主的音乐韵律。结合舞蹈造型和动作,通过舞蹈音乐韵律的烘托,从而使古代的陶俑、壁画的形象瞬间活了过来,向人们讲述远古的故事和神话。又如,中国古典舞蹈代表作品《秦俑魂》,它的整个舞蹈韵律不再格外地强调韵律的流畅性,以及舞蹈韵律的气息的流动性,而是专注于强化那些“千年沉睡”过后,初觉醒时的“秦俑”,他们的精神思想所展现给观众的顿挫感、厚重感、年代感等特征。并且整个舞蹈的韵律层次性很丰富,舞蹈的后半部分又加入了较多的中国戏曲古典舞的韵律技巧和元素,目的是为了展现出“秦俑”的战士特性。

(四)舞蹈技巧的基本特征

现阶段,较多舞蹈领域的学者将陶俑、壁画类舞蹈定义为是复现“古代传统舞”的范畴,简言之,这样的定义更多的是突出陶俑、壁画类舞蹈的“传统”特征。对现代舞蹈创作而言,为了展现出古代陶俑、壁画类舞蹈古风古韵的文化精髓,不能单靠舞蹈演员的舞台上跳、转、翻等炫技方式来表现,而是要追求“技”与“艺”、“神”与“形”和谐统一的美学范畴。且需通过一定的历史考究、传统审美的文化视角来展示陶俑、壁画类舞蹈的文化艺术生命力,例如,舞蹈《相和歌》中演员们踏鼓而舞的技艺特征,以及《秦俑魂》这部古典舞蹈作品当中,舞蹈演员要表现秦始皇兵马俑的“战士”神态,舞蹈手势要展现出手握“兵器”的感觉,并且眼神和表情要充分符合秦俑的造型特征。不仅要靠舞台灯光、音效、造型、服装的衬托,而且需要舞蹈演员对陶俑、壁画类舞蹈创作艺术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解读和剖析。

二、陶俑、壁画类舞蹈的经典案例分析

(一)汉唐古典舞蹈《踏歌》的形、韵、技分析

首先,在我国首届舞蹈“荷花奖”的评比过程中,著名舞蹈编导孙颖先生进行作词、作曲、并且编创的舞蹈《踏歌》,由北京舞蹈学院的优秀舞者进行表演,获得了“中国古典舞”金奖。众多学术界和舞蹈界的学者纷纷表示《踏歌》这部经典的古典舞蹈作品,生动地复活了消失已久的中国汉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厚文化,是中国古典舞蹈作品中的一颗明珠,其中,《踏歌》当中的每一个舞蹈韵律、每一个舞蹈气韵、每一个舞蹈技巧都将汉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踏歌》这部汉唐古典舞蹈的创作意旨在于“合纯真于娇憨”,向观众呈现出一幅古代少女携手踏春的美景盛况,并将汉唐时期的良辰美景,以及时值豆蔻年华的佳人丽影呈现给观众。从舞蹈演员的形态动作上仿佛看到如同从汉唐时期走来的佳人一样,舞蹈演员对踏春妙龄少女的神情、眼神、肢体语言的细节把握,突显出了极为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让观众在舞蹈演员的形态和神韵之间,产生了极大的情感和心理的共鸣。

最后,“踏歌”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极为古老的舞蹈艺术形式,以两脚踏地为节奏,载歌载舞为基本的特征,是汉朝和唐朝无论是宫廷,还是在民间都极为流行的一种集体性歌舞形式,据相关的文献记载,“踏歌”这种集体性的歌舞表演形式,不仅被运用在宗教祭祀的活动中,而且在军队、民间、节庆活动等特殊时期都被广泛地运用。表演技巧上要突出“踏歌”的舞蹈气氛、又要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两者之间微妙地转换和联系,都在舞蹈演员的举手投足间展现给观众。

(二)《千手观音》壁画舞蹈的编舞艺术价值分析

首先,《千手观音》是张继刚教师根据壁画舞蹈造型作为灵感创作的古典舞蹈,舞蹈的造型和形态提取了大量的壁画造型,通过借助佛教当中的“善”作为整部舞蹈作品的思想灵魂。揭示了“心灵的可舞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借助舞蹈的形态动作、舞蹈演员的表演功底、舞蹈音乐的旋律律动来表达人们心中对佛教道义“善”的理解和敬畏。

其次,对于古典舞蹈的编导而言,选择一个可以进行创作的舞剧题材是最为严格的考验,宗教对舞蹈的定义太过于重大,并且要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也极为困难,尤其是要把内在心灵的感悟、对生命的觉察、对宗教和佛祖的敬畏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本身就是对舞蹈的编导能力具有重大的考验,由此,很多舞剧的编导对宗教题材的编舞都是望而却步的,但是张继刚教师的《千手观音》却是神奇的想象力与“极致编舞手法的”完美融合。

最后,舞剧《千手观音》的核心焦点是“观音菩萨”的形象,并且要在舞蹈的过程中,众多的舞蹈演员要化作“同一个人”,手、眼、形态的高度契合,才能体现出“千手观音”在世人心中的显化。无论是对每个演员的对佛教道义的解读,还是对舞蹈编导本身的引导性的理解都有深刻的体会,才能在音乐律动的背景下,呈现出精彩绝伦的舞蹈作品。

三、陶俑、壁画类舞蹈所呈现的古风古韵传统乐舞文化的前景与构想

(一)古风古韵乐舞文化的文化艺术价值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的追求,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年,随着国家主流媒体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宣传,例如,类似于《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以及纪录片《河西走廊》《敦煌》等优秀电视作品的影响,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对古风古韵乐舞文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古文古韵乐舞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本身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厚重的人文思想价值,而且体现在对信息时代人们的精神思想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是促进现代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元素。

(二)古风古韵乐舞文化所具备的发展环境

古文古韵乐舞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通过现代的舞者对陶俑、壁画类舞蹈元素的深层次解读,并以此作为创作灵感,从符合现代社会大众精神追求的理念进行以创新和传承为原则的编导和创作,因此,赋予了古风古韵乐舞文化新的艺术生命力,通过古典歌舞剧这样特殊的表达方式,向信息时代的人们,展示出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思想财富,在现代社会的任何环境下,都是古风古韵乐舞文化开花结果的好时机,是中国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渴望。

(三)古风古韵乐舞文化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到了信息时代,受到各种各样“洋垃圾”文化的冲击,尤其是作为中小学生的下一代,他们的思想观念当中很容易被外来的文化所影响,因此,为了古风古韵乐舞文化的复兴,不仅要传承和发扬古代传统陶俑、壁画类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的载体,让年轻一代的人中国人,甚至让所有的中国人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从《千手观音》《唐宫夜宴》《踏浪》《飞天舞》《只此青绿》等等古典音乐舞剧的社会关注度,以及人民群众的真实反馈看来,人们对于古风古韵乐舞文化的关注程度在逐渐地增加,期待舞蹈艺术家们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古风古韵乐舞作品,因此,对于古风古韵乐舞文化的发展前景来说,市场需求极大。

(四)古风古韵乐舞文化发展的艺术构想

第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舞蹈编导和舞蹈艺术家们,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题材和内容的形式可以更加的多样化,立足宝贵遗产,深耕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文化自信,呈现出我国古代文化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第二,通过现代科技技术的手段,加强舞台效果的科技技术含量,通过现代舞台光影技术效果高度地还原历史舞蹈表演场景等;第三,通过自媒体平台,加大古风古韵乐舞文化作品的分析和宣传,多听取听众的意见,进行舞蹈编舞技术的提升和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陶俑、壁画类舞蹈的创作对于现代化的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关键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也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之一,也能更好的启发人们全面性深刻的解读传统陶俑、壁画类文化的思想内涵。第一,陶俑、壁画类舞蹈创作要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创作的根本性原则,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要重视历史文献资料的查找,要深入地对考古文献资料、以及考古出土文物实物形态进行研究,充分的做到舞蹈创作要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第二,陶俑、壁画类古典舞蹈的创作应该避免过度的强调创新创作,不能因为要求创新而丧失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古典韵味,甚至不能由于过分强调中西合璧而抹杀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灵魂特征。简而言之,在进行陶俑、壁画类舞蹈的创作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当代认知”,又要积极的提倡“遗产基因”,进行古典舞蹈的创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迎合现代化的社会价值观对古代璀璨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扭曲,甚至是恶意的解读,要通过古典舞蹈的神韵、形态、技巧、韵律来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极为宝贵艺术价值,以及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力。

猜你喜欢

陶俑古韵乐舞
王纬华
艺术档案
——张泽富书法的古韵今风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泰州古韵
陶俑
从祭孔仪式的乐舞看文化的传承
学前教育音乐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
来自远古的使者—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