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投入对企业专利申请的决策影响
——资源交互及制度情境的调节作用

2022-07-29赵晓阳

中国科技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专利决策

赵晓阳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0 引言

在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和变革背景下,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的趋势逐渐显现,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作为影响国家和企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1],成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完成转型升级的桎梏。同时,专利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破局的抓手,是中国企业由跟随走向领先的关键,其重要性进一步突显。为了以更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强化创新型国家建设,助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正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提升企业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引导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专利战略,使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通过专利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实现知识驱动发展,不仅要宏观把握趋势,更要深入认识中国企业的微观行为,以及宏微观要素间的互动。综合宏微观视角研究企业专利决策的前因,对于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效能,帮助国家有针对性地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2]。

专利作为受区域性法律制度保护的排他性权利,其对企业建立合法性和竞争优势的价值得到学界和实践界的普遍认可[3]。然而,由于制度环境、产业生态、技术特征、组织结构和管理者认知行为上的差异,企业主体的专利申请决策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4],专利申请决策的前置影响因素是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5]。已有文献从微观视角指出,企业专利申请决策受创新特征、研发投入、规模、财务、能力等因素影响[6],以资源约束异质性框架为基础分析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前因,为专利申请决策的机理提供了微观解释。然而,基于资源基础观,资源间往往存在互补或替代效应,已有研究在资源间交互作用对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机理方面认识不足。另外,已有文献主要聚焦于专利制度较完善的西方国家,对转型经济专利制度情境关注不足,中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 “双轨制”的制度环境为拓展已有知识产权战略理论边界提供了现实情境[7-8]。针对以上研究空缺,本文以中国知识产权制度情境为背景,期望回答两个问题:①资源及其交互如何影响企业专利申请决策?②制度环境在资源和专利申请决策间如何起调节作用?具体地,本文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以及财务冗余、制度环境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本文收集中国A股976家上市公司2010—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研发投入、财务冗余与企业专利申请决策显著正相关;研发投入与财务冗余交互显著负向影响企业专利申请决策;行政制度保护在研发投入与专利申请决策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市场化水平在研发投入与专利申请决策间起正向调节作用。本文的边际贡献和创新之处在于:①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严谨的二手数据实证研究,验证已有理论的适用性,扩展已有理论的情境范围,并提供实证证据[9];②细化资源对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机理研究,分析并检验资源间的交互作用对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为企业资源高效配置提供新思路;③分析制度环境在资源与专利申请决策间的调节作用,深化宏微观因素互动对企业专利行为影响的理解,拓展已有知识产权战略的理论边界[6]。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专利作为保护创新的正式制度,在宏观层面对企业创新和技术扩散起到推动作用。对微观个体而言,专利制度实质上为企业提供建构壁垒的可能性,从而赋予专利持有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和合法性。值得注意,专利并不必然带来价值,专利侵权诉讼的成本高、不确定性强,且信息公开存在加快跟随企业模仿的风险。因而,企业需要平衡专利的价值和风险,专利申请决策往往受内外部复杂环境的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已有文献指出,企业专利申请决策是专利制度框架下相关主体相互博弈的结果,制度、行业、资源能力及战略选择是显著影响企业申请决策的前置因素[10-11]。制度层面,专利保护的有效性和强度是影响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核心要素,获得强而有效的专利保护是企业申请专利的根本动机。专利补贴、税收政策和职称政策也是影响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重要制度因素,中国相关专利激励政策客观上刺激了专利申请量的爆发式增长,近年来政策的调整也逐步使中国企业专利申请动机回归到专利本身的价值性。行业层面,技术特征、专利格局、产业结构、行业惯例等因素影响企业申请专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基于以上因素的行业间差异及行业内的不平衡分布,企业专利申请决策显著不同。资源能力层面,专利运营和有效实施依赖相关资源能力的支撑,学界发现研发投入和财务资源是专利申请决策的关键前置因素,影响创新产出和获取专利价值的前提条件[8]。战略层面,企业专利申请决策与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创新战略息息相关[12],企业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及各职能间的协同是专利价值实现的保障,战略间的匹配关系也是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聚焦于资源能力与企业专利申请决策间的关系。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形成,一方面受其创新保护动机影响,体现企业通过正式制度保护创新成果的需求[6];另一方面,被专利价值获取效用所影响,反映能力和制度有效性的差异。而这两方面的影响同时受企业占有资源禀赋的约束作用[13]。研发资源投入决定创新的产出,组织资源分配导致专利价值获取能力异化。专利权以专利制度的法律框架为依托存在,制度环境不仅作用于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动机,也制约专利价值获取的手段和效果。本文认为,资源配置对企业专利申请决策同时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资源间的互补性和替代性是分析和理解企业专利微观行为的基础和关键,制度情境调节资源与专利申请决策之间的关系。

1.1 资源配置与专利申请决策

(1)研发投入。基于资源基础观,企业拥有的资源、能力对企业的战略决策有重要影响[14],研发投入作为创新产出的核心前置资源,是专利申请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发投入对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创新投入大的企业通常注重通过创新战略开辟竞争强度小、利润率高的利基市场,研发投入大的企业较其他企业更有可能产出需要保护的发明创新[15],采取专利保护独占创新价值的需求更强[16]。②研发活动部门是企业的成本中心,不直接创造收益,研发投入大的企业沉没成本高,知识溢出带来的损害更大,采用专利保护创新的动机更强[17]。③由于专利的显性和可量化特征,当研发投入大时,企业高管出于降低管理不确定性及提高个人声誉的自利导向,采用专利保护的可能性更高[18]。④研发投入大的企业为了维持低竞争位势,通常通过专利信息披露渠道向其他企业发出威慑信号,以排除竞争对手在相应技术上的资源投入,减少创新竞赛对企业未来发展不确定的影响,也倾向于采用专利保护创新。由此提出假设H1:企业研发投入越多,采用专利保护创新的可能性越大。

(2)财务冗余。财务冗余指企业拥有的与维持经营所需财务资源的差额[19]。由于专利申请、运营、实施涉及相关法律资源、市场监控和诉讼相关费用,对企业现金流等冗余资源的要求很高,财务实力弱的企业可能受到财务冗余资源的限制难以实现专利的潜在价值,因而不选择专利保护创新[20]。在专利相关活动中财务冗余主要被用于3个方面:①企业申请专利涉及发明的提炼、技术交底、文案撰写、法律审核程序,需要专业的专利申请人员或者外部专利代理。企业运营专利阶段需要专利评估、专利维护以及在资本市场激发专利资产价值,也需要内外部专利管理人员和法律专业人力资源支撑。②为了防止自身技术创新专利被其他企业模仿,企业需要对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行监控,并搜集相关证据,统筹管理。③实施专利过程中,涉及谈判交易成本、法院法律诉讼费用、律师费用和舆论媒体费用[21]。由此提出假设H2:企业财务冗余越多,采用专利保护创新的可能性越大。

(3)财务冗余与研发投入的交互作用。根据上文论述,研发投入与财务冗余都对企业采用专利保护有正向影响[22]。在企业资源配置中,两者同时存在,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文献中没有涉及。本文认为,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相对较弱的制度情境下,企业制定专利申请决策过程中,研发投入和财务冗余两种资源间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弱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环境下,由于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等问题,专利的合法性作用往往强于经济效用。高财务冗余为企业采用其他创新保护途径提供了资源保障,相应地降低了专利保护的价值和效用。例如,高财务冗余的企业可以通过互补性资产、行业规范、产业生态构建等方式更好地携取创新的价值,市场营销、渠道拓展、产业链治理等途径将加强企业创新的专有性,提升企业从创新中获取价值的能力,放大创新的经济效用[23]。当研发投入一定,财务冗余高的情况下,由于替代性专有价值途径的强化作用,企业选择专利保护的可能性将会降低。由此提出假设H3:财务冗余负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专利保护之间的关系。

1.2 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

基于制度理论,制度环境通过制度逻辑和制度压力作用于企业的行为,本文认为研发投入对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受专利保护制度环境调节。中国专利保护制度采用了行政、司法 “双轨制”,企业既可以通过专利侵权司法诉讼在法庭上解决专利权纠纷,也可以通过行政诉讼在相关行政机构获得救济。两种制度保护各有优劣势,相互补充,对保护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合法权益,促进中国企业创新发展起重要作用。 以上两种制度对企业创新保护需求、专利效用的影响,将调节资源配置与企业专利申请决策之间的关系[12]。

(1)行政保护。行政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政府通过行政权力可以迅速有效地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做出有力遏制,保障企业知识产权权益,维持市场健康发展[24]。例如,当市场上出现规模化的侵权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时,被侵权主体通过司法诉讼的方式维权将面临周期长、举证难等困难。而行政机构可以迅速做出反应,通过知识产权、工商管理、海关、警察等部门联动的方式,对违法主体进行调查、惩处,快速有效地纠正市场乱象,保护相关主体权益。专利保护行政制度同化压力下,企业专利的经济效用将得到有效保障,促进企业申请专利保护创新。由于中国各地方政府知识产权管理和认知水平发展不平衡,地方专利保护行政诉讼制度压力强弱不同[25],专利行政诉讼制度保护好的区域,企业更可能通过申请专利独占创新收益。由此提出假设H4:地区行政制度保护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专利保护之间的关系。

(2)市场化水平。专利司法制度保护是基于市场上主体交互行为的保护方式,当持有专利的企业感知到专利侵权的发生,将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26]。司法保护的优点在于,程序公开透明,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案例参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知识产权纠纷的不确定性,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知识产权权益。同时也存在周期长、举证难、成本高、赔偿低等问题,虽然中国不断提高司法保护水平,但目前还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27]。总的来说,司法保护从市场主体微观互动的角度对企业专利权益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市场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知识产权得到更好的司法保护。企业通过商业谈判、合同或法院专利侵权诉讼等方式可以有效实施自身专利权[28],专利的经济效用高,企业主体申请专利的需求更强。由于中国各个地区市场化程度发展不均衡,一定研发投入水平下,企业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对专利价值的认知更强,将更可能采用专利保护创新[29]。由此提出假设H5:地区市场化水平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专利保护之间的关系。

2 数据和方法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99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去除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获得976家企业、5264个企业-年份观察值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上述行业属于中国界定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和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和发展作用突出,适用于研究本文的专利申请决策问题。企业基本信息主要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企业财务数据主要来自万德Wind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开专利数据库。

2.2 变量定义与测度

(1)因变量。专利申请决策 (Patenting):通过企业专利申请数据判断企业当年是否申请专利保护创新。如果企业当年申请专利数量大于0,则为1,如果没有申请专利,则为0。

(2)自变量 。自变量有两个。①研发投入 (RD):表示企业当年的研发强度,用企业当年的R&D投入费用加1取自然对数来衡量。②财务冗余 (FS):本文采用现金及先进等价物/总资产作为财务冗余的衡量指标[30],代表了企业冗余的现金资产,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资源冗余程度越高。

(3)调节变量。调节变量有两个。①行政保护 (Administration):通过统计每个省份专利行政机关处理的发明专利侵权案件数目作为当年地区行政制度保护强度的衡量指标,该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局网站数据库。行政制度保护强度代表地区非正式专利制度保护强度,发明专利行政侵权案件数目越多,代表非正式专利制度保护强度越大。②市场化水平 (MarketIndex):采用王小鲁、樊纲、余静文等所著的 《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 (2018)》中提供的市场化指数作为各地区市场环境的度量[31]。该报告建立了中国省 (区、市)的相对市场化程度指标体系,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等5个方面对各省 (区、市)的市场化程度进行测量,得到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

(4)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有6个。①公司规模 (Size):采用企业年末总资产加1后取自然对数衡量。②员工总数 (Employee):当年企业拥有员工数。③公司业绩 (ROA):采用总资产收益率衡量。④企业年数 (Age):企业自成立起所经历的年数。⑤年份/行业 (Year/Industry):观察值年份虚拟变量及行业虚拟变量。⑥国企 (SOE):国有企业虚拟变量。若企业为国有企业,取1,若为民营企业,取0。

2.3 计量方法

本文实证模型中因变量是二元分类变量,因而需要采用离散面板数据模型。本文采用Logit模型分析企业专利申请决策影响因素,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学界通常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来解决未被观测个体异质性的问题。固定效应模型将个体效应作为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处理,计算每个个体不同的截距。随机效应模型将个体效应作为服从某种概率分布的随机误差处理。本文将采用随机效应面板Logit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根据如下:①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 “短面板”数据可能有偏[32]。本文数据为包含6年时间序列的 “短面板”数据,因而随机效应模型更适合。②固定效应模型中不能包括不随时间改变的变量,将使本文模型中几个关键变量缺失[33]。本文模型中均控制了行业和年份固定效应。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及相关系数矩阵见表1。因变量均值表明58%的企业当年申请的专利,样本适合做Logit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间相关系数较低,多重共线性可能性较低。进一步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膨胀因子 (VIF)最高取值3.45,小于10;均值1.71,小于2,基本可以排除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矩阵

3.2 回归结果

面板数据Logit回归结果见表2。模型1~模型5分别检验5个假设,模型6为全模型,进一步检验假设的稳健性。模型1中,研发投入与专利申请决策显著正相关 (β=0.09,p<0.01),H1得到验证。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财务冗余变量,财务冗余与专利申请决策显著正相关 (β=0.79,p<0.1),H2得到验证。模型3中研发投入与财务冗余的交互项RD×FS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 (β=-0.20,p<0.05),H3得到验证。模型4中,研发投入与行政制度保护强度的交互项RD×Administration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 (β=0.001,p<0.01),H4得到验证。模型5中,研发投入与市场化水平的交互项RD×MarketIndex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 (β=0.02,p<0.05),H5得到验证。模型6中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基本与前述模型保持一致。

表2 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因素面板Logit回归分析

由于Logit模型是非线性模型,检验调节效应不能仅通过交乘项的回归系数和p值判断[34],应该进一步通过所有样本数据检验调节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边际效应的影响,检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到,对假设3,低财务冗余和高财务冗余的边际效应分别为β=0.018、p<0.01和β=0.011、p<0.01,与原假设一致 (Logit调节效应)。对假设4,低行政制度保护和高行政制度保护下边际效应分别为β=0.009、p<0.01和β=0.013、p<0.01,与原假设一致。对假设5,低市场化程度和高市场化程度下边际效应分别为β=0.012、p<0.01和β=0.016、p<0.01,与原假设一致。通过检验,得到与上述Logit模型一致的结果,进一步检验调节效应的方向和显著性。图1~图3显示假设3~假设5对应的调节效应,与假设一致。

图1 财务冗余的调节作用

图2 行政制度保护的调节作用

图3 市场化水平的调节作用

表3 调节效应检验-调节变量对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决策边际效应的影响

3.3 稳健性分析

为了加强实证证据的稳定性,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一步实施稳健性检验:①由于研发投入对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性,在模型中采用滞后1期的研发投入替代原研发投入自变量,得到的结果与原模型一致。②为了排除研究样本离群分布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剔除研发投入百分之五分位数和百分之九十五分位数之外的观察值,剔除后的模型结果依然稳健。这表明研究假设的稳健性得到支持,见表4。

表4 稳健性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本文探究研发投入对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以及财务冗余、制度环境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以2010—2015年中国A股97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研发投入、财务冗余与企业专利申请决策显著正相关;研发投入与财务冗余交互显著负向影响企业专利申请决策;行政制度保护在研发投入与专利申请决策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市场化水平在研发投入与专利申请决策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研发投入通过创新产出增强了需求,财务冗余解决了效用约束,两者都提高了企业专利申请的可能性。两者交互作用却负向影响专利申请决策,表明两种资源间存在替代作用。企业专利申请决策受企业资源配置组合结构的影响,从特定资源投入的视角看,资源投入虽然会促使企业做出专利申请决策,但同时资源间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企业资源配置对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在理解资源与企业专利行为的关系时,不仅应认识到单个资源对专利需求和效用的影响机理,也应注意资源间的协同或抵消作用。

制度情境调节资源与专利申请决策之间的关系,行政制度保护和司法保护都进一步促进了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形成。司法保护通过正式的司法程序维护专利持有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专利制度保护的有效性,其公开透明的性质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强的地区,企业感知到的专利竞争性及合法性效用都更强,更倾向于申请专利。司法诉讼存在交易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为了更好、更快捷地解决纠纷,中国采用了更灵活、执行力更强的行政保护,行政处理程序简便、立案快、效率高,能形成很好的治理效果,同样促使企业通过专利保护创新。虽然关于司法诉讼和行政保护的关系,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但本文结果从微观视角印证了中国专利制度 “双轨制”的有效性,揭示了制度环境与企业层面的要素交互作用对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深化了宏微观因素互动对企业专利行为影响机理的理解[35]。

4.2 理论贡献

(1)结合已有文献,本文在中国情境下验证了研发投入、财务冗余对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正向影响,表明中西情境下理论逻辑存在共通性。研发投入大的企业由于受需求、沉没成本、管理者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将更有动机采用显性、制度化的专利保护自身创新;考虑到专利申请、运营、实施的高成本,财务冗余高的企业更能摆脱资源约束,充分实施专利权,获取创新价值,因此更可能采取专利保护。

(2)关于研发投入和财务冗余的替代性关系,已有文献尚未涉及。本文提出,一定研发投入水平下,财务冗余高的企业通过互补性资产、行业规范、产业生态建构等手段保护创新的效用可能更强,因而财务冗余负向调节研发投入对专利申请决策之间的关系。如果企业研发投入保持不变,高财务冗余情境下,企业采用专利保护创新的可能性减小。对资源间的互补或替代关系的研究将是知识产权战略学者新的研究方向。

(3)关于中国制度情境对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影响,本文发现行政制度保护和司法制度保护都会增强专利排他性、合法性效用,提高企业对专利的认知期望,进而促使企业采用专利保护。本文响应Somaya的倡导,深入探索制度环境对企业专利战略的影响[2],细化专利申请决策前因及其机理,拓展了已有理论的边界。

尽管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有效拓展了已有专利申请决策前因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①本文样本仅包含上市公司,规模较大,得到的结论对创业公司、小规模企业不一定适用,需要在未来作进一步研究拓展。②本章实证研究关注于企业层面,而在企业专利申请决策可能由发明层异质性引起的[36],因而不能完全揭示企业专利申请决策的内在机理。

4.3 实践启示

本文对企业管理具有实践意义:①创新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不能只聚焦于资源的罗列,还要考虑资源间互补或替代的关系,建立更科学的决策框架。例如,管理者或许为了通过专利独占创新收益来平衡研发投入成本,而忽略自身实施专利的资源和能力,则会导致专利无法有效实施,同时增加管理成本。②在中国制度情境下企业可以通过行政制度、正式的市场制度两种途径实施专利,各地区两种专利制度保护强度不同,企业的专利申请运营需考虑地区制度差异。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专利决策
从一件无效宣告请求案谈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韩国AI内容专利申请数5年激增10倍
诸葛亮隆中决策
专利申请三步曲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