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执法为民 聚力提质增效
——访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张斌
2022-07-30李佳芯通讯员周晓春李永印贵阳交警提供
文|本刊记者 李佳芯 通讯员 周晓春 李永印 图|贵阳交警提供
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黔中山原丘陵中部,是贵州省省会城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近年来,贵阳市人车路迎来大幅增长,现有机动车保有量为205万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为268.9万人,公路里程达1.3余万公里。由于城市化、机动化双重压力,加之受地域条件、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入城施工等因素制约,交通矛盾愈发突出。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铁腕治堵、防治结合,纵深推进全市公安交管工作提质增效”的工作理念,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畅通。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张斌。
本刊记者:交通畅通直接影响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贵阳交警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如何对症出招?
张斌:近年来,贵阳市交通出行结构发生改变,部分道路节点、时间节点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出行难成为市民的操心事、烦心事。这就要打一场铁腕治堵攻坚战,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出行的畅通指数。
2021年10月,“铁腕治堵”工作开始“破冰”。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督导问效”的工作机制,贵阳交警依托数据分析、实地调研,梳理摸排出“32+N”个堵点,围绕“疏、管、建、治”四个层面,采取“一点一策”“一校一策”“一院一策”等方式,先后打出了借道通行、交通微改造、学校定制巴士、动中处警、分级引流、免费开放公共资源、护学通道、清停风暴行动等综合治堵组合拳。举个例子,通过高峰动态分组投屏、摩托巡逻勤务模式,主动发现、收集路面交通事故和车辆故障,变“被动接警”为“动中处警”,最大程度减少高峰期路面异常状况处置不及时带来的偶发性拥堵。通过三个月的集中攻坚、系统治理、综合治理,“32+N”交通堵点被逐个“治服”,2021年第四季度交通拥堵指数排名由去年同期的第3名降至第12名,降幅位列全国百城第6、全国省会城市第1。
交通拥堵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征。今年,按照“政府总调度、交警提需求、社会提意见、部门抓落实”的工作原则,贵阳交警从节点交通改善、区域交通优化、深化科技运用、强化协同联动等方面着手,实现堵点治理系统化、可持续化,在一季度,贵阳市平均通勤耗时同比下降7.13%。
本刊记者:平安是民生所盼。贵阳交警采取了哪些措施千方百计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张斌:结合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特点,贵阳交警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制定部署的《安全生产十五项措施》和《贵州省坚决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十条措施》,聚焦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五大硬仗”和“两项攻坚”工作部署,提出了“隐患治理到位见效”“高速严查进站重点车辆把隐患消除在站外”“城市全面规范交通秩序”“农村提升群防群治能力”“恶劣天气可防可控”“夜间勤务”“救人为第一要务”等一系列事故防控措施。
首先,改变以往“靠天吃饭”的错误认识,全面排查隐患点、隐患路段,开展挂牌督办整改,确保隐患治理到位见效。其次,紧盯驾驶人风险隐患,针对近几年涉及酒(醉)驾等重点违法行为事故高发的特点,不定期开展专项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比如,今年整治酒(醉)驾违法行为,通过采取定期开展集中专项统一行动和常态化查缉方式,确保了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酒(醉)驾造成的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再如,对于高速公路违法行为,贵阳交警积极改变工作方法,依托大数据精准开展进站隐患车辆查缉,“将隐患消除在站外”的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再次,事故发生后要以救治伤者为第一原则,从2021年开始,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到医院去协调联动救治伤员,分管领导到现场指挥调度,警医联动工作机制提高了受伤人员救治效率。
通过一系列措施,今年以来至6月21日,贵阳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52人,受伤人数同比减少86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得到巩固。
本刊记者: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贵阳交警如何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策落地实效?
张斌:在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中,贵阳交警积极回应企业、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全面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放管服”改革措施,让群众办理车驾管业务更方便。
贵阳交警采取当日办结制、延时办结制,严格执行“三个不下班”制度,即不处理完当天的业务不下班、不办完群众急办的业务不下班、不接待完最后一位办事群众不下班。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配备值守民警及工作人员,正常上班“不打烊”,为广大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在对公安交管业务全流程实施有效监管的基础上,打破数据壁垒、打通网络核验渠道,全面推行车驾管业务社会化办理,实现了简单业务一证即办、普通业务一窗通办、个性服务自助快办。同时,实行“通道式”查验、静默叫号、推出机动车档案免费邮寄、设置新能源汽车绿色通道、设立机动车号牌现场制作点、警邮合作、派出所户籍交管业务“三级同权”、夜间服务、自助体检、设立老年人绿色窗口以及大型企业上门服务等,千方百计把服务送到人民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并从根源上破除非法中介侵害群众利益的空间。
截至目前,贵阳交警累计落实各项放管服改革措施56项,积极推进“申请材料四个减免”“一证通考”等便民服务,有力缩减了业务办理流程。查验车辆业务排队时长由过去的4小时左右缩短到1小时以内,自查验信息录入到业务办结,平均办理时长由2018年的30分钟缩短为20分钟;综合业务排队时长由过去的2小时缩短到20分钟以内,业务平均办理时长为5分钟,效率提升了50%。
本刊记者:怎样打造一支群众信得过、“四个铁一般”公安交警队伍?贵阳交警如何运用科技助力精准、高效、规范执法?
张斌:打造一支群众信得过、“四个铁一般”公安交警队伍是履责之需、担当之要,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运用科技手段来绷紧“严”弦, 保持“严”调,严明警纪、纯洁队伍,聚焦实战、强化训练,注重教化、秉公执法。近年来,贵阳交警不断推进“数据铁笼”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梳理了8类123项权力清单,按照共性和个性风险对各类权力进行分类,将各项工作置于音视频系统的监控和记录,实现所有执勤执法办案“可记录、可公开、可分析”,构建了全面的风险防控体系。为加强异常数据监管,还筹建了全省交警系统首家监管中心,突出风险事前、事中预警、干预,自2021年7月试运行以来,已实现8大类40项业务风险监管。
贵阳交警的警用装备配置和交通安全治理手段已逐步迈入科技轨道。多种科技手段在查处严重交通违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为交警赋能的同时,也为广大交通参与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套牌假牌查处上,原有的查缉工作难点在于发现难度大,通过人眼识别、经验判断的方式使得查缉效率不高,受个人业务水平、当时工作状态的制约较大。现阶段,“数据铁笼”的综合平台自动比对卡口数据、发出预警,指挥中心通过一系列后台数据研判后,民警就会收到指令,迅速到场进行执法,工作效率明显增强、执法效果明显。此外,警用无人机在农村公路交通巡查上“大显身手”,不仅助力了节假日热门景区交通管理,也方便农村道路交通疏导和事故处理。在打击农村面包车、营运客车超员违法方面,警用无人机全程高清拍摄记录与路面警力形成强力配合,对超员违法行为形成了强力震慑。
后 记
支队长张斌是一名转业军人,有着17年的军龄。2006年,他从部队转业到交警队伍,从军营到警营,身份在变,年龄在变,不变的是使命与担当。在今年5月25日召开的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张斌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作为交警支队的主心骨,张斌在治堵、抗疫、抗凝冻、事故救援、窗口服务等一线高频率出现,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他说:“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带头坚守职责。”“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肯定,我们的工作是失败的。我们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良心守护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正是张斌和全体贵阳交警的辛苦付出,才换来了贵阳这座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