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蔗蓟马为害损失研究

2022-07-31罗志明李银煳张荣跃

甘蔗糖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蓟马投入产出喷药

罗志明,尹 炯,李银煳,张荣跃,李 俊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 开远 661699)

0 引言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全国85%以上的食糖为甘蔗糖,甘蔗的高产稳产关系到我国的食糖安全。甘蔗蓟马(Baliothrips serratusKobus)是甘蔗的重要害虫,多聚集在未展开的心叶内侧取食为害,造成蔗叶枯黄凋萎,降低甘蔗产量和糖分[1-2]。近年来,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蔗区的连片种植及连作的增加,给甘蔗蓟马创造了较好的生存环境,致使蓟马发生愈来愈严重[3],威胁到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抗虫品种的利用是植物虫害控制最经济、最环保的防控措施[4]。推广甘蔗抗蓟马品种,可有效减少蓟马发生数量,同时还可降低蓟马为害损失[5]。研究明确甘蔗蓟马对甘蔗的为害损失,对指导不同抗性甘蔗品种的应用及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前人已经有类似蓟马为害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研究[6],但针对蓟马对不同抗性甘蔗品种的影响研究尚少见。鉴于此,在2021年云南蔗区蓟马普遍发生的关键时期,开展蓟马为害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研究分析,并结合现有防控技术和经济成本,探讨甘蔗蓟马防控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试验基地。旱地,海拔1080 m,地势平整,土壤肥力中等。采用常年种植的甘蔗,主要害虫为甘蔗蓟马、绵蚜。

1.2 供试甘蔗品种和虫源

选择对甘蔗蓟马不同抗性等级的甘蔗品种进行试验,供试品种有柳城05-136、云蔗05-51和粤糖93-159[7]。3个品种均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提供,供试虫源为田间自然发生的甘蔗蓟马种群。

1.3 甘蔗种植及管理

甘蔗于2021年3月9日下种。每品种分片种植,面积为500~800 m2不等,种植行距1 m,下芽量12000芽/hm2,全膜覆盖,其他管理按常规进行。试验期间不施用任何杀虫剂。同时,为避免甘蔗绵蚜对试验的影响,于4~7月在蔗地安装黄板(375块/hm2)诱杀绵蚜。期间根据黄板粘虫情况适时更换。

1.4 处理设置

将各甘蔗品种平均分成3部分处理,分别设处理1即喷药1次防治,处理2即喷药2次防治和CK。选择60%吡蚜·呋虫胺WG(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600 g/hm2,利用WBD-16型电动喷雾器按675 kg/hm2兑水进行叶面喷防。于2021年7月20日对处理1、处理2进行第1次喷药,10天后对处理2进行第2次喷药;CK为空白对照,不施任何杀虫剂。

1.5 结果调查

于甘蔗成熟期,按《全国糖料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调查各处理甘蔗株高、茎径和田间锤度等。利用公式(1)、(2)计算甘蔗单茎重和蔗糖分,分析各处理对单茎重和蔗糖分的影响。同时,收砍各处理甘蔗测实产,换算成公顷产量,并分析评价各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蔗蓟马对不同抗性甘蔗品种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看出,甘蔗蓟马为害对不同甘蔗品种在单茎重和产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品种上看,柳城05-136喷药1次防治处理单茎重增加0.01 kg/条,增产508 kg/hm2,产量增幅为0.68%;喷药2次防治处理单茎重增加0.29 kg/条,增产15802 kg/hm2,产量增幅为21.06%。云蔗05-51喷药1次防治处理单茎重增加0.08 kg/条,增产6642 kg/hm2,产量增幅为6.91%;喷药2次防治处理单茎重增加0.15 kg/条,增产12536 kg/hm2,产量增幅为13.04%。粤糖93-159喷药1次防治处理单茎重增加0.19 kg/条,增产15580 kg/hm2,产量增幅为20.72%;喷药2次防治处理单茎重增加0.38 kg/条,增产30511 kg/hm2,产量增幅达40.59%。

表1 不同甘蔗品种产量指标统计表

2.2 甘蔗蓟马对不同抗性甘蔗品种蔗糖分的影响

从表2可看出,甘蔗蓟马为害对不同甘蔗品种在蔗糖分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品种上看,柳城05-136喷药1次防治处理蔗糖分增加0.52%(绝对值),增幅为3.12%;喷药2次防治处理蔗糖分增加1.39%(绝对值),增幅为8.34%。云蔗05-51喷药1次防治处理蔗糖分增加0.34%(绝对值),增幅为2.14%;喷药2次防治处理蔗糖分增加1.40%(绝对值),增幅为8.40%。粤糖93-159喷药1次防治处理蔗糖分增加0.15%(绝对值),增幅为0.92%;喷药2次防治处理蔗糖分增加1.37%(绝对值),增幅为8.44%。

表2 不同甘蔗品种蔗糖分指标统计表

2.3 甘蔗蓟马防控经济效益分析

甘蔗蓟马防治成本投入主要是农药费用和用工费用,农药费用和用工费用大体均为225元/hm2。通过产量增收情况进行甘蔗蓟马防控经济效益分析(甘蔗单价按云南省甘蔗优良品种价格450元/t计算),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看出,受甘蔗增产差异的影响,各甘蔗品种增收金额和投入产出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柳城05-136喷药1次防治处理甘蔗可增收228元/hm2,而投入产出比仅为1∶0.51;喷药2次防治处理甘蔗增收711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7.90。云蔗05-51喷药1次防治处理甘蔗增收2989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6.64;喷药2次防治处理甘蔗增收5641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6.27。柳城05-136喷药1次防治处理甘蔗增收7011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5.58;喷药2次防治处理甘蔗增收1373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5.26。

表3 甘蔗蓟马防控经济效益分析表

3 讨论与结语

甘蔗蓟马取食后导致蔗叶枯黄凋萎,影响光合作用及能源物质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甘蔗受蓟马为害的产量损失,最主要是由于蓟马为害后甘蔗单茎重降低所致。一般来讲,抗性强的品种受蓟马为害后损失应较小,但本研究中柳城05-136产量损失明显较云蔗05-51大,可能是由于两者耐害性存在差异[8]。在对甘蔗糖分的影响方面,不论抗性强弱,甘蔗蓟马为害影响基本一致,其根本原因是甘蔗糖分积累是在甘蔗生长后期[9],此时期因气温较低不利于蓟马发生[10],虽蔗叶中偶有蓟马,但为害亦较小。

本文利用甘蔗蓟马为害对甘蔗产量影响这一指标,探讨了不同甘蔗品种间及不同防控次数对防控投入与挽回损失(产出)的关系。结果显示:品种越感甘蔗蓟马,其防控投入产出比越大,即通过防控获得的利益越大。而相对于防控次数而言,抗性较强品种柳城05-136,喷药1次防控投入产出比远低于喷药2次防控;抗性中等品种云蔗05-51和抗性不强品种粤糖93-159,喷药1次防控与喷药2次防控相比投入产出比均相当。这结果表明:当甘蔗蓟马为害产生后,并不意味着抗性品种防控次数会少于感虫品种。相反,较抗虫品种受害后如果防控不及时或防控不到位仍会造成较大损失。

抗虫性强弱是作物在一个特定虫口条件下受害轻重的集中表现[11]的一个相对概念,一旦虫口条件发生改变,其受害水平亦会随之变化。因此,在生产管理中,无论是种植抗虫品种还是感虫品种,应根据害虫对甘蔗的为害情况来决定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猜你喜欢

蓟马投入产出喷药
基于CFD离散型静电喷药沉积特性数值仿真研究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蓟马的行为调控作用及其在蓟马防控中的应用
辣椒田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与时间生态位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果树喷药巧时期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高校R&D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29所高校为例
对捕食螨在蓟马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