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7-29任立军
张 莉 任立军 李 靖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00)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 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2]。高职连续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抓住发展机遇,主动应对挑战,把高职扩招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动力[3]。针对扩招生源教育教学,学院坚持“标准不降、按需导学、因材施教”,推动教学管理实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为高职扩招教学管理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机电模式”。
1 对接区域经济设置招生专业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河北省“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单位、国家机电行业骨干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河北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等41个专业,形成了机械、电气类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工科为主、文管兼备”的办学格局。
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紧缺人才的需求,设置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10个专业为高职扩招专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文件政策,周密制定招生考试录取办法,多渠道开展招生宣传,于2019年8月和10月完成了两批扩招生源的招生与录取工作。录取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四类人群共482人。
2 满足多元化需求创新人才培养
2.1 建立咨询与指导体系,明确目标
扩招生源角色多样,学情复杂,他们的技能水平、学习需求差异较大,这些都给教学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面对多元化的生源,学院各专业组建了由专业骨干教师、专属辅导员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服务团队,搭建了课程选修指导与职业岗位咨询信息平台,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全程专属为扩招生源学生服务。教学服务团队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教学与管理制度,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对扩招生源学业水平、技术技能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目的和心理预期等进行深入调研,形成学情分析报告[3],指导学生更加合理地进行课程选择和岗位发展规划,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潜质。实施扬长教育,同时补齐短板,以期高质量完成学生学业。
2.2 建构“菜单式”课程体系,按需导学
扩招生源参与高职学习,不仅是学生自身知识能力提升的个人需求,还是社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组织专门人员研究了大量国外具有相似生源结构的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先进模式,其中重点借鉴了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所在校生接近3万人的大型公立社区学院——圣哈辛托学院(San Jacinto College)的“目标指引”式学习社区项目,开发了“菜单式”课程体系。扩招生源的教育不能通过传统的制度来管理和以“一刀切”的毕业标准来评判培养质量,学院引进实施“菜单式”课程体系,就是要达成“充分关注个性,按需导学,学生学会选择、学会主动学习”的育人目标。在力争不放松教育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对扩招生源实行柔性化管理,学生通过选择适合自身文化需要和技能发展的课程,实现个性化的求学目标。学院“菜单式”精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逻辑如图1所示。
图1 “菜单式”精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逻辑
学院“菜单式”课程产生、运行的流程是:教师根据岗位需求调研报告、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以及扩招生源学情分析报告申报课程,系部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对教师所申报的课程进行深入论证,提出指导意见,最终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敲定。所有课程即“菜品”,必须包含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在线课程资源、配套资料等,学生走进“自助餐厅”,自主选择所需“菜品”。学生的“菜品”一旦确定,系部随即会根据选课人数、学生需求等确定授课方式,学院全程跟踪、监控课程实施过程,督导定期根据授课情况与学生反馈动态调整课程“菜单”。“主厨”由学院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担任,要求选课学生达到一定数量方可开课。学生按照自身发展需要,从课程“菜单”选择“对口味”的课程。以培养生产、管理一线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目标,完成专业学习,最大限度地实现所学课程与从业岗位的对接。以学习内容“个性定制”替代学院统一“安排”教学内容,以差别化的教学安排满足个性化的深造需求,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期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扩招学生选课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扩招学生选课流程
2.3 夯实精准教学,标准不降
学院确立质量优先的发展战略,着力夯实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多元化的生源,实施“精准教学”,将技能教育、学历教育有机融合,以期帮助目标不同、起点各异的各类学生完成学业[4]。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在“菜单式”的课程体系中学院保留了“思想政治理论”“体育”“军事(退役军人可以免修)”“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同时融入“党史国史”“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美育”“职业素养”等课程作为选修课。针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设定了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各专业设置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在个性灵活的基础上,保障人才培养标准不降。例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4门专业基础课,“PLC应用技术”“自动线安装与调试”等6门专业核心课,“电气CAD”“CPLD/FPGA应用与实践”“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系统调试运行”等42门专业拓展(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所需进行选择。
2.4 丰富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在教学方式上,学院尊重扩招生源在文化基础、技能水平、学习能力、学习诉求、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实际差异,锁定需求,灵活改革。分类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安排不同的实习实训任务、制定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计划教学进度。提供丰富的专业拓展课和学院选修课,帮助部分既有工作压力又有养家糊口重任的特殊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针对具有高端技能提升需求的学生,学院配备高质量的师资团队,线上同步精准教学+线下个性化辅导,延长实训时间、增加实训频次等,培养优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充分分析扩招生源特点,提炼学生需求,分级分类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5 依托信息平台,高效管理
学院根据高职扩招人员学习方式多样的特点,总结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经验,积极采购了超星公司的高职扩招人员学习平台,专门用于扩招人员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通扩招人员学习平台与学院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形成课程集中面授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远程直播视频教学等多种授课方式,并匹配相应的考试考核方法,实现教学时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多空间化。实行学分制管理。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网络授课,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利用学习通App中的学生签到、主题讨论、测验、问卷、评分、分组任务等功能。学生可以通过PC端、手机端实现选课和自主在线学习,也可以参与直播课堂进行线上学习,学习方式多样化、多元化,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屏障,完全符合高职扩招人员的教学特点。同时学院也能够利用平台对学生个体学习数据、课程教学实施数据、学生面授互动教学数据等进行过程性监控。
2.6 多元教学评价,支持学分置换
针对多元化的扩招生源,学院没有以“一张试卷”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评价手段,而是基于学习能力强弱、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差异、技能模块掌握的不同要求精准进行教学评价,允许学生多标准、多途径毕业。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成绩考核与技能实操考核相结合,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适当增加教学过程中阶段考核的次数和频率,让不同层次的扩招生源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以期顺利毕业,力争保证高职扩招后的教学质量。
学院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2020年成功申报了29个证书试点,结合扩招生源不同专业的需求,大力推广“1+X”证书制度,推进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的相互衔接。对于在工作中已经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有工作经历、技术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及在相关领域获得一定级别奖项或荣誉称号的学生,经学院认定后可以折算成相关专业课程的学分[3],实现对学生已有学习成果的认可,保障扩招生源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提升培养质量,扩大教学考核评价的范围。
2.7 设置弹性学制,求学就业灵活调配
弹性学制是一种新型学校教学模式,学习年限可以伸缩,既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延迟毕业,学习过程可以选择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或者分阶段完成,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选择多样化。这种教学模式完美匹配高职扩招多元化生源的个性化需求。高职扩招后,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很多会因为各种现实顾虑,无法进入高职院校进行脱产学习[4],尤其是对于农民工群体来说,常规学制的在校就读存在困难,这是一个尴尬而现实的问题。因此学院创新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制,尊重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及意愿选择3~5年毕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和学习节奏来合理安排校内外的学习生活,从而真正把学习与自身实际条件、能力水平进行对接,真正把学习、生活、工作、就业相结合,分阶段完成学院规定的学习任务。推行“一人多课”和“一课多人”,建立以学分制为特征的教学运行体系和以基本毕业学分作为学生毕业主要标准的学分制运行机制,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
3 多措并举强化保障机制
为切实推动高职扩招生源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实现创新发展,学院多措并举,不断强化高职扩招教学工作保障机制。在经费保障上,学院划拨专项资金保障扩招生源的培养质量。在师资保障上,针对扩招后教育教学新要求,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积极打造能够面向不同生源实施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队伍。在资源保障上,全天开放教学场所和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用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机制保障上,支持教师针对高职扩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创新模式、改革方法与手段,研究解决教学组织运行、课程结构内容、学生管理与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关注扩招生源对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提高适应和解决教学、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新情况、新要求的能力。
高职百万扩招是国家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5],学院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建立咨询与指导体系,建构“菜单式”课程体系,依托信息平台,夯实精准教学,强化内部管理,顺利推进高职扩招生源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形成特色。学院将紧跟国家政策,不断完善对扩招生源的培养工作,从系统内外各环节入手,走“有质量的扩招”之路,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