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相关问题剖析

2022-07-29河北崔晓然李富恩

教学考试(高考物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同步卫星双星天体

河北 崔晓然 李富恩

(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第三中学)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每年必有一道选择题考查该知识点。这类问题的命题往往以现代航天的活动为背景,考查天体、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船运动参量的比较,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的变轨、相距最近或最远问题,卫星运动过程中的动力学问题、能量问题等,涉及参量多、计算量较大,使学生感觉问题很困难,本文就近几年高考热点,对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天体运动中易混概念

1.两个半径——天体半径和卫星轨道半径

(1)天体半径:在高中物理中,通常把天体看成一个球体,天体半径就是球的半径,反映了天体的大小。

(2)卫星的轨道半径:卫星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圆的半径。

(3)关系:一般情况下,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其环绕天体的半径。当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运动时,可近似认为其轨道半径等于天体半径。

2.两种周期——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

(1)自转周期:天体绕自身某轴线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自转周期的大小反映了天体自转的快慢。

(3)联系:一般情况下,天体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不相等的,如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公转周期为365天,二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应用时要注意区别。

3.两种轨道——圆形轨道和椭圆形轨道

4.两类运行——稳定运行和变轨运行

(1)稳定运行

(2)变轨运行

二、解题思路

牢记一个公式,两个等式,区分三种运动情境。

两个等式:F万=mg,F万=F向

三种运动情境:匀速圆周运动、离心运动、向心运动

三、高考热点问题

1.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1)利用环绕天体的轨道半径r和周期T。

【例1】(2021·全国乙卷·18)科学家对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恒星S2进行了多年的持续观测,给出1994年到2002年间S2的位置如图1所示。科学家认为S2的运动轨迹是半长轴约为1 000 AU(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 AU)的椭圆,银河系中心可能存在超大质量黑洞。这项研究工作获得了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若认为S2所受的作用力主要为该大质量黑洞的引力,设太阳的质量为M,可以推测出该黑洞质量约为

( )

图1

A.4×104MB.4×106M

C.4×108MD.4×1010M

【答案】B

(2)利用中心天体自身的半径R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例2】(多选)若宇航员在月球表面附近高h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测出小球的水平射程为L。已知月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答案】BC

2.天体运行参量分析

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有

由公式可以看出,轨道高度越高,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及向心加速度都越小,而运行周期越长,即“高轨低速长周期”。

【例3】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金、a地、a火,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金、v地、v火。已知轨道半径R金

( )

A.a金>a地>a火B.a火>a地>a金

C.v地>v火>v金D.v火>v地>v金

【答案】A

3.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及赤道上物体的运行问题

近地卫星、同步卫星:F万=F向;赤道上的物体:F向=F万-F支。

①近地卫星与同步卫星

近地卫星与同步卫星都是地球的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高轨低速长周期”可知:

因为r近a同,v近>v同,ω近>ω同,T近

②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物体

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由“同轴转动模型”可知:

ω同=ω物,T同=T物,因为r同>r物=R,所以由v=ωr、a=ω2r可知v同>v物,a同>a物。

③三类卫星匀速圆周运动的比较

r同>r近>r物,v近>v同>v物,ω近>ω同=ω物,T近a同>a物。

【例4】(多选)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卫星a还未发射,在赤道表面上随地球一起转动,卫星b是近地轨道卫星,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2所示,则

( )

图2

A.卫星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卫星c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卫星d的向心加速度

B.在相同时间内卫星b转过的弧长最长,卫星a、c转过的弧长对应的角度相等

D.卫星b的周期一定小于卫星d的周期,卫星d的周期一定小于24小时

【答案】BC

4.变轨问题

(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度分别为v1、v3,在轨道Ⅱ上经过A点和B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A、vB。在A点加速,则vA>v1,在B点加速,则v3>vB,又因为v1>v3,所以vA>v1>v3>vB。

(2)加速度:卫星只受万有引力作用,所以无论在哪一轨道经过同一点时加速度都相等。

(4)在一个确定轨道上,卫星的机械能守恒;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同一卫星的机械能不同,轨道半径越大,机械能越大。

图3

【例5】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地球,创造了我国到月球取土的伟大历史。如图4所示,嫦娥五号取土后,在P处由圆形轨道Ⅰ变轨到椭圆形轨道Ⅱ,以便返回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4

A.嫦娥五号在轨道Ⅰ和Ⅱ运行时均超重

B.嫦娥五号在轨道Ⅰ和Ⅱ运行时机械能相等

C.嫦娥五号在轨道Ⅰ和Ⅱ运行至P处时速率相等

D.嫦娥五号在轨道Ⅰ和Ⅱ运行至P处时加速度大小相等

【解析】嫦娥五号在轨道Ⅰ和Ⅱ运行时均处于失重状态,由上述分析可知,嫦娥五号在轨道Ⅰ运行时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Ⅱ运行时的机械能;在轨道Ⅰ运行至P处时速率小于在轨道Ⅱ运行至P处时速率;在轨道Ⅰ和Ⅱ运行至P处时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D

5.双星问题

(1)双星:两个距离比较近的行星,在彼此间的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圆周运动,这样的两颗行星组成的系统称为双星。

图5

(2)双星问题的特点

①双星的运动轨道为同心圆,圆心是二者之间连线上的某一点;

②双星的向心力大小相等,由二者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③双星的运动周期、角速度相等;

④双星的轨道半径之和等于二者之间的距离,即r1+r2=L;

【例6】(2018·全国卷Ⅰ·20)(多选)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他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 )

A.质量之积 B.质量之和

C.速率之和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C

四、总结

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归类,构建知识框架,建立解题模型,让学生在复习中有招可循,对已有知识能够做到自纠自查,将高考热点逐个击破。

猜你喜欢

同步卫星双星天体
双星启示录
李双星 一心为民拔“穷根”
太阳系中的小天体
测量遥远天体的秘籍
一分钟认识深空天体
同步卫星的理解和应用
同步卫星相关问题释疑
双星计划中的双星
弄清同步卫星 以防错解发生
新天体类型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