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果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022-07-30吕鹏超戚伟波胡怡林高海涛牟晶晶于伟建
吕鹏超,戚伟波,胡怡林,张 强,高海涛,颜 晓,张 禹*,牟晶晶,于伟建
(1.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山东威海 264200;2.乳山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山东威海 264500;3.荣成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山东威海 264300;4.济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济南 250001;5.威海新元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山东威海 264200)
水果能够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农产品。我国历来是水果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果树起源最早、种类最多的原产地和果树古国之一,享有“果品故乡”和“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果品行业发展迅速,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质量和产量日益提升,尤其是进入21 世纪,规模化果园发展快速,从业人员收益日渐提高[1]。2019 年,我国果园种植面积1 227.67 万hm2,果品产量27 400.8 万t,均名列世界前列。果品收入已成为许多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
但我国果品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水平不高、生产成本高、优质果率低、布局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导致我国果品行业竞争力较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直接影响了果品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严重时会制约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2-5]。因此,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为依据,站在宏观的角度,全面分析近20 年来我国果品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对于优化我国果品行业布局,促进果品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1 我国主要果品发展变化趋势
2001—2019 年,我国主要果品总面积从904.26 万hm2,增长到1 227.67 万hm2,增幅高达35.77%,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但不同果品的发展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果品产业的总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1.1 柑橘已成为第一大果品
我国柑橘园面积虽2001 年已在果品中排名第二,但当年种植面积仅为132.37 万hm2,相当于苹果的64.06%。此后,柑橘园种植面积持续稳步增长,至2008年已达190.08 万hm2,并首次超过苹果,成为我国第一大果品。2010 年后,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柑橘大国。2019 年,我国柑橘园面积进一步增加至261.73 万hm2,20 年间增加了97.73%,不但进一步稳固了其在我国果品中的龙头地位,在全部果园面积中的占比也由2001 年的14.64%增长至2019 年的21.32%,且依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邓秀新[6]研究发现,在2019 年,除湖南、四川等传统主产区柑橘园分别保持了57.74%和97.24%的高速增长外,重庆、云南和广西等西南省区的柑橘园增速分别高达222.19%、291.00%和279.16%;其中,广西更是以43.85 万hm2的果园面积,取代湖南成为我国柑橘生产第一大省。
在我国西南地区,柑橘的快速发展有复杂的自然因素和社会背景。由于地势以丘陵山区为主且降雨较多,西南地区有发展柑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同时,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农村人口在全国占比最高。在这种情况下,以种植和管理都相对简便易行的柑橘产业为主,果业在当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柑橘的深加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各种类型的橘子汁等已十分普及,使柑橘产业有更强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1.2 苹果产业在多元化需求下面临严峻挑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苹果是我国人民消费的主要果品,我国也一直是世界第一苹果生产大国,但苹果种植面积近年来却呈整体下滑趋势,从2001 年的206.62万hm2下降至2019 年的197.81 万hm2(见图1);在果业整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苹果在果品总面积中的占比也由2001 年的22.85%,下降至2019 年的16.11%,第一大果品的地位从2008 年起被柑橘所取代[11-13]。
图1 2001—2019 年我国前五大省份苹果园面积变化趋势Fig.1 Change trend of apple orchard area in China’s top five provinces from 2001 to 2019
由于国家对粮食生产日益重视,既是苹果传统主产区,同时也是粮食主产区的河北和山东两省苹果园面积下滑趋势尤为明显,与2001 年相比分别减少19.02 万hm2和15.11 万hm2,降幅达60.10%和37.99%,辽宁的情况与之类似。与之相反,西北各省区的果园面积近20 年里增长较快;其中,陕西省的增幅为64.20%,在2019 年果园面积为61.46 万hm2,位列全国之首,比排名第二位的山东省多出36.8 万hm2,接近山东省1.5 倍(见图2)。
图2 2019 年我国苹果园面积排名前十省份的占比Fig.2 Proportion of apple orchard area of top ten provinces in China’s in 2019
从时间上看,河北和山东等原苹果主产区的果园面积大幅下滑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2016 年开始,苹果价格增幅有限,人工成本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发展。为此,人们试图通过发展以矮砧密植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果业来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前期投入巨大,现代果园面积虽然发展较快,但更多的老果园被废弃。第二阶段是2020 年之后,国家开始禁止在基本农田建设果园,上述地区现代果园快速发展受到限制。从目前国家的政策来看,整个东部地区未来苹果产业的发展,出现以老果园改造为主,种植面积不排除进一步下滑的可能。
1.3 梨发展前景不乐观
虽然从果园面积上看,梨依旧在全部果品中排列第三,但种植面积由2001 年的102.65 万hm2大幅减少至2019 年的94.07 万hm2,降幅高达8.36%,是所有果品中下滑最明显的(见图3)。
图3 2019 年我国主要省的梨园面积和产量Fig.3 Pear orchard area and output in major provinces of China in 2019
2019 年,我国梨园面积超过5 万hm2的省份分别为河北、辽宁、新疆、四川、河南、云南和贵州,梨园总面积占全国的55.28%。除河南外,东部地区各省的梨园面积均普遍下滑。河北省虽然依旧排在首位,但其果园面积从2011 年的21.15 万hm2,陡然降至2019 年的11.79 万hm2,累计减少9.36 万hm2,超过了同期其他省梨面积减少量的总和,也因此成为拉低全国梨园面积的主要因素。与河北的降幅相当,山东省2019 年的梨园面积为3.43万hm2,相比2001 年的6.30 万hm2,下降45.52%。由于单产水平高,山东梨的产量仍处于全国第四位[14-16]。
导致梨园面积下滑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梨含水量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损耗极大,稍有震动或磕碰,品质就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不能食用;二是品种老化和退化严重,既不能满足人们对传统口味的回忆,也无法吸引新的消费群体,市场吸引力逐年下降。
1.4 葡萄的飞速发展值得关注
2019 年,我国的葡萄园面积为72.62 万hm2,虽然在所有果品中排名第四(见下页表1),但近20 年的增长率却高达117.18%,居前五大果品之首;在全部果品中的占比也由2001 年的3.70%增加至5.92%,赶超排名第三的梨。2010 年起,我国葡萄产量便一直稳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葡萄第一生产大国[7-8]。
表1 2001—2019 年我国果园面积统计表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orchard area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9
2001—2019 我国主要省份葡萄面积变化情况见图4(见下页)。从全国角度看,我国的葡萄种植相对分散。2019 年,排名前八省份的葡萄园面积,在全国的占比仅为53.19%。就各省而言,其葡萄产业的发展却又呈现两极分化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作为我国北方葡萄传统主要产区,山东在2001 年的葡萄面积为4.96 万hm2,但到了2019 年却降至3.65 万hm2,降幅高达26.43%。另一方面,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陕西、云南、四川和广西四省区则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19 年的葡萄园面积分别为4.70、3.95、3.55、3.28 万hm2,接近山东的面积;其中陕西和云南两省近20 年的增速分别高达684.13%和532.00%,而在2001年,这四个省的葡萄面积则分别仅占山东的13.85%、12.60%、19.59%和26.15%[9-10]。长期在全国排名首位的新疆,虽然与2001 年相比,葡萄园在全国总面积中的占比下降了1.7%,但新增面积却多达7.01 万hm2,增幅高达99.29%,依旧在我国葡萄面积增长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图4 2001 年和2019 我国主要省份葡萄面积变化情况Fig.4 Changes of grape area of major provinces in China in 2001 and 2019
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冷链运输水平的不断提高,是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今后,随着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的稳步增长,葡萄种植面积也必将进一步增加。2019 年我国梨园的面积是94.07 万hm2、葡萄园的面积是72.62 万hm2,按两者目前的发展速度预计,我国的葡萄种植面积将在2025 年前后超过梨的种植面积,葡萄也将取代梨成为我国第三大果品。
1.5 香蕉发展趋于稳定
受生产条件限制,排名第五位的香蕉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香蕉园的面积2001 年为24.50 万hm2,2019 年增加至33.03 万hm2,与果品产业的整体增幅大体相当,在全部果园中的占比也基本保持在3%左右。
1.6 小杂果面积和进口水果均快速增长
虽然各类小杂果种类繁多、难以逐一统计,但通过与上述五大果品的对比,可以发现其整体发展趋势。2019年,我国果园的总面积为1 227.67 万hm2,较2001 年新增3 23.41 万hm2、增长35.77%,可见我国果品生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前面提到的柑橘、苹果、梨、葡萄和香蕉五大果品面积在果园总面积中的占比,却从2001 年的55.25%下降至2019 年的53.70%,说明小杂果的果园面积增长十分迅猛。2001 年,我国各类小杂果园的面积之和为404.68 万hm2,到2019 年增长至568.41 万hm2,净增153.63 万hm2,增速高达40.46%,远超前面的五大果品的平均增速(31.96%),尤其一些地方优势特色品种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我国水果进口量也呈爆发式增长。2020 年,我国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制成品的进口总额为13.44 亿美元,而2001 年仅为0.85 亿美元,20 年间增长了1581.18%,从发展趋势上看,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增加。
小杂果面积和进口水果的快速增长,是市场需求侧变化的直观反映;体现的是人们对果品的多元化需求。而这种需求侧的变化趋势,决定了我国果品产业必须在供给侧方面做出必要的结构性调整,直至形成新的动态平衡。
2 关于我国果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近20 年来,果品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北、西南各省区将果品种植作为解决贫困山区农民贫困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社会各界的倾力扶持下,这些地区迅速成为我国包括柑橘、苹果和葡萄为果品主要产区,种植面积迅速。以柑橘为例,2012 年广西等大省为20.66 万hm2,2019 年增加到43.85 万hm2,年均增速达18.70%。云南2019 年的柑橘面积仅为8.43 万hm2,但近20 年间却增长了291.00%,增速高居全国之冠。在这一背景下,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安全的日益重视以及防止耕地“非粮化”各项政策出台,果品种植面积有减少的趋势。
建议果品主要产区采取以下措施,稳定和促进果品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一是创新果园改造政策,稳定果业生产基本盘。建议在保证粮食生产用地面积不减、质量不降的前提下,参照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按照面积不变的原则出台老旧果园改造政策,以异地新建、集中整合的方式确保果园面积不减。二是充分利用自身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现代果园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工成本在果品生产环节中的占比,为自身产业发展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三是提高对果品深加工的重视度。一方面通过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有效减少果品农药和病虫菌残留,全面提升果品品质;另一方面不断开发新的衍生品、增加果品附加值,通过差异化竞争为自身创造更多的利润提升空间。四是加快完善果品冷链物流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的品质损耗;进一步完善果品期货制度,通过期货交易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各种风险。同时,要主动吸引金融资本、加强生产企业整合,通过壮大企业规模、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实现降本增效。五是抓住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各省自身在果品出口方面的地缘优势和传统渠道优势,对RCEP各成员国的关税减免承诺和市场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和利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