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变迁中的湾区老字号

2022-07-30撰文王松迪杂志封面设计梁海虹ccemilie内页插画设计ccemilie

消费者报道 2022年4期
关键词:凉茶调味品老字号

撰文/王松迪 杂志封面设计/ 梁海虹ccemilie 内页插画设计/ccemilie

“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东方之珠》

时间飞逝,一转眼东方之珠—— 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已经25 周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这短短25 年间,香港和它所在的大湾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显示,2001-2017 年,大湾区(内地城市)上市公司总数占全国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由9.3%上升至15.1%,占全国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从10.0%增长至19.0%。

大湾区不仅有着蓬勃的经济发展环境,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几千年来,东西方文化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碰撞、融合,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文化与习俗,也为优质品牌的诞生提供了沃土,形成了一批知名的老字号、中华老字号品牌及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见证着大湾区乃至中国的历史发展。

广州老字号数目最多,中华老字号最早创立于1573年

为了保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国不同的省市、自治区等都开展了老字号认定工作,不过不同区域老字号的认证主体不同,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

比如“广东老字号”的定义为:历史较为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岭南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定的社会认知认同度。在其认定条件中,对成立时间和开展商业经营活动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商号、商标或品牌创立达50 年或以上;利用该商号、商标或品牌开展商业经营活动累计时间超过30 年。

广东省目前老字号一共有140 家,其中,大湾区广东9 市一共有87 家,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东莞3 市。

除了老字号以外,商务部还认证了一批中华老字号。1990 年,由原商业部评定的中华老字号有1600 家。资料显示,2006 年、2011 年商务部两次共认证了1128 家中华老字号,涉及零售、餐饮、医药、食品、工艺美术等众多行业以及书店、照相等服务领域。

何为中华老字号?

商务部对中华老字号的定义是: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者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其认证条件中有一条是:必须是创立于1956 年(含)以前。因此,中华老字号至少已经有66 年的历史。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华老字号名单,广东省一共有57 家中华老字号。消道长统计发现,属于大湾区广东9 市的中华老字号品牌有50 家。

这些中华老字号分布在食品、医药、加工制造、餐饮住宿、工艺美术、居民服务领域。

大湾区广东9 市拥有的50 家中华老字号品牌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中山、江门也有零星分布,4 个城市拥有的中华老字号数量分别为35、10、3、2 家,其他城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暂时没有经商务部认证的中华老字号。

从中华老字号创立时间来看,一共有22 家创立于清朝,19 家创立于民国,创立于明朝的有4 家,而创立于现代的有5 家。

冯了性、致美斋、陈李济、红荔均创立于明朝。冯了性、陈李济为医药品牌,致美斋为知名的调味品品牌,而“红荔”为广东顺德酒厂拥有,至今仍是顺德人餐桌的必备。其中,冯了性创立时间最早,创立于明朝的万历元年即公元1573 年,距今已经有449 年的历史。

经过数百年、几十年的发展,这50 家中华老字号,其中19 家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比如海天、广州酒家、群星、李占记,但有的则发展缓慢或者已经黯然失色。

民以食为天,调味品、糕点老字号众多

“民以食为天。”虽然大湾区老字号分布在不同行业,但主要集中在食品领域。食品行业有59家老字号、22 家中华老字号,其中食品中华老字号以糕点、调味品、酒类等细分领域较多。比如,致美斋、海天、东古、咀香园、岐江桥牌都是知名的调味品品牌。

据历史资料记载,西周时已经出现使用鱼、肉类发酵而成的“醢”。宋朝时期,人们就偏好使用通过加工酱和豉得到的酱汁,这种酱汁便是酱油。起源于1608 年的致美斋早在明清时期,就被外界誉为我国四大名酱园之一。而海天是目前我国调味品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数据显示,在市场集中度并不高的调味品产业中,海天2020 年的市场占比达到7%。

香港李锦记也是著名的调味品老字号品牌。1888 年,李锦记创办人李锦裳先生于广东省珠海南水镇发明蚝油,创立李锦记。历经134 年的持续发展,李锦记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酱料王国。官网资料显示,李锦记总部设于中国香港,但在其他地区如美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的新会、黄埔等地设立生产基地,位于广东省新会区七堡镇的厂房占地达到2000 亩。

豉香型白酒也是大湾区的一大特色。除了红荔牌,中华老字号中还有石湾酒厂的陈太吉以及九江双蒸的远航同属于豉香型白酒品类。这一香型是岭南地区特有的白酒香型,起源于现在的广东佛山。豉香型的发明与一位叫做陈如岳的佛山翰林学士有关。他辞官回家后,发明了将米酒泡猪肉的工艺,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白酒类型,流传至今,豉香型也成为目前白酒十二大香型之一。

与陈如岳相关的老字号还有莲香楼。据说,宣统二年,陈如岳品尝了莲蓉食品后,有感于莲蓉独特的风味,提议给连香楼的连字加上草字头,众人一致赞同,他遂手书“莲香楼”三个雄浑大字。

除了调味品、酒类,像莲香楼这样生产糕点的老字号也是食品中华老字号中占比较多的细分领域,比如广州酒家、陶陶居、北园酒家、盲公、趣香等。广州酒家与陶陶居同属于广州酒家集团所有,同时还拥有知名品牌利口福。此外,香港的美心、澳门的英记饼,这些老字号品牌也与糕点息息相关。

除了独特的酒,大湾区还有一种特别的面食—— 竹升面。在《舌尖上的中国》面食专题中,这种有着独特碱水味的特色面食为南派面食赢得了一席之地。属于佛山市粤鸿餐饮食品有限公司的“应记”便是以竹升面为特色的中华老字号。

浓厚的中医氛围,造就中药企业TOP 1

如果要问哪里中医的氛围最浓厚,答案必然是广东。看中医、喝凉茶、做药膳,是广东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炎热的夏季去中医院贴三伏贴是许多广东人不约而同的选择。

天眼查数据显示,医药制造相关企业近3万家,广东拥有近5000 家,从地域分布来看,位居第一。公开资料表明,广东中药工业年总产值突破600亿元,中药消费市场规模也居全国首位。

据消道长统计,大湾区拥有的15 家医药中华老字号为3个集团所有。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药集团)可谓是最大的赢家,共拥有12 家中华老字号:王老吉、敬修堂、潘高寿、群星、采芝林、何济公、陈李记、奇星、明兴、禾穗牌、中一、健民。

广药集团是广州市属第二大企业集团,位列中国中药企业TOP100 排行榜第一。如今实力雄厚的广药集团,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1600 年(明朝万历27 年),这一年旗下品牌陈李济创立。清朝同治皇帝因服陈李济的“追风苏合丸”,药到病除,称其神效,使得当时以“杏和堂”为商号的陈李济名扬天下。清朝光绪年间,“帝师”翁同和为其题写了“陈李济”店名。

广药集团旗下的12 家中华老字号每一个都有与众不同的故事和发展历程,也都有着斐然的名声,比如旗下的王老吉是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凉茶品牌”。

其余3 家医药中华老字号,“冯了性”“安宁”为中国医药集团所有,而“沙溪”归上市企业京新药业。

此外,大湾区广东9 市还拥有9 家医药老字号品牌。在香港和澳门也有众多知名老字号医药品牌,比如同福堂药房、位元堂药厂、马百良药厂、温济堂药店等。同福堂堪称为澳门最老中药行,从1870 年至今已经经历了150 多年的历史。

从古至今,中医一直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因此,那些品质有保障、值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也在时代变迁中流传至今、发展壮大。

新兴老字号,为大湾区人们带来更美好生活

健民、鹤鸣、红狮、鹰金钱、第一福是历史较短的中华老字号,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创立。

其中,“第一福”首饰和“鹰金钱”食品都归广州轻工贸集团拥有,此外,广州轻工贸集团旗下还有“虎头牌”照明、“利工名”针织。广州鹰金钱食品集团前身为1956 年始建的广东罐头厂,后又相继整合了羊城食品厂、岭南饼干厂、亚洲汽水厂、从化三花酒厂等十几家老字号企业。

消道长发现,加工制造业以及服务领域的品牌均在民国以及现代时期创立。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普通群众也开始追求精致的生活,购买手表、首饰等。比如属于广百集团所有的“李占记”钟表修理店,成立于民国1915 年,而机械表是在1867 年才进入中国市场。除了第一福首饰以外,许多老字号珠宝品牌也是在这一时期成立,比如周大福、周生生,如今都已经成为上市企业。

属于居民服务类的广州市琳琅婚纱摄影有限公司的“琳琅”、工艺美术类的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的“红狮”……这些也是人们开始对更加美好、高品质新型生活方式向往的一种佐证。

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些老字号品牌中,有一些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沙溪凉茶、咀香园、红棉。大湾区拥有众多非遗项目,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据消道长统计,大湾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05 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有12 项、11 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其中,民俗、传统技艺和传统舞蹈项目最多,分别是27 项、15 项、14 项。比如广彩瓷烧制技艺、佛山木版年画、粤绣、石湾陶塑技艺、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针灸(岭南陈氏针法)、木偶戏、惠东渔歌、龙舞(醉龙)、咏春拳(佛山咏春拳)等。

大湾区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特色。不过,它们也有共同点,比如凉茶、粤剧是广东、香港、澳门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杯凉茶就无嘢啦!”当你和广东人讨论如何夏季养生时,他们总会告诉你可以去喝一杯凉茶。虽然叫凉茶,但并没有茶叶,而是以鸡骨草、夏枯草、金银花、罗汉果等为主要材料,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

当地人对它爱不释手,据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凉茶秘方,而外地人可能会对它的气味和口感敬而远之。公开资料显示,凉茶产量已经超过200 万吨(含港、澳地区)。

此外,粤剧也是大湾区共有的传统戏曲之一,流行于两广和港澳地区,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

从起初最基础的食物保障:糕点、调味品、酒水,最基本的健康保障:医药、中医技术、凉茶,到后来的针织服饰、手表首饰……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诞生史,也是一部大湾区的发展史,更是人们生活状态的变迁史。

猜你喜欢

凉茶调味品老字号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两类调味品需要冷藏
TEST OF TIME
厨房调味品保管注意事项
上火喝凉茶 当心副作用
调味品如何储存有讲究
喝凉茶,有讲究
老字号 新方向
怕上火,喝什么凉茶?
那些年,我们都有“丢三落四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