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体攻坚克难 守初心筚路蓝缕
2022-08-01王德晓
文:王德晓
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项目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埃产能合作的首个成功签约项目,也是埃及目前规模最大、行车速度最快,服务于埃及开罗市区与新行政首都,覆盖沿线卫星城市范围最广的轨道交通工程,是目前连接新行政首都与开罗市区的唯一轨道交通。
中航国际与中国中铁组成联合体,与埃及交通部下属国家隧道局签署EPC 合同,作为工程总承包商负责埃铁项目的交钥匙工程,包括勘察设计、机车车辆供货、机电系统采购、土建施工、安装调试等工作。这是联合体在埃及交通领域承建的第一个轨道交通EPC 项目。
不畏艰难险阻
长期以来,开罗主城区交通拥堵严重,埃及政府规划在开罗周边新建卫星城,缓解城市发展压力。2014年现任总统塞西上任后,通过新建苏伊士第二运河,以开罗-苏伊士经济开发区为轴线,提出了“向东发展”的国家战略,着力打造“东部经济走廊”,并规划在开罗东南部建新行政首都。埃铁项目正好位于东部经济走廊的中轴线上,成为连接开罗与新行政首都、沿线卫星城的纽带,将服务沿线500 万居民。
埃及铁路历史悠久,开罗至亚历山大线于1851年开始修建,1852年投入运营,是世界上第二个拥有铁路的国家。但埃及无电气化铁路,设施比较落后,轨道交通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
埃及无通用或强制性遵守的电气化铁路行业规范,通常在中方提交施工图后,图纸审查人员根据以往工程进行比对,择优而取后给出意见,图纸再从头进行修改。设计方案经批复后,业主也进行了多次修改,并压缩工期为原工期的三分之二。
对于大的技术方案亦是如此。埃铁项目高架桥设计方案原采用国内成熟的整体箱梁设计方案,后因当地土建分包商无该施工能力,业主要求更改设计方案,使原本紧张的工期更加捉襟见肘。
全力保工期
为快速高效推动项目建设,项目管委会筹建了精英管理团队,并在人力资源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5年来,自项目立项、开展谈判到执行阶段,项目执行经理李凯朝带领的项目管理团队常驻埃及,多人常驻近1年,李凯朝更是常驻近3年,创下了项目管理团队长期驻守现场的最高纪录。
项目现场长期保持着庞大的勘测设计团队,电气、结构、测量、地质等专业配备齐全,无论是中国国庆节、劳动节,还是春节、元旦节,中方人员都坚守现场。同时,项目执行团队始终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招聘埃及工程师超过150 人,组成联合团队,推行项目管理,克服了中埃两国轨道交通项目模式和经验差异带来的困难。
根据以往的经验,规模如埃铁项目的施工工期一般在4年左右,而实际工期仅有24 个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完成整个项目所有的设计、采购、生产,尤其是长周期设备的设计、采购、生产、运输、安装和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争分夺秒。
面对挑战,李凯朝编制了项目管理协调程序和项目执行计划,并重点关注制约项目进度的关键长周期设备。敏锐的他提前启动了与供货商的谈判,安排供货商进行投产前准备工作,组织供货商对需要在第三国采购的核心元器件提前签发订单。
其中,车辆采购就是制约项目进度的关键长周期设备之一,能否及时供货对项目顺利交付极为重要。车辆陆续抵达埃及时,正值埃及传统节日放假期间,每天实际的运输时间仅为6 ~7 小时,每小时行进30 公里。在为期一周的运输过程中,项目物流经理冯斌全程守护在运输车辆旁,时时加强现场行车组织协调,以确保安全行车以及设备的万无一失。
车辆到达后,需尽快完成两列车的吊装编组,冯斌再次带领项目团队坚守现场,每天休息不到4 小时,全程监督吊装编组工作。同时,在通宵工作的情况下,白天仍负责与国内沟通,协调施工现场其他设备安装及施工进度,保障项目的顺利执行。
口碑和信誉
国内工程的重点在于图纸设计。埃铁项目的重点在于完成图纸设计的同时,更需要重点关注图纸报批、沟通协调工作。
埃及业主每天有效工作时间很短,任意一册图纸审批都需耗费一月有余。由于图纸审批、沟通协调工作量大,现场人员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针对此种情况,总承包管理项目部总工程师、设计总体李震申请公司加大人员投入、优化现场人员的工作安排,同时大胆启用埃及当地工程师,采取铁三角盯人战术,派驻一名专业工程师专门负责在咨询管理公司盯守图纸审批,不断催促审图人员加快审批进度,同时加大与审图人员及其部门负责人的沟通力度。在审图人员给出意见之后,快速修改后再提交。同时安排另一人负责前往业主处进行图纸报批,并赴各部门沟通、解释。第三人则机动配合现场改线等突发情况和图纸出版、扫描、移交工作。
通过这些举措,项目团队得到当地合作方、业主以及交通部高层的高度认可,为中国公司在埃及交通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