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勐腊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纪实

2022-08-01勐腊县创建办

今日民族 2022年7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文·图/勐腊县创建办

勐腊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扣“打造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创新区、沿边开放示范区、兴边富民先行区”发展定位,团结带领好各族群众共谋发展、共护国土、共建美丽家园,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勐腊740.8 公里的边境线上绚丽绽放。

一、坚持党的领导,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基础

把创建工作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高位推动、高效落实。一是高位推动谋新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成立县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领导机构,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20次研究部署民族工作,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两会一通报一督导”制度(周例会、月调度会、月通报、定期督导),压实县级领导挂钩督导责任,近三年共投入创建工作经费200 余万元。二是规划先行谋布局。把民族工作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动,制发《勐腊县创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方案》《勐腊县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等20 余份指导性文件,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三是培养干部谋大局。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制定全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探索建立灵活有效的干部人才交流模式,每年选派一批民族优秀干部到上海、昆明等发达地区挂职交流学习,学习先进发展理念,提升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素质。

二、聚焦培根铸魂,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

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求,深入实施培根铸魂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一是思想引领树导向。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学百年党史,铸民族团结”“颂百年风华·传红色基因”等主题活动,推动各民族群众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取得实效。二是视觉工程指方向。打造“主题街道”“主题广场”“主题公园”,制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片,创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歌曲《各族朋友来相聚》,推动中华文化符号融入各族群众精神生活。投放民族团结进步类公益广告,群众知晓率、满意度达90%以上,增强各民族同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三是宣传教育明方向。组建168支文艺团队,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为载体,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手拉手、心连心”等活动187 场次,打造“云过泼水节”“斗茶大会”等活动品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同胞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四是主题教育正导向。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入机关、入社区、入企业、入村寨开展宣讲活动30 余次,推动全域创建深入开展。

三、推动共同富裕,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济基础

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要求,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是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创新绩。加快建设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创新区,成功举办第一届橡胶全产业链发展论坛,云锰橡胶精深加工产值突破亿元,田野橡胶连续6 年进入全省“非公百强企业”榜单,“全国天然橡胶第一县”品牌效应持续提升。2021 年,全县干胶产量18.41 万吨,占云南省干胶总产量的44.15%。二是开发开放抢新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紧紧抓住RCEP 协议生效机遇,全力推进沿边开放示范区建设。自2021 年底中老铁路通车以来进出口货物总值达到121.09 亿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与边民互市系统成功对接,实现中老间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磨憨铁路口岸通过国家验收,关累港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勐满口岸列入国家口岸开放审理计划。2021 年对外贸易总额突破35.28 亿美元。三是兴边富民开新局。推进兴边富民先行区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9年顺利摘掉贫困县帽子,2.7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零,绝对贫困问题实现历史性终结。四是绿色产业闯新路。立足普洱茶、民族文化等资源禀赋,推动茶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普洱茶产业链建设,打造易武、象明等一批高端普洱茶产区。2021 年,勐腊县茶叶农业产值11.15亿元,茶叶加工产值1.38亿元。五是民生事业谱新篇。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保、教育、医疗等事业全面发展,各族群众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8%以上,居全省第一位,中老跨境联合保护顺利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各族群众心中,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更加牢固。

四、实施互嵌融合,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群众基础

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要求,促使各民族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交往交流交融更为频繁广泛。一是实施文化润边工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双百工程”和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组织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等主题活动,传承和保护“象脚鼓舞”“章哈”“傣刀”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共建共创走进千家万户。二是实施嵌入式工程。推进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预计投入资金8.8 亿元、实施27 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沿中老边境一线,打造勐满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曼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片区。发展壮大跨境旅游产业,与老挝、泰国等周边国家联合开放跨境旅游路线8 条,打造中老泰国际赶摆场、磨丁免税珠宝交易中心、磨丁、老挝万孔异国风情度假村等一批跨境旅游点,成功举办中国磨憨—老挝磨丁边境文化旅游节等跨境旅游活动。以社区为单位,做深做细城市民族工作,加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解决流动人口在落户、医疗、就业等领域的困难和问题,让各族群众在社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三是实施全域创建行动。深入开展“十一进”活动,形成全员参与、全领域共建、全流程创建的格局。目前,共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 个、省级22 个、州级125 个、县级307 个。全县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1 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 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先进集体12 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2 名、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 个。通过联建联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各民族同胞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美美与共的团结进步局面成为共识。

五、强化法治护航,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基础

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握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引导各民族同胞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一是强化法治保障。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深入推进“普法”工作,持续深化“智治勐腊”“平安勐腊”建设。二是推进自治强基。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基层治理机制,在社区推行“五方共治”模式,在农村推行“党员+N”网格治理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击跨境犯罪等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形成组织带动、群团联动、群众主动的治理格局。三是实施同创共促。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与创建园林县城、文明城市、卫生县城、“双拥”模范县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六、维护边疆稳定,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基础

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求,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在推进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城乡善治中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一是筑牢强边固防根基。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稳妥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坚决阻断境外疫情输入,全面提级边境管控、口岸管理、社区防控,创新立体化防控模式,牢牢守住境外疫情输入第一道防线。二是严厉打击跨境犯罪问题。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聚焦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走私、偷渡、贩毒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跨境执法,坚决斩断走私链、偷渡链。三是稳妥处理涉民族问题。组建500 余人网评员队伍,全面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管控,全县舆情监测网织得更密、更坚固,坚决守住涉民族因素意识形态安全底线。组织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等法治宣传活动,健全县、乡、村三级宗教工作联动机制,扎实开展民族宗教领域各类矛盾隐患的排查化解和调处,妥善处置民族宗教问题。目前,全县未出现涉民族因素的网络舆情,全县呈现出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景象,绘就各民族兼容并蓄、相互依存、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进步美丽画卷。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