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切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2022-07-29柏青
○柏青
内蒙古二连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古近纪化石地点,拥有的恐龙化石数量之多、种属之全实属罕见。1925 年,美国组织的亚洲第三考察团在北京举办凯旋仪式,宣布在此找到了巨大的恐龙化石。傲慢的美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迈着大步前进,让台下的一个中国人如坐针毡,他对同事说:“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作为,否则永远没法在外国人面前抬起头来。”这个人就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蒙古族,1889 年10 月26 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镇下张家湾村。父亲李卓侯是清末秀才,做个私塾先生,尽管家境不宽裕,但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5 岁时,李四光进入其父执教的私塾读书,学习非常用功。
1902 年,湖北开始大量兴办新式中小学堂,除了教授传统的经书外,还传授科学技术知识,李四光跃跃欲试。可能是太紧张了,在填写报名表时,他误将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因为家里穷,他舍不得花钱再买一张表格,正在犯难,抬头看见大厅正中挂着的横匾上有“光被四表”四个字。李四光灵机一动,将姓名栏里的“十”添了几笔写成“李”,而在“四”的后边加了个“光”。从此他改名为李四光。
1904 年,李四光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期间,他结识了宋教仁、马君武等革命志士。在他们的影响下,李四光毅然加入革命行列,成为同盟会最年轻的创始会员。宣誓入会后,孙中山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李四光用一生实践了这八个字。
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给幼年的李四光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国家造出坚船利炮。1907 年,从东京弘文学院毕业后,李四光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主修舶用机关(船用机械)。
1910 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组织工人运输军火,为革命助力,成为“黄冈四杰”之一。起义成功后,李四光被任命为湖北省实业司司长。不久,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李四光愤然辞去了职务。
1913 年,李四光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从日本回国后,李四光就发现,中国连一个像样的铁矿都没有。没有铁就炼不出钢,没有钢就造不出船和炮,所以他这次选择了采矿专业。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依靠地质科学,但当时的中国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于是一年后他又改学了地质学。1918 年,他用流利的英文完成了毕业论文《中国之地质》,被授予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1921 年,李四光应蔡元培先生的邀请,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兼主任,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他运用力学观念,创建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命名为“地质力学”。1934 年12 月,李四光应邀赴英讲学。他决定讲授中国地质,并一反常规从西藏高原开篇。这场融合了政治形势的自然科学讲授活动,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声音: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讲学结束后,他将讲稿整理成书《中国地质学》,并付印出版。这是世界科学史上,第一部由中国人撰写的阐述中国地质的杰出著作。1944 年,李四光在重庆大学任教,开设了全国第一个石油专业。
1948 年,李四光因代表中国地质学会到伦敦参加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而暂留英国。1949 年初,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郭沫若给李四光写了一封信,请他早日回国。收到信后,心情激动的李四光立即着手办理回国手续。就在李四光焦急等待启程的时候,国民党策划了一个阻挠他回国的阴谋。得知这个消息后,李四光立即离开英国,绕道意大利,经过六个多月的跋涉,终于在1950 年4 月6 日抵达新中国。
回国后的李四光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2 年,他又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部长。解放初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后就遇到了石油短缺的困难,当时全国所需石油的80%至90%都依靠进口。1953 年底,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把李四光请到了中南海。毛主席十分担心地问他:“有人说‘中国贫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
李四光根据数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研究,从他建立的构造体系、特别是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 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基本实现了当时中国的石油自给,彻底推翻了“中国贫油论”。
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在战场上的表现让美国的政客们气急败坏,两任总统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先后公开表示将会为遏止中国而使用核武器。发展核工业势在必行。但发展核工业的第一步是找到铀矿石,因为铀是核裂变反应的主要元素,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中国究竟有没有铀矿?”中央领导人都很为这个问题感到揪心。
早在1943 年,李四光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时,就曾派南延宗和吴磊伯去广西勘察,结果在钟山县红花乡山洞中发现了铀矿。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发现铀矿。1955 年4 月,根据中央的指示,李四光开始着手筹备全国铀矿资源勘察工作。他根据自创的地质力学理论,认为铀矿是稀有放射性矿床,往往产生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实践证实了李四光的这一猜测,遵循他的思路发现了一大批大型铀矿。1964 年10 月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这一切从无到有仅用了五年时间。
1966 年3 月,河北邢台隆尧地区连续两次发生里氏7 级强震,造成众多人员伤亡。李四光不顾大家的劝阻,拖着病体坚持要前往震区考察。地震确实可怕,但如果能及时、准确地预测它,就能将损失降到最低。李四光立志要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个重大的世界性课题。1971 年4 月29 日,李四光在北京逝世,享年82 岁。临终前一天,他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并和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的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的。”
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是李四光一生的光辉写照。在他的心里,做出任何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需要”!