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语境下全媒体报道的“冬奥表达”

2022-08-01宋红梅

传媒 2022年14期
关键词:冬奥

文/宋红梅

2022年3月13日,随着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举行,第24届冬奥会和第13届冬残奥会圆满落幕。中国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美轮美奂的开幕式直播、冬奥赛场上的科技范儿、场上场下各国运动员之间的温馨场景、遍地开花的冬奥会融媒体作品、井喷的冬奥会流量……这些都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冬奥表达”。国内各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立足全媒体时代多元化、差异化受众“口味”,发挥强大的制播能力,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全媒体精品内容,为广大网友呈上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全媒体“满汉全席”,用民族的语言向世界讲述了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

一、全媒体报道体现人文精神,彰显文化自信

体育赛事中的人文精神是体育新闻报道的核心本质。本次冬奥会的报道,媒体以理性的胜负观看待比赛结果,新闻报道时渗透着人文视角,不只是聚焦领奖台上选手的光鲜,亦关注选手展现自我、享受比赛的感人瞬间。这份理性的从容,实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冬奥报道中,媒体理性看待赛场上的成败得失,不以成败论英雄,以大量篇幅介绍那些赛场上黯然转身的选手,赞扬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拼搏奋进精神,不仅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更体现了中国媒体自信从容的心态。例如,面对中国选手金博洋和日本选手羽生结弦无缘领奖台的情况,媒体和网友给予的更多是赞美。《金博洋战胜了金博洋》《羽生结弦4A被国际滑联认定!落冰失败,但他创造了历史》《虽无缘奖牌,但战胜自己的金博洋和羽生结弦都赢了!》《冰上羽衣:那些伴随羽生结弦成长的绝美考斯腾》等图文深度报道,展现他们积极向上的面貌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肯定了他们敢于突破自我的可贵品质;在社交媒体平台,咪咕体育开设的微博话题#羽生结弦谢幕抚摸冰面#话题阅读量达3亿;冬奥闭幕式,央视新闻开设的#金博洋和羽生结弦拉伸后滑冰#话题阅读量达2亿。他们虽然没有站上奥运领奖台,但他们自我挑战的精神和团结融洽的氛围,引起了网友强烈的共鸣。这些关于“羽生结弦”“金博洋”的新闻报道和话题讨论超越比赛结果,表达赛场之外的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

本次冬奥会报道中,媒体以体验式报道、Vlog、记者手记等方式,平民化的叙事方式,讲述运动员不畏艰难、追逐梦想、勇于突破的感人故事,引导观众看到运动员背后的人性光辉,以“小故事”彰显“大情怀”。比如,围绕墨西哥花滑男单选手多诺万·卡里略的故事,新华社推出了记者手记《他拿到一把“烂牌”,却对命运打出“王炸”》《他也是花滑“顶流”,只是在墨西哥》等深度报道,讲述了多诺万·卡里略不畏艰苦、勇敢逐梦的感人故事。文中提到,他的家乡没有标准训练冰场,参赛费用都是靠家人支持、兼职、募捐来凑齐。他直言不论面前有多少艰难险阻,也要奋勇拼搏,永不放弃。希望能够成为改变墨西哥人对男子花滑选手的成见、打破社会壁垒的人,让墨西哥也拥有一块标准冰场。记者在文中由衷的赞叹了这位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运动员:多诺万·卡里略是伟大的,因为他总能找到每一朵乌云的“金边”。并且以他的精神激励踌躇不前的人们:不要止步于“不”,去寻找“是”的可能!

全媒体背景下,短视频、漫画、H5、海报等丰富的新媒体表现形式,能够突破传统的图文表达方式,将文字、音频、图片融为一体,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灵动。本次冬奥会报道,主流媒体充分运用各类新媒体表现形式,生产了漫画、互动H5等系列产品,以活泼有趣的方式阐释奥林匹克精神。比如,中国新闻网推出的《冬奥中的中国人告诉你,什么叫“更团结”》融媒体作品,用7个漫画场景,展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团结与暖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决赛,谷爱凌跪地安慰遗憾摘银的法国选手;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赛,17岁的苏翊鸣与儿时偶像同台领奖;西班牙滑雪运动员“翻牌”小红书用户,感谢中国网友为其创作的漫画……这些微小的瞬间虽然没有金牌闪耀,但却感动着亿万网友。该作品一经推出就引起网友纷纷的转发和点赞。央视网《冰雪朋友圈》系列短视频节目,通过追冬奥会预热期、赛事期、回顾期的热点赛事,展现奥运选手拼搏奋进的飒爽英姿,以时下最流行的短视频的形式,传递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海南日报社推出的微电子书《冰雪筑梦录》以章回体小说为主题,融合互动H5、手绘动漫、有声朗读等全媒体表现形式,趣味化讲述奥运赛场上的感人故事,让奥运精神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到网友心中。

二、全媒体内容丰富多彩,展现冬奥“中国范儿”

本次冬奥会宣传,中央、省市县主流媒体、新兴短视频平台发挥各自优势,紧扣中华文化特色,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全媒体精品内容,助推冬奥文化IP破阵出圈,用全新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强大、自信的中国。

冬奥会是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北京冬奥会上对国宝大熊猫、书法、篆刻、印章、如意、飞天等中国特色元素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格。媒体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挖其中的文化魅力,围绕冬奥会会徽、体育图标开发、冬奥会吉祥物、火炬、奖牌设计、颁奖花束等,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全媒体内容。比如,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冬奥会开幕式,深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国传统历法二十四节气的时光轮转作为倒计时开场,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浪漫与诗意。各主流媒体紧扣开幕式上的“黄河之水”“迎客松”“冰丝带”“冰雪五环”等文化符号,推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式浪漫”无处不在》《惊艳!盘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气象元素!》《冬奥会开幕式绝美瞬间回顾,北京又创下多少个第一?》等诸多稿件,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让国内外网友异口同声称赞“高级”,向世界各地传达了“中国人的浪漫”。冬奥会的颁奖花束“绒耀之花”——绒线花,也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热度。新华社推出揭秘冬奥会的颁奖花束制作过程的慢直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传承人励美丽的领衔制作,引发网友强烈关注,纷纷咨询“在哪里可以买”。

冬奥会期间,媒体通过多种形式的融媒体报道,为吉祥物“冰墩墩”“出圈”添柴加火。日本冬奥会报道记者辻冈义堂,在直播中展示了采访证上的6个冰墩墩徽章并疯狂安利,使其成功出圈,也将冰墩墩的爆火推向高潮。各大主流媒体紧随其后,对其进行采访,推出了《“义墩墩”科普冰墩墩》《“义墩墩”:走红后的他有个甜蜜的负担》《日本记者“义墩墩”:会带着对“冰墩墩”的爱,做出更多精彩报道》等内容,人民日报在微博开设的话题#奥运顶流冰墩墩一墩难求#网友讨论次数超过37万,阅读量更是2亿+。这些冬奥的“周边”话题,拉近了冬奥与网友的距离,源源不断地为冬奥热潮“添柴加火”。美国滑雪运动员麦迪·马斯特洛发布的冰墩墩短视频超800万网友围观;中国选手苏翊鸣表示“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表现赢得更多冰墩墩”。在居高不下的热度中,网友互动异常热烈,媒体通过新浪微博的话题设置:#强烈要求一户一墩#、#如何实现冰墩墩自由#,引导网友深入展开讨论,助推“冰墩墩”破圈。超百万的网友涌入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几乎“秒空”所有冰墩墩的周边产品,单日销售额将近300万元。“冰墩墩”的爆火也彰显了国潮崛起与民族的文化自信。

在冬奥会专题报道中,中央、省市县主流媒体齐发力,全媒体内容百花齐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提前布局,以赛事转播、图文报道、长短视频、融媒体互动产品、专题节目等多维内容形态和触达形式,引爆近300亿流量,形成了大声量、高密度的冬奥最强音。在直播技术方面,以全球领先的8K技术制作公用信号,实现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全程4K制播。央视新闻除了第一时间播报赛事情况外,还推出《新年“奥”造型》《冬奥快评》《手语看冬奥》等产品;总台还推出《冬奥一点通》《北京日记》《C位看奥运》《总台记者闭环日常》等,以新媒体方式讲好冬奥故事。咪咕平台530+场次的全自制解说,150多位嘉宾涵盖奥运冠军、新锐解说、网络达人等各领域,满足不同口味的受众需求;王濛个性化“唠嗑式”的解说“我的眼睛就是尺”霸屏热搜,打响了内容出圈的第一炮。快手、抖音等新兴短视频平台推出《冰雪快报》《年味冰雪季》《冰雪队队碰》《冰雪英雄》等多元产品,发挥明星运动员、知名主持人、快手达人与机构媒体的带动作用,多维度、全景式呈现冬奥的精彩瞬间。快手冬奥相关视频播放量1400亿,抖音#冬奥#话题视频播放量突破1200亿;微博平台全网用户累计发布奥运讨论微博3.46亿条,互动量累计超11.1亿次,相关话题阅读总量达到4690亿,冬奥热度霸屏全网,体现了全国上下的冬奥热情。

三、全方位深挖冬奥“幕后”,展现自信与自强

在本次冬奥会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媒体注重深挖冬奥的“幕后故事”,从赛场守护者到疫情防控人员,再到冬奥赛场上的“黑科技”,展现冬奥背后的人民力量与大国实力。

无处不在的“人民力量”是北京冬奥会鲜明的特色。参赛选手们感受到的热情与舒适,无不来自于人民。本次冬奥会报道中,除了聚焦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更关注了背后的服务保障人员和全国上下人民群众高涨的冬奥热情。比如,《健康报》开设了专栏《对话冬奥赛场守护者》,介绍为冬奥默默提供保障的医务团队;《中国交通报》推出的《护航冬奥高效转场的“千里眼”》《他们,集智攻关打造预报“利器”——记中央气象台冬奥预报技术和平台保障团队》《一名中国制冰师的冬奥梦》等众多幕后故事报道,多角度向网友介绍冬奥保障工作中人民群众的拼搏故事。北青网推出的《冬奥“神仙菜单”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讲述了冬奥会25家农产品服务保障供应单位、678道特色菜品背后的“好客之道”,展现餐饮单位高水平的服务保障能力、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各地市主流媒体将本地文化、特色产业等与冬奥有机结合,重点介绍人民群众参与冬奥、服务冬奥的奋进故事,亮点频出。《北京冬奥会里的武汉力量》《“最快的冰”和“最强的钢”!“冰丝带”里的“济南智慧”》《冬奥会71个“小雪花”背后的“哈尔滨妈妈”》《骄傲!北京冬奥会,好多“安徽造”“合肥造”》充分展现了主流媒体坚守人民性,深挖冬奥故事的宣传特点。

本次北京冬奥会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绝伦的盛会,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疫情防控政策和有效的疫情防控保障措施。主流媒体围绕冬奥疫情防控主题,在赛前、赛中、赛后开展了深入的专题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国的抗疫智慧。比如,在赛事开始前,中国新闻网推出《北京冬奥会期间是否出台新防疫措施?》,以“视频+文图”的提问式结构,对北京冬奥会的会前疫情防控措施进行深入介绍。赛事举办过程中,北京青年报新媒体账号推出《“成功的防疫成就了精彩的奥运!”——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彰显“以人为本”理念》,介绍冬奥会闭环管理的疫情防控措施,表现北京冬奥会坚持“以赛事为核心,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办赛理念,精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果。在赛事结束后,主流媒体依然坚持宣传北京冬奥疫情防控的新经验、新成果。千龙网推出《战疫故事丨他用冬奥防疫经验 逆行而上战疫情》,让冬奥疫情防控参与者现身说法,讲述其将冬奥抗疫经验应用到后续工作中去的故事。主流媒体细节化展示冬奥战“疫”情况,彰显了在冬奥战“疫”大考中的中国自信。

冬奥会上新技术的运用,既是我国科技创新的缩影,也是国家自信自强的表现。世界上“最快的冰”碳排放量接近于零、奥运史上首次以低碳绿色环保为核心原则设计的微火火炬、美食“从天而降”智慧餐厅、世界最大的变角度斜行电梯以及在雪车、滑雪板、冰球杆、冰鞋等各方面的自主研发、科技创新,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比如,新华社融媒体栏目《科画》推出《北京冬奥会的“科技范儿”》,以动漫的形式展示了智能体温计、物流机器人、云转播技术、子弹时间、自由视角等各种北京冬奥会科技感十足的应用场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创新进行时》栏目发挥科教类内容的制作优势,推出17集系列节目《科技冬奥“汇”》,全面展示北京冬奥会在场馆建设、赛事交通、能源保障、运动装备方面的科技力量,并在B站等头部短视频平台广泛发布,系列节目中的探访“雪如意”“雪游龙”诞生记、“氢”装出行,更是取得了良好地传播效果。《环球人物》杂志的融媒体短视频产品《大咖的腔调》推出“冬奥黑科技到底有多强”主题短视频,介绍冬奥智能床、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服务保障,引发网友广泛转发和点赞。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主流媒体通过构建全媒体场域一体联动的宣传格局,以技术赋能内容,创新话语表达,深挖冬奥故事,为民众呈现了口味各异、风格多元的冰雪内容“大餐”。媒体人文视角的冬奥报道、井喷的冬奥流量、出圈的冬奥IP,无不彰显着新时代我国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冬奥
全力以赴打造“最美冬奥城”
虚拟人“搬砖”在冬奥
冬奥雪蜡车诞生记
绿色冬奥有你我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Z世代,闪耀冬奥赛场
冬奥“泡泡”里的故事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