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7-29刘巧兰
□刘巧兰
目前,国家比较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1]。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改革方式中,农村信用社的建立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受农村环境因素影响,在信用社成立初期,其发展遇到了一定困难,但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其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变化,农村信用社始终以一成不变的模式运营是不切实际的,其需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优化自身,积极施行有效改革,为自身良好发展创造新空间,也为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力量[2]。从整体上而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对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推动,就农村经济而言,信用社的改革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企业、个人的经济活动开展[3]。因此,从实际角度客观分析现阶段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意见措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4]。基于此,本文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问题及改革策略研究。通过该研究,为农村信用社的良好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
伴随着“三农”政策的推行以及落实,农村对资金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在“三农”扶持下的农村经济项目往往存在投资规模较大、资金较高、资金运转周期较长等特点[5]。在此环境下,要实现“三农”的真正落实,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但受我国农村占比影响,其发挥的作用对于“三农”而言存在明显的提供动力不足的情况。面对此局面,国家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并采用政策引导的方式,鼓励其为“三农”发展提供支持,在此环境下,农村信用社逐渐成为了“三农”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6]。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促使下,使农村信用社既具有政治属性,同时也具有商业属性,并逐渐成为承担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任务。受这种双重属性的影响,地方政府逐渐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管理部门。部分地区以省联社体制来管理农村信用社,这种管理体制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税收等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信用社的发展压力,为推动“三农”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提供了重要力量。但就现阶段而言,信用社发展已经度过了初期阶段,其面临的问题也不是税收等基本问题,而是如何实现在商业体系中实现自身发展,体现自身价值,为农村经济项目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现阶段大多数信用社的资金清算工作无法独立完成,仍要依靠于省联社等机构。受管辖关系等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在省联社存有大量清算资金,这部分资金在省联社的运转效率较低,资金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产权及性质模糊。在农村合作社成立初期,其受其特殊性的影响,其产权并未进行明确的划分。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始终是在多方支持下共同开展的,因此,对其产权也一直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信用社管理层和地方政府对其经营管理的积极性都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责任产权缺乏明确性,导致权力、责任、利益划分存在着明显矛盾,经营风险指数较高,因此,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应关注这一问题。首先需明确产权问题是重中之重,也是决定整个改革最终成败的关键。在这种模糊的产权管理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的性质也存在一定矛盾,商业化经营与农业服务的合作机制中,存在金融上的矛盾。在农村信用社成立初期,其主要以合作金融组织的形式存在,但随着农村经济环境变化,其合作性质逐步消退,但与此同时,其商业性逐渐增强,长此以往,将无法提供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信用服务。
(二)金融风险隐患突出。当前,农村信用社相关机制尚不完善,因此风险较高。经过长期积累,目前已有数据表明,农村信用社存在明显的不良贷款率较高的情况。究其根本,除了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外,另外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经营管理方式不够合理,以及农村人文环境条件复杂,刑事案件的发生率偏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受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信用社的发展面临着巨大障碍。其中,不良贷款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农村的集中贷款现象较为突出。农村信用社一般规模较小,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产业也相对集中,因而造成其贷款集中率较高。在此环境下,当部分区域内出现较为明显的灾害时,对其对应区域内的农村信用社产生的影响将是无法规避的,农村信用社贷款结构如表1所示;二是借款人诚信有待提升。部分农户存在诚信问题,还款意向消极,导致农村信用社运营过程中坏账的出现频率较高;三是信用社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农村信用社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工作人员对相关制度理解程度有待提高。
表1 农村信用社贷款结构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策略
(一)明确市场定位。要实现农村信用社的良好发展,首先,要明确其市场定位。在此过程中,切忌盲目迎合农村经济市场需求,要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结合其所在区域的特点,设立与经济结构和发展相匹配的定位。明确其定位的同时,要秉持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面向经济的根本原则,并坚持“三农”的主体地位。积极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推进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的贷款种类发展,巩固其在农村乡镇经济市场的地位,为农业结构发展转型、新型农业设施建设、特色种养殖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法人结构是实现农村信用社平稳运行的基础。对于此,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落实对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明确任务,取消信用社成立初期建立的资格股,积极吸纳更多投资者加入到信用社的管理中来,以此提高其管理水平。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对法人监管的科学化;二是要加强对出资人权利与责任的明确,形成出资人、管理人、负责人统一化的结构模式,使经营权、所有权、监督权实现最大化独立,通过三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关系,提高农村信用社管理阶层的优化,形成良好的经营氛围,以此确保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
(三)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一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二是要加强业务拓展前的风险防范,对于出现的风险,要进行严格管理;三是要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四是要积极建立管理制衡机制。通过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衡,实现规范自身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但需要明确的是,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不断提高。
(四)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从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情况来看,降低经营风险是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除了在管理上要采取一定措施,在制度上也要积极改进,实现对员工队伍结构的优化调整。首先,要彻底摒除裙带关系队伍,通过优胜劣汰的定期轮岗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考察,根据员工的工作情况,经过考核对达标员工给予奖励,对于未达标员工予以处罚,严重者可做开除处理,以这种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重视员工培训,使其满足农村信用社发展需要。要切实加强对客户群体实际需求的关注程度,创新产品与服务,稳固和增加客户群。
四、结语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切实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要实现该项目的良好实施,切实发挥信用社价值,首先要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对自身发展进行不断优化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此环境下,更好抓住良好势头,积极推进相关部门的改革。本文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问题及改革策略研究,以期为其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