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醉
2022-08-01湖北
湖北/李 嵘
李家镇有两家陶器店,镇东的那家姓王,烧制茶壶可是他家的拿手手艺,镇东的那家姓张,什么家用的碗啊、插花的瓶啊,找他家绝对没有错。
镇上的老人们都说,王家当年和张家比金字招牌,结果输给了张家。王家当家的心气高,当时就说技不如人,从此便只做壶,可他王家的白底青花福字碗,曾是李家镇一绝。
王家烧窑里,一个青衣少年拿起一只烧好的碟,看了一会儿,扔到地上,碟子摔碎时发出清脆的声音。青衣少年一件一件检查着,他脚下堆的碎片越来越多。
青衣少年名叫王敏,是王家这一代的传人。他很小就听家里人说过,家中烧制的瓷器曾经是很有名的,只是在爷爷手上输给了张家,从此之后,家中不再烧其他物品,专以茶壶为主。
王敏从五岁起就跟在父亲后面选材、制坯,在他手上烧过的茶壶也有好几千把了,他家的茶壶有一绝,不仅瓷质细腻,而且每把茶壶的颜色都不同,从他王家买走的茶壶,绝对没有相同的第二把。
王敏心里一直想烧制出更多的瓷器,比如那如意荷,比如那流彩瓶,还有他心心念念的各色瓷碗。从小,他用的碗也出自自家的窑,可颜色单一。他曾偷偷跑到张家,看到张家花团锦簇的那些碗,回家后偷偷烧制了一批浅红的碗,结果被父亲发现,那些碗不仅被摔粉碎,他还被父亲罚跪了一宿。
如今张家的瓷器烧得和过去一样精致,但王敏却相信自己也能烧出这样的精品。
王父说王家就靠制壶为主,张家烧的东西太多了,拿得出手的也不过是那套碗。可哪一家烧窑师傅手上没有绝活?王父的意思从此就专做壶好了,可是王敏心里却不愿意。
王敏有一次曾看过张家制坯,他觉得也不见得比得过自己,壶也是要配小盏小碟的,王敏做的盏和碟也是精致得很。他对父亲说,他想找个机会和张家再比一次,如果他的东西做得更好,以后王家就恢复烧制其他器件,如果真的做不过张家,他也就死了这条心了。
王父想起他年轻的时候,也是想做出更多的器件,可那个时候,根本不可能做其他的物件。他也曾经偷偷背着父亲也就是王敏的爷爷做过大肚子瓶,那花那色……直到今天一想起还是喜欢得不得了。想到这里,王父点头同意了。
王家和张家要比技艺的消息令整个小镇都沸腾起来,张家人的脸上是不屑,而王敏却是一脸欣喜。出的题是烧制牡丹红瓶。两家的坯体进了窑,拜了神。出窑时,张家的红瓶色若朱砂,瓶体光泽均匀,牡丹隐现于瓶体之中,众人见了皆喝彩。再看王家烧制的,色如胭脂,一株牡丹浅见于瓶上,随不同角度变幻色彩。众人见了此瓶惊诧得忘了喝彩。
王父见此,不由得大喜过望。
师爷裁判拈着须赞王家的瓶,张家人的脸色好看不到哪里去。王敏拱手谢张家同意比试,他坦然告诉大伙儿,这胭脂红他自五岁时便开始尝试了。
从此,王家的这种红被镇上的人称为胭脂醉。
小说表面上看是写两家手艺人的斗法,实际上有更深层的意蕴。做任何事,都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小说中的年轻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所以创作出了令人瞩目的精品。小说引发我们对当前许多同类社会问题的联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